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的纽约,一名巡逻的夜警在雪地里发现了一只断手,紧接着在高桥上,一名男童妓的尸体被发现。死者双眼被剜去,右手遭斩断,腹部被剖开,生殖器也遭切除。死相甚惨。犯罪心理学家拉兹洛·克莱斯勒经调查发现,这是一桩连环杀人案,与几年前的双胞胎案有诸多相同点,整个纽约要面对的是一个心思缜密,嗜血成性的变态杀人魔。于是乎,以克莱斯勒为首的、吸收了记者画家约翰·摩尔和局长秘书莎拉·霍华德的铁三角破案小组正式成立,拉开了本剧的序幕。
复古黑暗的背景
案件发生在19世纪末期的美国纽约,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电力的希望,但黑暗潮湿之处仍然滋生堕落与病态,阶级分化严重,移民与低收入阶层苟身与平民窟,资产阶级大鳄们则纵身于朱门酒肉之中。警局腐败无能,出卖童妓的皮条客猖獗,甚至与警察相互勾结。
Alienist直译为精神病医生,至于片名《沉默天使》含义在何处,前三集并未给出交代。19世纪的大众对于精神病学与犯罪心理学等新兴科学扔保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人们更多的愿意寻求上帝教会的治愈而非科学的引导,甚至有人将克莱斯勒称为骗子。宗教也好,科学也罢,复杂且遍布矛盾的背景为这位持续作恶的凶手提供了诱因与机会。
与去年Netflix大火的《心灵猎人》一样,该剧一样采用了两男一女的铁三角组合,只不过这次的组合更多地掺杂了私人感情因素,而不像《心灵猎人》那样单纯的同事伙伴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极易让人联想到福尔摩斯的维多利亚时代,此时的纽约更是工业伦敦的翻版,而凶手的作案手法与臭名昭著的“开膛手杰克”有过之而无不及。受害者大多为出身卑贱的男童妓,他们依靠出卖肉体给成年男性以获取微薄的收入,还要遭受他人的歧视。“But if it's the boy-whore from the bridge, I'd say he had it coming.”即使是一个整天与尸体打交道的人也不愿意正眼看这些孩子一眼。
主角三人并不是专业的警探,但依靠多年研究精神病的经验与直觉,克莱斯勒依然能判断出冲动杀人与连环杀人的区别。后者更加敏感,作案方式大多有规律可寻,他们难以忍受内心的煎熬,直接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童妓或许是释放怒火的最佳途径。克莱斯勒明确的表示要了解一个杀人犯,就要走进他的内心,变成他。与HBO的《真探》和AMC的《谋杀》不同的是,该剧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探寻,以获取与凶手的情感共鸣。这在《犯罪心理》和《心灵猎人》里都有很多先例。
虽然少了一些严密的推理,但该剧却巧妙地采用了两条线索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一方面是苦苦追寻凶手的铁三角,另一方面则是对凶手本人一些身体特征和行为习惯的正侧面描写。目前已知的线索有这些:凶手喜爱高处,食人,消掉了指纹,养有一只猫,十分大胆,警局或许也牵连其中。在破案手法依然陈旧的19世纪的美国,指纹鉴别依然是一项尚未成熟的技术,知道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警局与梦死馆的勾结和对案卷的隐藏正逐渐构建一个阴谋论:
凶手可能是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子弟,熟悉近代科学,其家族实力渗透进纽约政府机关。为避免风声走漏,这个庞大的家族选择贿赂警员和政府人员来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凶手心理变态,热衷于这种谋杀游戏。也有可能凶手仅仅是一个成长于街头的罪犯,畸形的童年导致了他病态的心理,但是他智商极高,警局为避免引起大众恐慌选择尘封案件。总而言之,不论真相是哪一种,这其中必定牵扯着更大的利益关系。
开年新剧的好坏还是得由观众老爷们分辨,毕竟好剧自在人心,烂剧终将被遗忘。
更新至S1E3
继《心灵猎人》之后,又一部有“神剧相”的美剧来啦!
2018美剧的开年之作《沉默的天使》,光是“变态连环杀人”的浓烈气息和19世纪美国的背景设定就足够让人眼前一亮,更不用说这卡司(丹尼尔·布鲁尔/卢克·伊万斯/达科塔·范宁),让人不得不追啊。⬇️
该剧目前只播出两集,目前豆瓣8.1。评论中也有不少冲着3位主演来的。⬇️
《无耻混蛋》里深情的德国军官搭配童星出身的范宁,再加上《美女与野兽》里的英俊的加斯顿,就凭这奇妙的组合,这部剧,我追了!⬇️
这部剧改编自Caleb Carr的同名畅销小说,背景设定在1896年的纽约。
在这处发生了一连串男童妓的连环凶杀案,而新上任的警察局长Theodore Roosevelt召来犯罪心理学家Laszlo Kreizler博士﹑记者John Moore及局长的秘书/当时首位女警探Sara Howard进行秘密调查。他们利用心理学和新兴的法医学,去追捕这位纽约市的第一个连环杀手。⬇️
作者同时还写了《沉默的天使》的续篇《黑暗天使》。可以料想,如果该剧口碑和收视齐飞的话,下一集的效率和质量是可以保证的。
剧集风格有点《汉尼拔》的感觉,死去的尸体有种文艺复兴的艺术质感。人物设定又有点《神探夏洛克》,两位男主的相爱相杀也有点小粉红。但它也不缺少悬疑推理剧该有的灰蓝色调,惊悚音乐......甚至一开始,案件的发生就有些限制级和猎奇......
年仅13岁的男童妓被杀了。死时还穿着带有挑逗性质的女性服装,生殖器被割除。除此之外,他的右手被切除,喉咙刀伤深可见骨,腹腔剖开,脏腑被挖出堆在身边,双眼也被剜去了⬇️(前方高能)
看不清的话⬇️
不行还有画作呢⬇️
而杀害男童的嫌犯已经被抓进监牢,是得了晚期梅毒的沃尔夫——他刚好路过了那附近,刚好仇杀了背叛自己的爱人,当然也可能“刚好”就是凶手⬇️(高能x2)
(对不起我不能,我只想离屏幕远一点)
但真正的凶手还在逍遥法外。虽然没有露脸,但这些镜头已经可以说明凶手病态,他居然在用男童的内脏做菜...⬇️
给猫吃...⬇️(对不起猫咪我们分手一分钟)大家也可以看看前几天推送的纪录片《大猫》洗洗眼睛
并把剩下的舌头用报纸包起来,故意吸引医生的注意力⬇️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部剧对重口情节的把握上还是很节制的,不存在过分恐怖和恶心的镜头。也没有把童妓、分尸作为看点,更是把重点放在了探案的过程和对人性的探讨上。
而这也是与其他悬疑推理剧的不同之处。在剧情步步展开的同时,《沉默的天使》着重探讨了美国19世纪末的历史弊病和人性的丑恶。这一部分的浓墨重彩程度甚至比推理更加精彩。
它讲了一个压抑的故事,更揭开了纽约最黑暗和恐怖的一面。
比如那时上流社会的有钱人都以去童妓馆为乐趣,无数小男孩为了生计被卖进这样的场所,为了招揽客人做出极尽魅惑姿势⬇️(请看左上角)
富商大贾则可以妻妾成群,把每个漂亮的姑娘都变成自己的“侄女”(还有点现在干爹的意思)⬇️
与此同时,穷人却挤在黑乎乎的阁楼里,一不小心就能踢到一个病婴,连请医生的钱和资格都没有⬇️
只能把家里的儿子送到男妓馆卖钱⬇️
本该执法公正的警察,在收受贿赂后对丑恶行径视而不见。被叫到局长办公厅的“商人”——男妓馆老板大谈大家从“相互理解”中能获取多少利益⬇️
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女警探Sara Howard是首个能在警局工作的女人,代表的是向往独立又被社会蔑视和嘲讽的新女性。⬇️
她出身高贵,有知识也有思想,却也不得不穿上压迫身体的衬裙。⬇️
在警局忍受男人们的奚落和色情玩笑,被当作工作时赏心悦目的花瓶。⬇️
青春期萌发性快感的少女,在家中的自慰被当作不洁,牧师要求她用水蛭净化她那被魔鬼污染的身体,母亲也要剥夺她快乐的权利。⬇️
犹太人,作为当时另一个不受待见的群体。即使有着最先进的科技和最高超的手法,验尸时能无数次比对刀口留下的痕迹以确认凶器,也得不到重用。⬇️
种种画面,都勾勒出一个把女人、童工、工人当作奴隶,司法黑暗、仇视和矮化女性、压榨童工、歧视和排挤犹太人、贫富悬殊的美国纽约。⬇️
抛开走心的剧情,不得不说,三个主角的设定都已足够吸引人。
自带主角光环的克雷泽勒博士。
克雷泽勒博士是个心理医生,作为破案小队的头儿,永远一副“一切都在我掌控之下”的样子,表情总是秘制淡定,可以说很有主角气质了。⬇️
大胡子也没影响颜值实在很感人了,啊趁此机会吸吸丹布的颜。⬇️
不过,主角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在那个科学被视为反上帝的年代里,他注定要遭受许多非议。
但我们的主角克雷泽勒根本不带care的,带着刚组好的破案小队走出餐厅时气场满分。⬇️
博士后援团团长摩尔画师
撸哥上次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摩天大楼》里那个油腻的大反派。⬇️
但这次不仅不油腻,还有一种儒雅英俊的气质哎,简直被秒到。⬇️
作为一个画师也很为难,美化了吧被博士说;不美化把人画的实事求是吧又被diss。⬇️
两集看下来,摩尔对博士是真爱无疑了。
一句“he said he needs you”就能把摩尔从美人怀里拉出来,仿佛嗅到了一股基味?⬇️
后面果然开始飙基情了:很暧昧的一句“你搞得我昨晚一夜没睡”把我搞的老激动了。⬇️
说着不帮博士身体却诚实的很,转眼就为了博士低声下气去求霍华德小姐搞档案了,如果这都不算爱!⬇️
拿到档案找博士邀功,结果博士只说了“希望你好好谢过霍华德小姐了”,好像看到了我们摩尔画师吃醋的小表情喔。⬇️
这对CP,我站了!
(不得不提一句,丹布和撸哥,一个德国人一个英国人都把美音说的这么溜,也是用心啊!)
警局一枝花霍华德小姐
当年I’m Sam里的小女孩已经这么大了!依然美啊。⬇️
前面也说啦,她扮演的这个角色有点女权色彩的感觉,作为除了擦地女工外第一位在警局工作的女性,非常特殊和显眼。
但特殊的性别让她受到很多不公平待遇——男人之间说话不能听,还被警监笑话衬裙。⬇️
当然,能够在警局工作,霍华德小姐也具有非凡的自我觉醒,在摩尔三番五次强调因为她是名女士而应区别对待时也会为自己辩解。⬇️
不愿自己的工作被人轻视。⬇️
说到这儿一定要吹一吹范宁妹子的演技,被警监调戏那场戏妹子把霍华德小姐隐忍而抗拒的状态演的太棒。⬇️
在第一集看到范宁和撸哥的对戏,简直火花四溅,我暗暗希望接下来能有个大叔配萝莉CP,没想到!编剧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第二集俩人就一起去调查了,在预告里还有吻戏!⬇️
啊快给编剧发大鸡腿!!!
睿智如克雷泽勒博士当然也早早看出来了⬇️
不过摩尔怕博士误会,极力否认⬇️(谁让你自己组这么多CP呢
这部剧有点像我们之前安利过的《心灵猎人》的19世界纽约版,戳链接回顾➡️没有他们就没有《沉默的羔羊》、《犯罪心理》和《真探》但因为双男主的关系,剧里两对CP更甜一些。
无论是剧情发展还是CP线走向,都让人迫不及待想要看后面了!暗搓搓等第三集ing嘿嘿~
想和拆姐互动? 关注拆姐的新浪微博:@娱乐拆穿姐
还记得去年口碑大爆的Netflix美剧《心灵猎人》吗?它的接班人来了。
从已经播出的两集来看,TNT新剧《沉默的天使》已然打响了2018年美剧的第一枪,无疑也是新剧中最有神剧相的一部。
《沉默的天使》改编自卡勒伯·卡尔同名小说(《The Alienist》)。故事以19世纪末的纽约为背景,特立独行的心理医生拉兹洛·克莱斯勒、记者约翰·摩尔与希望成为女警探的警局秘书莎拉·霍华德,在警方内部有人蓄意掩盖罪行的情况下,与警方展开平行侦查,最终合力侦破男童妓连环虐杀案。
作为一本推理小说,卡勒伯•卡尔也试图借此探讨人性。
主创团队星光熠熠,使得本剧在播出之前就备受瞩目。导演雅各布·维尔布鲁根执导了《黑镜》转投Netflix怀抱后的第三季,编剧团队中更有艾美奖最佳导演、《真探》之父凯瑞·福永坐镇。
演员方面,在《美国队长3》中表现出色的“泽莫男爵”丹尼尔·布鲁赫,以及《霍比特人》系列中的“弓箭手巴德”卢克·伊万斯,联手出演双男主。童星出身的达科塔·范宁也为本剧增添亮色。
高颜值x3,绝对养眼。
显然,大片级别的卡司已经保住了这部作品的下限。而在两集播过之后我们发现,惊喜远不止于此。
《沉默的天使》讲述了一个压抑的故事,更揭开了纽约社会最黑暗的一面。
1896年的美国纽约,一面繁华,一面堕落,连环谋杀扼住了城市的咽喉。
被残忍杀害的都是未成年的男孩,他们被轻蔑地以“she”代称,横尸街头也被认为是罪有应得。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特殊的身份:童妓。
这群穿着裙子讨好上流社会有钱人的男孩,在他们精心服侍的人眼中,生来低贱。
想要为这些沉默的底层流魂发声的人,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碍,调查寸步难行。
藏在暗处的恶魔,甚至挑衅地为拉兹洛送来了“战利品”。这是炫耀,更是威胁。
凶手将乔治奥的舌头包在报纸里,放在拉兹洛的马车上。
于是在第一次全员集结的碰头会上,拉兹洛就告诉他正义的伙伴们,凶手的杀戮欲望也许会将他们都卷入危险中。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得不与警方内部守旧乃至腐败的黑暗势力周旋。
第一个男童妓死亡,拉兹洛不被允许进入陈尸现场;
约翰探访妓院,却遭到别有用心的妓院老板用迷药迷倒;
莎拉想要取得过往男童死亡案件的卷宗,却发现被人蓄意藏起;
莎拉以局长之名在档案室查找案卷未果。
作为主角团身处逆境时唯一的助力,时任纽约警察局局长的西奥多·罗斯福,在勒令妓院关停整顿、相关负责人协助调查时,得到的也仅仅是虚与委蛇的承诺:对方口头应允,转头就将新的妓院开在了原址对面;
想要为儿子的死亡讨回公道的男人遭到暴力封口,无名尸体被焚烧灭迹……
这一切直指当时纽约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警界腐败。
警察系统内部,以康纳为首的保守派,极力反对罗斯福力推的改革新政。他们对拉兹洛的新派探案方式、艾萨克森兄弟的犹太出身,以及莎拉的女性警员身份都大开嘲讽,极尽阻挠之能事。
因为查案手段太过前卫另类,加之犹太人身份,让马库斯·艾萨克森探长和哥哥卢修斯·艾萨克森在保守派当道的警察局内也只是边缘人。
不仅如此,康纳及其同党收受妓院老板的贿赂,为了维护利益链上那些人的利益,掩盖和姑息罪行。
《沉默的天使》用两集的篇幅,勾勒出一个病入膏肓的纽约。无论是司法黑暗、仇视和矮化女性、压榨童工、歧视和排挤非我族类,种种不公和不堪,都在这两集中得到了淋漓的展现,成为笼罩整座城市的雾瘴。
片头正是浓雾下的纽约,自由女神像手中火炬的微光晦暗不明。
也许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更容易诞生英雄。
当然,不能是孤胆英雄。
同许多欧美影视作品一样,《沉默的天使》的主角团也是两男一女的“铁三角”。
HP三人组:谁叫我们?
在20世纪以前,精神病科学的研究欠发达的时候,所有精神上有缺陷或有相关病态行为的人都被称为Alien,而研究、治疗他们的人就被称为Alienist。
异形:#$%^&*?(谁叫我?)
在《沉默的天使》中,主角之一的拉兹洛·克莱斯勒是一位心理学博士,也就是“Alienist”。拉兹洛外冷内热,在与好基友约翰一言不合分道扬镳之后,虽然口口声声“一点愤怒和反省对约翰有好处”,但还是忍不住让仆人跟随并照顾喝醉的约翰。
另一位男主角约翰·摩尔,供职于《纽约时报》,是一位画像师,在那个时代相当于是报社的摄影师。约翰拥有出色的观察能力,这让他画技出众。但一颗悲悯的心,却让他忍不住美化他画笔下悲惨的死者。虽然他不认同也不看好拉兹洛的出格行为,却总是不自觉地帮助他。
在拉兹洛的眼中,第一个死者乔治奥的死状被约翰无意识地美化了。
女主角莎拉·霍华德,是纽约市警察局长局长罗斯福的秘书。虽然被约翰称为“打字员”,但她的确是第一个被纽约警察局雇佣的女性雇员。
她有着超乎常人的行动力,对于追求真理满怀热忱。她对于拉兹洛·克莱斯勒博士十分倾慕,这促使她加入了拉兹洛的小团体。
这种天才前行者+敏锐观察家+超凡行动派的组合非常契合,一经照面就火花四射。
三个主角性格各有千秋,技能点互补,堪称完美组合。
在这个团体中,拉兹洛无疑是团队的绝对核心。
首先,他谙熟心理学,这让他在与嫌疑人对话时占尽优势。
在警方内部已经认定杀害情人的精神病人沃尔夫就是杀死乔治奥的凶手时,拉兹洛只与沃尔夫短暂交谈,就判断出对方只是被抓来充数的“替死鬼”。
更重要的一点,在第一集的末尾,拉兹洛开始尝试站在凶手的角度思考问题。
“只有我成为他,我才能真正明白,我究竟是什么。……我必须以他的眼光看待生命,感受他所感受到的痛苦,走他所走过的路。”
拉兹洛对于破案的认知远超时代的局限,侧重在对凶手动机和行为模式的模拟,而不仅仅考虑凶手是谁。这已经初具心理侧写的雏形,可谓开创了现代刑侦手段的先河。
拉兹洛·克莱斯勒博士的本业是心理医生,这造就了他注重模拟杀手心理的特殊查案模式。
只是这种办案手法过于前卫,在当时遭到了许多卫道士的阻挠。
这时,莎拉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使她备受轻视的“女性”标签,反而成为她在警察局内秘密协助拉兹洛的绝佳掩体。她因此可以凭借局长秘书的身份,接触到拉兹洛和约翰绝对不可能拿到手的案卷。
像拉兹洛一样,莎拉的所作所为也让她与当时99%的纽约女性迥然不同。她吸烟,厌恶束腰和晚礼服,抗拒这个社会加诸在女性身上诸多苛刻的条条框框。即使加入警察局,她的目标也远不止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小公务员,而是希望和男性警察一样痛击犯罪。
从达科塔·范宁的脸上,能够看出那样局促的环境下,莎拉的不甘和愤懑。
在这两个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同伴中间,约翰·摩尔温和体面,待人彬彬有礼,查案主动但方式传统。他既不会做出太惊世骇俗的举动,又能接受伙伴不那么循规蹈矩的言行。用拉兹洛的话来说,约翰代表了那种“人人皆善的美好”。
你们叫约翰的是不是都是小天使?
也正是这个人,让整个团队不至于太逾矩和失控。他润滑了整个团体,也成为“拉兹洛小分队”与“正常社会”之间的纽带。
这三个主角两个身处体制外,一个在体制内,彼此联系紧密,关系颇具张力。
拉兹洛和约翰是一对好基友,更是绝佳的搭档。他们虽然偶有争执,理念也并非完全一致,但合作无间,内心对对方充满信任,堪称美国版“福尔摩斯与华生”。
双男主的互动也是基情满满。
约翰与莎拉是旧识,也是将莎拉引入团队的契机。而且从预告来看,也许未来他们之间还会展开全新的关系。
莎拉:冷漠。
莎拉尊重和仰慕拉兹洛,是拉兹洛行动力的补充,他们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是相当引人遐思。
这样的“铁三角”已经看点十足。加之作为最强外援存在的罗斯福,以及艾萨克森兄弟,整个团队有颜值有笑点,化学效应堪称完美。
艾萨克森兄弟是一对异卵双胞胎,致力于将法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后用于刑侦。
除了人物和情节之外,本剧的第三个制胜点就是,精致的细节。
作为一部时代剧,完美复刻场景固然很重要,但只是基本功。《沉默的天使》则真正做到了在细微之处见真章。
比如第一集开场,在巡逻的警员发现死者后,第一时间选择用警棍敲击附近的金属制品,制造出巨大的声响。
这就相当于是现代社会的“鸣枪示警”。
这在看惯了港剧的观众眼里大概会觉得有些好奇。事实上,相比起英属殖民地国家常见的警哨,在通讯工具不甚发达的年代,美国警察正是使用这种朴素的敲击铁器的行为提示警情,吸引同伴支援。
另一个引人注意的细节是有关凶手的。
这个行事风格颇有些汉尼拔做派的凶手,行凶手法令人发指。不仅作案方式残酷,甚至在杀人后还取走内脏进行烹饪。
果然是汉尼拔失踪多年的兄弟(呕)。
但他的心思却十分缜密:为了避免在行凶过程中留下指纹,而磨掉了自己指腹的皮肤。
剧中多次出现疑犯手指的特写。
这里尤其能体现出作品对于时代感的把握。
《沉默的天使》的故事发生在1896年。就在四年前的1892年,阿根廷一个名叫内科惬阿的小镇上发生了一起谋杀,两个幼童被杀死在自己家中。在指纹研究专家沃塞蒂系的协助下,警长阿尔法雷兹利用在案发现场门框上提取到的一枚指纹,成功抓获了凶手。
受此案的鼓舞,沃塞蒂系撰写出版了《指纹学》一书,而阿根廷警察当局也正式开始以指纹对嫌疑人身份进行鉴别。四年间,这种破案方法为全世界警察部门所普遍应用,“指纹破案技术”成为常规调查手段。
这种对于时代感一丝不苟的追求,体现出了剧组不急功近利,致力于精心打磨剧集质量的心态,可称良心。
19世纪末的纽约街头。服装、布景、道具样样考究。
关于本作的原著,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花絮。这个花絮由作者卡勒伯·卡尔自己在后记里爆料。
据说卡勒伯的负责编辑对于其“非虚构类作家”的身份很有执念,所以在《沉默的天使》诞生之初,为了让编辑接受这个选题,卡勒伯谎称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还伪造了一张“克莱斯勒博士”同罗斯福总统晚年的合影。他当时满世界寻找契合他想象中克莱斯勒医生形象的老照片,最终选中了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
还别说,这个作者心目中的“正版拉兹洛”跟丹尼尔·布鲁赫版拉兹洛还莫名有点神似。
在《沉默的天使》第一集播出后,TV Fanatic就高度评价了这一集,认为其“带来了充满乐趣的阴森感,一开始的一幕就已经营造起故事的气氛,美术指导非常出色,角色的设定亦让人难忘。”
而更让人赞许的,或许是这部剧不刻意迎合和讨好观众的冷感做派。
在这种题材的美剧里,大尺度的重口画面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沉默的天使》在这种重口情节的把握上表现出了极大的节制,不以此为噱头刺激观众的感官,只是兢兢业业为助推情节发展和刻画凶手性格服务。
男童妓乔治奥,被发现时“穿白裙,右手被切断,腹部被切开,内脏堆在脚边,生殖器被切除,失去双眼”。
同样的,在双男主配置大行其道的今天,《沉默的天使》的两位男主无限接近《神探夏洛克》中的福尔摩斯与华生(甚至连罗斯福和艾萨克森兄弟,都有点像雷斯垂德、安德森和多诺万有没有?)。他们的互动无疑充满火花,但这种暧昧也点到即止,远不到“卖腐”的程度。
郎才郎貌!
主角之间绝佳的化学反应,堪比电影的良心制作,精致带感的细节展示,短短的两集带给我们的惊艳之感,不亚于《神探夏洛克》第一季。
而那种美式犯罪题材所特有的写实,又让它有了一些别样的味道。
the aliensit 季终。以为是犯罪悬疑类,还觉得用十集讲一个案子,19世纪末的刑侦很落后啊,全部追完才发觉意不在此,连凶手的意图都没有清晰地展示给我们。 剧里每个人都有灰暗的过去,主角团的人仍然选择了善良,kreisler甚至在最后都在怜悯凶手,但是也有凶手这样的人会选择犯下恶行,把自己的痛苦加诸他人。在经历了那么多痛苦之后,善良是一件很困难也是很勇敢的事,洞察人世间那么多残忍和冷漠之后,仍然温柔地给予同情,坚定地捍卫弱者,这不是圣母,这是真正的善良。这是我很喜欢这部剧的地方,暗黑的氛围里有希望。 我喜欢就至少有三星啦。 减分项是觉得跟剧情不太相关的部分展示得太多了,有点削弱悬疑的部分,即使是为了解释背景和破案阻力,也没有控制好篇幅和节奏,并且没有在后文好好交待,如果当成19世纪末美国社会风貌,阶级矛盾和官僚腐败的片子来看,会觉得很好看,然后忘了这部剧是在讲什么。 加分项。 很喜欢主角的表演,泽莫教授用后背就能演戏,范宁坚毅高冷的样子很符合人物,Luke整部剧都是一个无害好欺负的形象,很惊喜。 #最后两集是真的被惊悚到叫出了声。。。 #Luke表白的时候太撩了我竟然都有几秒把持不住(醒醒
美剧原名应该为《精神病医生》
故事发生在1896年的纽约,比伦敦繁荣,机构革新,女权兴起。
青年罗斯福刚开始崭露头角……这时发生了7起男雏妓被残忍杀害的事件,新任警察局长西奥多·罗斯福找来了哈佛同窗犯罪心理学家拉兹洛·克莱斯勒和插画家约翰·摩尔(撸哥)去秘密调查。
一起和莎拉(范宁妹)和犹太异卵双胞胎组织了一个行动小组,利用心理学和新兴的法医学,抽丝剥茧,抓捕这个变态连环杀手。
撸哥穿西装实在是太刷,直接弯了……
撸哥马甲装比男一好看。
美剧的年代剧和古装剧都是令我欲罢不能的精品,清脆的马蹄声声和精致的服装布景直接带入那个时代。
纽约即将进入20世纪,自由女神像已经耸立,布鲁克林大桥也初见端倪,一切景物亲切而梦幻。
况且还有我最喜欢的弓箭手巴德卢克伊万斯,怎么可能不打五星。约翰·摩尔不是傻白甜,剧情其实透露出了他的动机,弥补心理,哥哥溺水而亡,这对他打击非常大,不能施救的悔恨一直跟随着约翰·摩尔,细节是亲手绘制哥哥的画像是一副素描,可身为插画家画的眉眼并不清晰,说明心理上他不敢直视哥哥的眼睛。
同样细节是约翰·摩尔在寄院的噩梦,梦见溺水的哥哥转眼成了无眼男妓。拯救男童,生怕再错手,这样的心理一直贯穿始终。所以第十集水库里他马上跑过来试探男童的呼吸。
成年后的心理失常皆可以追溯回童年的创伤,没有选择吗?
不,我们一定选择善良!
下面是基情满满的表白撸哥
——————————————————
剧情一塌糊涂,不过好歹把东欧正野史融合统一,应该多一些具体描写弗拉德王子制作人体肉串的情节就正点了。最后的现代装白衬衫,卢实在是帅!
越看越感觉Luke才是女主, 范宁是男二... 19世纪的心理猎人, 比较担心的是中后期节奏会变得拖沓
好多现实人物啊,罗斯福, J.P.Morgen, Paul Kelly....原书作者他爸就是Lucien Carr,“垮掉一代“的代表人物,《杀死汝爱》里DHH演的那位“蓝颜祸水”。原书作者说过Lu是这桩(著名的垮掉派谋杀案)青少年(性)虐待案件的受害者,而且把这种虐待转换成心理上的虐待和控制传递给身边的人。
luke这个男二演得又美闷骚,就是女主没错了!
看是历史的题材真不喜欢,因为没有各种高科技的破案看不出来什么。但看了第1集感觉不错,画面偏灰蓝,可能这种题材都是这种色彩,下着大雪的案件又阴冷又恐怖,很多地方很紧张,人物的刻画不错,死的镜头还有各种特写,值得一看。
第一集,还以为是英剧,不过很喜欢灰灰的色调,探讨变态杀手心理的剧不少了,希望这部会有惊喜。
本来想打5星的,结果最后一集杀人魔就那样死了,也不知道作案动机,太失望了
看下去还是很好看的,扎实且标准,和《心灵猎人》一样从凶手角度层层铺垫苦难经历导致的扭曲心理,卢英俊对卷毛小哥的单箭头(?)关照很可爱。从第七集一步一步梳理线索锁定凶手之后叙事速度突然加快,剧情终于进入佳境,女仆和医生的感情线实数累赘哇。
节奏很奇怪 看似紧凑 其实都是边角料 【不过印证了凹凸那句话:叫Luke的美人确实很多
最佳短评“Luke才是女主”哈哈哈哈哈哈哈
结局扣分!TNT烧经费之作,服道化一流,再现十九世纪末的纽约、女权崛起、犯罪分子精神分析的元年。再现的犯罪现场男童尸体有汉尼拔之感。虽胜在氛围营造和悬念铺垫,但难掩虎头蛇尾之气,一衰三竭,有些铺尽笔墨的角色和细节没有下文,选角不能算失败但毫无火花而言。
范宁的仪态.......与妹妹一对比更虐了,十年前人家说“这是范宁的妹妹”,十年后人家说“这是范宁的姐姐”。看了三集,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也没有特别差,平庸。
有男神Luke有女神范宁这阵容实在是太完美!风格有点像电视剧版的大侦探福尔摩斯,镜头配乐看得人毛骨悚然,有点吓人啊,嗯嗯很合我口味
双男主加女主,我开始设想会有三角恋,之后怀疑加上女配凑两对,甚至想过是没爱情戏的三人合作探案,没想到最后女主才是妥妥的大总攻啊……男主们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软且可爱着……严肃说,除了节奏有点慢,还算是蛮值得追的时代探案剧。丹布演技真心好。
这才是犯罪悬疑剧该有的剧情。18世纪末纽约昏暗的街道,弥漫着一股“变态杀人”的浓烈气息。第一集开始就以男童妓被残忍的分尸,重口味血腥暴力。强烈的视觉冲击感,配乐带着几分惊悚感。利用心理学和法医学分析案件,追捕连环杀人犯。挺有意思,期待更新,决定追了。#冲三位主演,都值四星#
不好意思,这故事和人物设定实在太浮夸了,甚至中二了。
沈默的倉鼠hhh 好喜歡John和Sara這一對
节奏感不好
上古版《CSI犯罪现场》和《心理神探》
John始终让我有种看到郭富城的错觉...
虽然两主演都不是美国人,但这才是美版福尔摩斯与华生啊!一个是细节推演,一个则是心理分析,两位男主的互动和对白写得太精彩了,不像福尔摩斯和华生那种打情骂俏短兵相接,而是高深莫测暧昧至极,每一段都倒回去看了好几次。撸哥承担了大部分笑点,丹尼尔不能说演得不好,但这个角色的辨识度或许可以更强一点。另外,作为一部剧,这个剪辑也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