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奇葩说这个节目的意义就是掀起辩论潮,国产的综艺节目往往是一边倒的评判,相亲节目中人帅钱多还善良就是抢手货,娱乐竞技类节目捧红的都是颜好机智情商高的小鲜肉,哪怕新闻类,也在不断的强调什么是好的三观。
而只有奇葩说,在强调人与人的不同,在挖掘一些看似不重要却闪闪发光的个性,在你争我吵的辩论一个社会现象或是既定观念的对与错,让我们知道电视节目里不再只有会social或是长得好看的人,还有一批勇敢的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它的意义在于让你从社会的洪流中脱身出来,以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去看这个社会,从而发现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好像当今社会不断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认为其大大改善了这个世界,而我特别喜欢高晓松最后说的那句话“新大陆的发现是由于人类走错了路,而如今有了gps,人们清晰的知道了点到点的距离,不再迷路,也从而再也不会发现深藏在某个小巷当中的美好,科技永远带我们走向正确的路,而艺术却往往由是错误产生”
所以不论什么观点,哪怕站队的人再多,呼喊政治正确的人洋洋得意的摇着大旗,另外一方的观点也不该被封杀磨灭,因为如果所有人都站一个队,我们就只能永远处于一个没有创意,无趣至极的社会里。
作为一个上学期末顶着数门考试的压力熬夜刷完奇葩说第三季的粉丝,我一度以为奇葩说是中国内容为王类节目的扛鼎之作,还向朋友同学拼了命的宣传。
所以我是抱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看奇葩大会的。但看完第六集后,鼠标在第七集的地方悬了很久,最后点了关机。
奇葩说已经拍了三季,各位奇葩,主持人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小圈子。每个人在磨合的过程中也都训练出了一套自己应对这个节目的方法。这种套路对节目内容的影响实在太致命了。
其实奇葩大会问题挺多,老奇葩关系户什么的就不说了,最最最让我不能接受的就是内容上的死气沉沉与千篇一律。
忘了哪一集有一个北大毕业的女孩子过来,特别有优越感,所有人从一开始就拒绝她,拒绝她的点主要集中在她非要正别人的三观这里。
但,我觉得她还ok。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对三观正不正这件事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她可能对别人的要求比较高,又属于那种爱管闲事的人。正三观有什么不可以呢?向别人阐明观点的过程不就是在输出三观么?你们可以别人就不行?可能是我三观太不正了,看了这么多集奇葩说,头一次感觉不能接受。
可是让我大跌眼镜的是,接下来还有更多次不接受。最low的大学老师人有点太傲可是观点还蛮好,表达也不错;第六集里的rap小哥虽然没啥内涵,但是他也好好地表达的自己的观点呀,什么时候奇葩说变成高端人种秀优越的场合了?你们的什么核心情感是你的想法,小哥的想法虽然我不认同,但没人有资格批评他,反而该反思我们的音乐教育或者给他一些中肯的建议,是不是更好一点?
可能奇葩说太成功了吧,所有的成员(除了何老师)都开始站在一个高台上judge别人。囿于成见,你们从什么时候起愿意去定义别人甚至都不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什么时候起大家都是统一口径?奇葩不一定才华横溢,但是一定有自己的想法。现在选择的那些所谓的新奇葩,本质上还是原来那批人,当选择的标准固定,这节目我真的不想再看了。
我再重申一次,最最最让我不能接受的就是内容上的死气沉沉与千篇一律。
马东越来越有商人的样子,但是这毕竟不是一档辩论节目,想看辩论去看星辩不是比看奇葩说好多了?我之所以来看奇葩说就是想看看人们不同的观点,或者对于一个话题不同的角度。说白了,也是想让我欣赏的人对我的人生做一点小指导。现在很抱歉这个节目已经没有这个功能了。
当然我和这个节目不对盘并不说明这个节目不好,我也只是表达我的观点。我只是非常非常难过,这是我第一次在豆瓣评一星,竟然是给我曾经那么喜欢的节目。
再见,奇葩说。
在很年轻很年轻的时候,一个人说话柔声细语,举止轻慢,就会觉得他温柔。后来知道,温柔与外在表现毫不相干,温柔是爱,是善待,铁汉也可以温柔。现在理解的温柔,又有不同的内容。
看每一期《奇葩说》,对蔡康永积蓄着绵密好感——他是一个真正温柔的人。马东机智,偶尔像个小男孩般自我表现;高晓松博学,对输赢的看重显而易见。蔡康永呢,永远不急不慢,娓娓道来,温柔一刀,一刀毙命。即便迫于规则选择了自己并不支持的立场,观点说出来,也显得诚诚恳恳,真心实意,让人服帖。
蔡康永会说话。在2月3号那期里,北大才女、曾在发改委工作现在是能源分析师的胡晓大肆批判“妖艳贱货”们的三观和主流媒体输出的“文化垃圾”,尽力表现出开明的态度,却无论如何掩饰不了自我优越感,导师们纷纷嫌弃。高晓松一针见血地说:“你又开始评价别人的三观。”马东略为含蓄,说:“《奇葩说》正能量就在于,《奇葩说》所有的奇葩们从来没觉得自己是,至少没觉得自己是唯一的正能量。”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要以为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是对的。蔡康永说:“如果怀抱着天真的态度,去想要评判一个人善不善良,很容易犯错。”委婉又善意的提醒。到最后导师表态,他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游乐场,你不一定要来蹚这个浑水。”其实是觉得对方太“正能量”,太“优秀”,并不适合这个节目,这样的拒绝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
会说话不是只说好听的话,而是把不那么好听的话以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否定、拒绝甚至批判对方的同时让其感觉到理解、真诚与善意。这是需要智慧和对人的体恤的。温柔不仅仅是性情,更是一种能力,它需要你有足够的智力看到言语之下的真正意图,更需要对这些或好或坏的意图怀有理解、包容之心。
一个人敢温柔,一定是他有坚定的自我。内核虚空对外界充满恐惧的人才会全副武装,让人觉得自己刀枪不入。世界纷繁,也许精彩,也许复杂,有坚定自我的人是不会摇摆也不会有怨气的。他知道自己的人生该如何掌握,也知道别人的成功或精彩因缘具足,不怨天尤人,不愤世嫉俗。
来《奇葩说》的,多的是愤世嫉俗的人。胡晓算一个。觉得那么low的人都可以做网红,自己这么“高端”有何不可?对“文化垃圾”痛心疾首,觉得严肃的、正面的才是正确的。做了几年编辑,接触了一些网红,也做过几本网红的书,深知“存在即合理”。看起来很low的网红是很聪明的,他们掌握着互联网规则,懂得贩卖自己的特点,懂得取悦。他们大多努力,超出常人地努力。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受人欢迎,必定因为他/它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不必耿耿于怀。
奇葩影像创始人、草莓音乐节缔造者之一的丁太升也在节目中批判当下大多数人的音乐审美,批判流行音乐,批判音乐节目《我是歌手》和《中国新歌声》。在这一部分,特别欣赏何炅的涵养和聪明。他说:“其实主流媒体确实是对公众的音乐审美要起到引导作用的,但是要在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的情况下,你才能成为一个所谓的平台,去倡导这些。”你还不够强大,不具备足够的影响力,你说的话没有人听见,而你一味地表达愤怒,有什么用呢?然后何炅又举了李健和林志炫的例子,力驳丁太升的观点。最后何炅问:“如果韩红想要参加草莓音乐节,你会让她来吗?”丁太升一时语塞。清高是经不起推敲的。
其实,就像高晓松和马东说的,那是不同的舞台,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也应了蔡康永的那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游乐场”,每类人有每类人的游乐场,你非要踏入或干涉别人领地,可不就是自找别扭吗?
节目里还有一个愤世嫉俗的大叔是臧鸿飞。他说很多人当年对社会的愤怒就来自于自己的贫穷和性饥渴,然后,有的人有钱了,有妞了,不贫穷了,不饥渴了,也不愤怒了,他就不乐意了。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一个人对社会的愤怒,本质上也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有能力的人很好地适应甚至掌握着世界,他们享受人生,是没有时间愤怒的。难以想象,一个人可以从十几岁愤怒到四十岁。身边若是有十几岁的叛逆的孩子,会觉得再正常不过,要是一个四十岁的大叔跟我表达他的叛逆、愤怒、破碎的梦想,我会看不起他欸。
相反,那个同样玩摇滚的不愤怒的90后妹子袁园,就显得可爱多了。“我今年二十三岁,是乐队主唱,老娘已经活在自己的人生设定里面了!”多大的反差。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个人对世上一切都充满理解,不能理解的,也能保持尊重和接受,他就不会有怨气,可以做到温柔。这是一项智力劳动,同时也是修行。
Ps:虽然马薇薇和范恬恬似乎都是厉害的辩手,对她们却难以喜欢。不知道为什么,马薇薇让人觉得刻薄,而范恬恬杀气腾腾,那种杀气里,有一股傻气。
第四季奇葩说有个大改版,新引入了两位重磅嘉宾--何炅和罗振宇。这个阵容,如果再请来汪涵、孟非、崔永元,全国最会说话的主持人就聚齐了。
今晚要播出的先导节目《奇葩大会》里何炅先出现,他会与马晓康碰撞出什么火花,很值得期待。这几位主持人,高晓松锋利,蔡康永温和,马东睿智,何炅机灵,再加上后面要来的罗大忽悠,新一季《奇葩说》的言语交锋肯定会非常精彩。
这一季据说马东要下场辩论,将主持棒交给何炅,那么这季还会念广告吗?个人觉得这个梗玩了三年,可以扔了,尤其是在换了主持人的情况下,如果还继续玩这个梗,会显得太刻意,没那么好笑了。
另外,还有个担忧,奇葩说目前急需新鲜血液。上一季的前半部分受新奇葩的拖累,节目质量下滑严重,还好后来新奇葩几乎都被淘汰,靠着老奇葩们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又将节目水准拉了回来。可靠着老奇葩们撑场面终究是不行的,节目会失去新鲜感。
上一季的新奇葩综艺咖太多,面对伶牙俐齿的辩论咖,根本无招架之力,希望这季能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奇葩。个人觉得,柏邦妮和董婧这样讲话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又不失幽默的选手是《奇葩说》所欠缺的,很遗憾她们没能成为常驻老奇葩。
目前为止,第四季奇葩说的嘉宾阵容还未曝光,不过我很有兴趣猜一下。
蔡康永的加入带来了很多台湾嘉宾,比如侯佩岑,小S,那么何炅估计也会带来他的朋友,比如汪涵?谢娜?吴昕?甚至是把快乐家族整个团队搬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另外,罗振宇都来了,节目组会不会想着请下罗永浩呢?毕竟他更能忽悠。去年节目组请了大张伟,今年有可能请薛之谦。再者,我猜测节目组肯定邀请过范冰冰,还珠三美已经来了两个,就差范爷了。
按照之前几季请嘉宾的规律,应该会出现近期有作品的艺人。奇葩说3月份开播,那么3、4月有电影上映的嘉宾是最有可能的。
我查了下电影排期,3月份有周迅的《保持沉默》;4月份有黄渤、徐静蕾、段奕宏、杨子姗、许玮宁的《记忆大师》,苏有朋导演,王凯主演的《嫌疑人X的献身》,徐静蕾导演,白百何,黄立行主演的《绑架者》,还有黄磊导演的《麻烦家族》,这几部电影里,比较有可能来奇葩说宣传的,应该是徐静蕾,苏有朋,王凯和黄磊。
最后,我建议节目组可以请一下《锵锵三人行》的窦文涛或者梁文道,我觉得这俩货和奇葩说气质挺吻合的。
你也看《奇葩说》吗?那今晚8:00,云端,我们不见不散啊!
拉何炅入伙,1、何炅的娱乐圈人脉。奇葩说的嘉宾都很少有蔡康永高晓松的名气大,而且都是老旧的明星了,甚至连蔡康永的跑腿小弟陈汉典都来当嘉宾了。何炅在娱乐圈,大半个娱乐圈的当红明星他都可以轻松请来。2、年轻属性。何炅老道,但他的粉丝、他的受众群体却是年轻化。奇葩说要成长为大型综艺,缺不了何老师。3、马东东邀请完金星后,聪明了。让何炅辩论,风险太大!但论主持,马东风格虽更适合奇葩说更适合金主,但何炅也是强大的一流的,并不逊色。刚好马东自己辩论,也满足了像我这种脑残粉的期待。4、马东东有情怀,他更是个精明的商人、老板。他要改变,要让奇葩说成长为大型综艺…上一季加入分队辩论,这一季加了名人分享发声,wuli马东东可不仅想做一个好节目,更想做一档赚钱的好节目!
奇葩说火了后,效仿奇葩说的节目为他们提供了新奇葩,不过《偶像就这样婶儿》请来了李银河当摆设。《暴走法条君》最早请到了刘紫晨,辩手付首尔果然直接说参加法条为了准备来奇葩说。下午发了一个谷大白话,俗得有文化是一种追求,果然.....哈哈哈
看到何炅就放心了,终于和湖南卫视接轨了,然而我早已过了看快乐大本营的年纪,所以拜拜了。奇葩说做完第二季其实就结束了,米未走上了一条迎合时代的娱乐化之路。
我不懂为什么欧阳超又来了。
何炅来了之后完全把这个节目变成了快乐大本营.....假笑到尴尬...
看完第一期感觉蛮不错的,来的几个人,说的可以但不知道上场辩论会怎么样。何老师开口,有的时候会跳戏,但轮主持,控场,他可以算得上是一流的,只不过大本营做的太久,容易标签化,但节目总体是好看的,无需太咬着何老师,马桶台之类的不放,仍然相信,奇葩说是有内容有个性的存在,所以,会继续支持
离传媒近了,离观众远了。
高晓松永远活在自己世界里。认为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肆无忌惮的传播自己那套歪理。
蔡聪的演讲让人内牛满面!
来了很多渴望表达的名人和有趣的人,牛叉的从来都不是他们的身份或者地位,而是那些别人未曾有过或好或坏的经历……
以我们对米未的要求,这个真的不值5星了~还好我家虫仔还在~感觉看不同的节目长期是这些脸也有点审美疲劳了~~何老师来了之后感觉抢了一些矮大紧和康永哥抖机灵的机会呀~问题是何老师也没在抖~第一期那个十八线女团真是高亮
从单纯的挑选奇葩说的辩手,加上了名人或草根分享观点与人生。这一部分,李银河或李开复还是谷大白话等,就这样单纯看成《一席》或《开讲啦》都是值的!
⒈嗯,做人有时候确实该吵架,但我想更多人应该不太会喜欢吵架吧?比如说我;⒉谷大白话,哎呀,虽然很少看他的翻译视频,但也有耳闻,没想到意外地看到他;⒊这个世界上生活着很多我不关注也不了解但却增加物种多样性的人类;⒋李开复,惊喜了下,他演讲说的大多是人工智能的利,但它也蛮多弊!……
每次看何炅,都会觉得他情商好高。每次看马东和蔡康永,都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
比上一季的奇葩来了精彩太多了,优秀的点在于今年的奇葩大会完全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品牌,不再是作为奇葩说的前菜出现。奇葩说是针对辩题分享观点,而奇葩大会则更多是各界人士发声的一个平台。
这个演讲分享会的形式还挺好的
肖骁真是修炼成功得道升仙了
看到一大波声音质疑大晴家有钱任性才能16岁起周游各国闪婚闪离率性随心。事实是,大晴没有辍学,且学的是法律,旅游的钱基本靠她自己兼职赚来,单亲家庭,不富裕。大晴人如其名,直率真诚晴朗,敢于体验大天大地。大晴好好工作,爱狗如子。她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程度,我想,这世上大多数人做不到。
如果不是这个节目,你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刘梓晨其实是这样一个模糊复杂的人,《奇葩大会》是在寻找真实的各种奇怪且有趣的人,但不需要一位通过奇怪方式上位想要获得关注的人。
我就希望节目的口味能更重点,说话能更随意点。比如指着刘梓晨的鼻子说,去你麻痹都长成这逼样了还他妈舔着脸在这蒙电视观众你把观众当傻子吗?来这是让你来洗白的嘛?还有大王和欧阳超,一个靠装疯卖傻插科打诨一个靠声嘶力竭胡b咆哮,白瞎了那么多优秀的辩手了怎么把你们俩留下了?
马东真是个有意思的人,招揽的一帮人,连高晓松也不那么讨厌了,--罗振宇啥时也来客串下呗,看有化学反应没.对应不喜欢的一个男团是道涛帮,梁文道窦文涛那一伙儿,朽气暮气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