科恩兄弟的名字在当今世界独立影坛中可谓名声显赫!他们的电影大多荒诞离奇,而镜头则多赋予实验性,电影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追求极至,无论色彩.音乐.还是构图.空间设置等都是特立独行,往往让人耳目一新,而在叙事上则具备了后现代,荒诞存在,童话结构,暴力稀释等截然不同于好莱坞影片的风格,让人仿如置身梦境,一切都不可思议,而一切又那么的打动人心,他们的代表作有《巴顿•芬克》,《冰血暴》,《逃狱三王》,《金钱帝国》等,而相比较于《巴顿•芬克》和《冰血暴》的残酷和黑暗,我更喜欢后两者的幽默与明亮!
《金钱帝国》讲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诺维尔满怀理想的来到繁华鼎盛的纽约,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进入了一家大财团做一个信差,却因此而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他一步登天!他一举成名!他名利双收!他迷失了理想,他坠入繁华,而梦尽之时他才发现只是一个被人利用的“白痴”,他将何去何从……。
故事的开始,镜头于夜空中缓推,在夜色中,雪花纷飞,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丽!感情深沉的道白,带着一丝哲理,似乎在告诉着我们什么,在一栋大厦的高层镜头停止,窗户打开,满联绝望的诺维尔在恐惧中面对死亡,他将如何抉择?
镜头再转,时光倒回,年轻的诺维尔满脸喜悦的来到了这个繁华世界,音乐也从刚开始的郁伤而转为轻灵愉快!色彩上在充满了金灰色质感,切合了影片的一个主题——金钱。总裁哈先生戏剧性的跳楼自杀与诺维尔的进入,在镜头上可谓精准,也使得影片在这里有了一层象征意义,是对诺维尔未来的一个象征,也使的电影前后有了一个呼应!
开始的镜头所置可以看出科恩兄弟的野心,对资本运作的流程可谓淋漓尽致,夸张的表演,快节奏的语言,使得本该枯糙的场景平添了许多趣味!而蒂姆.罗宾斯的表演也显示了自己的影帝实力,和保罗.纽曼的那场对手戏他将一个出自低层,未见过大世面,而又满怀理想的的青年人演的很是到位!空间感的处理采用大全景,构图再大小凸现,很电影化的展示了诺维尔的身份和心理,场景设置则精致得体,虽然只是很少的东西,但在视觉上则使人不能轻忽,大钟的一半,窗外的楼景,都暗含深意!
开始的诺维尔 虽然一步登天,但是没有立马沉沦,他的理想,依旧没变,他给了自己更大的责任,他要拯救这个濒于“崩溃”的公司,终于一个相反的心理,使他的创造——圈(初看这个的时候估计很难有人看出这竟然就是曾流行一时的呼啦圈的雏形,有创意啊!),开始行销全美,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非常有意思,本来被刻意定为高价的呼啦圈无人问津,以至商店老板连续降价,甚而将之扔到大街,这时,一个呼啦圈跑了出去,镜头缓跟,在一个郁闷无聊的小孩身边转来转去,在他玩耍的过程中,一大群下课的小孩看见了,这时候,用镜采取了一个短暂的高速拍摄,不要小看这一慢,它的作用在于正好缓冲了观众的观影心理,在高潮时让你蓄势而发,呵呵!呼啦圈的推广,用黑白色,是对时光的雕刻,而诺维尔与总统的对话,很容易使人想到《阿甘正传》,只是这个更加朴素,没有用电脑去合成,看到这里再联想到开片时那张漫天飞舞的追寻诺维尔的报纸,不由得让我怀疑泽米基斯在《阿甘》中的创意有抄袭之嫌(这部影片略早于《阿甘正传》)。
在名利面前,诺维尔毕竟还是迷失了,他沉湎于自己的伟大,却不知他始终只是一个被人利用的工具,不管是白痴还是天才,他都不能改变自己作为工具的本质,而他的迷失则正好给他的坠落以条件,面对同样一个满怀理想,不甘于现实的人——电梯服务员的创举,他一脚将之踩于脚下,那一刻他似乎已经成了另一个玛斯玻格(保罗.纽曼饰,操纵一切的幕后黑手),然而不同于玛斯玻格的是他所面对的是恐惧,他怕这个年轻人成为另一个自己!就这样,在阴谋之下他身败名裂了,而残酷的是他最后才知道只有自己是个“傻瓜”,而他将自己的失败归于爱情的背叛,至少表面是这样,他也无法再唱起那首慷慨激昂的《蒙西校歌》,在众人的围追中,他于黑暗里奔跑,往事一幕幕从脑边掠过:爱情,信仰,残忍,背叛,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已经无法改变,他只能选择死亡吗?跌倒,镜头一个90度的旋转,他看到了那象征着一切的摩天大厦,这一刻,他想到了什么,也许是哈先生吧,这一刻他似乎注定走向毁灭!
选择死亡这是现实,但却不是电影,影片在结尾时似乎也有些失控。
死亡总是难以面对,在生理恐惧中他退缩了,毕竟他还年轻,然而他被拒绝了,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他终于如哈先生般坠落了!然而,然而,可是毕竟这只是电影,它会挑战于现实,但最终也只能逃避于现实。一切仿如童话般,时间突然停止了,玛斯玻格胜利的笑声静止了,悲剧的音乐静止了,在片中一直有着说教意义的老莫森如解说员般站了出来,问向观众,他能怎么办,这一刻他成了科恩兄弟的代言人,不大不小的耍了一把我们这群可怜的观众,一切就像童话一样,哈先生如天使般降落到了诺维尔的身边,给了他提点,之前我们一直忽视的那封象征不详的蓝色信件成了关键,似乎可以解释,而风格上的魔欢也符合科恩兄弟一贯的作风,但是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导演对现实的妥协,对观众的妥协,本片的基调也由此而定——一场好看的喜剧,虽然如此,再仔细想来,却也通了,一切得失,自在人心,诺维尔坠落的那一刻我们已经知道了他的梦醒,看到了他的回归,看到了该片的寓意:那些一夜暴富,一昔成名,一个巧然而一步登天的人,在忘记了来时之路,在迷失,在堕落的时候,只能失去一切。那么表象的欺骗,也只是一种刻意的诚实罢了!
该片在当年曾经轰动一时,科恩兄弟选用了刚以《肖申克的救赎》名气大增的蒂姆.罗宾斯以及多次获得奥斯卡影帝的被誉为仅次于马龙.白兰度的演技派演员保罗.纽曼,而这两位的表演也是没有让人失望,尤其是蒂姆.罗宾斯,他的表演集夸张与内敛,喜剧与悲剧于一体,比起《肖》中的仇大苦深又更进一层,完全展示出了超影帝级的势力,让人叹服,而该片的摄影,也是经典,对于五十年代纽约的写照,让人神往,而镜头的多变,也给影片增加了许多活力,科恩兄弟的导演虽然在最后有些失控,张力不足,但瑕不掩瑜,整体上这部片子绝对是属于经典之作的!
《圣经》很奇妙,尤其在写到帝王的时候,没有指点江山,没有尔虞我诈,也用不着过人的武力或智慧。面对所罗门的追杀,面对亲生儿子的背叛,大卫王没有集结军队杀回去,没有安排奸细做内应,更没有三顾茅庐,请先知大人出山。他只是随风飘散,然后就回到耶路撒冷了。
这是因为,上帝掌管着一切,他可以让人蒙福,也可以让人遭难。科恩兄弟的电影,就是以上帝为主角的偶像剧,其中心意思只有一个——人所不能,神有大能。
《影子大亨》与《老兄,你在哪儿》、《严肃的男人》并称为科恩兄弟的“试探与祝福三部曲”,都充满了偶然、巧合和神秘线索,把这些联系在一起,就可以解码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
《影子大亨》出现的第一个巧合,是瘦高的诺维尔,与矮胖的赫德萨克,在前者进入大厦之时,后者也从45层的高度垂直降落,随后前者继承后者产业。这其实是一个信号,是在用不可思议的巧合,提醒观众世外之法的存在。
《影子大亨》出现的第一个偶然,是瘦高的诺维尔,被派到顶层送蓝色信封,配合他的白痴面相,才被保罗·纽曼选中,成为新的掌门人。这也是一个信号,是在用难以解释的偶然,提醒观众世外之法的存在。
在巧合及偶然之前,是更加费解的神秘世界,报纸上“赫德萨克公司”的招聘启事,被咖啡杯底儿圈了出来,一阵风又把它吹到诺维尔脚前。这个,就叫做上帝装困,打了个呵欠。
呼啦圈也是如此,当它们滞销的时候,上帝用奇妙的双手,推着其中一个红色玩具,走过人行道,躲过几台车,拐了几个弯,停在一个身体协调性极佳的娃娃面前,当他开始扭胯扭脚扭脖子的时候,呼啦圈就成为了美国的畅销品。就好像大卫王——诺维尔以他无法精确规划的方式,来到了金钱帝国的顶端。
接着,还有时间。
钟表背后的老摩西说:“时间就是金钱,金钱控制着世界。”一个简单的等量代换:谁控制了时间,谁就控制了世界。
曾经,当保罗·纽曼心烦意乱,他可以对着桌上的牛顿摆说一句“Wait a Minute”,小铁球立刻静止,Minute真的Wait了。但是到最后,却是老摩西让时间暂停,把即将自杀成功的诺维尔,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
在这个过程中,老摩西和保罗·纽曼的手下——一个面无表情,每次出场都引来恐怖配乐的家伙玩了一场拳击。这就是黑天使与白魔鬼的较量,直白地道明了一切。
哦,老摩西!想想看他有多么全知全能!他知道女记者的身份,能复述她的原话,他知道她不快乐,甚至在她否认的时候,他还“你就装吧”地笑了。
最后,不要忘了自杀的赫德萨克,真是个难以捉摸的人物,在公司业绩最好的时候,却出人意料的自杀,死得还那么写意。
影片结尾,当诺维尔停在半空时,变成天使的赫德萨克哼着小曲飞了过来,他让诺维尔拆开蓝信封,才知道自杀是因为女孩——事业的成功反而让他心灵空虚,生活失去意义。
这就好像某个时期的诺维尔,沉迷俗世,失去了“You Know,For Kids”的创造力,还把他的爱人给丢了。又好像大卫统一犹太王国后,竟然用牛车运送约柜,还犯了奸淫和杀人的罪。
最终,上帝给大卫以惩罚,也让诺维尔品尝到失去的滋味,不过两位宠儿都得到了二次机会。所以讲述他们的故事,就是在歌颂上帝的美德,阿门。
1994年好片多到很多人都忽略了蒂姆罗宾斯出演的这部《影子大亨》而是跑去看《肖申克的救赎》,其实这部影片也是那一年的好片云集里的佳片,而且这部影片一句话都能概括,叫做一个画圈圈的故事。影片里的蒂姆罗宾斯出演一个大学毕业后去纽约打拼的小青年,失意落魄的找不着工作的时候,咖啡杯圈印子里的收发室的招聘工作把他带到了这家金融公司,与此同时这家金融大公司的胖总裁在听年度财报大盈利的汇报中,突然跳上会议桌飞奔而去撞破玻璃,从44楼一跃而下。在场的董监高们全都懵圈了,但是,一秒钟后大家发现这玩意机会来了,只要明修栈道的找个傀儡总裁,暗度陈仓的做空股价,然后再地板价收购公司,bingo完美的布局。送上的门就是这个可怜的小青年,董监高们一看这小青年很不错,还带着他一本正经的画的一个圈圈产品的金点子来了,那真的是可以分分钟钟的让公司亏个底掉,一番商业操作后,圈圈上市了名字就叫做呼啦圈。用脚趾头都知道遭遇到市场应有的冷遇,就快到要抛弃这个圈圈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逃学在街上瞎溜达的男娃,居然把这个圈圈玩出来各种花样,结果放学的孩子们一看圈圈可以这样玩,于是乎,呼啦圈一下子呼啦啦的火遍全国,价格水涨船高股价也创了历史新高。于是乎,董监高们一顿人算的操作架不住这个天操作,完美的错过了这波行情。但是,董监高们也本着事在人为的精神,严肃认真冷静的一顿迫害小青年傀儡总裁,弄得小青年也站楼顶上跳下去了,这个时候胖总裁已经化作一个天使轻轻地接住他,还给他一番人生训导。小青年明白了当你拼死为一件事情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于是乎,第二天的小青年又在董事会上拿出来一款新的圈圈,叫做飞碟。影片是寓言化的讽刺了各种商业模式,可是寓言的很有意思,地球是圆的哦,那就是个圈圈嘛,而且圈圈的我们不都在生死轮回里打转转,世俗成败不也是个圈圈来回荡悠悠,更加不要商业中的盈亏一样是个利益的魔圈圈。当然了老片的经典就在于你多看一遍多一个脑洞,在片中你会不会怀疑那个逃学男娃是乔布斯,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玩圈圈玩出开窍了,长大后弄出了一个奇妙构思就是把圈圈给玩没了,所以一切按钮啥的都被他真的玩消失了。在圈圈领域里玩的最好的无疑是乔布斯,天堂里也需要这类人才,上帝把他叫走了,我们在地上玩爱疯。,其实篮球也是圈圈,怎么搞的上帝老缺玩圈圈的人才,真的是天上的圈圈很神秘,地上的人儿被圈圈都困住。慢慢长假无聊消遣,不会画圈圈的可以看讲画圈圈的电影,哦,对了,顺便还可以吃个甜甜圈。
科恩兄弟是以黑色电影扬名立万的,但我始终觉得他们也是喜剧大师,之前看过他们的《抚养亚利桑那》《阅后即焚》都喜欢,此片也可加入这个行列了,虽然说剧情中二的可以,但是跟整部电影的独特风格和角色的人设出奇地契合,笑点无数,又不落俗套,在那个年代,科恩的那些影像技巧真的是非常惊艳而有效的。Tim Robbins作为好莱坞智商最高的演员之一,能把一个中二青年演成这样,也是不容易啊…
声明:这是转的别人的影评,地址在这:
http://www.douban.com/note/98409122/ 大资产阶级都他妈死到哪里去了?
2010-11-01 22:34:06
我曾经有个老板,管过外企上万人,一年销售额几十亿,他有一种不怒自威的精英范儿,表情既冷酷又热情,既自大又谦逊,嘴里随时都会出现一只比JJ还粗的雪茄,时常把脚翘到办公桌上,举手投足之间都仿佛站在高台之上,每个动作和眼神都透露出一股霸气,每一句话都象是在演说。
当时我见识浅薄,虽然不知道这范儿是什么,但就是觉得这特别牛逼,比身边的带金利来领带的土财主和穿梦特娇的猥琐官员都要强出百倍。后来我看了《影子大亨》,终于明白了,这他妈的就是传说中的大资产阶级范儿。
华尔街2情节二逼到我都不想再说了,烂剧本撞在了江郎才尽的奥利弗石头手里,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关于情节的各种尖酸刻薄,就留给各位牙尖嘴利的反革命口淫犯去表演了。我特奇怪的就一点,既然讲的是华尔街,那大多数出场的人物,都应该是真正的大资产阶级,可看完这电影,我不禁要问:
作为资本主义的大本营,最嗜血最凶残的华尔街大鳄聚集的地方,大资产阶级都他妈的死到哪里去了?
金融风暴,这他妈多牛逼的题材,这种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时刻,能够拍出多么经典的片段啊,我用我有包的脑袋,都能嗅出几个牛逼闪闪的桥段:
大反派在自家豪华书房收买男主的时候,那段貌似真诚发自肺腑的惜才之言,只要拿出世界尽在掌握的大资产阶级范儿,再露出赏识你的姿态,那会是多么牛逼而经典的场景。但这中年大叔把这牛逼的桥段变成了中产阶级范儿的大叔劝说,华尔街大鳄的嗜血和锋利哪里去了?
金融海啸来临之际,黑暗降临,死亡的气息在各处弥漫,1929年的幽灵再次升起时,那种肃杀中,美联储里那些身价几十亿的大资产阶级的谈判会是多么惊心动魄。
这破逼电影给演成了什么样?
一个大投行CEO,长得挺像肖恩·康纳利,行为却象是三本学校四流的教授,这也能是大资产阶级?
http://img3.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98409122-4.jpg 一个绝对应该出大彩的嗜血反派,却演成了权谋低级的二流中产阶级大叔
http://img3.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98409122-7.jpg看看倒掉的雷曼兄弟CEO是什么样?困兽犹斗的凶残!
http://img3.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98409122-3.jpg再看看高盛的CEO什么样?阴险残忍!
http://img5.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98409122-5.jpg再看看默多克什么样?老谋深算的奸诈!
http://img3.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98409122-6.jpg这些家伙时刻决定几十亿美元的走向,几十年来爬上高位,期间干掉的竞争对手不知凡几,98年LTCM危机,高盛先假装有意收购获取对方机密,然后大肆抛空拼命压低对方价格,雷曼兄弟银行频临倒闭之前CEO还卷走4.56亿美元报酬,这他妈的才是冷酷嗜血的大资产阶级,这他妈的才是来到世上,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东西的资本!
这些随时目露凶光的大资产阶级,岂是上面几个二三流演员能够演得出来的?
可惜保罗·纽曼已经不在了,大资产阶级那股肮脏和自命不凡的范儿,再也没人能表演得如此的牛逼闪闪——牛逼到你不由自主的心向往之,发自肺腑的说:
做一个大资产阶级,多好啊!
http://img3.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98409122-1.jpghttp://img3.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98409122-2.jpghttp://img3.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98409122-8.jpghttp://img3.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98409122-9.jpg
好看,把美国的压榨劳力的大企业讽刺得真是太好了!尤其开头实在太high了,完全停不下来,跳楼拍得跟走T台似的,也亏他们想得出。保罗纽曼怎么会演了个这么自黑的角色。。就是感觉结尾为了把情节全部拉回来,反倒像是一下子泄了气...
今天外教给我们放的电影,不错。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时间停顿来得莫名其妙。。。。总之那个happy ending让人感觉挺奇幻的。
这是科恩兄弟对弗兰克·卡普拉的致敬片么?连结局出现的天使都那么卡普拉。我至少能从这片子里看出《迪兹先生进城》、《斯密斯先生上华盛顿》、《约翰·多耶》和《生活多美好》四部片子的影子啊。
建筑结构那种金字塔森严的感觉很像Fritz Lang的《大都会》,故事很像Frank Capra的《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叙事竟然还很Woody Allen。不那么科恩,但依然超级好看,Paul Newman华尔街大亨范儿!Steve Buscemi 还在垮掉派酒吧里当酒保,哈哈
原来90年代中国突然兴起的呼啦圈热在50年代的美国已经流行过了一回。
仍然能拍出happy ending的科恩兄弟,诉诸宗教的左派电影。充斥着老白男的董事会与办公大厅,那一个个秃顶排列起来,很有视觉冲击力。用《生活多美好》的叙事模式去传递与其几乎完全相反的价值观,从此角度来讲,本片很像《黑色党徒》。另一方面,将本片和同时代的《阿甘正传》相比也很有趣(低能而幸运的主人公,大量的笑料,对于商业成功案例的戏仿)。本片几乎可以说是《阿甘正传》的反向重演,两者的开端和结局都一样,只不过前者为Y轴正,而后者为Y轴负。女追男对男追女,跑步因身后有追捕者对跑步而身后有追随者。《阿甘》削弱了原著的讽刺意味,而本片则给类《生活多美好》电影添上satire的底调。《阿甘》选择把电影做成编年史,而本片则倾向于让时间停住,关注着1959资本主义和艾森豪威尔的恐怖。
2得跟吉列姆有一拼啊....黑色幽默果然不适合我这种智商不高的人...
四十年神经喜剧和卡普兰式触动的风格拼贴,女主连珠炮弹般地讲台词,犹如从“女友星期五”里来的;男主绝望寻死时被老天使搭救,就很“生活多美好”。呼啦圈在1958年由Wham-O玩具公司重新开发推广,确实引发过一阵流行热潮,两年内销量超过一亿个。到了六十年代热度褪去后,呼啦圈成为俄罗斯和中国的马戏团杂技里的重要道具。
总觉周星驰的表演时跟里面男主夸张的表演学的。。。。。还是蛮有深意的片子
老摩西讲述的故事,一个乡村男孩如何改变华尔街的故事,中心议题在于“所有的一切都给孩子”,充满着许多笑点,结尾还是同样的励志,文本有着许多上下联系的潜台词,处理的也相当精妙,可是,单单是把叙述方式改成了倒叙后,原本简单的人物关系却基本没发生任何变化。这是诺威尔的独角戏。与他人无关。
很喜欢那种旧时代的光影和腔调,舒缓,迷人。
多年以前在央视的正大剧场中看过,印象深刻。周星驰的食神就是对这部影片的致敬和模仿。还有在90年代初,有一档节目叫做电影魔术,讲述电影特技拍摄方法,其中关于这部影片中最后主角跳楼的拍摄方法,让我印象很深。
哈巴涅拉的旋律却成了我心中抹不去的昏暗。
这哥俩不适合弄这种闹哄哄的喜剧,他们的幽默感是和荒诞、血腥氛围分不开的,稍微轻松一些的题材不是他们的胜场。像那部《逃狱三王》我就不喜欢。而这部片子,笑料设计的很丰富,一个接一个的包袱,都恨不得再配上情景喜剧的笑声。太刻意了反而不好笑,他们的以往的电影是需要回味一下才能体会到可笑的
2015.05.10.……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999240226/
“如果青蛙也有翅膀,他们则不会选择跳跃。”但科恩兄弟就是一对可以飞翔的影坛神兽!真是不知如何去赞扬他们,只能说五体投地。
哪些玩意是科恩兄弟的私货,哪些部分是山姆雷米的手笔,两者间很好认。无论是角色还是置景,都夹带着浓浓的漫画异想感,构成一种另类的戏谑。而对金融大亨来说,有时候“跌停”也并非是什么坏事情。
这应该是科恩兄弟继《抚养亚利桑那》之后的第二部喜剧作品,编剧是科恩兄弟与山姆·雷米合作,演员请到了蒂姆·罗宾斯和保罗·纽曼,1994年的作品,同一年罗宾斯还有那部被影迷封神的《肖申克的救赎》。这一部喜剧可谓是更加荒诞,还带有些奇幻元素,不过现在看不是那么可乐,呼啦圈还是挺有创意的
本来我看这是科恩兄弟的我就弄到想看里面然后下好了然后一直没看然后今天突然瞄到影子大亨pia的一下我就想起来了这部我不是看过的嘛!还是肖申克那主角!当时是电影频道下午放的还有那天中午我吃的是拌面加大排。 以前觉得还不错的。。现在想想。。。这最后跳楼时间停止这什么事啊!!!
科恩兄弟很黑色幽默的作品。。。但我就是不喜欢,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