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这部被称为“冷门佳作”的经典科幻片,看完以后,我甚至连一个标题都取不出来,槽点和逻辑硬伤实在是太多了我的天。主线是探讨人性与记忆,外星人俘虏地球人,想探究人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仅仅是记忆的集合吗?不得不说当年有这个立意还是挺牛的。只不过拍出来的东西真的不敢苟同。
我觉得最不过关最不过关的就是这个男主角了,惊恐式双眼明明很容易让人代入情景,缺像是演了一个瞎子,对任何事情都毫无波澜,不管在哪种情境下除了瞪大眼睛我没看出任何表达,所以这个男主在做任何事,我都是不信的,观众不相信演员做出的事,那就是不合格了。举个例子,按他的演法,男主因为失忆所以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毫无波澜,那为什么得知真相后,明知道一切都是假的后,却有愿意为了一个明知道是假的女人去投降呢?我真的有被雷到……然后那个医生的演技,只能说真的太刻意了,本来整部影片所有人都很奇怪了,你还要演的这么奇怪,这么比下来,那个警察和女主真的演的好多了……
吐槽的第二个点就是那群弱智外星人啊,可以用tune改变城市,这么牛逼的超能力啊,却要抓一个人类来用注射器替他们注射记忆???行,我当你没有那个改变别人记忆的能力,但是我想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外星人手下不用,每一次注射都要让这个人类去?为了给最后的翻盘做铺垫吗?太刻意了吧?你设置成外星人不能触摸实体也可以,可是偏偏这么牛逼的能用精神能力的外星人,整天要拿着一把刀到处晃悠?还有那个外星小孩,我以为是什么大boss,那么多镜头,结果说了一句话根本没人理他,最后也是死的莫名其妙的,why???
第三就是最后那个雷人大战啊,我真的连吐槽的力气都没了,不是踩一捧一,97年的《千钧一发》不管是故事完整性,逻辑严谨性,特效贴合性都比这个98年的《移魂都市》好太多了……
我只能说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故事的内核还是立的住脚和新颖的,后来的电影应该也都有借鉴此片。只是抛开这些不说,这真的不能算是一部冷门佳片,逻辑硬伤太多了,看的时候我感觉我的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很多场景尬的我脚趾发麻,想点退出,所以说还是腾腾位置让给那些真正配得上冷门佳片这个名号的电影吧。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中文译名《移魂都市》剧透了。在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黑暗城市里,每天午夜0点所有人都会昏睡5分钟。在这时候真正掌控城市的外星人会给人们交换记忆,以此考察具有独立记忆和性格的人类的灵魂所在,以挽救全体共享记忆而濒临生存危机的外形族群。
这就带来了一个有意思的命题:记忆的可靠性。我们每次从睡梦中醒来,脑中都有从模糊童年直到上一秒钟自己所在何地正做何事的记忆,由此我们能确知自己的身份,知识,个性和感情,以及自我认同等等。但是你如何确认自己记忆中的每分每秒是真实发生过的呢?确认真实的唯一依据就是自己的记忆,本片中会出了岔子是因为一个人在外星人布置现场的时候没睡过去。这就像我们是否生活在Matrix中,是否存在上帝一样,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我们掌握的世界观格局不足以证实和证伪这一命题。
著名思想家和评论人士毛博士指出,本片的topic很有意思,只是编剧没能驾驭好。如果能把外星人侵占城市,以人类为实验品,不停地交换人类的记忆作为背景,选中其中的一个小命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例如将连环杀手的记忆植入一个无辜的人脑中,那么这个人醒过来之后会不会凭借自己的记忆而“继续”杀人?显然这类主题更容易拍出一些精彩的思辨片。
可惜本片的格局虽然大,思想却停留在了人类反抗外星人控制的层面上,对许多命题都是点到即止,而忽略了许多可以引人思考的细节。本片的逻辑也不完备,为何先进的外星人需要通过注射来交换人类记忆,亲自笨拙地背着昏睡的人来布置一个个现场?整个城市的所有人都没有尝试过到城市外面或另一个城市去?当一个人改变身份之后,所有认识他的人的记忆是不是也要随之改变?本片在关注人的个性之余忽略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更不用说外星人的武器是人手一把匕首,最后的boss战是如此之囧的空气炮对决了。
但是本片也不乏许多吸引人的特色桥段,诸如城市黑暗气氛的搭建渲染和女主角珍妮弗·康纳利在酒吧里的两首歌,即充满风情又体现了本片的主题。还有那个地铁永远到不了的“Shell Beach”站,给人以莫大的神秘感和探索欲。总之拍摄于1998年的本片能有这样的构思很不容易,它和《楚门的世界》与《十三阶梯》一起,构成了日后逻辑完备、思考更深入的《黑客帝国》的灵感源泉。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移魂都市》(恶!这译名真恶俗!)是软科幻电影的风向标,影响了日后一众着力于哲学思辨,伦理人文的科幻电影诸如《第十三层阶梯》和《黑客帝国》。小J不尿尿,各有各的道,道理类似于骗姑娘上床。《黑客帝国》属于硬科幻电影,沃卓基兄弟财大气粗,想硬就硬,即使是感官动物也可以得到满足;而另一分支的后嗣《第十三层阶梯》则要加深自身的内涵,思想过硬,那些多愁善感的姑娘经不住灵牙利嘴也乖乖就范。
其实剥去科幻的外壳,这类电影都试图探讨三个问题:第一,人何以为人,是丰富的人生经历的积累还是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第二,人的存在感要怎么确认,是感官上的确认,还是精神上的认同?;第三,阶级对立要如何消除?
《移魂都市》的立意很灵活,无非是两个对立的阶级,上位者通过洗脑来利用和麻痹下位者,下位者少数人觉醒并领导反抗。所以矛盾冲突双方如果设置成外星人和作为实验品的地球人,那么就是部科幻片,无非加点高科技精神控制的科幻元素;如果设置成奴隶主和奴隶,就是魔幻史诗片,无非加点法师精神控制的魔幻元素;如果是五星红旗和红旗下的蛋,那么就是部纪录片,无非加点嘻嘻TV精神控制的纪时元素。
人何以为人?《移魂都市》里的外星人通过互换地球人的经历来证明人的“soul”的存在,与其说是灵魂,不如说是精神,本性。电影给出的结论是本性难移。但是这陷入了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无限循环,究竟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命运铸就性格?可能有人会说,婴儿是张白纸,后天经历会铸就性格。但是也有科学家论证,一些变态杀人狂的染色体通常是有缺陷的,所以乖戾的性格是先天注定的,所以后天的命运也会按走向发展。这个问题可以如此理解,以个例来单线分析:假设曼森先天染色体有缺陷,但有缺陷的不一定都会变杀人狂,比如有一个正常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理性的教育成长环境。但一般杀人狂的基因缺陷是从他爸或他妈那遗传的,曼森他妈的性格能否给其提供一个正常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理性的教育成长环境?这样假设就从两个变成了四个。再往前推论,曼森他妈的他妈的性格和经历呢……可以如此假设,曼森他妈的他妈的……他妈本来基因为正常,但可能因为突然吃错药或者辐射导致基因突变出缺陷,下一代有继承,但是拥有正常基因的他妈可能给与非正常基因的子女予正常的环境,所以再向后推到曼森,他成为杀人狂是因为先天注定还是后天养成?所以《移魂都市》里给出的这个结论有些过于草率。最后说一句,曼森他妈的!
《移魂都市》还次要的探讨了其余两个问题,人的存在感要怎么确认?电影里的外星人由于高度统一,缺乏个性导致濒临种族灭亡的危险,所以致力于研究地球人。这很好理解,例如《1984》里的情节,诸如XXOO如此独乐乐的行为都要“Old brother is watching you!”亡族灭种指日可待。而《移魂都市》里外星人的情况则更要极端,所有外星人都统一思想甚至一个大脑。这就意味着如果 Mr Pennis 对Miss Pussy(貌似影片里没有说过Miss这个称谓,也没说明其外星人是否两性繁殖,所以繁殖只是个例子,不特指) 情有独钟,那么 Mr Ball,Mr Hand,Mr Ass……都会统一行动去跟Miss Pussy发生关系,其余的 Miss Boobs,Miss Nipple……则全部无人问津。似乎致力于精神领域的外星人要比被七情六欲纠缠的地球人要进化得更高级。但却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反过来利用地球人。所以只能说人的存在感需要生理和精神上的平衡,比如朱圣人讲究“存天理,去人欲”,但如果人人都去了人欲,那么人人都是食神,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食神。人人都存天理,也就没有人去照料吃喝拉撒睡的人欲,圣人最终都成了死人。
阶级对立要如何消除?电影结局是大团圆,正义战胜邪恶,受压迫的人们从此当家做主人。但是我觉得导演对男猪脚 John 这个人物的设置显然另有深意。John 凭一己之力消灭外星人,并有了创世神的能力。但是最终没有带领地球人返回家园而是继续生活在假象里,John 今后要如何管理这批“4400”?如果有另外的人要求的不仅仅是阳光,海岸,而是给那枚大硬币安两个火箭喷射器返回地球呢?John能否舍得这个属于他的神殿?舍不得怎么办?继续按照外星人的思路镇压?不是我无限拓展,参照历史,王侯将相,陈胜吴广。苟富贵,勿相忘。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只是个口号。所以阶级永远不能消除,只要人的精神力压制不住生理欲望,而精神进化到更高级,还容易走向自我毁灭。
最后扯一扯《移魂都市》里的科幻元素:意念力。用眼神杀人实在是缺乏表现力,这也是我少给1星的原因。不过由此突出精神的高度进化是很有前瞻的。由此想起一个笑话:一个得道高僧讲学,说修心养性以致得道甚至可以使用意念力,心想事成。底下有人就问,那我想看杨恭如脱衣服需要多强的意念力?高僧回答,只需要100W人想100年就可以了。130多岁的老杨恭如啊……不过细想一下也挺有意思,100W人想100年,那么是不是1亿人想1年就就可以了,但如果真的有1亿人整整想了1年想看杨恭如脱衣服,那么杨恭如肯定会脱。为什么?这叫市场规律,说悬点就叫历史发展规律。
PS: Rufus Sewell长得太像洁版的T-bag了。
似乎永无止境的黑夜,笼罩着破败冰冷的现代化大都市,空气中弥漫着不祥的气息,一个失忆的人被抛在流离着夜色光彩的阴暗城市。
电影的最后,约翰走到了城市的尽头,推开了一扇破旧的小门,来此之前他可能做过很多的假设,儿时是否曾经去过海边,城市的边缘就是他日思夜想的大海吗?他能不能找到叔叔口中曾经的自己?可是推开门,在他眼前的,是隔着透明玻璃的,一望无际的神秘的宇宙。而他们只是漂浮在宇宙中一个渺小的孤岛。零点的钟声响起,今夜外星人并没有改造每一个人的生活、记忆、梦境,他们已经被约翰无尽的充斥着暴烈愤怒的精神力杀死了。
约翰成为了孤岛新世纪的神。掌控了改造一切的能力。他抬起手,闭上眼,当他再睁眼的时候,浩瀚的宇宙消失了,而他眼前的,是那片让他魂牵梦萦的贝壳沙滩,还有她…
someone recommends it to me as his favorite. i think its so so
后现代特质,纯粹优美的软科幻。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存在着,在这世界遭受各种波折,然后界定他自己。影片里,人的思想被抽离肉身,只剩下一个个无主躯壳和残余影像。只有寻回属于自己的记忆,才有机会再塑自我、重建人生和缔造新世界。“人的本质只能靠自己的行动去创造,是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是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
科幻悬疑CULT片。也带有反乌托邦色彩。世界观和《黑客帝国》很像并与之相比一些设定毫不逊色。但叙事风格怪异隐晦,深度也不够。一开始不知所云,电影过半才将世界观阐述清楚。才让观众知道讲的是个什么故事。所以这一点很失败。但瑕不掩瑜,仍是一部独树一帜的科幻片。詹妮弗·康纳利实在很美。
经历漫长的黑暗后,新的上帝创造了大海和太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
比想象中要撇,结尾太傻了。但是场景真是让人激动,前面的悬念做的尤其好。鉴于整体故事讲得不错,就不追究硬伤的责任了,更何况真的看得出有多少日后的科幻大片从中获益。珍妮弗康纳利真真是尤物一个,啧啧。
被低估的科幻神作。①反乌托邦科幻与黑色电影融合,永恒黑夜的冰冷潮湿之城,整体氛围似[银翼杀手][大都会];②暗调高反差布光,底光,惨绿路灯和砖墙;③对记忆,身份,灵魂的哲学探讨,比[黑客帝国]早;④特效尚可,惜决斗戏太俗;⑤詹妮弗·康纳利的两首歌绝赞;⑥爱 | 贝壳海滩 栈桥邂逅 美极。(9.0/10)
这结尾是跟梦之安魂曲接起来了么囧
不论先后地看,简直是众生版《楚门的世界》、哥特版《时间管理局》、《异次元骇客》《黑暗帝国》《银翼杀手》(此处省略一百部)或元素或风格或设定集大成。记忆被造、甚至具体到虚假血缘和人际圈这事儿,我真的从小就开始想了。起初以为有多独创多超越凡尘,迷影后发现早有人拍过就多丧气,见到越多越丧气,简直愤恨晚生呢,现在彻底麻木了...这片还可提几点:即便俗且低配,也不失为另一部银翼精神续集;美学借鉴《大都会》;和《楚门》同年,早四个月上映。
不落俗套的外星人入侵! 当姑娘说“我爱你,这作不了假”的时候,我立刻觉得,从这点上来说人类确实比外星人高级。 所以我们还是珍惜一下自己做人的权利吧。
如果不是那愚蠢的空气炮大对决,它非常完美。一个失忆的人被抛在流离着夜色光彩的阴暗城市,一部伟大科幻片的开始。
剧本很好。
意念大战比较雷人。外星人都能凭意念建造城市了,却还需要一个医生帮他们注射……两首插曲好听。
被忽略的科幻经典!
拍摄技法和剪切庸俗感,后面的空气泡大战就庸俗化了,但是这剧本这想象简直绝了。詹妮佛康纳利依旧这么美!谁知道《异次元骇客》和《黑客帝国》这样的电影有无借鉴了此片?8
拍得有点傻的黑色电影
跟大BOSS的决斗方式好失败,意志的威力果然不好表现。女主角在台上唱歌的样子好看
全剧透#其实这是个不可逆的死局 外星人把不知哪里的人弄来这个城市 然后把他们的记忆糅合重组放在不同的人身上 这已经是没有办法挽回的。所以 那些吐槽这个结局不好的也没有必要 男主最后的设定是【有外星人它们的能力】 假设男主能把记忆重新整理好那才是真正的结局烂尾 不过对抗大boss却是用意念来斗波实在是毫无新意 你说用意念制造各种东西相互攻击拿还好一点。不过特效也是灾难 和剪辑一样 要求太多可能拍出来还更惨烈。最后说一句 詹妮弗康纳利太美了!完全被迷住了!
好棒的剧本 依然是记忆不可信、怀疑人生的哲学小甜饼,科幻的思路是独创一套世界规则然后灌输进观众的头脑,这个做的好漂亮。但感觉不如罪恶之城流畅。结尾跟boss的决斗好像哈利vs伏地魔,雷到了
虽然科幻片大都带有德国表现主义的遗风,但还没有一部能像本片这样在美术、化装、布光上都做得如此极致,甚至可以说是用现代电影技术还原了一个“卡里加里”的“大都会”,对于记忆、精神、身体、身份等等命题的探讨也更接近最初的表现主义,而非它的流变体“黑色电影”。氛围才是主角,真正的主人公反倒微不足道了,詹妮弗·康纳利的角色更是尴尬空洞的纸片人。最后的意念决战也太雷人了,不过在此之前导演还是制造出了一个让人兴奋的反乌托邦。(环球的暗黑宇宙要是也能这么搞就不至于扑街了好吗!)
其实这就是一部创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