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石头比我觉得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不知道是不是那河南话做卖点的,但是光靠这个是吸引不了人的。论情节不如石头引人入胜,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的模仿石头里那种一系列巧合的情节——这也是我很喜欢石头的原因。但是石头的巧是巧在每一点地方,巧在细节。而鸡犬不宁的巧合只是大的情节,是故事的梗概内容制造巧合,所以与石头比起来显得不够细致,不够用心。模仿当然不是不好,但还是要有能力青出于蓝胜于蓝才能出彩,因为这时候人们的阳光理所当然会更挑剔。
方言剧是鸡犬不宁的特色,如果是纯粹的为了想拍一部河南方言的片子那我无话可说,但如果他的目的是增强片子的趣味性和可看性的话就做得不怎么样了——说白了就是如果想学石头那样出奇的话就是没效果。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将所有对白改成河南话就能做得到的。真正能出彩的还是语言,将方言里最有特色的语言通过电影展现出来才能引人入胜。而且石头里并不是全部的四川方言戏,而是各种不同语系语言的一锅烩,比如北京话,山东话,广东话,每个语言台词都不多,但都是很有特色的(比如..顶你个肺~哈哈),再用四川话串起来,有了比较有了差异就愈能显出不同语言的特色。而鸡犬不宁是单一的河南话,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对河南话的印象还是一丁点都没有。除了一个“中”,也是老早之前就知道了,而即使是这个在电影里也没有被凸现出来。
搞笑的情节。。。。屈指可数。。。。如果是为了看喜剧而看的话,还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好
很少有的,一部电影能让我刚看完又翻出来重看了一遍。不是因为一遍没看懂,相反,它的线索和人物关系非常简单,也没有炫技式的结构和美轮美奂的色彩。只是它的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吸引了我。——是的,我说的就是《鸡犬不宁》。
这是一部正在《夜宴》和《黄金甲》的夹缝中上映的小制作电影。很多人都在拿它跟《疯狂的石头》比,比的结果是大多都说“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我觉得还是有相通的地方:它们都认真地讲了一个故事,或精细或朴素;里面的人物不一定都生活在现实中,但比无名无欢无鸾这些人离我们要近得多。所以我对他们的命运不能像“三无”一样漠不关心。
故事发生在中原的大梁(这是一般故事片惯用的手法,其实大家都知道是开封,但不能直接说)。据说剧本是导演陈大明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这应该是与《石头》最大的不同之处。不排除因为我是河南人的缘故,我喜欢它胜过《石头》。尤其是那熟悉的豫剧风的音乐响起,李易祥(《盲井》主演)和小香玉质朴又有点蔫的河南话一出口,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温暖的感觉就在我心中荡漾。是的,河南人就是这样思乡念旧,不管离家多久多远。如果不是有个念旧的河南人导演陈大明,也就不会有这部电影。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大演员徐帆在电影中第一主演的角色立不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她很难融入那个城市的氛围,这种角色的转换和拿捏需要很高的演技,而她从语言到气质都貌合神离。与之相比,李易祥、小香玉、姚鲁等则只要本色出演就可以了。尤其是郑州人李易祥,他的表演是出色的。为数不多几部电影,已经让我深深记住了他,假以时日,他应该是一个可以有大作为的实力派演员。《小武》的主演王宏伟、《功夫》里的小美女任斯璐,表现也都仅算还行而已。倒是饰演师傅和小白鞋的次要演员,制造了片中几个的主要的兴奋点。
批评这部电影的,下笔的靶子基本都是它类似大团圆的结尾太俗套了。其实他们把电影的结尾算作了师傅结婚那一幕,而它真正的结尾却定格在剧团的孩子一个漂亮的空翻。这有很大的不同。论者会问:戏曲不景气、剧团停演、下岗,家庭内部的裂痕、同事之间的冲突,到了结尾怎么一下子调和了,一片和谐了?其实没有,这些问题到影片最后一直都还在,剧团何时恢复演出,他们都找到新的活路了吗,乃至于马三的性障碍治好了吗?这些都没有交代,也不可能短时间解决。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就是带着这种种问题活着的,还要努力制造出一点点温情和快乐,李易祥扮演的马三就是。他身上有中原人乃至整个中国底层人身上艰难负重的影子。一部电影能记录下这些已是难能可贵,怎么指望它给出所有问题的出路。这或许就是《鸡犬不宁》更打动我的地方,不像《石头》一样反讽了一切,痛快过后少了温情。
来自另一个方面的解读却更有意味。据说,河南有关部门已经对媒体下令,不要过分宣传电影《鸡犬不宁》,原因是它暴露了很多现实问题,拍的也都是开封破旧杂乱的街道,反映古都新貌的高楼大厦半个镜头都没有,影响了开封的形象。作为一个河南人,反正我得到的更多是温暖和亲切,并不为这个故事发生在我的家乡而感到羞愧。但有关部门如此爱惜我们的羽毛,应该感谢他们事无巨细的辛苦吧。对电影的这种解读,跟我的理解在两股道上,不作评论也罢。
昨天跑到西单看半价电影,跑到首都时代依旧少不了DQ,在一堆杂志中常见的高档品牌专卖店外耗了会儿时间,影厅就放人了,入坐等了好一阵仍不见广告和其他预告片出现,跟Michael得出结论“连广告都卖不出去呀这电影”,突然就直接开演了,吓了一跳。
故事是就着平行三人的生活展开的,三人的生活各有各的糟心,导演让观众一众领略了三份无奈,有些大拼盘的集众感,刚开始也有些应接不暇。三个人物中,马三最真实。从形象上少了其他两位男主角眉宇间流露的英气,委琐、无奈的神色更多些,暴露的生理缺点和性格缺陷——急躁,耍家庭小手腕——也提高了人物说服力。刘兵是非典型的憋屈,貌似衣食无忧却不值羡慕,相反带来的是自嘲,潜藏在心里的压抑却找不到道理发泄。偏生他做的是跟艺术招点边儿的活计,人们总是有通过艺术和向虚无的美靠近来逃避现实。极不饱满的人物是贩狗的四海,除了给狗做些手脚和怨恨的眼神外再无深刻印象,当然不能三个人物都要求面面俱到了。
观影之前看见主流评价是“不如石头”,也有部分声音是“没什么好比的”。自己觉得小人物大冲突的戏还是有爆点的,如果强行与“石头”对比,本剧人物更小,冲突也更小些,主要波澜在平实中迭起,虽不至时时担着心关注发展,也不时被逗乐一下。矛盾高潮的部分很规矩的被突出,大家会意的看到了事情重蹈覆辙的发展,最后结果是谁也没占便宜,谁也没吃亏,这大概就是生活,没什么好窃喜的,也没什么好没落了,自有它看不见的平衡。
如果石头不值得骂,鸡犬就不值得骂;如果结果入了大俗套,那谁的日子又不是俗套了?
题记:
记得鲁迅说过,中国人是不懂得幽默的民族。所以,未庄的笑料大抵和肚脐下三寸有关,感谢上海影评学会放映此片,让我再次明白中国当代编剧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白痴境界,小人物喜剧电影,不要说民国时的《乌鸦与麻雀》,就连新中国的《锦上添花》之类都比不上,上一世纪九零年代之后的中国大陆电影,没有文化和生活常识的白痴电影占据了90%以上。
――――卡夫卡·陆(KavkaLu)
因为《鸡犬不宁》里出现了小香玉(从法律上说她奶奶已经收回了这个名字以防止豫剧的不够纯粹),所以,我不得不把电影里那冷冷清清的剧场当成豫剧式微的自我辩解,只要呆过文艺团体大多数知道,有能耐的整人出位,没能耐的搞人上床,就这点破事,多说索然无味。电影不能总是依靠狐狸精想象来博观众一笑,除了搞女人(或者想搞女人)之外人应该还有其他事情吧。想想民国年间的关师父(《霸王别姬》)再看看现在电影里为和谐时代带来精神食粮的编剧,境界之远令人寒心,人活着应该有些精神的,虽然,导演给了一个乐观的结尾,可,生活之中的真实是那戏剧茶楼望出去开封的夜景,全景里小食街上为了活命而摆小食铺的人民。他们活着,性能力也很虚弱,不是因为担忧爱人外遇,而是沉重的生存压力让他们没有了性趣。
现在习惯找茬,我也无事找一个,导演说正是因为怕麻烦将地名改成了大梁(古开封名字)但是在大红去北京的那场戏里,远景里的汽车站虽然是反字却也清晰可见开封汽车站的字样,细节说明诚意,说明了创作态度。还有就是要命的音乐,豫剧音乐加上煽情的钢琴这种纽和只能说明导演对于音乐整体性认识的不够,这是许多小成本电影欠缺的,音乐和电影本身的结合程度对于电影本身起着很大作用。在《小武》里扮演小偷的王宏伟这次扮演了小偷混子F4,同《小武》比他演得有些拘谨。
我个人认为圆桶式电影昆丁的《低俗小说》等影片更加具有戏剧性,本片虽然也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却再剧情设计上过于牵强,特别是辗转在皮包里犹如神迹的永远两万元,从小偷F4在大红烟摊失落皮包到跟踪马三对其下手,最后锒铛下狱有些收得过快。不过影片里一些关及当下社会诚信喜剧点还是,四海给草狗添斑点卖给女人的场面让我们看见为了生活的无奈,焦师父和小白鞋交换照片到见面的人、像差异讽刺了当下婚姻介绍的失实,为了老婆而去赌博的马三,这些被命运重击的无奈的中年男人就像我们周遭那些顽强抗争的底层兄弟,本片没有回避转型期社会的矛盾,并以晚年焦师父黄昏爱情,出外旅游表明了导演对于这片土地的希望。
作为海归导演能够将视线给予卑微的小人物应该鼓励,只是剧本还是单薄一些,但愿他的下一部作品《犹太人在大梁》(本片里他演了开头那个拍电影的导演)能够把剧本搞扎实,好的故事让电影成功一半
从中国人民大多数人的欣赏水准而言,电影可以算及格,不过发行方没有找准发行卖点和对于电影形式把握的不够其实是帮了电影倒忙,你下流,不代表观众下流,性从来不会是主流电影的卖点,人民喜欢的畅快透气和心灵感动,一点搞坏,一点善意的讽刺和一个乌托邦的幻觉,这就是普罗电影最大的卖点。
据说《鸡犬不宁》的宣传说是它延续了石头的黑色幽默,我真的想让搞企划那位好好查查辞典,什么叫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和恶俗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把裤裆吊砖这种下三烂的噱头当成是幽默的话,那是这个时代的文化滑稽。
【附录:影片资料】
《鸡犬不宁》中国大陆2006
导演:陈大明
主演:徐帆、李易祥、小香玉、任斯璐
片长:105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1.5,欣赏性4(剧本硬伤,宣传弱智的现实主义小人物电影)
2006年11月18日 星期六 下午21时18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
[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in memory of our master...F4,他很自信。 人嘛,都是生活所迫。
红菊喜欢的片子都在这一片。。。
三星半
哎呀 忘标了 难怪 找不到
土鳖...
呵呵
穷人的辛酸
斯璐
开封啊
和玉战士一样是部神作!最适合情侣观看的电影 大家懂的
听着开封话、看着在开封拍摄的片子,突然觉得开封对我来说那么陌生
稍有些失望...感觉线索有些太杂...不过吊一块砖头的那个桥段真是神来之笔...
流水切题秀
头回听到这种理论:法国的签证比较好签,因为法国人喜欢吃中餐。
谁拿它和《疯狂的石头》比的?太失望了!
还不错的说前戏很强 后半段早泻了爱不是爱来爱去的爱王宏伟
海报那个桥段还蛮逗的
没嘛意思,不是徐老师更没意思
06年 疯狂的石头后,味道一相同就觉的是好片!~
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