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赵忠祥老师
循序渐进地和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说植物也是小婊子
深深感触,小时候要是看了这个,肯定会写作文了。
深深感触,为什么植物纪录片有种宫斗剧、科幻剧、恐怖片的即视感。
兰花,我们印象中冰清玉洁的代表。
然而居然是蜜蜂的花型充气娃娃。
有种兰花像雌蜜蜂,长这样目的的居然说为了吸引雄蜜蜂来“交配”!!!
当然,你们也会问凭什么这样说?
实锤:这个花还散发着一种雌蜜蜂🐝吸引雄蜜蜂交配时候的一样的气味!!!
西番莲为了不让蝴蝶在它身上产卵,然后自己进化,开始在叶片长毒素了,想驱赶幼虫。
蝴蝶幼虫也不甘示弱,居然吸收了,用来抵御天敌人。
西番莲没有停止斗争,开始长了蝴蝶形状的叶子,让蝴蝶以为这里超载了的假象。甚至在叶子上进化出小黄斑模仿碟卵。
(看到这里,我想学习一下这个没有被生活打倒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灵活变通的生存方式)
猪笼草是捕食植物,估计大家都掌握这个知识点了。
但是英国赵忠祥老师肯定不走寻常路。
先告诉我,有种居然可以吃老鼠....
(吓得我赶紧快进)
然后告诉我该科目还有一种还会吸引小树鼩,并且不是捕食性,完完全全是抖M。
主要兴趣爱好居然是吸引小树鼩,它过来,让小树鼩吃分泌的油脂食物果腹,该植物的花朵也不是灭尸容器了,变成了马桶,希望小树鼩拉臭臭从而该植物得到营养...
还有种叫做罗德里四斯的咖啡树
为了躲避喜欢绿叶的天敌的xxx名的龟的
所以幼株长成细长紫色,我都觉得像紫色迷迭香了。让它视力不好的天敌龟🐢注意不到它。
但是这货长大成树以后,树大十八变,叶子🍃完全变了形态和颜色。
(我深深感觉植物是有脑子啊)
热带真菌
有一种可以感染蚂蚁的大脑,对,差不多就是僵尸蚂蚁了。
让蚂蚁爬上草茎,然后真菌杀掉蚂蚁,从🐜脑袋长出胞子,以便在高处传播后代,让后代寻找新的宿主
看到这里,感觉好复杂,又灵异又外星生物的即视感,但是解说员还在继续
香尸魔芋
世界上最大的花,可直径1.5m,高达3m,味道不是一言难尽,就是尸臭。
以上基本是大家知道的知识点。
英国赵忠祥敲了敲小黑板说:
有动物会发光,这个植物会发热。
这个植物长得特高的花穗会发热,温度可以高达37多度,那个人一样的体温啊!
更重要的知识点是
这个花穗产生的阵阵热气,以及这个两三米的高度是为了晚上突破树冠和地面之间的一层静止的冷空气,从而把臭气散播到树冠的顶部。
这个画面.....
不就是完美演绎了什么叫臭气熏天嘛?
(我也想知道为什么老大爷在花旁边没觉得臭)
松树🌲发出让大部分昆虫不能忍的气味,来避免骚扰。
但是,松树蚜虫能忍!一口口咬!!
但是,松树咋能忍?就在伤口报复性散发精油,继续产生香味!!!
于是,捕食性瓢虫🐞就顺着松树伤口的散发味道找到了蚜虫,吃掉它们!!!
(这个已经不是我小时候写作文里面的庄严肃穆的形象了。不过,松树不哭,确实好顽强坚韧)
下面了解一下
地中海岩蔷薇简直是植物中的火凤凰
听到这个名字,你也可能猜到了
没错
气温上升到32度,这个植物会自燃🔥
看到这里,我也充满了疑惑,what?
自燃?图啥?自己也死掉啊。
原来这货有中国老人牺牲奉献的精神。
为了下一代,燃烧自己,把邻居也燃烧,以便扩大领域范围。
相比前面
为了吸引蝙蝠注意。长成Tiffany蓝的花朵植物简直是小儿科
总的来说,这部2012年的纪录片给我最震撼的三大感受有这些,使之成为无愧的高分纪录片。
1. 讲故事而不是谈专业词汇。
2. 高科技的应用和精美的拍摄角度。
3. 无关人类现实的自然类纪录片,久违地跳出人类功利认知框架。
具体来说:
1. 一个好的纪录片必须符合人类的喜好的认知路径——即听故事。无论是读小说、做科研报告。依据的都是超强的故事性。
同时,我相信这部纪录片一定是拍摄给植物学小白的,所以其中并没有涉及到多少植物学术语,但是其中也提到了人人皆知的一些植物,比如猪笼草(Nepenthe)。
2. 纪录片中突破了传统的单向视觉维度。还利用听觉、嗅觉维度为我们展示植物的奇妙世界。在这里将其中运用到的手段列举如下:
视觉:利用紫外线光谱为我们展示昆虫眼中的植物世界;利用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展示花粉微观形貌;利用可视化的增强现实(AR)技术为我们展现植物学分类的发展历程;使用慢速摄像机以及长时延时摄影技术分别展现昆虫与植物微观行为和环境变化引起的植物学变化。
听觉:使用音叉模拟蜜蜂振出某种花粉的过程。
嗅觉:将气味可视化,通过颜色来表现不同的气味。
3. 我想无论是BBC的《蓝色星球》、《地球脉动》等自然类纪录片,都是在非人类社会的认知框架下展开讨论的。久违地体会动植物的别样求生技巧,一是让人明白无论是人类亦或者是动植物,都在努力地与生命抗争进行生存。二是反思我们生活多么幸福,至少不会今天还过得可以,明天就被吃掉。
PS:如果对植物学感兴趣,入门书推荐《如何观察一棵树》;查阅野生植物的书籍推荐《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如果想要尽快查到植物的名称,推荐形色识花、花伴侣 小程序,这两个都有中科院支持的。查阅网站推荐植物智。
第一集,湿润地带的生命
1.秘鲁毒蛙是已知两栖动物中唯一一夫一妻制的。
2.竹子是全世界生长最快的植物
3.动植物的相互影响:为了吸引昆虫来采蜜传授花粉,植物进化出色彩鲜艳、花蜜香甜、结构特殊的花朵;为了更好地采蜜,动物分化出更大的眼睛、更有力的翅膀、更复杂的口器。
蝴蝶采集西番莲的花蜜,但是会把虫卵产在西番莲身上,以便后代一出生就能吃西番莲的叶子。于是西番莲进化出一些叶子含有毒素的品种,慢慢的,这些幼虫可以储存这些毒素抵御掠食者。西番莲又将叶子进化成蝴蝶的样子,让蝴蝶以为这里没有栖息地了,甚至有一些叶片身上有一些小黄斑模拟虫卵,让蝴蝶以为这些地方被占用了。
第二集,植物的秘密
1.昆虫二十秒内碰到捕蝇草两根钢须,会触发捕蝇草的合拢机制,触碰越多,合得越紧。
2.植物和动物的交流除了色彩,味道,还有光线和声音。昆虫可以感知到紫外线,昆虫会看到植物的蜜腺和花粉发出耀眼的光。半果树要听到有特定音调的蜜蜂的声音,雄蕊才会振动释放花粉。
第三季,植物王国
多肉百科
给五星都嫌少!BBC的纪录片,画面、解说、背景音乐三元素的结合简直完美。第一集里,在呈现猪笼草如何捕捉昆虫时,解说词用到了“sinister”一词,那一个个猪笼,并不是普通的叶子,它们有着邪恶的目的,此时镜头缓慢旋转推进,背景音乐细长刺耳营造出杀戮突然降临的恐怖气氛。镜头继续,一只苍蝇被散发的腐臭味吸引过来,镜头定住,呈现这只苍蝇在猪笼草口忘情的进食,从笼子的外壁一点点来到内壁边沿,此时已明显看到内壁的腊质表面已经使得苍蝇多次打滑,背景音乐音量逐渐增大。终于,苍蝇跌入笼底的消化池中。恐怖的音乐仍在继续,紧接着画面以从上俯瞰的视角,呈现以无任何生还可能的苍蝇在消化液中痛苦的挣扎,此时的解说词说道“池底的消化液具有流沙特质,苍蝇越是挣扎就陷得越深,而消化酶,在昆虫还活着时就开始分解它的身体”,让我不寒而栗。这感觉,有电锯惊魂的即视感,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部纪录片的知识点太多了,有目不睱接之感。
看到3D的标识,还以为是那种立体电影,要戴特殊眼镜才能看的。实际上是一种先进的拍摄技术。此外,本片还用到了夜视摄像、热成像摄像等其他技术。展示了一个惊艳、迷人的自然。
第一集 Live in the wet zone
热带雨林占地球面积2%,却拥有90%的生物种类。
有一种兰花的花朵长得像雌蜂,以吸引雄蜂前来授粉。
彗星兰的花蜜深深地藏在细长的花距底部,而非洲长喙天蛾正好有三十厘米长的口器,刚好与花朵的花距长度相同。相得益彰,天作之合。
西番莲叶子中有毒素,是为了抵抗毛虫。然而有些毛虫进化到魔高一尺,将这种毒素积累在自己体内,用来对付那些捕食自己的天敌。西番莲又进化出第二道防线,生出仿佛是蝴蝶的叶子。这样的拟态,让真正的蝴蝶产生无处栖息之错觉。有些西番莲还会在叶片上生出类似蝶卵的小点,让蝴蝶以为这些叶片已经被占用了。道高一丈。
另外一些植物进化得比较邪恶,一些像花的叶子,其实是陷阱,鲜艳的色彩吸引昆虫,然后捕而食之。
还有捕食老鼠等小动物的植物,片子中没有这样的镜头。好想看。
然而在热带雨林中,也有些植物不喜欢太多的水,有一种大叶植物,叶子像天鹅绒,水滴上便会滑落。
第二集 Solve the secrets
在接近普通人类的生活环境,春天花开,秋天叶落。
植物从最初效率低下的风吹授粉,发展到开花植物上门服务式的繁殖方式。
有些花朵用颜色吸引昆虫,有些用气味,有些甚至会使用声音。
世界上最大的花,泰坦魔芋,用发热的方式吸引昆虫。
植物的叶子尽量伸展,彼此尽量不重叠,以最大限度的接触阳光。(这句像一首小诗了。)
Fungi,菌类。有90%的生物不同程度的以不同方式依赖菌类。
第三集讲述干旱地区,如沙漠中植物进化出来的生存策略。
沙漠占地球面积达三分之一。
有一种仙人掌每年只开一次花,选在一个满月的夜晚。(挺浪漫的。)蝙蝠为仙人掌传播种子,蝙蝠每次吃下自身体重1.5倍的花蜜,其中含有种子,在飞回洞穴的过程中,种子随粪便排下。一种繁殖方式。
有种名为积水凤梨的植物,摆脱了对土壤的依赖,附着在高高的树冠上,它的叶片形成水池,滴水不漏,不但为植物本身提供水分,也为蚊子的幼虫提供了生存的家园,这些孑孓为植物提供营养。这是另一种植物捕猎的方式吧。
algae(水藻)是最早的植物,接着是Moss,苔藓类。开花类植物是百万年后才慢慢进化出来的。
Kew园最古老的植物源自1752年。
Kew园保存有世界上几乎所有植物的种子,是种子银行。
植物的种子其实是时间胶囊。(确实诶。)
松树散发出的奇怪味道是挥发性的油,目的是驱赶昆虫。
地中海岩蔷薇的叶子可以自燃,烧掉自己和周围的其他植物,但自己的种子有防火层,燃烧后外壳松软,加速发芽,从而扩大地盘。(聪明的植物。)
一种生物的灭绝可能会有连锁效应,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也许会引起大灾难。
——记是不可能都记住的,但以后看到某些东西,会联想起这部片子的。
必须五星啰~~~
1 没有《植物的秘密生活》生猛 2更觉得植物血腥了 3植物一定也是有意识的 4抢尽全世界钱财然后投身公益(?)的英国的仿佛诺亚方舟植物分区的kew园棒呆了。
即使是路边的杂草或者池塘里的原生物,也远比人类发明的任何机械装置要复杂难解得多。非常棒的纪录片,叹为观止!
视觉盛宴,可惜重复镜头好多,第三集提及的昙花一现,嘿嘿,我是有亲临好几回的。手里机存有大量叫不上名儿的花花,这片子真心科普不了我呀,昨天下单《花卉圣经》,希望能涨涨姿势呀,墙裂要求好的推荐呀
植物的世界远比动物的世界纯净清新。
邱园可真是绿色爱好者的圣地了……希望能拍个邱园的杜鹃花特辑
动物园是动物的监狱,植物园是植物的天堂?对植物来说存不存在楚门的世界呢?
科普大餐,视觉享受。大部分在植物学的圣地【邱园】拍摄,三集主题分别为Life in the Wet Zone、Solving the Secrets 和 Survival。电骡可下到每集700MB出头的1280x720高清双语字幕rmvb版(非3D),专业级翻译,不要错过!
太漂亮。。
月光中的jade vine..长鬣蜥和陆龟..看着菇菇冒出来 肉肉从瘪瘪的变成胖胖的整个人都软掉...“做人好累哦 要是变成植物就好了光合作用就可以” 真是太天真...植物为了晒晒太阳 受受精 抢地盘只能各种不择手段 营销包装 自焚同归于尽都可以...好累..最后突然变身地球战士对抗物种大灭绝了..
啊,真是每一帧都很美!
一如既往的高水准,BBC绝对是质量的保证。BBC的纪录片总能有新东西讲,实为不易。
Life in the wet zone+Solving the secrets+Survivel. 植物安静而美丽,很治愈。但是我能说我超级怕虫子吗!如果有 4D 就好了,省着去植物园了。
神奇,美,视觉享受,惊悚配乐大推。来只亚洲水蛙!
明明是SKY的,标BBC的都是什么想法
感动的哭了
还不错哦。
看到那“自愿”做“马桶”的猪笼草笑喷了,不知道发明抽水马桶的人看到这个植物会有何感想。
一个植物园,竟然可以管中窥豹整个植物世界。英国皇家植物园太伟大了,是公众公园,还是现代植物园发源地,同时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标本馆和种子银行。相比上周去北京植物园的温室,连植物本身都觉得没有被养护得很好。
各种高科技延时拍摄, 超微距, 3D还原等等的外表下, 藏不住大英帝国人和BBC自然频道制作者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细节的偏执. 整片极富趣味性的同时仍然有较高的科普素质, 纪录片里面不能错过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