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冯小刚的野心夹缝
去看夜宴。
我从小吃东西就有习惯:把最好最期待的东西留到最后吃。据说这是穷人的表现,富人们总是先吃最好的,快乐再说。对冯小刚一直很期待,而且我对葛优说不清的迷恋,于是对夜宴很叶公好龙,我用淘宝的抽奖跟自己说推迟的理由,虽然长这么大我根本没有中彩票的好运气。
周一下午的影院还有很多人,都在看夜宴。
如果没有《英雄》和《十面埋伏》,《夜宴》是有可能让国际惊艳一下的。
开始的艺伎很像日本能剧,拗造型的型人们血溅舞步的音乐和吴彦祖满是血丝的眼睛虽然污染了身后竹林的轻灵,然而却很舞台效果。耐那电脑做的蝎子也不像《无极》,很精致的爬动,速度虽然慢,我却老土的想,要是自己剪辑,就是无鸾的那滴眼泪浸在地图上,水印出现《夜宴》的字样。
说这故事诠释《哈姆·雷特》,编剧也算是吃透莎翁的精髓,台词在现代的我们看来冗长和不切实际,但在五代十国确实可能。只是幽州节度使这明显太具体,安禄山史思明之辈让我走神于《中国人史纲》找这帝王可能的源泉,很是耽误了点剧情情绪。
一看就是做秀的排场,美术好像十八世纪法国宫廷,我有一个期待是索非亚·科波拉的《玛戈皇后》,觉得颜色效果很可能雷同,群众演员的调度真好,只是这片子的趋向太明显,是给外国人咂舌而不是给国人娱乐的。
我们这场并没有笑声,葛优的喜感深入群众骨髓,然而他的表演却是犹豫的,我看到最后才幡然醒悟他的设定是个情种,可是那些台词真正的色鬼,还是猴急的表现,蹬被子反而是细节的感情了。
如果今天是陈宝国之类的小生老朽来诠释这帝王,很可能更深情,也是言情小说的男配角:爱你爱到弑兄杀侄,用自己的生命换一滴认真的眼泪。当然这是言情作者的小格局。
哈姆雷特就不是我的那杯茶,无鸾更明显,和青女那场雨中戏根本是强暴,吴彦祖的犹豫本色最适合,爱恨不得,就是个懦夫,能死真好。
周迅老了。和我一起看电影的小弟弟惋惜的说,我看她骨瘦如柴的肩膀,固然表情还是清水一样,眼睛却血丝的没有小太平的纯真了,时间对每个人果然都公平。
小S在怀孕日记里说自己从来铁口反悔,老是说绝对……然后推翻。我从言情小说里得到的一个教训是:永远不要说绝对,你会触怒命运之神。冯小刚喜剧大卖时,他对说他庸俗的人宣称,就是要一条路走到底,讨好观众。他现在也反悔了。国际名导的声誉更为诱人,这个我能理解,但是为自己的娱乐可惜。我也是自私的观众。
看《夜宴》之前刻意回避了所有相关的评论,剪辑是演员的痛苦,我这样八卦的只可惜黄晓明和周迅的兄妹暧昧,只两句话是说不清的,根本是兄妹纯情,如果是哥哥深爱女人的妹妹,那么戏剧才好看。
小弟弟说这戏很电视剧,《大明宫词》的路数在电影院里,观众总是不停的扭动身体,我对谁刺向婉后的那一刀柄不猜疑,只是如果我这样的阴谋论者来编,那些死去的总有一个是活着的,干脆无鸾最最险恶,这样才有意思,才符合史书里最华美的人心一章。
最后的厥词是对音乐,如果能剧都上场卓显中国特色,干嘛还要弄张靓影之流唱流行歌曲呢,干脆来个真正的古乐好了,唐诗本是歌词,筝埙才可以媲美苏格兰风笛,做戏做全套,不中不西更糟糕,所有在夹缝里生存的都危险,冯小刚的野心也是一样。
2 ) 7分之作
1.看《夜宴》时我没笑,一次都没笑。因为我确实没发现有什么好笑的地方。也可能因为我是一个人看的,没有受到情绪感染。
2.不管怎么说,演员的表演绝对是一流的。最重要的眼神拿捏的很好。尤其是章子怡,演出了婉后在爱情和欲望间的复杂与矛盾,再一次感叹,她真正成熟了,国际巨星,这个称号不是虚名。
3.相对于《哈姆雷特》。婉后的角色偏于原创。来源可能是参照皇太极之妻、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后,为了保护儿子下嫁多尔衮。而野史中也有皇太极死于多尔衮之手的传说。孝庄的爱是纯粹的母爱,婉后的爱却更多的是情人之间的爱情。婉后对于先帝没有任何情感,但剥离了人物只看角色,对于太子又有母爱的成分。这是很难把握的,但章子怡演绎的堪称完美。可是她的戏份有限,如果多给一些空间,也许会更好。
4.周迅可以说是本色表演。一如既往的纯真,却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她对着《越人歌》的卷轴轻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眼泪忽然掉下来的时候,我真的有一丝想流泪的感觉。最后青女的死亡,导演的处理不好,减轻了感染力。
5.在剧情的处理上,还是有点苍白。尤其是最后的那场“夜宴”,太过简单,处理的太快了。显得很突兀。
6.但不管怎么讲,《夜宴》比《无极》和《十面埋伏》强上何止十倍。如果按十分制来评分,《无极》是1分,《十面埋伏》3分,《英雄》勉强及格,《夜宴》可以给7分了。
7.看到一些香港、台湾网友的评论,给它的评价很高。还有的人看到中途潸然泪下。(见
http://tw.mb.yahoo.com/movie/board.php?bname=152955249&action=m&tid=284434,
http://tw.mb.yahoo.com/movie/board.php?bname=152955249&tid=288203&action=m&keyword=%A9]%AEb&type=title)感觉大陆的观众对国产大片太过苛刻,在观看前就戴上了有色眼镜。而且似乎大陆相对台湾,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文化断层,台湾就没有人对“诚信”、“节目”等词感到别扭,这些词确实是在古代就有的,而且在台湾一直通用。
8.冯小刚的转型之作,还算及格吧。比起陈凯歌大导演,冯小刚已经做的足够好。
3 ) 夜宴
一直以来,冯小刚加上葛优,都是又一场冯式幽默的爆笑上演,但没有人能想到他们在一起还能出演悲怆的古代皇庭,还演得这么成功。
电影《夜宴》讲述的是五代十国期间某国的故事,历帝杀兄轼君夺位,并抢走绝色倾城的婉后。婉后派人通知以往的恋人太子无鸾,无鸾成功逃脱叔叔追杀,前往官庭复仇。婉后见无鸾后嫉妒他与青女的爱情,将青女放逐,并令青女的哥哥救下无鸾。最后的夜宴上,所有人都被欲望埋藏,婉后也在登基之后被人杀死。
这个故事很大程度上采用了西方著名戏剧《哈姆雷特》的影子,因此在对话上都带有几分莎士比亚的意味。影片在开头部分便是太子无鸾的歌舞,正式开头后更是由章子怡扮演的婉后在肃穆的宫庭里盛装缓缓前行,以此奠定了整部影片极致优雅的风格和基调。
商业电影一贯突出了场面的盛大恢宠,但导演却选择了黑色为此电影的基色。黑色压抑,森冷,优雅,也反应出了故事的表述方式。外部均为阴或多云,自然光较暗,内部又都只采用微弱的蜡烛照明,容易造成一种厚重而迟缓的视觉效果,将皇族的优雅处理得十分到位。
在音乐上,东方古乐多温和古朴,而西方的大提琴,人声伴奏又在其中增添了一份盛大的感觉。在大宴群臣的画面中,帝后敬酒的动作伴随乐曲起伏,浑厚的男声伴奏将那种尊华的气质更加烘托得无与伦比。
在台词上,《夜宴》比起一般的电影,更加倾向于舞台句,言词间情感充沛,仿佛朗诵,词藻也十分华丽。对话并不是描白与直叙,而是带有了许多隐晦的意义,演员的动作与表情也较为夸张,与其说是对白,还不如说是皇家的诗朗诵更为妥贴。
电影镜头少有特写,多为远景与全景,在舞蹈或打斗中更是采用了大量180度镜头进行拍摄,演员衣襟宛如蝶舞,瑰丽如梦。为了使整部影片看上去更加优雅,导演更是使用了大量的慢镜头,打斗,奔跑,舞蹈,都是在后期上进行节奏上的改变,以便应声而起,应乐而舞。
在服装道具上,宫庭宏伟,衣装繁奢,每个女子的脸部都苍白如纸,加上红唇胜血,凤冠霞衣,每个人都成为了欧式舞台上几尽华丽的优雅的歌者,烁然其华。
《夜宴》作为冯小刚的转型之作,调动了好几位一线明星与巨额资金,虽说票房有余,但在故事处理存在不足,稍有零乱,主题思想也并不明晰。但毕竟是商业化与悲伤化的过渡期,冯小刚随大流拍出一部《夜宴》也已称得上难能可贵。
或许在故事上并不足取,但是以其优雅的风格也足以享受一些赞誉,《夜宴》也从此开始了冯小刚“悲情”征程,之后的《集结号》与《唐山大地震》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用“优雅”铺路,他终于成为了第五代导演的姣姣者!
4 ) 政治是场喜剧
在这个政治斗争的旋涡里,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太子、皇帝、婉后、青女、太常卿和殷大将军父子,每个人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拼死挣扎,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表面上一脸正经,内心里却满是肮脏龌龊的念头,每件事每一个行为,都能找到类似天命之类的冠冕堂皇的幌子。于是,其中一些台词,我们不免觉得太可笑。其实设身处地地想想,那个时代,那样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有哪个人说的话是真心的,有哪个人的话不是透着虚呢,尽管有些事大伙心知肚明,却又必须貌似正经地说着违心的话。其实,现实中,我们应该有过同样的体会,在机关,在上下级之间,在某些关系复杂的环境中,我们往往会见到某些人做着可笑的事,说着可笑的话,大伙却又一致鼓掌叫好。这就是政治,可笑而又丑陋的政治。
“识时务者为灵兽”这句台词透着非同一般的哲理,现实中,我们一样要遵循这样的潜规则,看到指鹿为马的笑话,我们不能不拍着手发出英明、高明、高瞻远瞩之类的赞叹。
而领导干部也往往要表现自己的个人手腕、权谋之术,甚至为了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附庸风雅、乱解风情。
每个人都在表演,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才有,“最好的表演就是让自己的脸成为面具”一说。这是针对最不善表演又最喜欢艺术表演的太子说的,因为不善表演,他几次险死还生。
虽然太子的目的不在于争权而在于复仇,虽然最纯洁无邪的青女心中只有爱情直至付出了生命,却深入地诠释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丑陋。
太子只想复仇,但他的复仇却要基于政治手段,否则无法实现这一目的,所以他尽管对婉后又爱又恨,却只能强忍痛苦,而且,如果没有太常卿父子的协助,他更不可能出现在宫廷夜宴,最后逼得皇帝自杀。
至于太常卿这个老狐狸,能够历三代帝王而不倒,可谓是在政治的风浪中久经考验,老谋深算,嗅觉灵敏,当机立断,心狠手辣,甚至不惜谋权篡位。但他最后还是棋差一招,想不到会输在一个女人手中,失去了儿子手中的兵马,他最后只能落得个发配三千里的结局,当然,他还带走了皇帝赐给他的“灵兽”。
殷大将军是个小丑,对妹妹一直有一颗乱伦的心。“哥哥心中有你”,这句台词说出来时,让很多人喷饭。但从历史来看,这很正常。唐末,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唐朝民风开放,皇族和士大夫的生活尤其糜烂,乱伦、养娈童甚是普遍,到了五代时期尤甚,直到宋代儒家理学创立发展起来之后,民间风气才趋于保守,但皇室和贵族仍是做着婊子又扛着牌坊。
殷大将军不是玩政治的料,还是不够冷酷和冷静,否则不会在局势有利的情况下失手丧命于一女子之手。妹妹的死,让他失去了方寸,失去了冷静。红颜祸水在他身上再次应验,只不过这个红颜是他的亲妹妹。
另一个祸水当然是婉后。葛优饰演的皇帝本来已经铲除了异己,虽然还有个太子一直没有杀掉,但已经基本可以坐稳皇位。但与很多篡位的帝王一样,他夺取了哥哥的皇位,还顺手夺取了哥哥的皇后。而这个皇后,又是个手段狠辣、颇具野心的女人。更不应该的是,这个在对别人都使用雷霆手段的皇帝,在对媚惑的女人时,却动了感情。相信一条毒蛇,无异于自杀。于是,在最后感觉到危机四伏、大势已去的皇帝选择了在太子面前体面地饮鸩自尽。
以上这些说的还是欲望对人的影响,一个本来冷静的人,在欲望极度膨胀的时候,很难再保持冷静。在欲望得到满足时,也会丧失警惕,于是也就有了婉后在成为女皇之后,却被隐藏在暗处的一把刀刺死的结局。
婉后够狠辣,人也够聪明,可她还是疏忽了,于是她在人生的顶峰瞬间跌到了谷底。不过,她也是在最痛苦的时候,得到了解脱,这一刀,其实在灵魂上使她得到了救赎。
政治是可笑的,政治斗争是痛苦的,《夜宴》不仅是个复仇的故事,更是个表现政治丑恶的故事。身处政治斗争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痛苦不堪,死对于他们来说,倒真的是一个解脱。所以,太子会在临死前呻吟着说:能死,真好!
《夜宴》是喜剧,也是一个政治幽默
5 ) 一舞剑气动四方,表演本是我所长。
今天我去看了“夜宴”,我真诚的认为,好棒啊。
虽然太子住在拥有超长滑楼梯的儿童乐园,虽然葛优是个文艺青年,虽然那个大臣叫“阴太长”,虽然特工拥有冲锋枪,这些荒诞的元素在芸芸众生眼里是可笑的,但只有先锋影迷,才能发现这部电影的后现代本质。
本片颇具试验性的挑战了在古代语境中表现后工业时代的生活。国家领导人葛优同志居高位而依旧与民同乐,他的玫瑰精油开背,他对和谐社会诚信为本的深刻理解,他对古典主义话剧的深切热爱“是复仇的欲望,帮你穿越了死亡之谷,还是你的忧郁,打动了女人,让她们的柔情,维系了你的生命,或者,百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如果不是―――――哥哥!!!!!是你的灵魂在瞑瞑之中保佑着你的儿子,让他用我的血来恢复你的光荣。如果是这样-――――哥哥!!!!!我把尊严还给你。”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化评论人,为了一部好戏,说出了“真是个伟大的艺术家,朕深感欣慰”这样的最高评价。
吴彦祖作为一个在体制外游弋的非主流戏剧导演,在郊区长期租用的儿童乐园里排演实验话剧,又遭遇打砸抢分子的毁坏。但他不气不馁,继续追求那伟大的艺术。终于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终于成为了寂寞歌手。
周迅这个刚毕业的时装设计师,仗着自己的高干子弟背景,将她设计的劣质服装长期批发个中央机关。她还诱使太子强奸了她,由此捞取了政治资本,要挟太子和她结为贪腐利益同盟。
而太子党阴损作为国务院总理级官员阴太长的儿子,不满足于自己的正部级职位,妄图成为国家领导人,幸好英明的章子怡同志及时粉碎了这场夏秋之交的政治风波。
章子怡同志,作为政治局的领导,识大局,顾大体,辅佐了两代领导人。后在政治风波发生之际,粉碎了葛优同志犯的严重错误,毅然出马担任领导人。
这部电影的最高明之处,就是完全没有破题,创意出自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却根本没有韩熙载这个人物,也不是紧密团结在李煜同志周围的南唐政府的政治故事(因为南唐不会设幽州领导班子)。这种高超的虚虚实实的手法,更加体现了,这是一部现实政治讽喻剧。
6 ) 花外外花
昨天公主回来的时候,问我在干吗,当时,我在新浪的夜宴官方网上看得乐呵呵的.
首先是章子怡的访谈,记者问她在叶锦添的想法,对化妆的感觉,她突然暴出了一阵狂笑,然后指着屏幕,"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老实说,我并不觉得坐着或者站在她对面的记者是真的想要说什么,然后章子怡自己只怕也从对方的眼睛里读出了不解,收起了狂笑,然后还故作不露声色地擦掉她笑的时候喷出来的口水.谁会没有注意这个呢?章子怡是很会演戏的,因为说她也是时时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演戏中去,不过我觉得演这场,在国外记者面前可能效果更好,另外,要牢记的是,笑完了后,就算口水喷到了自己脸上,其实也不影响她的妆面了.她当时想说的是,以为记者问的是把她的眉毛给递掉了,她觉得很好笑.我倒不觉得她象陆小凤,眉毛递了值得谁吃惊吗?
接着是黄晓明,有记者问他的演出感想,他说,总有人要当绿叶,我也当了不少次红花了,这次,就轮到我当绿叶了.真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也是重量级人物一样.然后就有记者问他和吴彦祖对于和周迅演对手戏的感觉,他说,他和彦祖不一样,他是感情戏.众皆哗然,他来解释他怎么诠释他的角色的,他说殷隼是个把家庭感情放得高于一切的人,演的时候是往过了演,想的时候,是为了让大家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我哗然,他演的和他说的是一码子事吗?
黄晓明同学在访问中,不停地去拍吴彦祖的肩膀,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关系好一样,反而吴彦祖是一次也没回拍,哎,我觉得这些演员也太习惯去演戏了.吴彦祖很厚道,说黄晓明的角色很重要,是一个能让很多戏展开的重要角色.
还是第一次看吴彦祖的访谈,他说,他从来不评点自己演戏.我还是比较欣赏他这一点的,也是他第一次和内地的导演和演员合作,估计之前他还以为自己要来演喜剧的.他自己是说还比较喜欢这戏,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他觉得太子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在演戏上,他是提了一下他最后的两个台词,最后他称呼青女是好青女,称呼婉后是婉儿,一直觉得他还是比较会处理感情戏的,他显然是在这个台词的细小区别上下了功夫,让我微微动容.
基本上看了这戏对冯小刚已经是到了有点反感了,我不知道他怎么那么喜欢拍一些感官刺激的戏,其实拍得好看,我也不反感,问题就在于,实在是不觉得HOT.中国人的身材我是觉得并不适合于拍成太性感的戏,好歹一个导演也要量体裁衣吧,不要是什么料都急着让他脱吧.身体上是没啥文章可作,只要是要往性上面扯的镜头,全都压着嗓子说话,这不把人家大款都吓坏了,以后傍款的怎么全这味呀,谁还敢去赚钱呀?
压得我都快冒火了,心想,这个时候停个电效果才更显著吧,用得着你们在这费劲吗?
胸是没啥文章可做了,只能拍背吧,再洒了一池子的玫瑰花,可如果是为了颜色,不如加辣子炒盘辣子鸡算了,到了周迅那儿,就只能露腿了...不知道冯小刚是不是把那句话当真了,年青的男人都是看胸,年龄大的男人才看腿.好吧,你就这么讨好观众吧.我们也承你的情,对于女人,你给我们看的不就是黄晓明那张脸吗?
看叶锦添的访谈终于还是长了点见识,章子怡一开始穿白衣出场,是孝服,他不说,我还真没看出来...
配乐摄影演员都很美~喜欢章子怡和周公子的表演,太子一般,演技被比下去了
音乐好,服装好,台词雷。
不得不承认冯小刚同学讲故事的水平要高些,但就本质而言,《夜宴》和《埋伏》与《无极》是一路货色。
片中婉儿的自觉过程被极大的消减了,角色的逻辑并不足以支撑到影片的结束,应该其中需要更多的细节和表述来完成这个过程
夜宴才5.6分,可见前几年的观众口味还没有崩坏,评分还是苛刻的,看过这几年的电影再去评夜宴,绝对7分以上啊
周迅的表演如此出色,依然是一滴饱含感情的眼泪。
我点亮了一根红烛,托在手中,赤脚朝向那帝座而去,只有老了才知失却了什么。我失却了爱情,再没有男人为我饮尽鸩酒,重重宫闱再无真心;我失却了快乐,再找不到少女轻吟越女歌,睥睨天下再无真意;我失却了权力,再无法用茜素红留驻青春,神凰布雨再无千古。及笄那年遇见无鸾,竟是我一生最美的时刻。
周迅犹如一缕清风
葛优一张嘴,就跟说冷笑话似的,也能演皇帝???!!!
王子戴着面具,在他爱着的继母和杀害他父亲的叔叔的婚礼上,为仇人击鼓。这个景象蛮动人的。舍此无它。相信我的话,不要去电影院浪费时间了。
冲着章子怡去看的,全程整个故事都很无聊,全片最勾人心魄的就是片尾婉后被杀时表情的变化,额头上青筋暴起,嗔怒、震惊、不甘、悲伤等情绪从她脸上闪过,让我眼睛都无法从她脸上移开。配乐、视觉效果给好评,真是想再感叹一句,章子怡当真是当今时代送给中国影坛的礼物。
法西斯暴力美学强奸,不要紧。12月还有一次。
特意去找章子怡的电影来看,这部真的太难看了,看着也是巨资,据说还是中国版哈姆莱特。武侠不像武侠,宫廷不像宫廷,爱情也没渲染到位。
5/10。冯解读莎翁多么肤浅,把家国兴亡和欲望吞噬人性的深刻主题,变成武打和脱衣表演凑合成的多角恋肥皂剧,冷血帝王因为爱情背叛喝毒酒根本违背人物性格发展,竹海屠杀、宫廷杖刑、雪原伏击、夜宴搏斗那种赤裸的视觉震撼与含蓄的意境背道而驰,华丽又搞笑的假定性台词无法被强调真实感的电影所转化。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嫌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重新看了一遍,10年前只觉得空洞吵闹形式大于内容,这次看却觉得制作还是很用心的。服化道和摄影都很惊艳,极力还原五代十国的风情。然而台词和故事还是硬伤。
非常不像冯小刚电影的风格 也许是这两年烂片太多了 回头再看这部 竟然觉得服化道乐都还不错 台词是不怎么样 但演员功力能补一点 整体说来不算太出戏 看其他评论全是差评 嗯…不知他们对这几年的烂片会怎么想
哪有那么差劲,其实拍得不错。
这倒是冯导电影里我唯一真正喜欢的一部。那阵子大片一阵风,冯导虽然也是跟风,但这部在故事镜头节奏配乐化妆上都挑不出毛病。为艺术而艺术不夹带私货,看着不会让人想起他那张脸。
《王子复仇记》的翻拍版,女主眉毛太抢戏,还是最爱我的周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