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伊体弱多病,半身不遂只能依靠轮椅行动,
母亲是她和外界唯一的联系,在母亲的帮助之下,克洛伊靠着自学参加了大学的入学考试,正在焦急的等待着考试结果的公布。
还是个小能手。
某日,克洛伊对自己每天都要服用的药物产生了怀疑。(那么大了刚开始怀疑)
她开始琢磨这个绿色的药是什么药。
可惜家里没有网了。
她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趁着说自己去厕所,然后跑到对面的药房去问这个药。
她倒是问到了,不过是给宠物吃的,肌肉迟缓剂,不过妈妈也赶到了。强行给她带回了家。
妈妈给她锁家里了,但是小能手,还是越狱了。
偷偷停药的她,发现自己好像脚丫子能动了。
半路上她遇到了相信她的人,想要搭救她,不过妈妈反手就是一针,看来都泡汤了。
她被关在了地下室,但是在地下室,她发现了她的身世之谜,还有被丢弃的她的录取通知书。看来恐怖电影,都喜欢把自己干过什么事情上新闻的报纸都剪下来方便观众理解。
刚烈的主角,拒绝这样的母亲,喝药想要自杀。
只是她被救回来了。
不过机智的警察还是抓住了想要偷偷带走女主的妈妈~
最后她妈妈关在了精神病院里,她还是像她妈妈照顾她一样,经常给她来送药(斜眼),多么温馨啊。
这种病,也是快拍烂了,倒是没什么新鲜的,不过结尾的反转也算是大快人心,真实故事改编,事实往往更加恐怖,这个电影表现的差太远了,毕竟事实根本让人无法接受。
对于家长的控制欲强感觉在天朝还是挺普遍的。凡事都是有个度的。现在的生活压力有很大一部分又转嫁给了孩子。孩子也很不容易的。
---我是代理型孟乔森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6/10分),变态的爱,有毒的爱,恐怖如斯。
最可怕的不是电影,是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微笑R]美国真的有个母亲为了博得社会关注同情,让女儿吃了无数的药做了无数的手术,母女挺出名的。然后女儿后来长大网恋了,也找出真相以后,跟男友合伙把母亲杀了...
有一部电视剧,英文叫 《The Act》,中文叫《恶行》 真实发生在美国。
今天聊聊电影《逃跑》。
片名Run (2020),别名逃(台) / 疑·妈(港) / 跑。
这部残酷的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案件原型就是“美国吉普赛弑母案”。
案件中迪迪·布兰查德(Dee Dee Blanchard)和吉普赛·罗斯·布兰查德(Gypsy Rose Blanchard)是一对母女。
女儿吉普赛·罗斯·布兰查从小由母亲迪迪·布兰查德养大,这丝毫没有问题。
迪迪·布兰查德对外宣称女儿自幼患有一系列可怕疾病,需要长期医疗才能维系生命。而吉普赛则表示母亲一直在说谎,自己身体健康得很。这一切事情直到2015年吉普赛伙同在网络上认识的男网友杀害迪迪后,才得以曝光。
专家们研究表示,迪迪·布兰查德患有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MSP)。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指的是护理人员故意夸大、捏造被护理者的生理、心理、行为或精神问题,甚或促成该等问题的心理疾病。一般是长辈对子女、弟妹或者医护人员对病患。
详细案件过程可以参考昨天的文章:网址
这个故事过于骇人听闻和匪夷所思,正常人根本无法理解迪迪的行为。
一般人对待自己孩子都是疼爱有加,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根本不会想到伤害孩子。
偏偏这位母亲十分奇葩,如果从心理疾病的角度,用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来解释也算行得通。迪迪为了一直占有照顾者的地位、获得别人对她付出的认可以及可以不劳而获的生活,亲手给自己的女儿下药。
从案件详情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吉普赛的身心自幼就被摧残,长期被诱导服用大量毫无益处的药丸,身体机能被摧毁,头发牙齿唾液腺都被清除,不能读书上学也不能与人交往,成了迪迪的工具人。
故事太过于吸睛,流媒体Hulu进而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了美剧《恶行》(The Act,2019)和电影《逃跑》(Run,2020)。
美剧版的《恶行》比较还原原案件,电影版《逃跑》则将故事进行了小小改编,让观众们可以从无法理解的罪恶中稍稍解脱出来一些。这样,母亲是完全的施害者,女儿是完全的被害者。
电影版给女儿安排了多个逃跑情节,还给女儿提供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爽快反转,整体看起来更加符合大众的善恶轮回质朴价值观。
毕竟原型故事中,吉普赛被判二级谋杀罪,犯下了板上钉钉的杀人罪。
如果电影版强行给杀人犯洗白,效果肯定会适得其反。倒不如就像电影版中的改动,让女儿成功逃跑,并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观众需求。
影片中担任母亲戴安(Diane)的是我们熟悉的“香蕉姐”莎拉·保罗森(Sarah Paulson)。香蕉姐不用多介绍,常年深耕美剧届,凭着《日落大道60号》《规则改变》《美国恐怖故事》《美国犯罪故事》《拉契特》艾美奖拿到手软。
她扮演这位蛇蝎心肠的狠毒母亲猛一看人畜无害,平日勤勤恳恳,兼顾工作照顾家庭,简直就是一位楷模。可是谁能想到她的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阴暗秘密。
扮演女儿克洛伊(Chloe)的是基拉·艾伦(Kiera Allen),演员本身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名轮椅使用者,她从2014年开始使用轮椅。艾伦也让本片成为自《公羊的记号》(Sign Of The Ram,1948)以来,第一部由轮椅使用者主演的惊悚片。
说两条影片花絮:
1.当戴安和克洛伊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放映的电影是《假新闻》和《越狱》,这是预示着下一步剧情。
2.影片一段被删除的镜头显示,戴安有一位虐待她的母亲。她在戴安7岁时当着戴安的面自杀,这有助于解释戴安背上的伤疤。在正片中,这个镜头被删了。
病态母亲创造病态女儿,
虚构改编粉饰真实案件。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一开始看到介绍就很期待,因为故事和《恶行》简直如出一辙。
而《恶行》又是改编自真是案件
当初看完后意犹未尽啊,就觉得HULU马上出第二季啊,我要看变态案件
而当我看到香蕉姐这部《逃跑》竟然和《恶行》的故事一样,内心别提有多开心了~耶,又可以看变态妈妈了
但是!
太失望了!
本来看之前是觉得香蕉姐肯定比 Patricia Arquette演变态要来的更变态吧
实际开始看之后才知道Patricia Arquette的功力要强百倍不止
虽然故事和恶行是一样的,但是其中细节还是改了不少,而且一个半小时实在有点太短,女儿和母亲这么多年了,竟然是因为一粒吃了好几年的药突然开始怀疑自己的母亲?而且两人也是因为一粒药开始“较劲”,本来预想的应该出了药之外还会延伸出来很多事情让女儿都觉得“恐怖”,但是并没有,这有点可惜
而且在很多地方让我出戏,比方说女儿被困到卧室里然后从窗户里爬出来那段戏,女儿的准备也太完美了吧?说是说得通,但是如果没有准备那么完美的话,可能会给我更多的紧张感。这场戏简直成了女儿的个人秀,又是爬房顶,又是喷窗户,然后还带个单子可以盖住玻璃碎渣
导演是不是想表达,残疾人的观察力和思维都比正常人要严谨?
其实还是蛮推荐《恶行》的,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的,《恶行》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如果没看过《恶行》,这部电影应该可以给4星
这部电影有意义的点在于“监护权”这个法律。看了几个高赞影评,并没有提到这个,正因此这部电影被评得7分都不到。法律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就是“未成年和老年人”,因为他们需要监护人,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自己为自己做选择的权利。所以剧里的母亲以监护人的身份掌控偷来的女儿的一切,而女儿在剧终拿出来同样的药丸就代表着当母亲失去自理能力后(起码这母亲是住在精神病之类的医院里的)拥有监护权的女儿换过来可以管控母亲的一切,包括生死。这是法律赋予的,这个电影在讲的也是:人类作为一个法律字典里的被管理者,该如何活着。
还有很棒的一点是那个邮递员,他选择相信未成年的小女孩。当妈妈还在诱导邮递员送她去医院时(台词是我可以在后面开车跟着你去“医院”),邮递员问了小女孩“医院还是警局”。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了,当小孩子求救时,不要觉得这是人家父母的事和你无关,当路上女生被抓着往车里扔还被说是老婆女朋友,不要觉得这女生就是老婆是女朋友,请听受害者说了什么。我是非常尊敬剧里的邮递员。
电影给出另外一个side point是生产以及生产途中或之后母亲或小孩发生意外时,我们的社会有没有足够的组织和资源帮助母亲。我想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产后抑郁,那么多的拐卖,母亲是非常非常弱势的群体。剧中演技强大到我能感受到那些母亲的痛苦,生下的孩子两个小时后就去世的痛苦。我想任何一位女性,都应该评估清楚,倒底身边有没有强大的支柱可以支持你帮助你鼓励你。任何一位男性,都应该搞清楚妻子生孩子这件事情对一位女性意味着什么,以及你自己可以做到什么。没有人会闲着没事儿截取双臂双腿成为弱势群体,理性的女性也都不该随便选择当弱势群体里的母亲。
《网络谜踪》导演新作,依然小成本,虽然肯定比前作贵多了,依然主角不多,有戏的配角更少了,情节依旧悬疑,但简单多了,气氛更惊悚了,这方面有进步。此片讲述了一个变态母亲如何加害囚禁女儿的故事。前三分之一铺垫的戏做得很足,于是后面的剧情发展就很有力。真相一点点被揭开,最后母亲和女儿斗智斗勇。影片最后的反转很特别,也很有意思。人都会变的,受害者也可能变成加害者。两位演员表演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女儿的扮演者,现实中也是一位残障人士,虽有些取巧,但她的表演因此真实自然。
也太普通了,一眼能望得到头的那种反转惊悚片。
期待已久的Sarah电影单扛,只可惜特殊时境不能让这样一位坚持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影响深远的)AHS系列担任主心骨角色在院线为更多人看到,稍显可惜。延迟缓慢的电话应答系统,“老”戏院、古旧台式机所形成的与现世和互联网的某种“隔绝”,打破了Aneesh在《网络谜踪》试图通过现代技术组成的线索指引与“背脊发凉式启示”恐惧的路数,有另一重感受。但亲情关系中“毒你也是护你”的畸形缠绕作为主线剧情发展,因为早先的《恶行》、《利器》等种种大势电视剧(和瞩目演技课)提前完成覆盖,又缺乏更多值得回味的新鲜。作为女儿扮演者的新人演员表现很好,和Sarah在有限的剧本和故事下互相成就,感觉未来会是很多作品的热门选项。
可以看得出导演在本作中极力想让这部与《网络谜踪》区分开来,《网络谜踪》是依赖网络,而这部则几乎是与网络隔绝,把重点放在了如何逃生上,但两个角色似乎都是从头用力到尾,观感有些疲惫,而且平庸的剧本,发展都在意料之中,完全没有被惊艳或者惊喜到地方,片子结束了也不会再过多回想了。
又是这个病……病名我都能背下来了,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所以剧情好像没什么惊喜,基本等同于重复了一遍《恶行》,大房子,轮椅,电影院……好多的重合啊。
三星半。相比上一部《网络谜踪》的丝滑顺畅一气呵成,这部显然有些跌跌撞撞且概念先行了,过于按部就班的情节走向也冲淡了本应逐层累积的悬疑感,当然这还要部分归罪于影片陈旧的“囚禁”设定,留给创作者的发挥余地有限。好在自《网络谜踪》开始导演就保有了对主角动机的高度忠诚——上一部的寻(Searching)以及这一部的逃(Run),围绕着至简化的概念和生活化情节不断加料,让埋藏在现实、家庭中的惊悚和可怖自然显现(诸如自动滑梯、母亲背上伤口等细节的铺垫与交代)。中段女儿逃跑的独角戏几度扣人心弦,香蕉姐的“变态”诠释也具备足够的可信度,以及,承袭了上一部对屏幕和媒介(电脑、因特网、电话)的运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形成了导演的个人符号。
认真思考:同一个导演,拍爸爸凭借自己对女儿的了解根据社交网络找到了自己陷入危机的女儿,拍妈妈抢夺别人的女儿多年来一直毒害摧残囚禁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这算不算厌女了。
脱网电话,焊笔破窗,攀屋顶,滚楼梯,以毒攻毒;印度裔导演对亚洲家长掌控欲理解挺深,《Searching》是正面描写,这部就完全负面了;拍得工巧,但没上一部的特殊桌面形式加持,整体缺乏惊喜
这不就是影版恶行嘛 可惜剧本不太行 人物塑造潦草粗暴 母女间情感纠缠浓度太低 拍的就像一部普通逃杀片 实在可惜【再次恭喜胆小的香蕉姐成为新一代恐怖icon
虽然这部片剧情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网络谜踪》那么丝丝入扣的推理过程,但节奏搭建一直都是查甘蒂的强项,使得看似简单的情节也能始终保持着悬疑紧张的气氛,观影体验很棒。母女二人逻辑在线,演技在线,视听语言水平在线,在极为有限的几个场景下都呈现出了不俗的张力
压迫感 无助感 典范
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最后小女孩的复仇真解恨!
剧情真的有点奇怪,mom这样做的理由就没说,最后的结尾挺爽的,给个三星吧。
渴望高飞的天真孤鸟,却在命运熟睡之时折断翅膀,以为噩梦成真。怀抱幸福的温暖灵魂,却在希望落空之后搅碎完整,仿佛理所当然。解药即是毒药,用泪的伪装为你写一个黑暗童话。关怀就是束缚,用爱的名义为你造一座无底监牢。之所以千方百计的将你的人生禁锢,是因为你留下,才能让我感受到掌控的美妙。虽然体量小,但气氛节奏都拿捏的很到位。探讨的核心主题与《网络谜踪》一脉相承,依旧是关于“看不见的伤害”。但前作的出走是因父亲的无心之过,这一次的逃跑则是因为发现了母亲的别有用心。在互助会上,大家互相传递纸巾,潸然泪下,只有Chloe的母亲散发着傲人的神采,为什么?因为女儿不是她的累赘,而是杰出的艺术品,病痛,身世,未来,她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亲手雕刻出来的,是一枚活体奖章。女儿打电话询问胶囊颜色时的视听衔接,令人眼前一亮。
萨拉保罗森最近成了变态专业户,作为一部小巧的悬疑惊悚作品,虽然在某些地方,包括戏剧冲突还可以继续完善,但是气氛的营造和女主的逃生做得都已经有模有样了。
没有《网络迷踪》惊艳,但是这个导演的功底还是非常厉害的。剧本特别老套,尽管演员的演技都特别惊艳与歇斯底里,被束缚在这乏善可陈的框架当中还是很难有所创新。有些地方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比如靠窗打电话、药店询问等发掘秘密的过程,这一大段比较吸引人。
赢在氛围节奏视听上 diane坐在黑暗里那幕真惊悚 香蕉姐要成恐怖大妈专业户了? chloe有点像索菲特纳
个人在该导演两年前的网络迷踪评论中曾经写道,“限制,应来自角色和剧情,而非导演的叙事工具。后者可能让观众耳目一新半个小时,接下来就陷入重复和疲态,它无法像瘸了不出屋或者哑了喊不出声那样强烈的唤起移情!”……故事情节以及莎拉保罗森的角色会让人想起一部奥斯卡影后级的经典作品。如以那片译名中的数字作为指数,本片或可戏称为——危情八日。Run,其实有多重含义,逃跑只是其中之一,另个意思是:管控。
6.9/10 电影最大优势就是有一个让人信服的主角,但展现病态母爱的电影并不少,如果没有一个很精彩的剧本,光用演员歇斯底里的状态去讲述一个并不是让人觉得很意外的故事时,观影过程可能是疲惫大于惊艳的。另外无论是母女关系的揭露还是结尾的反转都太过同质化,没什么太大的亮点,这是一部很工整的惊悚片,仅此而已。
导演部分仍然很出众,包括结尾那一下,也很不错。就是剧本有点太普通了,这个故事并不新鲜啊。
剧本问题很大,花式撞梗《恶行》《危情十日》,大约会让人在10分钟左右就猜得八九不离十,且中后段的情节比猜的还要更崩坏、潦草....但在这种条件下,导演也算是拍出水准了,通过对身体/空间的限定条件形成角力,最终又摆出互害式的畸形关系,比一般性的美式惊悚片还是能好那么一丢丢(仅一丢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