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子没有《玉女风流》那样狂热的讽刺节奏,而是带一点乐观主义的亲切氛围,把悲伤深深埋葬……
乔伊
永远魂不守舍在吹笛子的家伙,“如果你看到七个同伴内脏涂满整个机舱你也会这样。”他父亲的信对他满怀期待,“回来后把剩下一年法律修完,然后成为律师”。这本来应该是乔伊的人生,但他可能永远不会从那满机舱的同伴中苏醒了。
间谍普利斯
一个在克利夫兰生活过的德国人,长相英俊高大,实在有点“没想到你浓眉大眼的竟然是x奸!”。一个会说流利英语的训练有素的德国间谍,每日工作就是和美国战俘们同吃那些洗脚水一样的汤饭,一起骂德国人,一起睡肮脏的上下铺,然后偷偷摸摸地和上级汇报工作——有人逃了,有人藏了收音机等等。最后被自己人当作逃跑的美国战俘射杀,实在不知道他的死亡会怎么报告给他父母。
皮尔弗
和animal组cp的活泼小个子,很喜欢惹人注意,所以在animal沉浸失恋中厚会卖弄风骚去撩新来的演员“盖博第二”,可惜没被看上。他最有讽刺性的一幕是收到七封信,得意忘形地说没办法姑娘们就是这么爱我。
却都是汽车公司问他要的催款单,最后通知他把车收回了。
这个倒是可以看出几点:1.汽车公司牛逼啊,人在德国战俘营还能把催款寄过来,太牛逼了,指望战俘还贷款?2.他们的信半年收到一次,期间不知道丢了多少。
某金发
他妈妈给他写信说现在美国买东西都有限制了,还是他们那里好,有吃有喝的。(没想到美国战时还有点苦日子?)
某大叔
大叔收到信,妻子告诉他“you can't believe that!我在门前发现了一个宝宝,我收养了他,他长着和我一样的头发和眼睛!”大叔从此就反复说“I believe”,他当然相信自己成为战俘后两年,妻子能再和不知道谁生一个宝宝,但他还是一边织宝宝的袜子一边说“I believe”。
断腿兵
没有交代他的腿在哪里丢的,但他着实是个宝藏,裤腿下从圣诞树到收音机到炸弹无所不藏。或许……他人生最有用的高光时刻就是在战俘营了。
除此之外我最喜欢的是这帮美国人的动手能力,从拿耗子做赛马,到用杯子做望远镜,到Merry Xmas那天的舞会、装饰、还有用乒乓球做的烟雾弹。看得人极舒适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士兵被关在德国战俘营;他们多番策划逃走,却屡屡被德军识破,令他们怀疑当中有内奸。众人继续策划逃离这个『牢不可破』的战俘营,同时竭力找出内奸。
老酒鬼比利·怀尔德编导的战俘营电影,故事就发生在二战后期德国战俘营中的17号美军营房。男主角威廉·霍顿是个反面英雄,在战俘营中经营黑市,经营范围包括黄赌毒。他自制烧酒,保证质量,就是不会毒瞎顾客;经营地下赛马,参赛选手是抓来的耗子,全都有花名的;还有望远镜,用来偷窥远处的苏联女战俘营。因为他没心没肺到开盘赌逃狱同伴不会成功,被怀疑是营中内鬼,备受凌辱。最后他设计揭穿奸细,冒险护送军中仇家越狱,临走前对全部室友说:“如果咱们在美国重逢,不要假扮我的老友。”
刘别谦惯写衣饰都丽行止优雅的俊男美女,有默片中含而不露的情绪眼神打底,在有声片时代仍能做到起承转合皆在眉目顾盼间。给他当过编剧,亦将其视为毕生偶像的比利怀尔德在言语上走得更远,坦率明快的台词虽不复微妙气场和引人遐想的空间,但妙语佳句频出,也有另一种高明趣处。都是慧黠妙曼充满娱乐性,一者是聪明的戏,一者则是聪明人拍的戏。在刘别谦的片中,甫出场光鲜亮丽妙语连珠的上流人士,总会陷入一团乱麻难以脱身的境地,后者的主角看似歹囝笨伯衰尾道人,却往往具备扭转乾坤的能力。
刘别谦虽然翻拍王尔德的小说,实际上二人只在风趣迷人的气质上有共通处,他温柔敦厚不疾不徐的态度充分体现在每一部作品中,好比混合着细腻奶油和肉桂香味的花式摩卡。比利怀尔德也爱写立场难判的主角,但他绝对是扬善弃恶正邪分明,写人性阴暗面犀利精当,又时时透出可爱聪明的坏劲儿,有如醇美微酸的曼特宁。Sefton可作为比利怀尔德风格的一个缩影,这个在战俘营中大发利市的家伙没有演过两部著名逃狱电影的Steve McQueen那样主流英雄的长相,也非逃狱三王中颠覆形象的后现代奥德修斯,他以黑羊一般的局外人身份游离于战俘群体之外,赚自己人的钱也和德军私下交易,认为逃狱是毫无意义的行为,称不上圆滑世故但坚持独善其身。比利怀尔德不树立大逃亡式的孤胆英雄形象,不强调铁窗喋血里对自由的向往,也不描写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中的文化对立,片尾Sefton护送私敌离开,在逃离战俘营的同时,只是由立场行为的孤立转为道德精神上的孤独。
作为又冷酷又喜感的绝佳“喜剧”片,本片笑点不胜枚举,从收费望远镜到老鼠赛跑都让人捧腹,那句“I believe it”更是喷了一次又一次。不过要评选最佳台词,很可能都轮不到如释重负的“If I ever run into any of you on a street corner,let's pretend we never met before”,而是:
“Don't bother.I never liked you and I never will.”
“Many people say that and then they get married.”
之前晚会上就有另两位的深情共舞,果然直男腐起来才是最有杀伤力的XDD
p.s.四年后,霍尔顿再出演桂河大桥时,就摇身一变成逃跑主义先锋队了
写贴士才是我的爱好。。。
影片一开始有交代时间是1944年圣诞节前一周
Betty Grable:Animal的梦中情人,40年代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女星之一,一双性感玉腿博得无数美誉,44年她出演Pin Up Girl,海报以袒露的美腿作为一大卖点。
Guy Lombardo:全名是Guy Lombardo & His Royal Canadians,成立于1924年,常驻纽约的罗斯福酒店(不是好莱坞那个),大乐队时代的佼佼者,Louis Armstrong是他们的饭。
Gerd von Rundstedt:不需要介绍的龙德施泰特元帅,44年9月继莫德尔后被重新起用为德军西线总司令,12月16号阿登战役爆发,初时米军节节败退,直到22号巴顿的第3集团军发动反击,战况迅速扭转。
Malmedy:马尔梅迪,因44年12月17号派佩尔在此地下令屠杀米军150名战俘成名,总体来说西线德军对待战俘算是比较遵守日内瓦公约,和拉包尔山打根相比米军已经好似活在天堂,此事后世众说纷纭。
Bastogne:也就是巴斯托涅,阿登战役中由米军101空降师占据,德军久攻不下,使得巴斯托涅战役成为西线防御中的关键一役,被米国人引以为豪,曾在无数电影电视游戏中出现,著名如兄弟连、荣誉勋章、使命召唤……
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这首爱国歌因为太有名,引用过的电影除了本片还有奇爱博士、飘、大独裁者乃至虫虫特工队……幽灵庄园的秘密最终结局也用到这首曲子。原曲Johnny I Hardly Knew Ye是爱尔兰的反战歌,最知名的翻唱版本出自Joan Baez。
--How do you expect to win the war with an army of clowns?--We surely hope you'll laugh yourselves to death.配乐
这部电影最棒的就是对人物简洁又鲜明生动的塑造了。“如果将来有一天在街角遇见我,请假装不认识我。”这大概也是William Holden最帅的一个角色了吧。
King Rat里的鼠王也是Sefton式人物,在战俘营吃得开,表面自私明哲保身最后作为总会出剧中人意料(还都有煎鸡蛋镜头,不过日军战俘营就是比德军战俘营看起来更肮脏)。这个营区关的都陆航怎么不送到Stalag Luft去。至于告密的可耻奸细么,一定不能是美国人内奸,必须是德国人间谍才对!
看日落大道的时候真没发觉威廉·霍尔登有那么帅啊,看来不但是偶像派更是演技派,奥斯卡影帝实至名归。虽然是纳粹集中营题材,不过风格竟然是偏喜剧,看的一点不闷,作为一部群戏里边太多配角让人印象深刻,德军军官真是一大笑料提供者,还有“野兽”根本就是2B女孩里Oleg穿越过来的吧!形似神似!
还有什么能比手持正义大旗的“好人”们更可怕的?
悬疑加喜剧的集中营故事,很Billy Wilder,德军狱卒和美国大兵们随意开着玩笑的另一面就是和奸细互通有无,集中营里的苦中作乐,屡次逃脱不成的牺牲,残酷中不易的轻松,这就是战争。William Holden帅,片子里还有弄混Betty Grable和Clark Gable姓名的梗~
各种监狱片、越狱片的鼻祖?小空间内群像式的表演,人物却无一单薄平板。矛盾冲突的设置到一一化解的过程中,穿插着比利怀德一贯的幽默机灵,令人时时莞尔,开怀不已。
与纳粹走狗打成一片,在百花丛中尽显潇洒,但这不该成为被孤立的理由。与雪茄美酒终日相伴,在战俘营中出尽风头,但这不能成为被怀疑的借口。理性与精明是我赖以生存的筹码,忍耐和算计是我逃出生天的手段,如果以后在街角遇见我,请假装不认识我,因为我从来就不是你们当中的一员。狱中商人的浮沉记。根据百老汇舞台剧改编,集喜剧、谍战、监狱、战争多个类型于一身,虽是战俘营的小空间群像戏,但其丰富程度俨然一副狱中小社会。塞夫顿的形象区别于其他军旅题材的英雄主义主人公,他凭借对人性弱点的洞察以及精明的商业头脑,在狱中分别开设酒吧、赌马、情色业,是军人也是资本家,遭遇士兵们的仇视也是理所当然。除此之外,滑稽军官、活宝兄弟、演奏者、潜伏者、落难英雄,分别为故事提供了不同的情绪价值,但剧作前后重心上的转化还是显得有些生涩。
7.5 看习惯了严肃的二战题材电影后对这类幽默感十足的作品并不感冒;悬疑不保持到最后的作品不算优秀的悬疑作品;这部作品算逃狱类的鼻祖吗?
战俘生活写照,怀尔德将它化作喜剧,戏剧张力极强,太喜欢了。信任关系本来就是一种情感因素。影片结束在充满希望的口哨声中,未卜的将来渐渐明晰,曙光即将到来。另,威廉霍尔登在这部片子里魅力值爆表,以前看日落大道还没发现,终于明白怀尔德为什么这么喜欢他了!1055
自以为高尚的人们最喜为不合群者私设道德法庭。“如果咱们在美国重逢,不要假扮我的老友。”最后的那段口哨极爱。有意思的是,怀尔德几位常用男主角都拒绝了这个“美国犬儒主义继承人”式的角色,就连威廉霍尔登也是不那么情愿地演出了这个角色,但霍尔登却凭这个角色获了奥斯卡
前半截非常好 比利怀尔德确实擅长于刻画这种亦正亦邪的人物 故事流畅台词到位 后半截就稍微流于简单啦 总体而言还算不得是比利怀尔德第一流的作品
每一句台词都精妙绝伦,如此举重若轻地书写纳粹战俘营中的美俘生态,在嬉闹中书写着正义与邪恶的博弈,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love the cynical/realisic tone and the suspenseful second hour, but does this film really need to be a comedy??
又是一部教材式剧作,值得一提的是喜剧部分展现了一个临时的跨性别角色,比他的《热情如火》早了好几年,虽然他总是通过性别错位来制造笑料,但却是对人物带着一点同情和理解的,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很喜欢!(因为喜欢,所以词汇已经贫乏到只有好棒好喜欢这种了),口哨那一段的旋律实在太熟悉了(在《奇爱博士》里找到了),顺便了解下这个曲子的由来,也是著名的反战歌曲。
曾有位朋友不能理解比利·怀尔德何以会被尊为大师,其实,他之为大师,与希区柯克非常类似,不同的是,希胖专注于悬疑、惊悚、犯罪,而他游走与各种电影类型,但往往能拍出非常妥帖的作品。又是一部好看的比利·怀尔德式作品,这次是战俘营里的故事。男主威廉·霍尔登便是《甜蜜蜜》中姑妈念念不忘的那
【B】①虽然和比利怀德其它作品比起来略微逊色一点,但还是很精彩②记住了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 again这个曲子③圣诞时的战俘营群舞戏……太基了……④又一部脸盲症患者的噩梦
B+/ 坦白说这次有点被怀德设置的转折蠢到,但毕竟画风上是喜剧人物智商偶尔下线依然能接受。尽管怀德向来都能将幽默与悲伤恰到好处地糅合,但个人还是觉得类型杂糅+喜剧化的战俘营呈现削弱了深度力度。好在群戏和霍尔登的表演依然是值得五星的。原来热情如火前怀德已经开始探索同性异装了。
在一个信任丧失人人自危的集体中,一个处事原则孤独的人最可能陷入道德孤独的境况之中,成为出卖集体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