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那一眼的《灿烂公厕》
“公厕时空,公厕时空......call66333”
一个暧昧的声音成全了公厕的灿烂,背景乐是小奇的《依靠》,曾经有位少年写手称赞他的声音“像干燥的大便一样”,就因为这个比喻,我喜欢上这篇文章。
等到出完片头,除了同样的公厕电台的收尾,再无太多出彩的地方。看了全片才知道公厕文化是同性的代指,或许也只是导演一厢情愿的解释吧!故事很简单,两个女人相爱,两个男人相爱,一个男人在同性和异性之间摇摆。作为99年北京的同志电影,能不再过多地纠缠于人们对同志的无限“关怀”,而把他们当作特定性取向的普通人群——他们也有第三者,也有嫉妒,也有被判,更重要的是那种爱恨离别得撕心裂肺,尺度确实开放!片子也没回避现实,安置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角色——野蛮的外貌加上庸俗的言行。社会上确实有那样一群谩骂同志肮脏而嗜好更肮脏的人,也可以说,他们不是人,是禽兽:)
在这我也想探讨一下,同志有多少是心理本源?其实这个本源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状态,姑且定义吧!冲冲,归归为什么会走到一起,无从得知,除了他们的电台和杂志,也许他们可以算作本源。而小博,最早谈论他的性取向是在和阿梦的第一次约会以后。应该说小博从第一次见面就认定了阿梦不是他喜欢的女孩,作为普通人,谁会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孩有太多的兴趣呢?不过,导演把推测突变成了事实。就在影片结尾的前一晚,冲冲上了小博的床。到此,也只能认可小博本源的同志身份了。还有,青姐和阿梦,他们谈小博,谈旅游,一起逛街,只能看到异性朋友的友谊,就在跳转的下一个镜头说出了连观众都吃惊的“第三者”:阿梦。观众总算明白了:“这是一部同志电影啊!”为什么她们会走到一起呢?也是一条说不清道不明的线。有人会说“他排斥男性的性暗示”,我要说的是任何有主见的女人都有拒绝一个野蛮男人性要求的权利。作为他们半途出家的同志情结,我臆想了三个理由:冲冲的隔绝,小博的无缘,青姐的压抑。
最后,我就以归归的暧昧祝福作结吧:“大便畅通无阻,小便万古流长”。就因为这个祈祷,我喜欢上了这部电影。
2 ) 崔子的视界
这片子是在我小学前面那条路上拍的 我原来上学放学都经过的路
那条路上的店面我都太熟悉 呵呵 尤其是杨青服装店旁边的那个天平音像店
喜欢这般颗粒感浓厚粗糙的片子 即在夸张又再还原
3 ) 崔子恩崔子恩
刘冰鉴,《哭泣的女人》的导演,《男男女女》是他早期的作品,崔子恩编剧。说到崔子恩,这个人真是奇怪的要死,我有幸在单位图书馆搬家清理旧书的时候以一元人民币买到了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某所的硕士论文《李渔小说论稿》(名字没记错吧?),写的很好看,后来才听说他是中国第一个出柜的同性恋作家,长的有点白先勇的感觉,听说小说写的也很好。崔子恩好像也作导演的,前两年有个《哎呀呀,去哺乳》就是他导的,极烂,《男男女女》,总算是和他的本行有关,没想到,也是同样的烂。我从来没见过变态的这么冷漠的片子,《所多玛120天》给我的不舒服的感觉都没这么强烈,而且这部强就强在没有太多出格镜头,还是让你觉得很难受。电影里“废”镜头暴多,基本上没有什么情节,不过还好,有些镜头很有记录片的感觉,女主角演的很好。为了表明我真的看过这部无聊的片子,简述一下剧情:晓波是个小伙子,冬天他到在北京为一家个体服装店的女老板打工,女老板对他好的离谱,后来发现他原来是同性恋。女老板的老公企图侮辱晓波,晓波愤然离开,投奔到好像是本来就认识的《厕所文学》的主编(男)的家里。结尾,女老板原来也是同性恋,晓波和主编相爱,主编的爱人(男,疑似崔子恩)离开了。
刘冰鉴去年跟刘晓庆合作拍摄一部戏,我很期待。
4 ) 一段生活
更象是一部记录片,没有什么大起伏,只是描述了一段生活。并非精巧,而是朴实。
要沉下心来才看得完,否则会不耐烦。
青姐和阿梦在一起有点突兀,别的都挺真实。
5 ) 闹腾
片子比较老,其实我看得时候大概是2年前。
对于同性恋和异性恋的描写我不太感兴趣。但觉着导演对当代艺术应该非常有见地。建议他去拍独立片,或者直接做当代艺术影响装置设备。
6 ) 请你不要问为什么
最近疯狂搜集杨青的作品,于是发现这片子.在某视频网站上被标榜为当代喜剧片.看来和谐的力量是很伟大的.所有的留言都在痛骂这不切实际的扩充语.
幼齿男主角的一次错误相遇,展开了一连串同性恋的觉醒故事.在看惯A片后,就会发现此影片中所有的桥段和剧情叙述都是如此的没有理由.骨子里的胚芽,一定会在某个时期爆发.它在你的细胞核里,谁也无法抹去.不是一场特殊遭遇就会让就发生质变.该来的,挡不住.何必给自己如此多的理由,在本来就狭隘的缝隙中又拷上一副枷锁.粗糙的画面中处处有马脚.
其他人对此片的评论中,褒扬了导演在1999年就有勇气拍摄出如此实验性的作品,可以肯定的是该有的故事都已经上演,只是我们看过,却找不到正确的逻辑去跟踪电影里剧情.
所以,你心里的为什么没有人能解开。
那不男不女的人很面熟。好像是北京某高校的老师,曾在中央台《新闻调查》栏目中出现,她公开承认自己是女同志。
男男女女,恩恩怨怨,痴痴缠缠。本来是看刘冰鉴的,但是崔子恩的诡异气氛完全笼罩全片……
男人、女人,战争的祸首、困顿的起源、爱情的幻觉、生殖的机器。地球已经腐败,我要搬去去冥王星,最后祝你们“大便畅通无阻,小便万古流长”。
女同很搞,很突兀,很为了剧情而剧情。公厕文化也过于做作。也有好的,比如写实的街景,比如男男强奸。可是整个来看太过用力,仍然不着调的感觉。现在的地下难道都是这样?
这法语片名取的也太差了,干嘛不就叫hommes et femmes呢?
崔老師您多干點幕後不好麽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998814o1p6.html
无论是男男女女,还是灿烂公厕,对于我观影没有太大的帮助,它们只是个烟雾弹,混淆视听,一叶障目。公厕只是个幌子,没有出现我期待的激情,没有出现我等待的爱情,我的期许连同着公厕时空走向了世纪的末日,留给我的,只有成为回忆的刊号,还有满街怀旧的金曲.
我还真是容易神经过敏........囧
杨青儿还真就是服装店女老板范儿!我看见崔子恩就觉得恶心 夏日暖洋洋里也有丫 反胃帝
很难形容的感觉。特别粗糙,故事、情节、表演都挺散漫的,有时候觉得哪哪儿都搭不上。但又像是特别认真想表达点什么。环境保存了太多记忆,从第一个镜头就吸引我了。钢窗门框的小阳台、逼厄的两居室、相互望得见的蹲坑公厕、满是小店铺流行金曲响不停的街道、甚至一进门对着厕所的户型,都太熟悉了。如此简陋,是二十年前一头撞进来的那个北京。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更增添了回忆滤镜。现在电影市场繁荣了,却也工整了。这样的片子,愈发显得珍贵了。p.s.杨青真松弛,从外来妹到现在,可惜看过她的片子不多,应该找来好好看看。
中国首部地下同志电影。粗糙的画质,松散的剧情,窸窣平常的生活化影像,搭配缓慢的叙事节奏,以及人物间极度收敛的内心情感,将那些不敢在白昼表露而出的情绪交付于黑暗当中,默默的思念,偷偷的去爱。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同性恋依旧是一种难以被世人接受的存在,在某些领域甚至被定义为一种心理疾病,让人感到无可奈何,盲从的、无知的、可笑的,那些带有偏执观念的人却从未真正思考过,那也是一种爱,没有谁是不正常的,不正常的只是这个世界。名为公厕时空的电台节目,依托着厕所文化的概念,用幽默、低俗、讽刺的话语来诉诸心声,也从侧面折射出生活中各种形形色色的观念和文化,像是一股压抑已久的无名怒火,这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抹去的独特烙印,在那些渴望被看见的角落里,等待着、期盼着、宣泄着。“公厕生活是美好的,爱情确是残酷的。”
无论是剧作还是部分镜头语言上,都有着崔子恩后日作品的预兆。性少数群体在中国直至今日仍是“不可言说”的边缘人群,因此遭到禁演已是其注定的结局,而非看似自豪的烙印,甚至影片被禁的事实相较于影片本身而言更值得观者重视、愤懑。而作为基督教徒与同性恋者的崔子恩的参演则无疑是掺杂着或多或少的自传成分,他在片中饰演的角色也是在一个趋于破裂的三角关系中最终“出局”的他者,是某种“边缘之边缘”。《男男女女》对于中国电影最大贡献之处在于对边缘人群的关注,尽管剧作前后断裂感过于明显,镜头设计也过于单调乏味,空间的流动并未契合上性向的流动,但于男权中心主义的动摇是肯定的。“第六代”电影的局限也似乎是一道跨越千禧年的魔咒,“新浪潮”的本土化总是差点火候。2022.10.18
很久以前看的,剧情忘差不多了。好啦,先写到这儿吧。
崔妈神乎其神的演技导致这个片子我支离破碎看了三天才看完。小博之所以被奸未遂肯定是因为一身的肌肉惹的,让你得瑟光膀子,让你提秋裤,活该,我们肥男就算脱光了站人面前会有人动邪念?!肌肉男必死!
力度不够!!!
都堕落到十点半了,我想是时候养精蓄锐一下了。—— ……电影语态上的"零技术",使影片中的人物与场面全无障碍地完成了日常还原。平淡无奇的节奏,摒绝了任何大惊小怪的戏剧可能性。同性恋、双性恋、性向模糊、同性同居,在《男男女女》中一概丧失了有可能被人工附加的神奇性和神秘感。 -百度百科
独树一帜的国产小众影片 导演刘冰鉴1999年作品 这部讲述“男男女女”的片子 尽管有些荒谬 片名却取得贴切 巧妙 人物脉络也清晰 易懂 有着难得的现实意义 半调子的同性恋文化 超低成本的制作 谈不上演技的演员 声画处理的严重错位 让这部创意尚可 整体不足的独立电影 终于胎死腹中成了烂俗的所谓的禁片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评分过于低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完成度很高!90年代的街景,流行歌曲,家里的物件等,是记忆又是回忆。电影里每个人物的自然表演,有气质的服装店女老板,语调生活化的伙计,文艺帅气的杂志主编,男同主播,温柔又暴躁的丈夫,喜欢女老板的女朋友……多么流畅的一部电影,尽管画面粗糙、收音差,没有很高的立意表达,但这是一部认认真真拍摄的剧情流畅自然的电影!
戏不错啊,挺天赋的,有东西学。崔子恩老湿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