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结局,当金大班看到桌旁的白西服男青年,主动说要教他跳舞,最后一次,在拥舞中追忆,我总是止不住眼泪,配合蔡琴的《最后一夜》,相当感伤。 这是一部贴近原著改编的电影,同时我个人认为姚炜演金大班是演得最好的,既演出其为人爽辣佻达的外在,又演出其沧桑无奈的内心层面。 电影通过金大班在舞厅后台间歇的回忆,不断地穿插闪回其过往的生活,她在跳舞场的风光,她在情场的得意失意,她爱过的心痛过的男人----月如无疑是金大班的最爱,初恋的男人,家世上的差距没有带来结果,却是她一辈子的心痛。水手秦雄是金兆丽母爱的投射,带给她爱和被依赖的满足,可是年龄拖累了恋情,这时候的她深刻需要的只是个落脚之处,最后的归宿地。“这辈子我只为两个男人哭过。”这两个男人都没有可能,而且从本质上金大班这一辈子只爱同一个类型的男人。爱的没有结果,到头来爱也无法保障安稳。何况金大班一早看透:“年纪大的有经济基础的,家里都有太太;年纪青的,赚的钱还不够我们买裙子。我们都没有资格。” 和旧相识结伴共度后半生,行李都给人拎出去了,舞厅内最后驻足,回首时,她错眼看去,那个和月如一样穿白西装的羞涩青年...... 情感受挫,沧桑回眸。伴着一首首旧的时代曲,一切终将谢幕。
影评 姚炜版《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应该说,这是大半年前的观影记录了。
后来也看了些关于金大班的一些资讯。
白先勇说这是他第一次出售电影版权,有附加条件:女主角的选用必须经小说原作者的同意。
我应该中学时代就读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于某本港台小说选刊上。
但是哪能读懂什么呢?就是喜欢阅读,逮到什么读什么。
记得曾经被长辈批评:净看闲书,不求上进,精神空虚。
要是净看闲书的陋习能坚持下来,我也算是“永不放弃”的一份子了。
关于电影本身
当年的新人蔡琴客串歌女一角
深情演绎的主题曲为电影増色不少。
我当然认为姚炜的“金大班”就是为她而设
姚炜的金大班,叶丽仪的《上海滩》,罗文甄妮的《射雕英雄传》三部曲
都不会“后有来者”
不服来辩。
金大班和欧阳龙那段感情戏
用成年人(过来人)的眼光看
只有冷笑,不用剧透也知道不可能。
但她被亲妈和亲兄按着喝打胎药那一段
以前我可真觉得不可能
毕竟是血缘之亲
年轻就是可以任性的天真
现在我知道沒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看看最近的新闻
父亲杀儿女,25楼左右手一扔
差点就只是一场意外
说回电影
编导也真够狠心
给大班安排如此摧心的一幕
正好铺垫她后来舍弃水手
选择“老客户”求得个安稳
经历多了岁月又不饶人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道尽沧桑的一生
白先勇厉害
编剧导演演员更厉害
我当时看到弹幕,有人说自己看了几十遍……
我只是电影看过之后
又把小说读一次
我想象力向来欠缺
还是电影能够让我惆怅。
惊闻网友姐姐离世的那一晚
悲伤又不知所措
想出远门去送别
又觉得不适合
有惭愧有悲痛
突然想起蔡琴的歌
“最后一夜”
就让我来陪姐姐这最后一夜
也只能隔着时空假装心声能传递
网络是如此的方便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说看就能看
只有我自己清楚
我的痛哭流涕,并不是为了金兆丽。
很长的时间里
想写写这个故事
但一直沒有写
拖延也不是绝对的坏事
时间会让伤口愈合
关于姚炜
其实我很早就知道姚炜的一些故事
不知是本港或者翡翠台
有过她的专访
她说起那位富豪前夫
当年恋爱不小心怀孕
前夫一句“是不是我的啊”
让她很受伤
女儿神似爸爸正好打了前夫的脸
后来分手
富豪虽然女朋友多
但子女就是子女
再多都养得起
姚炜为了争女儿抚养权
不惜卖楼打官司
女儿长大了
为了阻拦女儿的同性之恋
又一次上了媒体的热点
生命不息折腾不休
还是岁月公平
上了年纪经历多了也就看淡了
表情也变得祥和了
今天看《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电影里插曲有句歌词“你对我呀可真心”,我不禁在想,真心是什么东东?
思考它的反面。考虑言情的背景,一般说一个人不是真心大致有这样两种情况:虽然不喜欢你但因为别的原因而勉强做作;虽然喜欢你但程度不够,尤其和金钱或者别人之类比较的时候。
第一种是很显然的虚假。但是第二种严格来说,倒未必算假(花心就不是真心么?)。说这种不是真心当然是对此的贬低和对所谓“真爱”的赞美。但这不符合“真”的原始含义。这种含义的扭曲甚至导致种种所谓“爱情的考验”,仿佛一定要到某种程度才是真心。
那么这样的强调合理吗?我们不从利益或者性别战争的角度考虑,从逻辑上我们要说也是有它的合理性。这是因为人心隔肚皮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如果不经证明就说真心可能确实没有说服力,尤其在还有第一种情况混杂的时候。
有没有人愿意不经证明呢?有。一般是新手的热情,抑或浪漫者的冒险。
如果双方都是“真心”,这当然很难得。即便如此,仍需不断沟通验证,经历过的人当然熟知此中的惊心动魄——伴随着或惊或喜的期待。更难的当然是所谓“会心”,验证前便有某种“感应”。我只在这个意义上相信一见钟情,因为愿意单方面托付的还是很少的,当然,新手例外。
有人也不喜欢证明,觉得俗气,或者有损自尊,或者是追求“会心”的感觉。如果不考虑性别战争,这里纯属个人的选择,关系个人的性格。
最后我表示,我只相信建立在此种分析上的“真爱”。曾经的相信真爱的我已经不复返了,往事如烟233
原来,真心是要付出对价的啊。也只有第一次,我们不懂得出价、要价。更不用说讨价还价。(当然,总有人无师自通)
“年纪大的有经济基础的都有了太太,年纪轻的赚的钱不够你们买一件晚礼服。”好无奈。她漂泊半生,追求的也不过就是一个落脚处和知心人。
不是尽善尽美,但也难能可贵。要挑毛病当然很多,可是姚炜几乎把金大班的泼辣佻达,无奈又世俗全演了出来,吊打范冰冰那部玛丽苏垃圾。金大班这个角色难能可贵就是,她悲剧得不自知,不是烈性得彻底的人物,仅仅是活在世俗风尘里,不过有时裂开了一条缝,她讲:货腰子的,也是人。
3.5。金大班开场的伶牙俐齿把人物形象带入,在夜场中穿插回顾少女时的动心爱情和中年后的小狼狗,这俩段让自己落泪的感情,而自己最后选择了安稳的生活,忘了爱情吧。《满场飞》可太好听了。
用娴熟的剪辑和转场手法,完美再现了白先勇原著中充满意识流色彩的写作内容。抽离出政治色彩和时代背景,单纯描写一位舞女的二十年舞场与情场交织的生涯,借此折射出台北外省人一代的心声。
想象中的金大班要更艳丽,看完电影完全被姚炜征服了!!那气质,那演技,我的心都要被揉碎了(竟有点黑木瞳的味道,虽然没烈性得那么彻底)!!!音乐也用得好,这部片子太好了叭!
姚炜就是当女人步上楼梯时里的秀子。
隔着二十年光阴,再锥心刻骨的往事也已经淡去,新人笑旧人哭,无非苦短人生!曲终人散回头一瞥,是曾经的少年,忘不了 ……
"他若要你别回家,就说今天大姨妈。"真乃警世恒言!
舞女们的服装都好漂亮,尤其是开场的群戏。台湾还是比较传统,金大班善良、泼辣。怎么没有攒钱自己买房子呢?!
白先勇的小说台北人改编,假如我可以选择,最想活在30年代的上海,教养,礼仪,繁华,风流,情意,乱世什么都有了。
提問環節有問「有沒有原型」,白回答時說到夜巴黎的一個「丁大班」:「就去過一次,那些故事都是我幫她寫的。她可能沒有一個大副⋯」往事有誰為我數?
小时候只记得她风姿绰约,如今却忆取自己过尽悲欢岁月如歌。
红灯将灭酒也醒 此刻该向它告别 曲终人散 回头一瞥 最后一夜
曲终人散回头一瞥,老时光已默不作声。
當年姚煒好有味道,穿著旗袍在舞池中舞動著,好似真實回到上海百樂門的時光.主題曲到目前還是許多人會在不經意中哼唱著....踩不完惱人舞步,喝不盡醉人醇酒
下午茶话会展映的,听白先勇讲了他当年如何亲自选了女主并找人写最后一首蔡琴唱的歌,女主本人真的是三十年后一出场仍然气势十足,的确是大班了。最后一首歌真的好听啊,我觉得整体来说比我当时看小说时是更好的,可能是音乐和女主演技加持
姚炜演的真好。舞女的抉择,又何尝不是每个待嫁女的抉择,是追求爱情还是安全感,是苦苦等待,还是抓住眼前。
看的是台湾版,场景,造型与服装都还不错,镜头语言有手法感觉恰倒好处,演员选得也很好,最后的那种百感交集的告别很有味道,很值得一看!
女主角演得真好!白先勇的小说,还是那一代人能演绎出那种风情来。现在情境都没有,既不会有人拍,也没有人合适演了。
白先勇的《台北人》每篇都也可以拍出很漂亮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