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流氓要如何才能让同行对他恨之入骨又不得不心生佩服?除了心狠手辣之外,还得有文化。正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所以丹尼·格利因出头露脸了,尤其是在没多大出息的爱尔兰裔移民中。
《杀死这个爱尔兰人》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就是个真实的故事,生活永远都比编出来的故事更精彩,更能打动人心。丹尼·格利因是克里夫兰爱尔兰族裔里很普通的一员,高中都没有毕业,却“几乎读遍国会图书馆里所有的书”。我很喜欢看他跟黑手党和奸商斗智斗勇时那种气定神闲的样子,和一点点书卷气。还在码头当工会主席时,苏格兰运输商为了装卸费过来跟他叫板,嘲笑他是吃土豆的。土豆确实是爱尔兰人的主食,19世纪末,土豆霉菌在爱尔兰肆虐,欠收造成的大饥荒让爱尔兰饿死了几百万人,这也是美国迎来第一批爱尔兰移民潮的原因。从此“吃土豆的”就成了嘲讽爱尔兰人的说法。丹尼·格利因很淡定地回答:说到饮食习惯,苏格兰人吃的羊杂包是把调好味的猪油塞到羊结肠里,所以我或许是吃土豆的,但我从不吃羊屁股里流出来的油。苏格兰人哑口无言,讪笑着离去。
丹尼·格利因确实很像个现代罗宾汉,在当工会主席的时候从穿着到楼梯和车的颜色都是绿,在邻居爱尔兰老太太的教诲下——爱尔兰人虽然酗酒、爱说谎,但每个爱尔兰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丹尼·格利因开始行善。爱尔兰人是很虔诚的天主教徒,邻居老太太送给丹尼的十字架在影片里就成了一个隐喻,他做大量的善事,甚至在圣诞节给警察送礼物。在记者问他为什么总是能逃过黑手党的暗杀时,这个爱尔兰人说,上帝要我死我就死呗。影片的结尾,他把这个十字架送给了一个爱尔兰小孩,身边的汽车炸弹随之就爆炸了。送出十字架的那一刻,上帝已经离他远去,于是,他死了。
饰演丹尼·格利因的雷·史蒂文森本来就是北爱尔兰人,对本民族的特性和文化的理解自然是得心应手,影片中讲到爱尔兰文化的东西不少,比如丹尼送给女友的克拉达戒指:皇冠朝向指尖戴表示已经恋爱或结婚了,心朝向指尖戴便表明现在单身。丹尼要女友自己想好了再选择如何佩戴,一个重情意的爱尔兰人形象就在展现在观众面前。《杀死这个爱尔兰人》并不是一部瞄准国际市场的电影,从爱尔兰移民的文化,到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的斗争,再到当时的社会环境等等,对美国的现代史和社会现状没有一点了解的话,这个片子会有很多看不明白的地方。当然这种故事,和这类叙述方式在很多美国电影里都出现过,尤其是黑帮片,当电影开始时会让你想起很多同类电影,比如《美国往事》、《忠奸人》、《教父》等等。
由于躲过数次黑手党的暗杀,丹尼被称为杀不死的爱尔兰人。有些看过该片的观众就总结:在公园做俯卧撑的人惹不起啊。有好几次,丹尼都是早上在公园做俯卧撑时遭到暗杀,又被他成功躲过,有一次,仇家开车过来撞他,还朝他连开三枪,结果他一枪就把对方爆头……
雷·史蒂文森之外,这部电影里最出名的演员就是方·基默,他在电影里扮演一个警察,其原型就是写《杀死这个爱尔兰人》原作小说的那个警察。方·基默,从前的方法派演技帅哥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中年死胖子。去年他在一个独家采访里说,宁愿用饮食来代替精神的沮丧。后来美国一家报纸的文章写得也尖刻,说什么“再不控制体重银幕就装不下了,哪怕IMAX技术现在很流行”;什么“他现在出镜的机会越来越少,除非他有足够的钱,否则那些容易吃胖的食物也不便宜”等等。我只能把这些话理解为“怒其不争”。
确实,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方·基墨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1991年,他为了在电影《门》里演好“大门”乐队的主场吉姆·莫瑞森,用他所特有的热情游说导演和编剧,并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减肥,留长头发,熟悉吉姆·莫瑞森所唱的每一首歌,并且时时刻刻穿着皮靴及皮裤,性感异常。后来他出演的《蝙蝠侠》也让这个漫画英雄的形象在银幕上得到认可。方·基默最擅长演性格复杂的英雄角色,比如1997年的《圣徒》,他就扮演一个英雄,用各种圣徒的名作作为化名,对付犯罪份子。
在演戏这件事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国产“方·基墨”——贾宏声,都憋着跟自己较劲,想要出好作品。只不过贾宏声最终选择了自杀来对抗执着带来的心理问题,而方·基默的选择是暴饮暴食。
——莎士比亚说过:如果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那我们每个人都逃不过鞭刑。
这是个有关于黑帮发展史的故事。
前三十分钟大概内容就说得差不多了。丹尼出身贫苦孤儿发展到富有工会联盟 经历学校斗争 洗车男孩 码头工人 结婚生子 然而这只是他人生的开始,有故事的人注定有不平凡的人生。后面丹尼有了新的生活朋友女友生意夜宵有了新的斗争。顽强的生命自强不息。六十二分钟时承接故事片头的车毁人未忘 故事开始进入高潮部分。黑帮斗争开始进入火热化状态,丹尼带领下 对手的平均寿命越来越短。。。。。。
Wish i have a car like this
有黑帮斗争就有黑帮手段和风格。略文拙见
讲义气 忠诚。即使山穷水尽的时候也会有出生入死的兄弟
一个人会想方设法穷极手段对付你极大可能是出于对你的恐惧
谈生意在小酒馆 谈秘密在桥洞下
男人处理问题打一架方便了事 女人往往面善心恶自此老死不相往来
炸弹比枪好使也更利于毁尸灭迹 炸人炸车炸房子都方便 车勤于检查但起火照样爆 不起火旁边有车也爆 带个小弟在车等比较保险 如他死在车内也能给自己提个醒 开车有需要的话可自己建个加油站
最好不要有家室 要有也不能娶乐于安稳的女子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对他人要有善心乐施与人多做善事 对敌人要心狠手辣最好斩草除根以防其东山再起
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话真的不要太多容易丧命 做到守口如瓶才能受人尊敬 无声狗咬死人
敢于直面风雨 帮斗和打仗都不多 不怕死的更有机会活命 被枪打的人往往先地方躲着才反击 像丹尼这种胆量大到还向前冲边放枪的人真的很少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更利于达到最终目的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共利的时候可以谈笑风生把酒言欢 也可以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和生意人合作不可掉以轻心
走上江湖路 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行业干得出色不知不觉就能成为了他人的榜样 也能成为想拉下台的对象 高处不胜寒
一本正经爆粗口又一丝不苟表歉意以示礼貌是资本主义家的嘴脸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人厉害才力量大。一个人对付不了的 找有能力的伙伴一起同心协力事半功倍
多锻炼身体和技能总是好的 跑能逃命 拳能抢占先机 枪能一枪一命省子弹资源
几次都不能得手的猎物多少呀有点本事 不能做朋友也不让成敌人呐
机会总有用完的时候 凡事总要给自己留条不能全身而退也要保个平安
我想以上就是大致上的观后感了 说说演员吧 盗火线的方基默很男人脸很大
沃肯配角较多 但很令我欢喜阿 演反派入木三分相当出色
客串疑犯追踪广告狂人的Linda 她看丈夫那会演得不错 但实在不是我的菜
喜欢剧中的老太太 酷不分年纪啊
Vinnie Jones两杆大烟枪印象深刻热血澎湃啊 足球尤物的教练啊
角色John 全金属外壳自杀在厕所的可怜又可爱的派里啊
最后是主角 完全符合我大叔控的形象啊 不显山露水 韬光引晦 光而不耀
最后一句话概括就是 电影很带劲场景很美丽 祝观影愉快
一部男性荷尔蒙横飞的片。剧情上来说不是很亮眼,最后danny的死也是可以做出提前预测的一种宿命论结局,有勇有谋有种有正义感的威猛帅哥最后一定会死掉,让全片染上悲剧主义色彩观影者才会印象更加深刻。本片节奏沉稳,基本没有大场面或者扣人心弦的场景,只是慢悠悠地讲述关于danny这个人的故事。对于danny这个人的性格办事风格铺垫很多,基本上黑帮电影该有的场景电影里都演了一遍,肯定是精彩的,但是正因为桥段重复,所以也必定不能成为经典。与方基默扮演的人物之间的情谊显得有点莫名其妙,被爱尔兰老妇女说醒又显得很突兀。。。。
可能这句是经典台词吧:you said you wanted to be the bigs, sometimes you gotta do the things you don't like.
本来没有想看这个片子的,不过看到了罗马里面的军团战士波罗,比较熟悉的面孔,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所谓的爆炸镜头基本可以忽略,没有动作片的震撼,倒是传记性吸引了我。一个人如何生存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倒过去几十年的美国片比较容易找到国内现在的影子,所谓落后几十年到底是如何落后法,在电影里面可以看到。
拼命干活没有出路,高温下,在沙尘中铲沙子,最后倒下了直接往冰水里面一扔,就是这样,所谓现代的杨白劳指的就是这种状态吧。
要想生存仅靠劳动是不行的,仅靠蛮力也是不行的。力量来自于思想,不是肌肉。没有思想的激发,肌肉没有收缩的神经动力。于是一个混混也爱读书,据说是读完了图书馆(当地吧)里面的书,也许就是一个比方吧,反正在酒吧里面读书的场面在这类片子里面是不多见的。
对于不合理的事情敢于说不,遇到压迫就要反抗,换一个身份的话,就是一般的人遇到的生活中的常事。谁没有遇到过压迫呢?大的小的,近的远的。但是一般都选择了忍让。但是这个爱尔兰人没有。
当手掌中被刺进了铅笔的时候他没有退后,当黑手党要分成的时候他没有退后,当他被汽车炸弹炸了以后,居然接着就开始了新的恋情,只把逆境当常态了。
可惜这不是黑帮片,他最后的养牛计划没有什么用处,还是要按照规则来,你死我活的。
这种片子放在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社会进程是需要小人物,或者说具体的人物的血来改变的。每一步都要付出代价。
这是一部纯粹的黑帮火拼电影。主人公从一个码头工人起家,经历了工会腐败,一直混到黑帮头目,让另一黑帮头目坐卧不安,锋芒毕露也让其引来了多次的袭击、谋杀。自己的小心翼翼和爱尔兰人的运气一直眷顾着他,不可能思议地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手枪和炸弹袭击。就情节而言,也并没有什么一波三折,但奇怪的是我看完以后,居然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或许是对主人公最后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的悲悯吧。主人公的死亡来临之时的音乐,已经提前告诉命运的结局。火拼的结果是两败俱“亡”,也许是最好的结果吧。这也就是因果了,终须报的。再好的运气,也总有一天会离去的,哪怕是偶尔一刹那的离去,也会了断因果报应。
就喜欢这种黑帮片 有很强的写实意味 演员表演也都非常到位
倔强的爱尔兰,不灭的凯尔特精神,忧伤的风笛声,Potato Eater!为什么汽车安炸弹谋杀法可以屡试不爽?
很赞的一部传记式的片子
一点都不花里胡哨的黑帮片。其实换个人物,就是一部英雄成长的史诗片。这片子反而让我想起梅尔吉普森的《勇敢的心》,同样是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的刚毅男人,豪情万丈又柔情万千。
传奇
《预言者》之后最好的黑帮片。
像雅克梅林,不够帅
美国的黑帮片拍着拍着就拍出了人格魅力,中国的黑帮片从第一分钟开始就被绳之以法。
克利夫兰的骑士
哪都有爱尔兰黑帮,哪都有都柏林土匪。
纪实的总是好的
这个来自爱尔兰的凯尔特人有着上帝的恩赐,讲原则、有头脑、会打架、重兄弟、疼女人,性格饱满的传记人物、史诗感强烈的黑帮片,最后爱尔兰风笛响起的时候,将这个怎么也干不掉的爱尔兰人的传奇宿命渲染到了极致。
好久不见的好电影。
这个角色天造地设的扮演者应是John Wayne。可惜墓木已拱。
好复古的风格啊 相当喜欢
或许这是一曲挽歌吧,某些地方煽情过度了,某些细节处理又过于简单,若是老马丁来拍这片子应该会更凌厉更冷酷,但节奏感是真棒啊,真实影像资料和影片的结合也不错;沃肯还真是戏精,短短几次出场,过目不忘。
面条电影
本年度最好黑帮片,结尾的时候爱尔兰风笛一响特有感觉,真的强烈建议各大二三线城市,县乡各级中下层黑道从业人员观看,非常不错。
三星半
轰!轰!轰!最后一幕,爱尔兰风笛忧伤到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