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五女拜寿1984

DVD

主演:董柯娣,徐爱武,何英,方雪雯,茅威涛,何赛飞,陶慧敏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4

 剧照

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2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3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4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5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6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3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4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5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6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7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8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19五女拜寿198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五女拜寿198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明朝嘉靖年间,户部侍郎杨继康(董柯娣 饰)因不满朝内奸臣严嵩专权,借口年事已高,欲告老还乡。在他六十寿辰之际,众女儿及夫婿前来拜寿,并争相提出养老送终。三女杨三春(何英 饰)携夫婿邹应龙(方雪雯 饰)前来拜寿,因礼薄遭娘家人冷遇。二姐(吴海丽 饰)持宠欺凌妹妹和妹夫,并唆使杨夫人(徐爱武 饰)将三春和应龙逐出杨府。因受族弟诛连,杨继康全家被逐出京城。二姐见家父落魄,拒绝抚养,昔日同窗摄奸臣淫威,也不敢收留杨继康夫妇,致二老和婢女翠云(何赛飞 饰)流落街头。绝境中,三女杨三春念人伦,将二老接回家奉养。三女婿邹应龙设计斗倒严嵩,杨家冤案昭雪......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BOSS RIIZE黑洞2001愈墮落愈英雄魔鬼公寓旅行护士我的公主深宵闪避球(粤语版)执法女先锋2向左走,向右走养虎为患第一季撕裂记忆体镖行天下前传之编外人选腹黑少爷小冤家证据(2013)印度之行罪恶四部曲分道不扬镳太空人(2019) 囧爸喜事2023山河同在真田丸魂归故里明星志愿2棕兔

 长篇影评

 1 ) 12 17宁波大剧院现场版观后感

说来也觉得荒唐,作为浙百粉的我居然在今日才看了五女拜寿的现场,不是原生代,不是他们最好的年纪,不是最好的状态,是新旧参半,老少相携的五女。那么作为后百花时代的粉,作为没有五女情结的人,作为一个不怀恋老茅当年的粉丝,应该怎么看这场戏。
 
记得一次和人讨论茅的戏,我说我现在觉得五女没意思了,没什么看头。对方说难道人情冷暖,世道正义不值得看。人间的真善美,是永恒不灭的主题。(原话不可记,大概如此)。又想起看过的书上写的南戏十要:“第一要事佳;第二要关目好;第三要搬出来好;第四要按宫商、叶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晓;第六要词采;第七要善敷衍,淡处做得浓,闲处做得热闹;第八要各角色分得匀妥;第九要脱套;第十要合世情,关风化”。
 
我想,五女拜寿大概就是这样一出好戏,合乎世情,关乎风化。
 
从事情上来说,本来是一场家庭伦理戏,描写人情世情,宣扬孝道,弘扬美德也是不错了,但是编剧顾伯伯加入了一个时代性的东西,就是斗严嵩。

我也是接触明史后才了解这段历史的,剧本中寥寥几笔描写杨继盛被奸臣陷害而死,等到翻开资料,你会发现这样的字眼: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假传圣旨,将杨继盛投入死囚牢……弃尸于市,临刑有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继盛妻殉夫自缢。燕京士民敬而悯之,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并以其妻配祀。
 
一个连登台机会都没有的杨继盛,以及一个被严嵩害死父亲的孤女杨三春,让人在感叹儿女孝义,世情冷暖之际,也对这段历史有了小小的了解,明白这件事从何而起,有何轻重,以及最后为什么会合家团圆,看透人情。
 
五女是场热闹的戏,热闹并非指锣鼓喧嚣,声势浩大,而是角色多,流派多,关系复杂,少有独角戏,多是对手或是群演的戏,来来去去,情绪传递,人物走位,气氛转变都让觉得大脑充沛,无有余力发呆,走神。比如一人念白,演唱时,其他人并不是停止不动的,你可以观察到,夫妻间的细微动作,老夫人的不屑态度,一个空间内,大家都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在运行着,有序,有度,然后并不抢眼。这大概就是闲处做的热闹的意思吧。
 
淡处做的浓,在我看来就是用流派唱腔来为人物增添个性和魅力了。
 
杨继康夫妇。哭别时老爹上场,前面是一对新人。她的嗓子不用多赞,也深谙人物的心境和情绪。全剧掌声最多在她身上,当然也是我最出戏的部分。
 
大女儿一家。洪的戚派并不好,大概只有音调和表演是对的,毕竟不是本工,也不想苛责。邵的徐派不错,唱得很顺,毕竟是自己的老角色了。
 
二女儿一家。二女儿还是吴海丽,这里我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服装区别,就是大女儿和三女儿穿的是不紧身的女披,底下是百褶马面裙,而另外三个女儿都是束腰的仕女装扮。前者显得颇具青衣范,端庄稳重,而后者灵动秀气。倒也和谐。当然,我想说的是这束身的仕女装扮掩不住吴海丽人到中年发福的腰身了吖……而她的唱也不如当年,有抢拍,气息不稳,身段迟疑不顺滑。大概还是多年不演戏退功吧。
二女婿毕派很有意思,那个有特色的尾腔让人物显得滑稽而不自知。不明白为什么舞台版要把电影版的苏州首富丁大富改成扬州首富。不要怪我纠结细节。把虎丘山,西园湖改成瘦西湖。在嘉靖年间,江南最富庶的地方,应该是苏州,园林也是苏州最好。两位老人从北京出来,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苏州也是在航线上的吖……
 
三女儿一家。周艳的扮相不好,但嗓子很好,老魏则是唱演扮相俱好。这一对也是全场给予掌声较多的,因为范派舒朗开阔,老魏的书生气和官生气也到位,而周艳的三女儿识大体,明事理,气质端正,是一对贤伉俪。
 
在这里提一下,很喜欢传统戏里的礼节性的东西。这是新编戏所缺失的。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就是遵守古人的习惯,见面作揖,晚辈对长辈,妻子对夫君,下人对主子,连着走位时官人用水袖护着娘子的动作我都看得心里温柔起来,这是恩爱和尊重的感觉吧。
 
 
四女儿五女儿两家。虽是配角,但是三观非常正。感觉是两对新婚燕尔,年轻得很,却心地光明,不畏权贵,敢于承担。没看到我喜欢的小章妹子,遗憾……
 
陈松年夫妇。陈夫人性格非常可爱,彩旦的风格,但不低俗,走的是亲民的路线。只是演员的身量单薄了,可以多吃点。哈哈。
 
邹小龙。终于要说了。一身淡蓝衣衫,书生装扮,没有大幅度的身段和阿炳那般落魄浪荡的气质,这是一个在框架内的角色,老茅还是懂得收敛的,也懂得装乖,那一句姑娘啊,也尽量保持着尹派原有的风味。今晚嗓子比昨晚好,唱自己的老段子,没什么差错。迈过门槛,关上窗户,为姑娘披上衣衫,喂汤药,替嫂子搬来火盆,低着头对长辈说话。恩,老茅居然还能这么传统,我居然从心底发出,原来你可以这样的想法,或者是你原来是这样的想法……
 
其实我想问小龙最后穿着官生的衣服,是怎么做官的?有人告诉我吗?
 
哎呀,真是太美了。眉眼,身段,用手护着花旦的动作,对一个没怎么见过她这么装扮的脑残粉来说,简直是最美的画面……
 
各角色分的均匀,流派众多,各具性情,脱套大概是没有吧,依旧是大团圆,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善恶有报。
 
谢幕又唱了团歌。
 
粉丝之言,大概就这些吧。五女是个好戏,值得一看再看。
 
 
而我也期待着茅的新戏。

 2 ) 戏剧能体现出多少世道

单是那母亲,也是因为一场落难才看出自家女儿的趋炎附势,养女的孝顺。否则,她还是会亲富轻贫的。
女儿嫁出去了,就不算家里的人了,就可以免受父亲连累了,看来这是重男轻女的唯一好处?
在杭州的那两个女儿(四女儿,五女儿)也不能收留父母,因为公公(还是父亲的同年)怕得罪严嵩,所以也不敢收留。而苏州的大女儿二女儿不也不能收留吗?一样的不收留,结局收到父母的待遇却不一样,只因苏州的那两个态度(或其夫态度)恶劣一点,强硬一点,就不被认了,“谁是你母亲?!”,而杭州的那个公公,因胆小怕事,态度不是很强硬,就被谅解了。这类人居多,明哲保身,也活得下来。
对唱得如何不是内行,不予评价,都好听。
女婢翠兰要送给三春小姐衣物银两时,镜头围着三春夫妇转,晃,又围着翠兰转,好像是敌方,戏剧舞台的拍法。
真假故事与否?
经典的越剧吧。

 3 ) 小荷才露尖尖角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的剧,却是最喜欢的一出剧。
开始听越剧便是偶然,而看到了这出剧便更是偶然,然而便真喜欢上了。开始经常翻出来看,看一次便感叹一次青春的美好。
一个简单的故事,说真的没有多少悬念,开了头便看见了尾。可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让人看见了人性的美好,青春的绚烂。
那个潇洒正义的白衣书生邹应龙,那个秀雅恬淡的三小姐杨三春;那个重情重义的丫环翠云,那个眼神清彻的邹士龙……青春在他们身上怎么就那样的美好啊!
一部二十年前的老电影里包含着一群平均年龄十八岁少女全部的热情与真挚。她们中许多人后来成了越剧领域的翘楚,表现出更多更成熟的演技,但是让人难忘的永远是这部《五女拜寿》。
从这里,我看到原来女子塑造的小生形象更加清俊灵秀,好像也暗合了阴阳相合的人间规律。女小生本是旧时封建思想的产物,却成了越剧舞台上最好的风景。
希望中国的越剧能越走越远……

 4 ) 只是码几个字

集齐五朵金花的经典之作,值得有几星就打几星的

全组清一色的秀色红颜,顾盼生辉,举手灵动,投足娇俏,想来那时生活中的大家该如何鲜妍明媚,如今隔着这许多风霜雪剑看去。。。岁月啊

感慨着去打分又看见豆瓣推荐的标签里没有仙子,世事大约都是如此——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扎心,但奈何

近日看到多年前仙子的某次专访,说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是不后悔的吧或者是又能怎么说呢。虽然如今还是替仙子觉得太可惜,本可成为大家甚至宗师,但毕竟不是她本人,孰优孰劣这种事旁人说的怎么能作数?只希望仙子能因自己的选择获得幸福。然而主持人还是提到些往事,看得出仙子已经保持了最大的克制,沉默着想要管理好心情和表情,结果一开口就绷不住,还是掩面而泣了。不消多言,一定受了很多苦,何况不是明明说到有次手指险断掉,就那么轻描淡写的说了。嗯,这是仙子的态度,也可能是仙子想要的回应。那么好的,且都已是过去,还好已过去,而我也不愿意深去想象。希望前路能待仙子温柔,虽然仙子已不在台前,但能在别处安好,在来日安好,就好

二十年庆剧场版拜寿下半场里,仙子迎向方生,“你回来了”“我回来了”“不得功名不要紧,夫妻相守过光阴”,虽是戏文但如何不是人生,突然就泪目

剧场版上半场里是美人演,想起美人在仙子之后也做了同样的决定,但决定的因由和仙子完全不同,且生活待美人不薄,替美人开心,也就不会觉得美人太可惜

也不时会想到,也许做出决定的因由,是导致二人在一样的分岔路口,走向了不一样的后路

人生的事该怎么说呢

大道至简

许是性格决定命运吧

得知傅派另一美人青衣亦隐退,可能天份高资质好的都不甚在意虚名,也好,祝好,毕竟喜欢了有段时间,毕竟是因为喜欢她才去了解更多,比如前文所述

 5 ) 越剧记忆

还记得当年《五女拜寿》上映时的盛况,小百花越剧团因这部剧红遍大江南北,这部戏剧电影制作精良,演员唱演俱佳,题材又非常打动人心,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之一。除了惩恶扬善的剧情,我最喜欢南京城外邹家庄,那个小书生在冰天雪地中救下小丫鬟,温言软语劝慰饱尝人情冷暖的小姑娘,至今我还能唱这段“请姑娘放心喝下这暖肚汤,这里是南京城外邹家庄……”从这个小书生开始,剧情开始变得温暖、光明,而扮演这个小书生的,正是茅威涛。茅威涛演绎的《陆游与唐婉》,《何文秀》等越剧是我童年少年时期对传统戏剧的启蒙,这样美好的越剧记忆永生难忘!

 6 ) 心中一点暖火温

总体而言,我听过的越剧非常少,基本上都是一些妇孺皆知的名段。如《梁祝》自不待言,还有《沙漠王子》,《孔雀东南飞》,《红楼梦》等等。各段之中各有名句,如《梁祝》中“十八相送”最后祝英台那句“梁兄你花轿早来抬”,一唱三顿,含羞欲诉,直教人听得心酥体软。《沙漠王子》中“自己的命儿自己算”,言凄辞苦,犹如刀枪摧肝肠,不由得听者不动容。《孔雀东南飞》中“春日丽”,曲辞俱佳,婉转明媚。《红楼梦》中“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堪与小说原著媲美的佳句。不过,我还是认为《五女拜寿》基本是越剧中的神作。

最大的原因,不是该剧的曲辞更优,而是该剧短短几幕的篇幅内,不但矛盾冲突激烈,高潮迭起,更是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网上搜的剧情介绍如下:

明代嘉靖年间,户部侍郎杨继康因对严嵩专权不满,欲告老还乡。六十寿诞之期,众女儿女婿奉厚礼进京拜寿,并争迎两老去欢度晚年。贫寒的三女杨三春偕胸怀大志的三女婿邹应龙前来拜寿,因礼薄受到冷遇。二姐双桃持宠欺凌,并挑唆杨夫人将三春夫妇赶出杨府。杨继康的族弟杨继盛诛奸未成,反遭屈斩,杨继康受株连削职抄家,逐出京都。顷刻之间,合家逃散,骨肉分离。只有婢女翠云仗义相伴两老千里投亲。不料二女双桃见两老落魄,拒绝奉养。同窗兼亲家的陈松年惧怕严嵩淫威,也不敢接纳。大女婿为图飞黄腾达,竟认严嵩为干父。杨继康夫妇和翠云流落街头,濒于绝境。巧逢三女杨三春将两老接回家中,悉心侍奉,使两老温暖无比。3年后,三婿邹应龙赴试得中,在京为官,施计斗倒严嵩,杨家冤案昭雪。适逢杨夫人60寿诞,众女儿女婿又前来拜寿。杨老夫妇逐走鲜廉寡耻的大女婿。唯利是图的二女双桃,见两老已将患难相从的翠云收为义女,无地自容,羞愧离去。亲家陈松年也前来赔礼道歉。杨家经受了一场兴衰荣辱的变迁,寿堂上呈现出一派乐享天伦的动人景象。

当你剥开这部戏的外面的一层果肉,里面包着的果实就是孔孟之道,或者说仁义二字。

翠云一介女流,弱柳之质,婢仆之身,而扶持二老以行千里,虽冻饿至奄奄一息,犹不忘二老之安危。义之所在,艰苦不辞,此大丈夫之有所必为。

杨继康被严党迫害,家破人散,骨肉分离,女婿有认贼做父者,女儿有六亲不认者,流落街头,濒于绝境。但亲家陈松年一提出不若向严嵩认错,换取一线生机,就决然拂袖而去。甚至在杨三春家里,听到邹应龙说拜严嵩为师,即不顾病弱之身,挣扎着出门,宁愿栖身在风雪交加的街头。义之所在,百折不屈,此大丈夫之有所不为。

杨三春虽被赶出杨府,但父母落难时,认不急前嫌,悉心服侍,是所谓孝。

邹应龙弟弟邹士龙救下冻饿晕倒街头的翠云,是所谓仁。

杨继康到最后接受亲家陈松年的道歉,是所谓恕。

短短一部戏,就是中国几千年传统道德的一部主旋律剧。我觉得这些价值,这些道德,比西方人天天挂嘴里的自由民主普世多了。

现在似乎中国人都喜欢提信仰危机了,似乎中国若没有一个宗教,则迟早将国之不国。中国是没有一个宗教,但中国人的信仰,从古道今从来没有丢失过。不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需要教堂和清真寺来彰显他们的神,中国人的信仰就融合在所有中国人日常的行为规范中,老百姓爱看的戏剧里,老百姓爱听的评书里。但是这些东西以前当作四旧被批判,而现在又要急急拿祭孔,祭黄帝这些表面文章来为中国人“装”一个信仰。似乎大家到那几天穿上古衣服,做个怪样子,拜一拜,中国人就有信仰了。要我说,不能贯彻到日常生活中,不作为行事准则的信仰都是假的信仰;不要那些大仪式,抛开那些假做作,去看看戏剧,去听听评书,你可以找到信仰,一种扎根于泥土的,来自于民间的最朴素,最真诚的善恶观念。

剧中杨继康在风雪交加中曾有一句唱词:“天寒地冻冻不死落难人,我心中尚有一点暖火温”。所谓信仰,就是心里那一点点在黑暗寒冷中支持你走下去的暖火温。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盛世既多,黑暗时代也多。但中国人道德的传承却从来不成中断过。要是没有那一点点暖火温,中国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不会有杨继盛,不会有文天祥,也不会有那么多普普通通善良的老百姓。我想,即使越来越少人会看戏,现在,将来,那一点点暖火温总会在一些中国人的心里温热,传承下去。

 

 



 

 短评

茅威涛啊!

4分钟前
  • ADC
  • 推荐

岁月匆匆,小百花们都变成老百花了

7分钟前
  • 九月
  • 力荐

为何赛飞看的,还带着婴儿肥的何赛飞果然美。浙江小百花剧团与长影合作,除了陶慧敏、陈辉玲稍突出,全员女将都当得上赏心悦目,唱腔和咬字咿咿呀呀婉转曲折,嗔怒都透着优雅,凄凉时也勾人眼泪。故事干净利落戏剧性十足,老夫人在第一幕结尾赶走穷酸义女两口子,老爷回家带来杨继盛被贬的消息就换了人间,大起大落的刺激。拍摄手法在戏曲的电影化上想了不少办法,外景有认真挑选,没现成的就做特效,机位尽可能给正脸好让观众欣赏演技细节,个别描述性的唱段用画面取代演员面孔来做视觉调节,观感上比电影化的《茶馆》活泛的多。也是个家庭剧,提出孝顺的干女儿比不孝的亲女儿好,隐约表达了女儿多就可以两面下注,这个以严嵩倒台为背景的故事,还宣泄了四人帮垮台的喜悦,不过要是早推出几年可能影响会更大

8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越剧真的是百合控的天堂TwT,满眼满眼都是俊俏风流的妹子啊啊啊啊连牵马的看门的小厮都zun得我两眼发直啊啊啊啊no more me !!!!!

10分钟前
  • 力荐

听唱片时还没发现何英唱得特别好,电影里那声音太美了。果然还是需要比较啊,正所谓红花还需绿叶配。。。方雪雯长得真喜气。。。瑶瑶同学是可爱型。。。看到一半忽然发现陈辉玲。。。还是一反派。。。我的俏红娘啊。。。然后,我竟然很萌茅同学唱的姑娘长姑娘短的那几句。。。总结性呈辞:1.若我是男人一定会娶三春,得妻如此,夫复何求?2.据闻好多小女生看完此片都饭茅团去了。。。而我却迷上了粉嫩嫩滴江瑶五姑爷。。。我果真是正太控啊!!!

14分钟前
  • 陈陈
  • 力荐

此片可有一通俗名字,岳母的偏见

19分钟前
  • 毛嗑
  • 推荐

这部剧我小时候看了好多遍啊……

21分钟前
  • 蚂蚁蚂蚁
  • 力荐

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在电视上看滴~

23分钟前
  • 烏滌非
  • 推荐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全是美女华服.....赞

24分钟前
  • Eacho
  • 力荐

都是美人儿啊

29分钟前
  • 茉琉
  • 推荐

开通的结局

32分钟前
  • Konec
  • 推荐

这部从小到大每年陪外婆看,DVD都已经磨损到快放不出的片竟也没有标过

36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好看

40分钟前
  • 六壁坂
  • 力荐

小时候觉得越剧真好听

41分钟前
  • 影子熊揉着眼睛
  • 推荐

当年的五朵金花,如今都散了,有点像红楼梦的海棠结社,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了

43分钟前
  • 诸神的恩宠
  • 力荐

经典

46分钟前
  • yameng
  • 力荐

小时候看过

50分钟前
  • 翦瞳儿
  • 推荐

小时候的记忆 印象中几个女儿都很美滴

54分钟前
  • 一片雪
  • 推荐

看傻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美女啊?懂得了民国街溜子看全女班戏的快乐。一直以为是那种团圆戏,在硬盘里放了几百年,没想到这么有剧情!而且好有钱,服化道都好美,首饰精致,人也漂亮(拉踩一下87红楼梦)。想收高清版。

57分钟前
  • 春三十
  • 推荐

我从小爱听越剧,即使现在更爱昆曲一点,我依然喜爱着中国老人戏,其中最爱听这出

1小时前
  • Gullah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