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恶补黄金时代电影时,希胖子的电影看了少说也有七八部,到头来的出的结论是“希胖子不是我的那盘菜”。所以看这部《爱德华大夫》时,姐的目的非常空虚浅薄简单粗暴——就是看帅得人神共愤的派克演神经兮兮的精神病人呗,姐才懒得冲着精神分析的名头跑去看希胖的片呢! 结果看完这部传说中的精神分析鼻祖片,姐的脑海中却一直回荡着“啊~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种诡异的旋律。 Cut!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悬疑啊精神分析啊为什么都变成了浮云?为什么姐的眼中只看到了褒曼美女那份横扫一切的伟大的深沉的爱?! 因为……如果没有褒曼那份执着的爱,我们的帅哥精神病人早就死一万次了啊! 派克君作为一枚少女杀手+少妇杀手+师奶杀手+老奶杀手,他在本人心目中一直都是好莱坞最温柔可靠的坚实臂弯——直到看了这一部,派克君完全化身傻傻地等着褒曼脚踏七彩祥云来拯救他的弱受精神病人,易受惊易推倒是其必备属性,外加头脑一片混乱连自己杀没杀人都搞不清楚,基本具备了给人背黑锅的所有条件。可是人家偏偏有一个对他爱得死心塌地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美女医生,在所有人都认定他是凶手时力排众议为爱走四方,为了证明他的清白不惜铤而走险直面真凶的枪口,精神分析周公解梦什么的都是次要的,美女医生为弱受精神病人付出那么多,其背后的推动力不是伟大的爱还能是什么?医生虽然你一开始口口声声说这和爱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是你那45度仰角的爱慕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鉴于本片中的破案手段细想起来其实相当玄乎——梦境和现实是很难完全对应的,派克君最终洗脱罪名与其说是靠科学的力量,还不如说是靠爱的力量,有一个个温柔坚强百折不挠的媳妇作为自己的后盾才是硬道理。 那么排除“导演安排的”这一因素,派克君是如何让褒曼爱自己爱到死心塌地的呢? 废话,因为他是下至8岁上至80老少通吃的大帅哥啊! 如果换成希胖本尊来演这个角色估计影片的走向会完全相反吧…… 所以如果有人不幸背了黑锅而且自己又是个搞不清楚状况的废柴,该如何让美女医生驾着七彩祥云来拯救自己呢? 很简单,让自己长得和派克君一样帅就行了。 所以说这部精神分析鼻祖片的本质其实是“爱的力量+皮相拯救人生”嘛! PS:1.这是让本人笑场次数最多的希胖电影,具体笑了几次……那就要看弱柳扶风的派克在片中晕倒了几次。派克你赶紧给我站起来你可是我心目中那最最温柔坚实的臂弯啊受成这样你叫我以后怎么面对你?! 2.滑雪那场戏拍得也太儿戏了去滑雪哪有穿西装的啊混蛋你以为你是007吗?!
精神分析电影的早期实践,非常得希区柯克。格利高里•派克与英格丽•褒曼,真是一对俊男靓女。8.4
1899年,19世纪的最后一年,一代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出生,同一年,比利时的弗洛伊德出版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梦的解析》。这本书为大量的精神分析类电影诸如《穆赫兰道》等提供了灵感来源,而本片正是此类电影的鼻祖了,配置也是相当豪华,希区柯克导演,英格丽褒曼和格力高利派克主演,还有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亲自设计梦境片段,所以整体表现相当不错了。只是最后结局的揭晓方式过于玄学了,这也是大多数精神分析类作品的通病。希区柯克几乎每一部作品都会尝试追求一些视觉特效以及特殊的摄影方式,比如最后反派不小心说漏嘴的那句话以及自杀的镜头,这点也是非常值得欣赏的。
面对恋人扑朔迷离的身份,彼特森始终不相信他是杀人凶手,然而默奇逊院长却用精神分析法印证了“事实”。更为棘手的是,这个假爱德华也相信自己有罪,他甚至连自己是谁,经历过的事情也不知道。
达利风格的梦境设计非常巧妙,关于精神分析的部分条理清晰,理性得令人震惊。
【A-】尽管希区柯克的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仍然有很多受限于时代的赘余,但影像上的内核仍然是超越时代的。两人第一次接吻时叠化脑内走廊不断开门的镜头简直浪漫到了极致(怀疑PTA那部《私恋失调》就是从这获得的灵感),喝牛奶的镜头更是在无形强调了一种“白色恐惧”(字面意思),由达利亲手操刀设计的超现实梦境更是无比妖艳,而通过主观视角展现枪头调转的设计则是把“第四面墙”利用到了极致。不过最亮眼的,还是结尾那句恶趣味十足的“彼得森的丈夫就是我的丈夫”,搭配以检票员迷惑的神情,简直就是关于「双性恋」这一属性赤裸裸的明示了。联系到之后《惊魂记》《迷魂记》《后窗》里的「恋母情结」、「恋尸癖」与「窥淫癖」,仿佛希区柯克一直都变态的如此精明,从未改变。
依旧是Hitchcock的优秀悬疑片手笔,但实在过于夸大催眠的功效了,梦境现实一一对应什么,个人不是很理解,不过佛洛依德拍成这样已经不错了,心理分析电影先驱,最后,女主真的很美
写作精神分析,读作周公解梦。一部悬疑片竟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如果精神分析医生都如此强大,那侦探与刑警就真的可以集体下岗了,推理与分析又有何用?褒曼的确美得惊人,尤其是她不戴眼镜的时候。
非常不错的心理悬疑片,比惊魂记要好,希老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用的可谓是炉火纯青,镜头用的更是没得说,甚至个人感觉要比公民凯恩还强。梦境设计得很有表现主义风格,故事一波三折,结尾有些出乎意料。难怪大部分心理学课上都会提到本片,总之:5星。p.s:格里高利派克比罗马假日里帅多了。
派克叔实在是太帅料!!!那时候的西装垫肩太高,看着有些不自然
希区柯克果然是悬念和惊悚大师,让格里高利派克都能演出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效果,除了演技就是氛围的制造,和悬念的铺垫。近七十年后看依然相当赞。
派克和褒曼两位主角的演出十分出色。剧情滴水不漏,桥段设计之精妙不得不让人佩服。
希胖这次又高大上了,探讨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开创先河,后世导演肯定受益良多。达利对梦境的场景设置果然名不虚传,才华尽显。其实,这片看看派克和褒曼对好多人来说就足够了。
很精彩的心理分析悬疑片,谁说女人一恋爱智商就为零!?看看本片的Dr.Petersen为了证明爱人无罪简直智勇双全,英格丽·褒曼完美诠释了这个聪明温柔又坚毅的女性。格里高利·派克帅的让人合不拢腿……黑白配色也盖不住达利超现实梦境的诡谲迷人,我真是爱希胖~
真正爱上希胖和英格丽.褒曼的电影,真正爱上心理分析的电影,达利超现实的梦境刻画和希氏的悬疑铺陈与推敲珠联璧合。派克的表演还很稚嫩。
1.精神分析范本,白线条恐惧症,童年阴影,负罪感,失忆,释梦。2.悬疑部分不成功,前半段冗长,达利设计的超现实梦境最吸引人(眼睛窗帘,赌场经理,空白扑克,倾斜屋顶,变形轮子)。3.获奥斯卡最佳配乐。4.结尾主观镜头经典:凶手持枪目送褒曼离房,调转左轮向银幕开枪,致敬鲍特[火车大劫案]。(8.0/10)
梦中人,一分钟抱紧,十分钟的吻。
整个剧情都非常精彩
故事虽好看,但扯上费洛伊德梦的解析与童年阴影就不着边际了,也无后来者繁复的设计,显得有些单薄,况且一见钟情何来如此大的信任?女人更容易被爱情迷住眼吧!梦境风格一看就是达利风格(达利做的背景设计,但被删减了大半,惹得达利大为光火),不过较之于和布努埃尔的合作差远了~希胖本人评价此片为“用伪精神分析包装的追捕故事”。
在精神分析高度发展的今天,“精神分析就是要挖掘童年伤疤”已成为了典型误解,所以本片的噱头设定在今日看来已经落伍。但是哥依然相当迷恋这片,除了那些超现实主义的布景,更重要的原因是格里高利派克和英格丽褒曼,这对金童玉女分别是哥最爱的黄金好莱坞男女影星。【8】
老师说该片过于夸大催眠的功效了 梦境和现实完全一一对应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