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 band粉,昨天被沙雕朋友喊去看唢呐版的《梦里花》,我说你憋闹了吧可,人跟我说,看看呗,主唱的小姐姐真不错。
我不否认,看过半程,整个人都是这样的
看到大家在豆瓣里愤愤说着辣鸡的话也是跟着哈哈哈哈。
结果今天看到了李荣浩的微博,“音乐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就突然很想认真回想一下这个节目。
首先,节目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其他豆友也给出了理性的总结。在我看来,节目的流程散而不凝;导师(郭、白)难以令人信服;选手水准不够硬核。如是种种。不错,大家都不是瞎子,混迹豆瓣的也都在好作品的浸染下生长出了不俗的品味,有缺点很正常,没什么好洗的。
但是,骂着节目说着别做了吧丢人的话就似乎太过单纯了。
一直被提及的乐夏毕竟选拔层不同,其实不能拿来客观比较。相比之下,韩国的super band才是需要拿来与乐队吧纵横对比的参照物。
首先来看,super band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神仙打架。每一组乐队甚至到每一个成员,拉出来都是令人惊掉耳朵的开挂选手。18岁就能弹出星河绚烂的吉他天才,一个人承包乐队各个部门的全能肉老师。乐队吧呢,平,太平了。扯出一个好声音冠军,也没什么可观的标识性。但是注意各位,有没有想过其中的深层原因?
事实证明,天赋真的是可以秒杀努力的非常理存在。而勤能补拙的教条又从经验中获得被验证的可信度。所以,在天赋和后天的努力下,你都有可能在一件事的坚持上获得跋向高峰的进阶。但,偏偏这回事是音乐。你们懂得,艺术,在无法为实用主义带来网兜里切实可触的果实之前,是一种无用。天天弹吉他有用吗,能帮你考上大学吗?天天画漫画有用吗,能帮你解出方程式吗?天天跳舞有用吗,能帮你找到好工作吗?
有用和学习,成为我国青少年本应该在才能显露和壮志雄心的年纪被日常洗脑的第一要题。虽然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对于成功的普世价值都是相同,但你不得不承认,在毗邻的韩国和日本,对于文艺美学的发展,环境还是比我们宽松得多。且不提好莱坞多少辍学从艺的天才艺人,你且看韩国日本多少idol不都是从小选拔被刻苦集训在演艺公司的?而我们呢?粉丝们在狂欢:我们哥哥考上xx名校了!
学历自然是人生中最值得收纳的东西之一,但学历真的值得全民来第一推崇吗?我看未必吧。为什么我们的选手和韩国的选手(注意这已经不仅仅是两个节目的选手层次对比了)差那么多?究其根本来讲,整个社会风气推行至家庭细则,是否有给这些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一个光明磊落去刻苦磨练自己天赋的课余时间和宽容的赞许呢?我很怀疑。
单纯的歌唱比赛,vocal们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地练习。但是乐队,是一个极吃器材、场地、团队协作和时间排练的复合型音乐活动。
你能想象吗,本来排练得差不多了,贝斯的妈说快考试了放学后半小时必须到家不然就没收你的琴,钢琴的妈说别整些有的没的了贝多芬练了吗肖邦弹熟了吗,下次国际大赛可给你报名了啊,这些情形。
组一个乐队可太难了,在最是热血灵感的年龄,你不仅要跟自己家长做斗争,更要跟整个乐队的家长做斗争。
成年后?成年后组乐队的困难还要我说吗?
所以从国内的素人们当中挑人组乐队太难了,水平不如韩国的素人真的是可预见性的。至少我没在国内看到过一条弘大街头。而对于音乐选拔节目来说,选手无疑是最最点题的神笔。评委如何,赛制如何,节目效果如何,都是次要的。好音乐我们自己会听,真正的艺术是无需选拔的。所以做苛刻地指摘选手水准之前,也给他们一些理解吧。节目才放到第二集,不妨试着期待一下他们如何真正地成长。
说回节目本身。在经历近五年的情热期,国产综艺总算进入一个稳步(甚至还有点下滑)的区段。很多人说,这么不成熟的节目不看了不看了。但是成熟,本来就是从不成熟中逐渐摸索起来的。乐队,在中国的音乐圈里一直不算特别主流的存在形式。但就像我前面说的,乐队,是一场考究器材、技巧、场地、团队协作和时间排练的复合型音乐活动。它让你燃,让你静,让你投入,也让你感受到协作的表演形式。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音乐存在模式,就像嘻哈和街舞,它不仅仅节目的成功,更是这种相比之下的“亚文化”形式的成功。
而这不也正是乐队节目冒头的最佳理由吗?且不论别的,作为节目制作方,文化传播的使命正在于让接受者熟识从而自我感受这种(或许无用的)艺术存在。
节目是有瑕疵,但我至少看到一丝扯开固有教条的可能性。学习固然重要,但在这个社会和自己的人生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不也同样重要吗?化用李荣浩的话来讲,生存的技能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喜欢和不喜欢。我们被要求喜欢同一件事太久了,现在才刚刚起步,为什么不给他们再一个机会呢?
刚看完第一期心情很激动,趁着新鲜感来写点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从小学音乐的人,真的很尊重和敬佩每个优秀的乐手。所以我想把乐手和这个节目分开来讨论。
请来的乐手其中有几位水准很高,比如安雨,也不是跟风,这里面的乐器我都接触过,但最后学成的只有一个,就已经过去了十年。所以说练到可以称“神”的级别,至少十年以上的功力。抛开商业价值不谈,好音乐有种让人真正感到放松的力量,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这些优秀乐手让我有种淘到金子的感觉。我不能定义现当代什么叫真正的音乐,什么是好音乐,但能坐下来听音乐的人真的不多了,可以看一下安雨和肖骏的即兴创作:
但是节目形式、组织风格都太老套了,甚至已经拖累了优秀的选手,如果是选秀,导师抢人的剧情真的该更新了,而且已经成名的人还来炒冷饭干嘛呢?如果是推新人,每个节目剪得零零碎碎的,想找完整版还得去网上搜,观众也很难留下印象,更别说是第一次出来的新面孔了。我真的不明白这个节目的初衷是什么。
古典乐部分有两个大提一个小提,制作团队就不能请一个专业老师吗?为了凸显另外两个选手,居然把一个有失误的选手剪进来,居然把优秀的小提琴选手剪到了只有几秒,编导是在秀智商下限吗?还是觉得观众水平也不高,所以没必要看那么高水准的表演?
不可否认的是,小众的东西难以带来流量,更不能带来大笔收益,所以做一个纯音乐节目,让大家一起坐下来安安静静听音乐,似乎不太可能。但也好在,这是个流量的时代,各种节目形式层出不穷,每个人都有机会站上舞台享受万众瞩目,等到流量带来的红利消失,大浪淘沙,能够留下来的就是金子(吧)。
我能说优酷这档节目跟shit shit shit 一样吗,剪辑得乱七八糟,能让我听一个完整性高一点的选手展现吗?成堆的废话,怀疑这叫一起剪辑吧栏目。制作组完全不懂什么叫乐队,模式太烂。建议停播,纯粹侮辱乐手和音乐。郭采洁是什么梗?玩乐队出身吗?谁谁去她那组?试问乐手有几个完整呈现作品的?剪的一塌糊涂。
作为一个喜欢摇滚十多年的老乐迷,几个月前得知有《乐队的夏天》这档节目,心情大为激动。毕竟,过去的摇滚乐主要存在于地下,很难在主流媒体上占据一席之地,偶尔看到唐朝乐队出现在凤凰卫视,我都会狂喜不已。
而摇滚乐迷注定是孤独的,因为身边太多人无法接受太燥的音乐,还会觉得好笑。许多摇滚乐队,也只能被一小部分人接纳。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坚持自己独立的曲风,而不被那些循规蹈矩的流行音乐所影响。于是乎,他们也就只能靠着少量忠实的乐迷,过着清贫甚至是有些艰难的生活。偶尔有那么一两支混得好一点的,最后都会走向讨好大众的路子,比如鲍家街、花儿和零点。我希望摇滚乐能被更多人了解,被更多人喜欢,让更多人去聆听关于理想、热血、奋斗和反叛的呐喊,而不只是风花雪月,爱来爱去的无病呻吟。
以前看《好声音》的时候,有一幕我记忆犹新。导师李健要场上的观众猜一支中国乐队的名称,提示是三个字的乐队。台下的回答全部都是“好妹妹”,而非“新裤子”。
《乐队的夏天》终于改变了这样的境遇。这个节目制作精良,播出几期之后就备受好评,让很多非摇滚乐迷也喜爱上了乐队的音乐。新裤子在节目里大放异彩,刺猬、九连真人、海龟先生等十几支偏小众的乐队也被更多人知晓。乐迷们开始关注乐队这个群体的境况,节目里的很多乐队,演出的收入微薄,纯粹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才勉励坚持,节目的播出为他们带来了流量,增加了收入,可谓功德无量。
直到上周六,我终于追完了《乐队的夏天》,心里有太多感慨和感动,并迫不及待地期待下一季的到来。同时,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展现乐队文化的综艺,让优秀的创作者可以在主流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毕竟,《乐夏》带来的这一波影响还远远不够,乐队的境遇需要进一步改善,说白了,就是需要更多的听众来维持他们创作的动力。
就在不久前,听说还会有《一起乐队吧》这档综艺,心里很是期待。然而,官方却迟迟不肯放出这档节目的详细信息,让我等得颇有些不耐烦。在等待许久之后,才在微博看到了第一支预告片。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看完之后大失所望。原本以为独立摇滚乐的春天就要来了,殊不知在看完预告片后,瞬间觉得凛冬将至。
在第一支预告片里,几十位乐手一起表演朴树的《forever young》。
我的第一印象是,乐手都很年轻,时尚的气息太浓厚。
时尚,大部分情况下是好的。不过在我看来,摇滚乐手应该是从里到外都特立独行、不归于流俗的,其中就包括穿衣打扮。他们应该去引领时尚,而不是追随时尚。而那些乐手们的衣着打扮和舞台张力,实在是过于平庸,跟校园里的文艺演出没什么区别。
其次给我的印象是,这太像春晚舞台了!
人海战术啊!七八台架子鼓,七八个吉他手,七八个贝斯手,七八个键盘手,七八个主唱,我还以为是在拍《缝纫机乐队》。关键是,我也没听出几十台乐器的声音啊,难道有些人弹的是空气吗?都什么年代了,还像蓝翔技校的宣传片一样玩人海战术?
还有,台上的年轻乐手们,一个个自嗨到不行,脸上还带着服务行业特有的职业性假笑,这分明就是假嗨啊!这又不是运动会的开幕式,演奏的时候有那么好笑吗?乐队又不是拉拉队。
还记得《乐夏》里面的邦邦乐团吗?唱功不行,又假弹,还有四五个主唱。他们作为节目里完美的反面教材,被群嘲得体无完肤。其实现在想来,他们也没有那么不堪,他们只不过是走错了舞台,他们应该来《一起乐队吧》
要知道,摇滚乐的本质是真实,不做作,拒绝所有虚伪的谦卑和谄媚。我之所以喜欢《乐夏》,也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选秀节目。选秀节目里,选手个个唯唯诺诺,小心谨慎,导师高高在上,一副指点江山的领导风范。每当导师给出意见,选手都忙不迭地点头,而不在乎意见是否正确,就像是单位在招聘职员。
而在《乐夏》里,节目组的身段放得极低,没有导师,只有超级乐迷,而且还会经常被乐手怼。主持人马东被痛仰的主唱怼得无言以对,彭磊毫不避讳说他起初并不看好这档节目,旅行团直呼应该换一批专业乐迷,这些真实的表现恰恰是节目最出彩的地方。《乐夏》里面的乐手,留给观众的是他们的真性情。而这档节目里,我只看到了一群被商业包装过后的傀儡,毫无个性,毫无特点,只为迎合当下的流行文化。
果然,看了一些微博评论,大型翻车现场,其中被点赞数最多的一条是:乐队的西天终于到了。
于是我就去了解整个节目的模式,然后发现,这是一档完全不同于《乐夏》的节目,而是类似于韩国《超级乐队》,说白了,就是模仿。
如果是模仿,那就更加需要用心,因为观众自然会拿它和原作对比。如果模仿失败,就成了东施效颦。
很庆幸有《乐队的夏天》这样纯原创的节目,看得出节目组的用心。开头的宣传片,录制大厅的乐队海报,这些无处不在的小细节都很真诚地展示着乐队的文化。据说这个节目筹备了一两年之久,节目组花了大量的时间深入了解乐队文化,熟悉每一支乐队的习性,然后放低身段去邀请每一支乐队。有些乐队拒绝之后还会有一些第二次邀请,再次被拒绝之后还会有第三次邀请(二手玫瑰就被邀请了三次),很有刘备三顾茅庐的风范。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如此用心,怎会有做不好的道理?而反观《一起乐队吧》这档节目,其初始定位就是模仿,本来就已经低了一个段位,如果再马虎应对,那就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了。
估计节目组也知道,如果把它放到和《乐夏》同时期播出,两厢对比一定惨不忍睹,毕竟《乐夏》的品质有目共睹。所以,尽管早在七月份就放出了有这档节目的消息,但是却迟迟没有播。而按常理说,七月份是最适合播放综艺节目的时段,因为学生都放暑假了。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我早有直觉,这是在避免和《乐夏》正面对决呢。而且我猜想,估计等到《乐夏》播完后的下个周末,这个节目就要播出了,毕竟到了八月下旬,学生都要狂补暑假作业准备上学了。后面发现,果不其然。
未战先怯啊!
我还是抱着“说不定会有惊喜呢?”的侥幸心理看了第一期正片,然后发现,我还是想多了。
诚然,里面确实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乐手,但是放到这个节目里面,还是显得有些不搭。因为,节目的编排明显配不上乐手们的才华。
首先我还是要吐槽一下这种导师选拔制,选手的生杀予夺完全操控于区区几人之手,你们觉得这负责任吗?虽然很多人提倡精英治国,但普通民众的意见也是很重要滴。况且就算是精英治国,也会有议会去制衡。《乐夏》里面的专业乐迷,就是充当议会的存在。
前文我已说过,我很讨厌那种评委高高在上的节目,其中以湖南卫视的超女为典型代表。因为我并不觉得那些评委的水平和素质有多高,有一些评委的偏激实在让人恶心。在六七年前,《中国好声音》的出现终于打破了以往那些垃圾选秀节目的俗套,因为我看到了真诚和尊重。
在节目里,四位导师都十分尊重每一位选手,对于选手们的表现,大多数时间都是以赞美和鼓励为主。如果觉得选手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是十分小心翼翼地委婉提出。这样的交流方式让我觉得很人性化,毕竟众生平等。我想,这才是一个选秀节目应有的态度。
《中国好声音》为选秀节目开创了一个新的风气,曾一度火到不行,狠狠打了那些落后综艺节目的脸。然而六七年后,它又成了落后的代表,因为一成不变的模式,老套的环节,老套的说辞,看不到任何创新的影子。
观众的口味是会变的!
而《一起乐队吧》这个节目,许多地方都与《好声音》高度重叠,就像是《好声音》的复刻版,尤其是其中的抢人环节。每次看到导师们开始用各种言语抢人的时候,我都会想你们就不能演得真诚一点吗?你们演了五六年,就不能换一种方式让观众有一点新鲜感吗?然而节目组完全不想在内容上下功夫,只指望嘉宾能带来流量。
在第一期节目里,我只看到了乐手表演别人的乐曲,整场下来没有一首原创作品,这也是节目的一大败笔。相比于技巧,我相信大部分观众还是希望能听到一些发自内心的声音,比如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等。我想,大部分观众还不至于仅仅痴迷于演奏技巧。情感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情绪和氛围对了,观众就能找到共鸣,就像刺猬乐队,就算在舞台上弹错,也不影响观众给予他们好评,因为他们的音乐是真诚的,是通过长期的生活历练打磨出来的,而不是为了流量临时拼凑。
既然节目的名称是《一起乐队吧》,那么就应该要有更多乐队的元素在里面。我希望节目里应该多呈现乐队这个整体的作品,而不是纯粹的演奏一件乐器。我希望组合起来的乐队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灵魂,并不是几个乐器高手在一起就能组合出一支优秀的乐队。
上面是我看了第一期的感受,这个节目我还会继续看下去的,说不定后面会有惊喜呢?我将在这里持续写下每一期的观后感,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请点一个有用,谢谢!
(未完待续,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微信公众号,搜索“无梦之秋随笔集”)
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总一个感觉,导师是全天下我最牛,乐手就是来抱大腿的,而乐手的表现就是哪条腿粗我抱谁,我说的这个感觉与导师人品、与选手的人品作品无关,而是节目定位,节目组最一开始的定位就有问题,从剪辑手法和导师评价上就看得出来。这个人厉害我就要他,我的乐队里就缺这样的人你来我这把,我这资源多你来我这把。如果导演组就让导师论音乐专业知识选人,只谈音乐专业,这帮导师说出来的东西足以把普通不懂音乐专业的人砍懵,但是选手能听到痛哭流涕你们信不信,这样做节目高度一下就上去了,现在牛逼的节目,做出来都不是为了所有人都看得懂而做的,而是把一个东西做出深度和垂直,如果是选秀炫技,那就炫技炫到位,而不是跟流水账一样,音乐就两分钟没听多久,导师随便一巴巴人就选完了。节目组到底是在炫选手还是炫导师,我是真没看出来,看看隔壁街舞海选做两期就是为了让选手炫技,不行的都掐了,牛的都在炫,而且炫的都让人记住了,这叫综艺!
反观夏季爆款《乐队的夏天》从第一期开始节目定位就杆那了,第一期可能做的不好,但是后来越做越纯粹,每个乐队,或者是有价值的乐队都是满额播放时间的,平均演奏时间都在四分钟以上,让乐队放开了干,与导师聊八卦谈理想也都是围绕着乐队,哪怕是乐队的成员、生活,境遇,对乐队对音乐的看法。让乐队演奏自己想演奏的东西,乐队的成败,排名都不重要,他们是宣传“乐队”的,让不听乐队的人也知道,中国也有牛逼的乐队,也有灵魂乐手!。。除了那个嘉宾女神赛除外,基本上没有费节目。乐夏的舞美灯光先放一边,单就那个第一期开场请大家戴上耳机或者双声道音箱观看乐队的夏天的提示,就注定了这个节目在现场调音收音是下了大功夫的,为了还原乐队现场感染力下了足够的功夫,这就是纯粹、垂直,乐队就是主核心。
但是《一起乐队吧》不一样,他套用的是好声音的流程,来的学员真有大神我承认,大部分人演奏质量佳我承认,乐队领队有能量有能力我承认,但是节目组太拿它当一个综艺节目来看了,这几年纯流量&造势综艺节目都已经不好过了,这两年的综艺节目都有一个综艺外壳中带一个主核心,主核心在节目中比重很大,乐队的夏天是乐队,这就是街舞的核心是舞者,大冰小将是推崇冰球运动,向往的生活是每个人心中的生活,他们的目的都不是节目主咖当主角,而是推动节目核心当主角,一起乐队吧目前看上去是四个主咖当主角,学员来抱大腿的,而不是学员抱着梦想而来,导师作为推动他们梦想的存在,这就是综艺核心的区别。
第二期或者第三期,他要是还不做调整,这节目必凉。
第11期
结束了,犬舍复活了一下,就算是被安排的也好,能演一场是一场;冠军被汪峰的“旅行新蜜蜂”拿了,基本算是被媒体评审员保上冠军的,李荣浩的“二十二”还是很被观众认可的;
最后一期比赛,大家都很和气,没有要争你死我活的气氛,这个很好;李荣浩从头到尾都表现的非常淡然,感觉老成到知天命的年纪了;汪峰动用了不少资源,毕竟人家是半壁江山,呵呵
总之,作为国内第一个主打乐队的节目,很不错,值得推荐!!
第10期
每支乐队都值得鼓励,但我依然最爱陈乐一!!
第9期 水准回归,感动满满 第8期 感觉这一期又有点平了 第7期 于文文很专业,感觉可以当下一季导师了;王晞和大春的配合真是好听 乐一重组乐队时的纠结很能理解 几位导师全部学员一起演唱的MV真是好看!!! 加一星 第6期 周深大神真是厉害 第5期 纯乐队演奏五月天的很赞,乐一小妹依然不错 第4期 乐一组的歌没选好,《来自天堂的魔鬼👹》好听,最后一组主唱忘词了,有点遗憾 第3期 选歌不喜欢,没前两期好看,降一星 第2期 出现3个魅力女主唱,陈乐一超有魅力,举手投足间让朕眼睛都移不开 让朕起鸡皮疙瘩+老泪纵横的表演:《梦里花》,《飘向北方》,《作曲家》 第1期 大神出没,激情四射 电吉他两大神咔pk 殿堂级鼓手,街边鼓手各具特色 花样繁多的乐器层出不穷 帅哥美女很养眼
我佛辣……这就是节目组选了那么久出来的人吗,感觉水平也太参差不一了,跟超级乐队比真的高下立现……节目的舞美跟乐夏比也差太多,这个又小又不好看😑唯一值得表扬的是跟优酷其他综艺一样有简单的科普字幕吧。目前还没有看到跟乐夏一样有让人惊艳的表演,再观望下,期待乐队带来的魅力。
你把几个牛逼的乐手想方设法的凑一起就叫乐队了?滚
豆瓣这个4分太扯了...年轻人用创新的形式带来刷新体验的作品,观感很赞。用的着跟风刷低分么...
二十二乐队
欢迎收看大型打脸节目,一起乐队吧,打的就是那些说跟乐夏像的人的脸
1.这种技术流的节目 才是音乐发烧友们真正推崇的 也是更有效提高音乐审美的手段。(虽然抄袭了) 2.选手水平确实过硬。3.专业性略强,势必会流失一些观众。4.节目组剪辑水平有待提高,有点主次不分拖泥带水,让人一头雾水。
把乐队按选秀节目来做,pick这个pick那个,舞台主角还是只手遮天有生杀大权的嘉宾“导师”,这个思路就不对。你摇滚独立性何在?启示性何在?音乐性何在?
我是乐队原教旨主义者,这个节目是101系列的吗?
我的天啊,竟然如此糟糕
一集弃,心疼乐手。
节目组不太行啊,有这么厉害的选手千万别拍毁了,苗爹,奥撸,万万,安雨,世伟,杨楚骁,小伍 冲着你们给个五星!
流浪地球开门,上海堡垒关门。乐夏开门,这个节目关门。剪辑师可以枪毙了。
难以想象……马上都2020年了,灿星的制作水准还停留在近十年前中国好声音的电视台水准。你抄别人的节目都能抄成这样还能怎么说?好东西没怎么抄到,缺点犯了个遍。整个节目一大半时间是可快进时间,演奏环境很差,着实寒酸,审美极其落后,毫无网综创意感,一种三流音乐学院期末考试既视感,第二现场的乐手批话太多了马桶台综艺咖附体,我知道是节目效果,但你自己也是乐手,给自己一点体面行吗。汪峰实在太装逼了,但没办法,请些啥评委?白举纲和郭采洁的气场和咖位能压住汪峰吗,他都快耶稣圣光普渡乐手了。优酷和灿星应该反思为什么自己现在做的综艺这么垃圾,一些话事人应该立刻辞职去电视台养老
实在不喜欢汪峰/李荣浩真的是个很好的导师/考古胡宇桐/这里面的老胡真的又拽又酷/希望胡宇桐永远都可以开心地打鼓~/喜欢二十二乐队的朋友们一定要去b站看看【遇见二十二】这个纪录片/太好了真的是灵魂共振的人
真的是宝藏节目!李荣浩讲的每一句话我都想拿笔记本摘下来,特别是说大提琴那段,绝了。
这尼玛就像大家刚看过了《流浪地球》,你TM直接一棒子给我个《上海堡垒》,乐队是需要自己的个性的,说的过点,乐队就是尼玛需要出挑的、叛逆的,你给我整个啥,乐队版101吗,你在开玩笑吗,另,鄙视汪峰
不是说几个人一起拿着乐器唱歌他就是一支乐队了,如果节目组不明白这一点,他就只配一星。
优秀乐手加一星,这节目做的真的烂
刚看了一遍,里面很多首歌还真是很好听,很有意思。综艺的部分不太看,使劲快进听歌。赛制到后边乱乱的。真能从节目里凑出能出道并持久的乐队还是挺难的。
3星预定。导师换成老炮摇滚会不会好一点。估计为了流量吧都是。会不会被玩地下的诟病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