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线英雄:
老年组 - 刘大脑袋(刘志),徐会计老婆
青年组 - 陈艳南,王天来,王技术员(王开山?)
离开英雄:李福
事件:
永强与小蒙之间 先有陈艳南(广坤臆想), 再就是果园水的问题,还有一个是王兵对小蒙的追求
大脚与常贵之间 香秀和大国结不了婚 再就是大拿喜欢大脚,怕影响招商引资(常贵怕得罪人), 另外是大脑袋和大脚之间三次误会
大国之香秀之间 先是因为房子,后是因为进城工作, 再就是因为王天来看上香秀了(他先追求陈艳南)大国装鬼
玉田与刘英之间最大的矛盾就是玉田的出轨,迷上了陈艳南;还有家庭主动权的争夺(爆发了刘能与四哥史诗级别的大战); 后期刘英怀孕
一水与小梅之间的矛盾在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比如睡衣、清洁、叠被,还有在城里买房或在村里盖房
皮长山想去镇里工作,但谢兰不希望他又迷上漂亮女老师(杨树林当体育老师跑了个龙套)
刘大脑袋想看上了大脚,后被 大脚撮合和王云好上了(80后演大妈)
能哥与四婶抱一起睡觉,广坤刘能一战
最后五对集体婚礼,牛逼了
史诗级欢迎仪式,木生喜欢做诗后期由宋晓峰继承
整个乡2其实就是导演赵本山对于男女观、城乡观等地位与价值观最真实直接的表达,即:城男>城女>农村男>农村女>缺陷人,官>商>其它
很多人在看完乡2这一季后对剧中某些人或角色非常不满乃至厌恶憎恨,相信都可以列出一个十大乡村恶人榜了,比如大男权主义加花心渣男赵玉田,假公济私的长贵和王氏集团所有人员,自视甚高且势力眼的大脚,没事要找事、有事逃避事的广坤和刘能等等,但其实要明白一个道理,这些剧中人物只是角色,真正驱使他们做出这样那样的指挥家自然是导演和编剧了。所以我们在看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时候明显能够感觉有很多人物角色没有变,但是这两部性格与所做所为的风格上有很多的割裂与矛盾,因为第一部导演是 张惠中 ,第二部是赵,两个导演的观念不同,自然造就出来的人物个性就完全不同,而从这些人物的行事风格与立场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导演本身所持的观念。下面就详细论证一下(如有不足,请勿较真,纯属娱乐)
在看这个乡系列的时候,遇到男女两方闹时,往往会说哪一方干赢了对方,一定要争出来个结果,从 第一部来看,里面各对男女方互有胜负,比较平衡,比如,赵四一家和刘能一家,刘能家先胜,然后赵四家扳回一局,最后以玉田求和告终;再说广坤家和小濛家,先是广坤赢,然后小濛胜,最后以永强主动弃工作求和而告终……总之在第一部里看不到特别悬殊的冲突与不可调和的局面。但是在第二部就完全不一样了,有很多人物就明显被标签化了,比如玉田对刘英的一渣到底,永强对小濛的誓死不从,长贵对大脚的疑心重病,小梅对一水的军规标准……这些看似很叫人恼火,但其实又不能说完全脱离现实,在某些情况下又确实还能站得住脚,这就是最让人无奈的地方了,比如最鲜明的例子,玉田为追艳南而对刘英的恶劣表现,一般观众很难接受的了,但其实还真有很多鲜活的例子在佐证,尤其是在农村,即便是在城市也有不少,我亲戚家就有一例:我一个表姐在经常受到婆家打骂与丈夫家爆的恶劣环境中仍然不听娘依靠他,.3,在前面玉田受伤时候做过退亲的不义之举觉得有愧人家输理在先。4,刘能还想要竞选主任,如果离婚就会造成影响。。当然这些只是个人片而推测而已。但纵观整个第二部的大局观,我还是觉得能分析出赵本山本人的以下观念(有佐证家劝告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夫家劝回去,回去后接着打骂她,如此循环仍不离婚,最后表姐的父母硬是被她活活气死,这可比电视里严重的多了吧? 说回正题,之所以刘英为什么不主动和玉田这样的渣男离婚而全家都要委屈求全,我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1.刘能一家在村中名声不太好(剧中有提到过)如果离婚可能对刘英一方再婚有困难。2,玉田事业还算有成,刘能一家还想要
地位上,城市人>农村男>农村女>缺陷人:可以以陈滟南和以香秀追求城市家庭为例,反映剧中农村女人地位的低贱,刘英被玉田当成了可有可无的工具人(最后甚至成了追艳南的拌脚石)以及起四老婆与刘能的绯闻,香秀被冷落,小濛也曾一度被弃,谢大脚虽然例外但她的是非最多,属于寡妇门前是非多那种,而作为缺陷人的王木生,刘大脑袋等也被处处冷嘲讥讽。
近年来随着年轻人的话语权不断提升,许多以前遭人鄙视的文艺作品其口碑有抬头的趋势,《无极》就是个典型例子。估计陈凯歌不上知乎,要不然他搜索相关问题并浏览一番,都能乐出声来。
《乡村爱情》与之同理,这部电视早期在网络上的舆情是一片骂声,如今风向似乎变了,也没有人再提赵本山与中传教授曾庆瑞吵架的事情。若是几年前的我,会坚定不移地站在赵本山这一边。但是现在,我做为一名年轻人、一名东北人、一名对着白山黑水所诞生的赵氏喜剧有感情的人,我还是要说:《乡村爱情》系列,是赵本山最差的影视作品。
回顾赵本山的电视历程,不难发现他的人生观有着明显的衍进,新世纪前的电视咱们暂且不提。新世纪后首要的电视剧就是《刘老根》。在这部作品中,赵对于东北农村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主人公刘老根抓住机遇,开办龙泉山庄,最后成为一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从而“先富带动后富”,使整个村落实现了共同富裕。纵观来看,这是一部歌颂改革开放的经典作品,是将政治建设与农村题材结合的典范。另外,官员的形象在剧情中占了很大比重,也有一部分贪官污吏是主人公进步的主要阻力,只是最终邪不压正,他们被新兴资产阶级与清廉的党政干部联合打倒。这也算是经久不衰的一种理想化套路了,值得留意的是,在赵本山以后的电视中,官员的形象几乎是缺席的。
后来,赵本山主演并拍摄的另一高收视的电视《马大帅》。此时,他对于农民显露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男主人公马大帅是一位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虽然他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找回女儿,但在他的一系列荒唐奇遇下,这个线索已然沦为了一条辅线。马大帅的同乡“镖哥”,更是农民出身挤破头皮想要跻身于城市的典型。这个系列一连拍了三部,每一部马大帅的拼搏都会回到原点,结局也不让人安心——我小时候便是相当讨厌这部剧的,因为它的主题是彻头彻尾的悲剧。赵本山对于农民命运的悲观和迷惘萦绕于整个故事当中,甚至有一点虚无主义的意思了。不过直到现在,我依然对这部剧比较反感,一是因为我不喜欢它的笑料,二是因为它还缺少了最后一“得瑟”、缺少了剑锋所指的答案。若是它能再完美一些,城市盲流“马大帅”的形象几乎可以媲美卓别林。
如果说《马大帅》中赵本山还有一点点同情心、还对他的衣食父母有着一点点担忧的话。《乡村爱情》系列他便是明显的破罐子破摔了,他抛弃了长期以来压在身上的担子,轻松欢快、头也不回地奔向了市场的怀抱。
《乡爱》的第一部和后面的系列应当分开讲,他们的主旨有很大不同。必须要提的是,第一部的导演叫张惠中,他和“三驾马车”乔杰、崔凯、张超一样,是东北出身的老一辈文艺人才的代表。这些人能导会写,懂戏曲还擅长喜剧,可以说在赵拼搏的前期,利用自己的才华给了他全方位的服务。由于张惠中的参与,《乡爱》第一部的主题比《刘老根》还要纯粹,也更富时代气息——大学生勇敢创业,志在建设家乡。“反哺”的观念紧跟时代脉搏,表现的十分突出。所以第一部的剧本完成度也就最高、最主旋律。
从第二部开始,张惠中离开,有传言是理念不合。这时赵本山完全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他的“虚无”态度比起《马大帅》来还要进行地更彻底。
楼上有知友将《乡爱》比作中国版《老友记》,私以为还是过誉了。如果将其比为乡土版《爱情公寓》,那我还是认可的。《公寓》中的诸位年轻人处于熙熙攘攘的大上海之中,生活压力却低得要死,吕子乔没有正经工作还每日能自如出没酒吧,简直是吃软饭之神。对比《乡爱》,不难发现村民的经济水准十分之高,表面上每家都有自己的正经营生,但一但村中发生点什么八卦,马上毫不犹豫地扔下锄头去扯整整一天的淡——即便放下生产也要抓紧斗争,这种觉悟使我辈人望尘莫及。长贵为了招商引资折腾了好几季,直到他死后我也没看出村中人们的生活水平、生产方式发生什么变化。
《爱情公寓》因为抄袭而饱受恶评,但在此我无意针对这一点。因为我认为除却这方面,它同样缺少价值。主题空虚,看似有趣的人物关系也是空中楼阁,非要说的话,它的市场地位要高过它的艺术地位。如果有人坚持《爱情公寓》是一部水准之上的艺术品,那么《乡爱》理应得到同样的待遇。反过来,如果《爱情公寓》被您嗤之以鼻,那么《乡爱》也没有资格受到过多的重视。……嗯,我的态度是后者。
在解放的前一年,参加东北土改的湖南人周立波写下了著名的“山药蛋派”小说《暴风骤雨》。其中人物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比较简单和典型。但是这些人物凑在一起,也能迸发出强烈而感人的戏剧冲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却还在利用类似的手段来塑造角色。《乡爱》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十分地扁平化、戏剧化,曾庆瑞批评赵本山讽刺残疾人不无道理。当然,因为历史原因,农村总是会有一些身体缺陷中老年人,这不能算是赵剧的过于夸张。但是不管是扁平化的人物也好、搞笑的残疾人也好,1948年,现代主义作家运用这些人物谱写了一曲农民运动的高歌;2010年,新时期的喜剧之王却只能让他们跳着蹩脚的舞蹈。当这些精心安排的“农民”只为幽默服务的时候,就缺少的一种自然的态度,多了一些可耻的退步。
所以有人问《乡村爱情》在中国影视史上有什么地位,我认为它没有地位。它或许和《爱情公寓》一样,有些针对受众的研究价值,但是考虑到艺术层面的话,它没有什么地位。这就是我,一个赵本山资深粉丝给出的回答。
2016.7.1 发表于知乎网
乡村爱情有着浓厚的男尊女卑思想,乡村爱情第一部,父母包办婚姻,谢永强王小蒙,他们之间一直都在介绍对象,不是香秀,就是赵玉田王木生要不就是刘一水,谢广坤恶心死了,这种封建家长制的老年人,谢永强也是爹宝男,明明喜欢女主小蒙,非得跟香秀纠扯不清,镇长和村主任王长贵也支持香秀和谢永强,都知道小蒙和永强是一对,干嘛就拆散他们,棒打鸳鸯,不怕遭报应,好在后来我们的男主女主,谢永强和王小蒙在一起了,乡村爱情2,赵玉田嫌弃刘英,喜欢陈艳楠,想要离婚,离就离呗!谁怕谁啊!什么年代了啊!农村还不兴离婚?既然赵玉田不爱刘英,还对她不好,给她气受,还捆绑在一起有意思吗?刘英咋那么贱,没见到刘英为了男人如此下贱的农村女性,拜托都21世纪了,更何况是2007年,女性有那么贱吗?卑躬屈膝的讨好男人。男人出轨了,变心了,被抛弃也不离婚,咋这么下贱呢?最恶心的是刘英,刘英满满的女德思想。她妈妈也是,一有问题不指责女婿,反过来怪刘英,就说买自行车的事,还劝刘英,自行车买什么买,应该跟赵玉田好好过日子。不要扯有的没的,这是亲妈吗?刘能也是,动不动就是女儿给男方家养的,女儿也是你和刘英妈生的好不,什么叫做女儿给别人生的?这是几百年言论……。最后以刘英怀孕。洗白赵玉田。洗白老赵家,第三部以后动不动就是家庭矛盾,生孩子的问题,有病吗!能不能别拍点阴间的东西,多拍点阳间的东西,最恶心的是这么毁三观的电视剧都拍了十四部,目前还有第十七部,打算一直拍下去……我想问问赵本山除了拍农村封建男权剧,能不能拍一些职场女权剧,尤其是都市题材。能不能多拍点女性题材的。
赵玉田这个小畜生、人渣、烂人,看过这么多片子没见过这么让人咬牙切齿的角色,太影响我观看欲。
哈哈哈哈 标记了乡村爱情1关注果然掉了,笑屎了
一个看乡爱的我,怎么配的上一个看北爱的你?!
继续“闹”下去,最喜欢的角色是刘英。
我只是马克一下
不说别的,就这故事性,有几部国产剧可以达到。不过结尾赵玉田态度反转的太快,看着别扭。另外就是相对那些对乡村爱情系列存在偏见的人说一句,有些剧,还是看看才知道好不好。
很搞笑
中华品质,三包保障!
怀念我曾经生活过的白山黑水
我婶儿穿上像蒙娜丽莎啊,这钱花的不白瞎
结局有点霸王硬上弓的意思 跟前边的剧情想比 转变的优点快!
农村也有无限的故事啊,为什么只靠赵本山来发掘呢?
一直觉得第二部最好看
也还行。。
最爱看刘能赵四吵架。
范老师的演技真是没谁了
花 啊花是无罪的
这一部最讨厌赵玉田,结婚了还追着陈艳楠
没什么太大印象了!
因为这个剧 喜欢上了东北那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