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回过神,下意识先点冲北野武个五星,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一个接一个的出乎意料。简单粗暴、干净利落,完全走直线的逻辑,太需要这股狠劲了,至少我非常需要。「红鳉鱼」之后的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北野武,但电影太老,字幕都是胡翻一气,索性生肉。这片子的确需要好好消化一下,男主被撤职爆发后,很多完全不能理解的桥段,被捅了一刀为什么不去医院?非要走那么长路跑到僻静巷子里等挨打?完全无法理解,最后把老妹崩了确实人物魅力大爆发,活着也是受罪,相比之下,女生的思维完全活在另一个世界。这剧最大的感受就是,男主的思维走最短路径的直线,从自己大脑出发向最终结果和事实拉一条最短直线,拎枪上阵,哪那么多弯弯绕。但为什么最终结局是坏人赢了呢?也是不按套路出牌。
能想象出这类题材套路是怎么个演法,相比之下满眼的所谓高分电影、好莱坞大片,基本都是「英雄之旅」为公式往里套,越发觉得北野武的魅力所在。真正成熟冷静的大脑拍出的片子,不煽情,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没有一点杂质,极简主义发挥到极致的片子,越体会越觉得内心激动,比起所谓的艺术,更喜欢北野武这样最后把残酷的现实干净利落的砸给你,哪有那么多正义战胜邪恶,哪有那么多美好,认清现实吧バカヤロウ!突然觉得写美好憧憬大团圆结尾的导演都是娘炮,什么是真正的爷们儿!有几个算是真爷们儿?
北野武的思维方式太和我口味了!他的片子都要看,记得几年前看过他的自传,但快忘光了,记得说他老妈去世时,灵堂上大家却乐翻了。那本书要翻出来再看看。
看看人家一个喜剧出身拍的严肃题材电影,相比之下一大批所谓知名大导演都显得娘炮和阳痿。
越看到好导演好电影,口味就越刁钻挑剔,今天「红鳉鱼」和「凶暴的男人」,北野武把我的审美品味又提高了一大截,也好,省的误食垃圾食品浪费时间和大脑。
关于《凶暴的男人》这部电影,北野武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最难的事情就是工作人员不按我设想的方式工作,还有就是电影太短了。」(😆,估计大牌导演都会觉得影片的时间都不够。)
虽然是处女作,这部电影对北野武来说是充满遗憾的。观片之后,这种遗憾,我相信也会留在观众的心里。(好吧,也许只是我☺️)相较北野武此后的电影,这部电影只是隐约有北野武的影子,当然也是因为在拍摄处女作之时北野武是个电影新人,并未受到重视,但无论如何,这部电影开启了当时的「喜剧演员」北野武的导演之路。
故事的主角「我妻谅介」(北野武扮演)是个凶暴的警察:不按常规办事,以暴制暴是他的特点——由于他,警局的上司也一直在调换。而上司也清楚地明白,就当地的环境来看,警局缺少不了他。
故事的一开头,电影便交代了我妻这种「凶暴」、「不按常规」办事的警察风格:一个流浪汉被几个小青年欺负,群殴至昏。镜头跟着一个小青年回家。不一会儿,我妻便敲开小青年的家门,径直走进小青年的卧室将其痛打一顿——这就是我妻的处理方式,对待暴力凶悍的人绝不手软。
这一个人特点在之后又铺排了一个情节予以呈现:一对年轻的男女朋友在警局,女人在对一名警官控诉,男人不愿意对她腹中的孩子负责,而男人也是一副满不在乎的屌样,对警官也是出言不逊。远远的我妻走过来,大约明白情况,不由分说将男人打趴在地,并叫他对母子负责。
看到此处时,我的个人感受是有点拖拉。这种重复展拖慢了故事展开的节奏,故事便显得冗长拖沓。直至16分钟,对于「我妻」这个主要角色的人物命运的发展以及走向,观众有种摸不清楚头脑的感觉。此前铺排开了一些关于我妻的私人生活的状态,我们了解到,他刚从医院将妹妹接回家。大约能猜测到的是,作为他生活另一面呈现的妹妹,也许在之后会卷入他的主要事件之中,而他接下来会经历什么,遭遇什么,一切茫茫然。
这结构或许是剧本的处理。说到剧本,当时北野武拿到剧本,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多么精彩的故事。于是,在剧本上,北野武下了不少功夫修改调整,让整个故事贴近自己,以致编剧野泽尚最后要求将自己的名字删掉。
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担任摄影的是当时很有名的摄影师佐佐木,担任剪辑的也是非常有经验的神谷信武,这两位合作者都相当固执,一则是因为他们都是行业翘楚,名气大、地位高;二则个人固执,沿用的方法都在自己习惯的范畴之内。于是,北野武与佐佐木冲突不断,但导演却无法改变佐佐木的拍摄方式;剪辑师就索性直接忽略导演的意见,甚至在剪辑的中途提出要退出。
对画面的最后呈现以及剪辑,北野武是留有很多遗憾的。而这部电影票房的成功,在北野武心中却无法作为评判成功的标准。
电影的故事时有些黑色。我妻带着新手「菊池」在调查毒品案件的过程中,呈现了不少他的行事风格——比如好赌,隔三差五找同事借钱;比如威胁被智障妹妹带回家的一夜情对象……随着剧情的推进,毒品案件被我妻逐渐侦破,而自己最好的朋友岩城是贩毒集团的警局内应。在岩城「自杀」后,我妻依旧继续调查。
为了阻止我妻,杀手将他的妹妹绑架起来以引诱我妻上钩,我妻找到被轮奸并且被注射了毒品的妹妹。他将几个杀手干掉之后,看着毒瘾发作的妹妹,将枪指向了她。
准备离开的我妻却被黑暗中的人一枪毙命。
故事的结尾,菊池替代了岩城的位置,成为毒品集团的警局内应,从而晋升为另一种「凶暴的男人」。片尾展示菊池的镜头如片头一开始时,我妻出场一样。
诚然,一则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二则因为北野武当时的社会地位,从故事到摄影,到最终的剪辑,北野武作为一名电影新人,他只能尽可能地争取话语权。北野武在之后的采访中坦言,自己再也没有看过《凶暴的男人》这部电影,因为不想再回忆起作为电影新人的感受。此后的北野武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座头市》,他才有一种「导演当够了」的感受。(很推荐去看《座头市》。除了血腥暴力,还有着北野武式的幽默。)
而这部电影还是留下了北野武的一些印记,比如音乐的运用(虽不是那么成熟);比如说暴力方式,血浆喷出给观众强有力的视觉冲击(虽然有些打斗场面看起来还是有些不顺畅,不真实);比如对人性的挖掘。
同时,这部电影运用了不少长镜头,这也是北野武个人的美学倾向,在他看来,如果摄影机移动太多,就会拍到很多无用的素材。当然,题材缘由,这部电影一点都用不上他的幽默。
这部电影仅用了35天左右就拍摄完成(每天拍摄15-20镜头),相当的疯狂。作为团体合作的电影工业,一部影片确实需要众力成就。在不同的工业、社会环境下,制度、操作方式均有所不一样,作为从业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者尤其重要。
好在北野武并未止步于此,之后的电影中,他的表现愈发成熟。
北野武自导自演的惊悚动作犯罪片,讲述了特立独行的刑警我妻谅介由于作风粗暴在警局内被视为异端的故事。本片为日本喜剧明星北野武的导演处女作,表演生涩但生冷暴力的风格已基本确立,结局很逆转!
也许真如人们所说,一个导演一生只是拍了处女作,其他作品都是重复。在北野武的这部导演处女作中,沉默的男人、枪、海等日后在其电影中屡次出现的符号都登场了。安静和暴力这两种日本电影中最常见的风格,被北野武首次融合到一起,创造出瞬间暴力、纯粹安静的独特风格。
故事情节非常用心,有非常多的小细节。他的镜头之下的日本总是一副破败与阴暗,永远逃不开他自身对这个国家的看法。我不想讨论以暴制暴是否正确,但是这个片子确实爽。
看的第一部北野武的电影,也是北野武的处女作。 从观感上来说,我切实感受到了各人物的饱和度。然而从剧情上我总有一种无法揭穿迷雾的焦虑感。结局冲突的荒诞,杀人魔的迟疑,被轮暴的妹妹对欲望的索取,清玄杀死同行的人理由的不明。谅介与清玄,后辈和senpai在街道上的对称。一切似乎都在匪派的后继者嘴中说出: 这世界已经太疯狂了。 灯亮,用手枪屠戮的谅介和众多的疯狂者一齐倒在荒唐的室内。 灯灭,谅介倒在门外照入的灯光中,显得无力挣扎与形单影只。 荒唐的故事,丰满的人物形象。我以为好的电影需拥有自洽的逻辑得以支撑,任何一个角色的喜怒哀乐,反常举动均需因果,也就是所谓“不要ooc” 谅介和清玄(匪方的杀手好像叫这个)形成的对称。同样是杀人,二人都是无法被理解的凶暴的化身,却同样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智慧。 在揭晓迷雾之前,我姑且把分数打在8分,拍摄手法优秀,人物塑造饱满,然而剧情框架存疑。然而凶暴的意义未得引申。究竟是凶暴同时温柔,还是仅仅只是诉说凶暴为什么成为凶暴呢?在目前观感之中,这两个主题我都以为略显浅显了。剧情急需理解完毕。剩下的2分需在我认真琢磨之后再补充。
以上。
都说导演处女作是最见风格的,对于北野武,暴力诉求就是沟通方式。片尾灵光一闪的拉拢了宿命这个悲哀的主题,很见功夫。叙事还是有些糙,90年的日本学院奖看重的应该是它对于电影类型的革新。
有危险不要责骂,先牵起孩子的手。这公交车上的标语也是北野武处女作里感到担忧的,源源不断的恶从开始的学生到结尾的警察根本不会结束,他的不信任与绝望也在《花火》中延续了那种态度和走势,就是被逼选择以暴制暴自己了结,并且拍了太多一个人各种场景走路的戏和像车内的主观视角。女人都是宿命般的悲惨,还制造出一个史上最狂悍的男同角色,百老汇回顾展胶片版。
最后真是个意外结局,人果然不可貌相。寺岛进不愧是北野武的御用,连这部都有,虽然是个只给一个特写就被北野武一枪挂掉的小喽啰。
北野武总是在走来走去……不过我还蛮难理解他到底在想些什么的。。。配乐有加分到~最后的死亡很有舞台的戏剧感,结局的突转再次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
一道劃破黑暗的光造就崇高悲劇,不能多也不能少,因為一旦通亮,就會暴露舞台上躺著的不是任俠,而僅僅是曝死路邊的不足惜卒。暴力之於正義的關係亦是如此。
4.5 “人狠话不多”的处女作,竟让人反射弧般地联想起布列松。大刀阔斧的简洁,冷感人物心理,大段的省略,无预警、无处不在的暴力。最后十分钟拥有的力度几乎是此前所有段落相加,惊为天人。
所有人都疯了,这句话真精辟。以暴制暴便是北野武首秀,当时身为知名喜剧演员的北爷接手过这部电影的导演工作后便决定剔除掉这部作品中所有的喜剧元素,开启了自己黑帮片中独特的自我毁灭风格。可以看出他许多个人元素,当然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枪战和打斗场面实在是忍俊不禁。结局好评。
Master Takeshi 的首部导作...可见个人风格的雏型...夸大的暴力镜头以及格式化的角色...自导自演很出彩...故事差了点而已...看的是风格...
不说废话是一种境界。
#北野武影展2019#请不要告诉我这是北野武的处女作,因为一点也不像是初出茅庐的人的作品,无论表演或者叙事节奏剪辑配乐全部都在线甚至不落俗套。假如真是的第一次执导话,那么他一定是一个电影奇才!够残酷够悲壮,很多段落简直出人意料,也奠定了北野武“暴力美学”的路子,毫无逻辑却合情合理,因为那只符合北野武乖张叛逆的个性与行事逻辑,比如“原警察”一下就把幕后大boss打成色子,最后就像僵尸一样对着凶残的对手走过去两个人互相射击,还有他竟然把自己的傻妹妹一枪打死了!正像片尾的那句台词,“这个世界太疯狂了!”ps 从本片可以看出北野武受80年代香港黑帮片的影响,有些地方不难让人想起吴宇森的《英雄本色》。
面瘫爷处女作……给最后二十分钟加一星,按照电影中的台词:“所有人都疯了吗?”
原来这是北野武导演的处女作!那时的北野还没车祸面瘫,冷酷而无情,残暴的风格中,依然带着温柔和稚气。但北野武自己的风格和调调,已然形成。
据说这是北野武的处女作电影,他在镜头前面无表情的呆立,走路时一步一顿的肩膀,极度的压抑和凶狠的拳头,男主一般都是内向而纯粹,是北野电影的符号化语言,是北野向死而生的态度的完美诠释。
多年后本片变奏成了名噪一时的《花火》。北野武的海,暴力和被称为暴力美学的暴力——这是作为导演的北野武的起点。其实仔细看去,北野武偏爱拍摄自己走路的独特步伐,由此中景及全景镜头相当之多。剧情什么的,便不去深究了。北野武的形式感相当明确了。
本要由深作欣二导演的、北野武的处女作,已经这么厉害了。崩坏的社会环境、暴力的“被迫合理”、被逼入深渊的过程、黑洞般无望的未来,都明晰而自然地呈现。更遑论影史标志性暴力风格的登场。「所有人都疯了」,而逼疯所有人的正是演绎了比暴力更黑的结局的那些没疯的聪明人。//年份1989,No.1989
以暴制暴,才是王道。很多细节处才是真正温情所在,比如第一小节,那个男生打人,警察并未抓他归案,而是暴打一顿告诉他明天去自首。果然,男生自首了。教训有了,同时目的达到。如果都有这样用心的警察,世间应该会更太平吧。
片中的即兴拍摄,不按常规出牌,又非常好看,在这部处女作中已不难看出日后电影风格的走向,无因的暴力,无助的宿命,风格化的表演等等。故事线索拍的太散,在一些小细节上过于雕琢,但并不影响其观赏性,对了,还有影片配乐非常赞,不是久石让。
北野武式暴力的起点作,导演很爱演嘛。作为处女作可以说牛逼了。
冷面暴力在长片处女作里就已奠基,以暴制暴甚至是各施私刑的背后,似乎总有无穷暴怒难以释放,对于这个坏了秩序的世道,对于那些想要端正却不再可能的局面。林林总总的人物丛林里,大概新人菊池是最有意思的。片末定格在滑过一丝惊诧的小配角打字员上,也给这出大戏整了个特别的结尾。1989年的日本电影就敢给片中最有个性的反派设置同性恋身份,但唯一的评价是“口味很独特”,不知该说先锋还是猎奇。#桃花岛观影团#
逗个小孩被球棒爆头,开车撞疑犯两次嫌少,看个画展打个球,刀郎撞正恶警,仓库舞台冚家铲开灯返场谢幕;“一个两个全都疯了”,老实收数干活方是正路……拍子武版的霓虹脏哈里,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