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确实是我看过的最棒的电影之一。 勇敢的去表达现实, 球队管理的现实,人事关系的现实,家庭的现实,比赛的现实,舆论的现实, 但主角Billy Bearne一个简单的 “不现实”的理想,点亮了所有的痛苦,挣扎, 无奈,平庸。
这个电影能鼓掌,能细谈的东西很多,编剧,表演,剪辑... 每个分支展开都是一个面。 而我只想谈 电影中的 一个词 “undervalue”
一开始 的字幕显示用钱堆出来的 Yankees 战胜了 Athletics。 你是否觉得事实本该如此?
一开始 的老板和 Billy 谈话,说他做得足够好, 他老板undervalue 了他。
小胖子 没有得到重用, 他原来的老板undervalue了他。
他的同事,元老们说他正在把球队拖入深渊,他们undervalue 了他。
那些有缺陷的球员,大家undervalue 了他们。
电视上叫嚣的评论员不断的嘲笑Billy, 他们Undervalue 了Billy 和小胖子的棒球理论。
什么是Undervalue?
Undervalue 就是被大家低估的价值, 大家都说不好,没用。 但这不是 没有价值,有人知道他的价值,他能够坚持,冒风险, 他能够克服“what am I doing”的疑惑,他能够听着“I' am just a bit caught in the middle”, 依然坚持,坚持。 有人看着农田时, 相信这片地被“undervalue”了 ,后来他们成了地产大亨。 有些人在股市低得一塌糊涂的时候,相信一些股票被undervalue 了,后来他们成了大富翁。 有些人在一个学科完全无人问津的时候,相信其中价值被undervalue了,后来他们成了院士... 但世上绝大部分的人 只知道 听别人的意见,听着听着,渐渐错过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变得没有 价值。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价值的寻找不仅仅需要 智慧,更需要有 勇气,耐心,能吃苦的韧性。
一个电影无论再好,也许能改变观众的东西其实很少。 不过在看完这个 关于 “undervalue”的电影的时候,也许我们能抽出 10秒钟 问自己一些问题:
我老板是否低估了我的价值?我同学是否低估了我的价值? 我自己是否低估了自己的价值?
我是否低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我是否低估了自己的梦想?我是否低估了实现梦想的可能性? ...
Billy 跟小胖子说, You are not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 The point is do you Believe that?
小胖子说, yes.
于是他们 把 自己的价值,棒球理论的价值从no value 变成了 undervalue.
我也想问你,I am not asking other question, the point is
Do you have the Believes?
我本来是不喜欢写影评只贴一段歌词,然后留给观者“所谓”想象空间的,太偷懒了。
但是人的想法是会改变的。有时候对一个电影有千头万绪的感想却不留只言片语,并不是因为笔头倦怠,而是因为不知从何说起。最后能想到的,往往只有一句话,一首歌而已。
这次不知道为什么我被这首歌打动了,不光是因为十二岁女孩子纯真的声音,不光是因为这是她略羞涩地胆怯地清唱给爸爸听,不光是因为这首歌在电影最后改变了主角的重要决定,也不光是歌词中星星点点闪现的字句点亮了心里的某个角落,它就是这样,从充实复杂的背景中走了出来,走到了前面。
Youtube有原声的链接,
http://youtu.be/YHKDCqnH_7M(但是最后一句的词改掉了,我不知道为什么)
I’m just a little bit caught in the middle
Life is a maze and love is a riddle
I don’t know where to go, can’t do it alone
I’ve tried and I don’t know why
Slow it down, make it stop or else my heart is going to pop
‘Cause it’s too much, yeah it’s a lot to be something I’m not
I’m a fool out of love ‘cause I just can’t get enough
I’m just a little girl lost in the moment
I’m so scared but I don’t show it
I can’t figure it out, it’s bringing me down
I know I’ve got to let it go and just enjoy the show
The sun is hot in the sky just like a giant spotlight
The people follow the signs and synchronize in time
It’s a joke nobody knows, they’ve got a ticket to the show
I’m just a little girl lost in the moment
I’m so scared but I don’t show it
I can’t figure it out, it’s bringing me down
I know I’ve got to let it go and just enjoy the show
Just enjoy the show, just enjoy the show
you are such a loser dad
you are such a loser dad,
you are such a loser dad,
you are such a loser dad, just enjoy the show
这貌似一个励志片。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励志片。但是对于过程过于苦逼的励志片我会有兴趣去尝试。如果发现最后所谓励志是大梦一场:人,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命运,就deserve什么样的生活。特别是在看似辉煌之后再失去,或者回归,就会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片。但,什么才是“最后”呢?我在电影临近末尾的时候,一直在犹豫要给它四星还是五星,因为似乎每一刻情节都在转折,最终它还是没有让我失望。
Billy在这个电影的故事开始前一直在做错误的决定:
放弃Stanford的full scholarship成为职业棒球运动员;
成为了职业运动员又不好好打球;
放弃了不好好打球的职业生涯成为球探 (或者球队manager GM);
当GM也是当烂队的GM;
家庭解体,离开女儿
。。。。
等等等等
直到电影开始。
他突然间有了些牛逼的想法,做出了些惊人的决定,创造了些炫目的奇迹。
哦他凭一己之力振兴了一个球队,好厉害哇。
但是,人,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他后来在真实的自我和世俗的牛逼形象之间挣扎了很久。我以为他几乎要因为一个全垒打的metaphor做出正确的决定,最终还是因为女儿为他唱的那首“Dad is a loser”的“动人”歌曲回归了自我。这明明白白是错误的决定,像他之前一贯的做法一样。可是,成为自己,成为一个人,一个human,孰对孰错?Life is a maze and Love is a riddle,找不到出口,猜不出谜底,孰是孰非?
——————————————————————————————
最后无关提一句演员。Brad Pitt老了,我依稀记得他和 Jennifer Aniston相爱至深时客串Friends,一脸坏笑瞅着老婆恶狠狠说“I hate her”的时候,满眼溢出来的深情,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但是看到一个帅哥花瓶成长为演技派依旧不是一件坏事情。
Ryan Gosling也是一样,若不是今天在AMC的一点意外,差点看了今年他的第三部电影,马上还会有第四部。从04年的言情小notebook到现在,7年了。他们在改变,我们呢?平凡人呢。
Michael Lewis的《Moneyball》是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也是我开始大张旗鼓读non-fiction读过的几本重要书籍之一,可谓日后取向的前奏。这本书的好处我已经谈了很多遍,甚至成为了我自己写《赢的秘诀》的灵感。
Michael Lewis本人言语一向风趣,抓点也很准,这次也不例外。棒球是一项很多人都熟悉并且热爱的体育,而Lewis居然还是能够找到一个切入点,让我们大开眼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欣赏和思考棒球。而他做到这一点亦非通过太过严肃或技术的论文,而是通过一个个可读性极高的故事。现在,《Moneyball》不仅是棒球迷必读,也成为了商业读物中的经典,“Moneyball”一词更是和“Google”一样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名词。
然而,正是因为这本书太过成功,我一开始并不认为这部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会非常好看。因为我本人也喜欢电影,所以当我知道此书将被改编时,我也开始思考,如果我是编剧的话,应该如何去做。最后我得出的答案是,应该不太好看。书和电影是不同的载体,而Lewis作为一名作家,其作品最为出彩的地方皆是充分的利用了书这一载体的特色。虽然《Moneyball》中有生动的人物(主角Billy Beane首当其冲)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比如电影和书中经典的Jeremy Brown摔倒的段落),但如何将这些亮点串起来,让其能够成为一部引人入胜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却看似是不可能的任务。
而这也正是这部电影让人惊喜的部分。Moneyball的电影版故事跌宕起伏,各种戏剧冲突层出不穷,而Brad Pitt饰演的Billy Beane甚至比书中更为生动。除此之外,电影的节奏和台词亦恰到好处,而对Lewis书中精华的使用更是妙到极致。比如上述Brown摔倒的情节除了发挥了书中幽默和总结的作用,亦成为了Beane本人职业生涯的写照。最妙的是,最后电影还虚构了两位主角还直接说:“it’s a metaphor。”“Yeah,I get it。”这样更为幽默、也让人物更为丰满的桥段。
虽然我一般不喜欢作品中的内容被取舍或进行再创作,不过Moneyball的电影却做得恰到好处。由于载体不同,电影会弱化书本身的内容和故事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这一点也适用于Lewis本人的著作。在《Moneyball》大热之后,很多人都认为Lewis把这个故事过于戏剧化,以至于很多地方和事实不符,比如被Lewis认为太过肥胖的Prince Fielder就在后来成为了当年最为成功的选手。但Lewis本人是畅销书作家而非记者或学者,因此为了故事的可读性而牺牲真实性是可以理解的。同理,电影为了故事能够生动而牺牲书的内容并加以适当的虚构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片成功虽然少不了导演对整体的把控以及Pitt等人的精湛演出,但最功不可没的还要数编剧。因此,即使没有Lewis本人的素材,这部电影依然能够成为上等作品。本片可谓达到了好莱坞商业片制作的巅峰,而这种精致从每个细节都体现了出来。好莱坞电影少不了俗套,但正如《故事》告诉我们的一样,俗套也有其功能,即可以言简意赅的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支线从而让故事和人物更为丰满,而又不至于耽误故事主线。本片所出现的Beane的家人的段落为书中所无,但却让人倍加感动。
棒球固然是我们所爱,Moneyball这一概念固然引人入胜,但真正感动人的却是父女间真挚的情感。以女儿稚嫩的歌声和感人的歌词为本片的终点正如Moneyball整部电影一样,可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妙到极致。
有点get不到美国人的point。。。皮特好老了啊
很励志的一部电影!
非典型运动励志。无论比利·比恩的真实经历还是那本小说,都是管理学上热捧的。引发的颠覆效应更是撼动了美国运动界。最颠覆的在于把球队真正作为企业经营,以数据和模型分析做相应评估,最终以小博大。新闻片段的引入增强了影片的纪实性,不光是布拉德·皮特,乔纳希尔也献上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表演
棒球传记励志片的路数,贝尼特有意拍出些非恶俗欢喜的新意,可惜仍是在败者之勇中圈点,小胖是个很出彩的角色,皮特的演出没推荐的那般神勇,相反还稍有用力过度的格格不入感。全片节奏不够淋漓有致,同红袜老板的交流场景处理嫌草率,虽然成败切换和连胜气氛看来很过瘾,也不过是体育片该做到的基本。
Moneyball是属于Loser的电影,却又并不是那么晦暗。若说The Fighter太过于苦中作乐,Moneyball便似永远在反省。电影是如此冷静,仿佛一直下雨的奥克兰,即便对待20场连胜的剧情仍然低低沉沉。而Brad Pitt却演得如此投入,这或许是我看过他最投入的一次表演。他不再是一个说故事的人,而是故事的主人。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打出了全垒打。
最有感触的其实是令人唏嘘的结局,当真与《社交网络》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无法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衡量比利·比恩最后的选择,正如我们无法用单纯的是与非去评价马克·扎克伯格,只有他们自己才真正清楚自己的所失与所得。也许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过是生活手中的牵线木偶,所能做的也仅仅是enjoy the show。
我真的看不懂棒球,但是整体很high的感觉
观众不懂棒球规则也没关系,看的不是怎么打棒球而是一个曾经失败的运动员到一个成功经纪人的转变与起伏。全片沉稳内敛,一直到最后Billy幸福的在车上听着女儿专门给自己录的歌,始终格外平静。剧本和演员绝对一流,导演拿捏到位。Brad Pitt真心是个好演员。
布拉德皮特好能演,片儿挺饱满的也很励志,就是灵异的是,说的02年的事儿出现了09年lenka的歌儿。好吧 不认真了 just enjoy the show
看的首映,直逼五星。不煽情不做作,虽然对棒球不甚了解也能看的鼻酸涙涌热血沸腾。配乐剪辑皆到位,皮特表演非常不错,不歇斯底里,却张力尽显,奥卡男主希望不小。当然女儿的那首Lenka的The Show也太赞。浓浓的奥斯卡审美和美国精神,又一部体育题材的奇葩。
并非传统意义的运动励志,切入点太棒,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欣赏和思考棒球,让人事后仍有冷静分析的空间,而非一时激情而已。电影塑造出的角色立体丰满,戏剧冲突不断,节奏与台词的控制亦是恰到好处,而两次出现的《The Show》更是感染力十足。★★★★
体育类励志片里面极其难得的冷静与克制,完全无背景音乐的开头非常有腔调。看了那么多所谓的“商学院学生必看电影”,那这一部是不是统计与精算专业学生的必看呢?阿兰索尔金的剧本异常强大,中间的某个长镜头可以再长一点,Wanted里面被打掉牙的哥们很好玩,布拉德皮特尼玛越长越像盖皮尔斯。。
1. 从管理层入手的体育片很少见,本片对体育行业的探讨是亮点 2.冷幽默的背后是对现实的讨伐.作为美国职业体育四大联盟之一,职棒联盟是唯一一个没有薪金帽的.球队薪金差别带来的战绩差别早已是美国体育界最大的争论之一 3.可怜的克利夫兰,留不住詹姆斯就算了,连个学经济学搞统计数学的胖书呆子都留不住
片尾字幕落下时还是无限地唏嘘,任你再不喜欢BP,也得肯定他的履历表... 他还和十年前的十一罗汉一样啊,不停滴吃啊吃啊吃啊吃
超级无爱体育题材配一版渣字幕,竟看得心潮澎湃几度唏嘘。这不是一个loser翻盘赢回人生大满贯的故事,是一个被undervalue的人找到一群被undervalue的人,挑战成见,藐视既定规则与经验之谈,迎向嘲笑与否定,告诉那些制定游戏规则的大佬们,那些人云亦云的跟风吃屁客们"我永远不能不做我自己"的故事。
编剧Aaron Sorkin的胜利!他的剧本除了切入点很棒,每个角色都是一个完整的人,有辉煌,有落寞,在某些人眼里是天使,在另一些人眼里就是魔鬼。你总是无法轻易去评判任何一个角色,他的卑鄙,他的成功。就像你看到了比利的成功,也为他的下场感到悲哀,最后只有在小女儿眼里他还是个好人。★★★★★
哥斗胆甩出五星,是很值得回味的电影。在金钱掌控一切的社会,还有坚持理想的这么一群人,单用数学和统计算出解决方法虽然看似有些太理想化,但这是真人真事的电影-->皮特的表演不癫狂但很动人,喜欢The Show的歌迷更会感动的!(但这首歌是08年的所以算是bug吧,笑)
不喜欢布拉德皮特
索金的剧本非常扎实,影片的前一个小时太娱乐太好看了,更难得的是体育励志题材的影片最后居然没有恶俗煽情和鸡血。个人觉得皮特的表演虽然还没有到锁定奥斯卡的地步,但也是他近年来最好的表演之一。The Show出现的两次我都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