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被安利了一部英国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2》,看了前4集,根本停不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又好笑。一个倒霉蛋富豪在乡下农场里啼笑皆非的心酸趣事,但笑过之后,又开始让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热爱?
简单回顾上季的故事背景:老爷子克拉克森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主持人,60多年的工作经历也让他拥有了“钞”能力。他有一个在科茨沃尔德的农场,多年来一直承包给外人打理。但2019年这哥们儿要提前退休了,于是克拉克森大腿一拍,决定自己来当农场主。不都说老年人退休后都想回归乡下种田嘛!看来全世界都一样。
大家注意下是2019年,对,就是疫情爆发的前一年。刚好还碰上了英国几十年不遇的坏天气,你说说这老爷子的运气吧,也没谁了。
好在农场还有两个左膀右臂,小k哥—20出头的淳朴乡村小伙,热爱土地,对这里一切了如指掌,可以说是克拉克森在田间的好伙计;开心查理(不得不说,长得也太像夏洛克的哥哥了),克拉克森的土地经纪人,业务能力能打,上到政府文件,下到采购工具、牛羊畜牧,总之一句话:教给查理办事靠谱!
两个学霸加上学渣老爷子的组合,我常常被日常互动中他们关爱智障、欲言又止的苦涩表情逗笑,但….谁让学渣是他俩老板呢。结果可想而知,这一年是又种地,又牧羊,又养蜂,又开店,辛辛苦苦一整年,只赚了144英镑!
熬了一年,好不容易到了丰收的时候,却预报有雨,结果当天没被拉走的5吨麦子只能眼睁睁的被雨淋,第二天后它们竟然开始生长发芽。
克拉克森表达了愤怒和遗憾后,马上和小K开起玩笑,看到麦地里爬着的蜈蚣等昆虫,他笑着说:我们应该在店里的面包上写“可能含有地蜈蚣等微量元素”。
我很喜欢他们接下来的一个对话,很有自由联想的味道:
就像是两个孩子,在田间遐思中构建着他们的乡村童话。我大概能理解,在这个地蜈蚣的故事版本里,克拉克森转化了他的攻击,麦子被雨淋后无处撒气的愤怒,在幻想故事中分裂给了地蜈蚣。
因为克拉克森的农场经营和衍生店铺带来的流量,进而影响了当地村庄原有的平静,比如道路堵塞、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处理村民们的投诉,克拉克森邀请大家一起议事讨论。
开场他很真诚的向村民道歉,节目开播后,他和团队也没有意识到会给村庄带来人流、泥泞、混乱和超速,这绝对是噩梦(自嘲的方式,但很好的共情!)但村民并没有因此买账,开启了连环抱怨,克拉克森全部照单全收。但他也不卑不亢的表达自己被污蔑的不实之处,虽然自己有钱但既然开了农场也需营收。这些真诚且认真地回复安抚了村民们的疑虑,当他们的愤怒发泄之后,也有了真正谈合作的机会。
也许我们也可以在事后村民的采访里看到克拉克森事业成功的秘密:
充足的准备和预案+优秀的沟通表达能力+共情尊重的态度+钞能力+适当让利=顺利解决。最后补刀一句,小k和查理外面撬墙角偷听的开心吗?
还记得第一季的“差生文具多吗?”继续沿用上季的风格,克拉克森购买了一系列看起来很酷炫但其实很“不禁打”的高科技。为了更好地耕地且不被村民嘲笑,他购买了一个集科学和重工原理一体的巨大且复杂的六米宽厚板!
喏,长这样
But!虽迟但到,在作业时油箱油耗减少,使得车头轻脚重,不得不回去重新加油。但在爬坡的时候,兰博基尼差点起飞撅过去,还有道路两旁来往的车辆,这可也太危险了吧!最后如何解决了这个上坡难的问题呢?
小K人肉加重,我的怨种老板,员工用生命打工。
当然克拉克森和员工互动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之间很平等。小k面对不靠谱且点子王的克拉克森,也时常爆粗口,把老爷子训得有时候像是小学生,但真到该帮忙的时候还是会出力。
比如,克拉克森在心情不好去地里耕地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这个6米宽厚板的旋耕机撞到了旁边的电线杆。不出意外的是工具又坏了,而且是整个旋耕机从中间折断了,电线杆也撞裂了一块。
一键召唤小K,小K见状后的哀怨眼神表明了一切,他也直爽地表达了对老爷子的愤怒,并让其自己想办法解决。
于是导师二号查理上场,查理一如既往用关爱智障、欲言又止的苦涩表情说道,问题是这个机器不是老爷子的,它只是一个展示品,损失2万英镑!听,滴血的声音。
富豪,明星,农场主….我们一般都会认为这是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田园惬意。
但克拉克森的农场打破了这个滤镜,他每天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烦心事,繁重的农活,不赚钱的营生,政府的规章制度,意外的天气,疫情的冲击,不听话的牛羊,公众的检举和监督….网友戏称,这是无人向往的生活图片他和周围的人也常常感到愤怒、挫败、失望、愤怒,但很少沉溺于抱怨里,更多时候是自嘲和打趣。
生命的无常对于有钱人或穷人都一样,终究我们还是会回到世俗生活中。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热爱?
作为一个有钱的农场主,雇人帮忙打点,闲时来田间饮饮酒看看美景?还是亲力亲为参与到每个环节,即使被机器弄伤,即使被员工臭骂,即使被当地村民检举?真正的热爱不该只是享受这个事物好的一面,而是接受它好与不好的全部。
这会让我联想到克莱因说到客体好与坏的整合,我们在生活中只想保留那个理想客体,不想意识到其实这个理想的客体也有“坏”的一面,因为这个太恐怖了,我们很快就想把它丢出去(投射和分裂),并认为这是一个对“好”客体的一个威胁(也许会很快放弃这个农场)。
也许真正的热爱是:爱和恨都有,但爱能比恨多一点点。
一个60多岁的老人,赚了一辈子的钱晚年悠闲自得岂不快哉,干嘛来这里遭罪?在收音机里听到民众的投诉时,克拉克森也有这样的动摇,但很快他就开上拉风的兰博基尼去田间耕地去了。他说:
烦恼时我也只想躲在宁静的田间,在《阿甘正传》结局,当Forrest开着割草机,穿过阿拉巴马州格林顿绿色村庄的时候,我现在和他的感受一样。我喜欢这份工作,我喜欢。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心灵童话屋,解读生活中的心理学,一个愿意陪你成长的心理咨询师~~
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二季完全没有质量上的下滑,而且还甚至和上一季连在了一起,达到了立意上的延续和提升。 抛开一些娱乐和反差性质,第一季主要就是对农业生产的事无巨细的展示,以及对农民生活困难程度的展示。所有看完的人都会想:“他这种亿万富翁通过这样氪金,一年到头都只是堪堪抹平成本,其他农民怎么办?” 而第二季则是寻找破局之路,寻找了一些有可能可行的创收的方法。在确实扶持了周遭的农场之余,也展示了一些可能性。 当然这一季的主要立意可能就是向官僚主义开炮。我原本就知道英国的官僚主义和繁文缛节很厉害,但没想到离谱到这个程度。当然,越到后面就越离谱,申请被拒时我简直难以想象有谁能在这种环境下干成任何事。当然,看到建小径被拒和放标识之后我才反应过来,这家议会绝对是在针对他,有当地权力机构这样的针对,能做成任何事情自然都是困难无比。 希望第三季能继续延续,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人因为什么样的理由对他有如此的敌意。
ps:
另外关于结尾对胡椒的纠结,我有一个感想,也就是“行事原则对人观念的影响”。 克拉克森很喜欢胡椒这头牛,但她无法怀孕,也就无法产生收入,这种情况只能送去杀了来止损。但他不愿意这样,经过漫长的心理斗争之后决定留下她当宠物养。 我觉得这个纠结的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继续养着胡椒所花的钱或者不宰杀胡椒的损失,这些钱对于克拉克森本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对于已经开起餐厅来的农场都不算什么事。他还是如此纠结,最后留下胡椒甚至还是有可能考虑到观众心情的因素。 他不是真的“需要”这笔钱,因此,反对他的力量实际上也是“理念”。也就是“养的东西必须有利润”的这一资本主义的理念。一个古代地主或者贵族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喜好让某个生产环节亏损而感到不安,但一名资本家会,因为这有违他的“职业道德”。他们可以通过获取的利润来一掷千金地进行娱乐,但他们不愿意“做亏本买卖”来满足自己的心愿,哪怕后者实际上的成本只是前者的零头。 这很难称之为“异化”,但这也反应了资本家们的思维方式会被“资本主义的原则”所深深影响。以前看到说当代资本家们拥有的财富是古代贵族的成千上万倍,但他们却远不如贵族幸福,因为有“职业道德”,需要维持资本的增长。我觉得这也是类似的例子。
翘首等待克拉克森大叔家农场的事儿,一眨眼两年多过去了。再次启程,气氛全没了第一季刚“下田”时的新奇感和兴奋劲儿,得过新冠的大叔多了白发,更显老态,甚至口齿都有点儿含混了,记忆里上一季的轻松和诙谐不见踪影。
第二季的八集,标题是跟着上季延续下来的,一开始就是第九章:生存。这个严肃的词儿也预示了这一季故事的基调:事情都开始认真起来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词儿:Beginner’s Luck(新手的好运),这个说法我们中国文化里好像没有,仔细看的话现实中也是似无若有,但如果真有,那差别可能就是在心态上。第一季时大叔的“玩票”心理,让巧思和好运都像信手拈来似的,但在两三年拖拉机里的颠簸往返后,沉淀下来的就是责任心和实干了,确实轻松不得。
而作为一个真人秀节目,人事的处境和心情都和我们的现实同步,这几年疫情影响、国际局势变幻、物价飞涨,农人(及其他很多人)的生活岌岌可危,大叔的农场故事走在真实的现实里,也由不得轻松。
看片中农场“婴儿”Kaleb也脱去了婴儿肥,甚至自己都做了爸爸,人的成长和改变一刻不停,而农场的故事也并不只关乎四季更迭、农活循环往复。生活,一直在向前。
克拉克森大叔在本季中新的目标,给他带来一系列新的烦恼,解决过程中揭示出了各种关于制度、官僚等存在的问题。大叔看似不羁,实则展现出的是一种真实的勇气。
第二季的《克拉克森的农场》,也许少了娱乐性,但走进现实走向成熟的农场,更多的引起人的感慨。
今天聊聊英剧《克拉克森的农场第2季》。
片名Clarkson's Farm 2 / I Bought the Farm Season 2 (2023),别名我买了一个农场。
原本有小道消息放出,亚马逊和ITV含糊地表示不再续订《克拉克森的农场》,原因是这个系列在国际上的表现不佳。
我们不知道亚马逊是如何得出这种结论的,至少我们在各大评分网站上看到本剧的评分都是极高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杰里米·克拉克森(Jeremy Clarkson)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发表攻击苏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马克尔(Meghan Markle)的言论,包括使用贬损和侮辱的词汇来形容她,公开批评梅根的决定生育的计划,称她“只会生小孩”,并将其与维多利亚时期庶民家庭中的“繁殖女”相提并论。
他还公开表示,希望看到梅根·马克尔“光屁股被游街示众,民众向她身上泼粪便”。
这些言论引起了许多人的批评和反感,认为这些言论涉及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等问题。
不管怎么说,好消息这个系列并没有取消,杰里米·克拉克森带着第二季回归了。
《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中颇受欢迎的价值观,为那些怀揣田园梦想的观众提供了寓教于乐式的体验。
本季克拉克森和英国所有农民都不得不面临同一件事:英国脱欧。
英国政府表示,他们将弥补消失的欧盟补贴。但政客的话,只能听听罢了。
杰里米·克拉克森在第一年辛苦劳作后收获了144英镑,第二年他决定“再接再厉”,扩大再生产,在农场的基础上叠加牧场,通过多种经营实现转型升级,于是他开始豢养鸡群、牛群,开设自己的农家乐餐厅……
第二季中,克拉克森不再是一个与天斗与地斗的新手农场主了,而是成为一名与西牛津郡区议会斗争的刚猛农夫。
每当克拉克森在土地里收获一些什么新玩意儿,或者有了一些销售产品的新点子,当地议会官员和当地人就会找到各种理由进行阻挠。
新建餐馆被否决、修停车场被否决、自己农场里修路被否决、獾搞破坏没事消灭獾被否决……不管想做什么,当地议会都会找到理由否决,哪怕是无法否决的改造工程也要阻挠配套设施建设。
观看《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二季依旧是一个非常愉悦的体验,除非你是对克拉克森心怀不满的邻居或者西牛津郡区议会的一员。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克拉克森这次遇到的最大困难并不是天气也不是害虫,而是生活在他周围的村民。
诚然,克拉克森可以凭借自己的名气和粉丝,轻松招揽生意。但这是他自己多年努力积累的人脉,本身也是他成功的一部分,可当地人则秉持损人不利己的原则,看不得别人好,哪怕自己卖不出东西,也不让克拉克森做成买卖。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问的是人可以有多坏,里面就有很多农民坑害同村人的故事。在《克拉克森的农场》里,这些故事得到了真实体现。甚至可以说,这些人的丑恶嘴脸已经得到美化处理,并不是国外的人素质就会有多好,在羡慕嫉妒恨的时候,大家都没差别。
当地议会甚至可以为了阻挠克拉克森的生意,花费一大笔钱把两公里范围内划为禁止停车,哪怕自己村民乘坐公交车不方便也没关系。
就算傻子也能看得出来,当地议会和村民就是在针对克拉克森。只要克拉克森敢有一点赚钱的点子,大家就负责搅黄。
克拉克森在这里展现出来高情商,他没有气馁放弃,也没有硬碰硬地和地头蛇对着干,而是巧妙地想出各种聪明的方法来化解问题,用更加巧妙的方法来克服阻挠。
不让销售T恤,就把T恤作为赠品;不让建设餐馆,就趁着议会繁文缛节官僚主义的时机抢工期……总之,他做成了。
真实残酷的农牧场,
直面挑战享受乐趣。
不得不说,本以为这一季有了居民和议会等等的阻挠会变的有些偏向政治化,没有第一季纯粹了,惊喜的是,并没有,我也可算知道了杰雷米为啥会成功了,说是享受田园生活,聪明的他开始研究生态农业一体化了,钱生钱,第一季是花钱探索的话,第二季就是在英国脱欧,失去补助,新冠爆发两种条件下的农场寻求生存与发展
第一季印象:一个很大胆?并有钱的倒霉老爷子,第二季,正当途径失败后,大胆地在灰暗地区钻空子,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真的是想法大胆而且行动力Max,积极去解决问题并善于合作,最后赶工建房子看的人都燃起来了,故事也没有在这里结束,他也真的是蛮有趣的,在卡勒布失误的空地上铺花“卡勒布的缝隙”(不要太浪漫🥰🥰🥰,那一个画面出来的时候,立马我愿意😭😭😭)最后没有杀掉很难怀孕的pepper,看来他也不全是个眼里只有钱的商人,知道有些东西不能用钱来计算,也正是因为要赚够钱了,才可以让自己做任性这样的决定吧……真的在享受生活啊,果然有趣的灵魂在哪里生活都是如此有趣的
也是在第二季我看到了这个有魅力的老爷子的另外一面
ps:查理有时候真的好像猫和老鼠里的jerry
"I have a plan!"
相信听到Clarkson这句话的观众难免心头一紧,如临大敌,啊,大爷又有什么新招了,这次又想要买什么?
我之前并不认识Jeremy Clarkson,据说他是英国超火汽车节目Top Gear的主持人。但由于某种原因近年无法进行汽车测评,于是他突发奇想,退休回去种地。
2008年,Clarkson在Chadlington 查德灵顿买约6000亩的土地,正好近期租约到期,于是考虑自己亲自下地经营农场。
起初,他信心满满,因为种地已经是刻在从事农业生产1.2万年历史的人类DNA里的手艺了,“把种子往地里一撒,天上下点雨,粮食自己就长出来了。”
Still, I was confident I’d manage. Man has been farming for 12,000 years, so I figured it must be in our DNA by now. You put seeds in the ground, weather happens andfood grows. Easy.
嗯,经历过在阳台千辛万苦种了第四株夭折的向日葵之后,我从此不敢轻视任何园艺和种地手艺了。
Clarkson并不是孤军奋战,尽管他碰巧选了一个最坏的年份开始,遇到雨水最多的播种季,英国脱欧,某种流行病等,但他有文武双全的农场经纪人Cheerful Charlie 和对外界事物一窍不通但种地无所不能的好助手Kaleb!
(老实说这三人真的绝配啊绝配)
Cheerful Charlie,很明显就是字面上的反讽,Clarkson大爷的冷嘲热讽真是太有趣了(更多是自黑),因为严谨可靠的Charlie一来准没好事,总会搬出各种规章制度打击Clarkson的各种奇思妙想:
这是规划变更。
需要风险评估。
欧洲禁用种衣剂(农药)。
要等食品卫生部门批准。
议会必须同意。
不能在农场里修路。
等等等。
但他同时又是个多面手,不仅帮他计划好了种植时间表,所需要的肥料,种子以及机械设备的清单和预算,圈养绵羊和建造商店,养牛养鸡和开餐厅(第二季)等各种琐碎事,还能帮忙测试小麦水份、赶羊,以及跟顾客没完没了讲述小麦的故事。。。
Kaleb这个土生土长的小伙实在太牛了,自己经营着一家农用车公司,还有农场,通常每年养5头猪(做香肠和猪排),50头羊,120只鸡等等,现在还要时不时帮Clarkson收拾烂摊子:
但他也收获了很多,比如第一次去伦敦,第一次坐直升飞机,还知道了什么是007和NASA。
不得不承认的是,英国农业种植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各种眼花缭乱的农具和设备,十分精准的科学管理,但最终还是看天吃饭。
干旱、洪水、病虫害、火灾……数不清的自然灾害,第一季里农场一年全部的经营收入13.7万英镑,刨去所有成本,最后盈利144英镑,这还是加上国家8.2万英镑补贴的前提,第二季里脱欧后农民就没收到政府的口头支票了。
Clarkson经营农场虽然有玩票成份,但不可否认他其实还是很亲力亲为,开商店和餐厅也是帮忙拉动当地消费和销售其他人的农作品,也的确下了功夫,特地与村民开会沟通等。
但他还是经常受到村民们的排挤,草堆被火烧了两次,甚至有人众筹反对他的餐厅计划。
最后甚至要在摸黑在深夜凌晨修路,48小时将老谷仓改建为餐厅,不停地变换停车场位置,才能应对各种荒谬绝伦的规章制度。
最终,他们还是成功的开起了餐馆,并奢侈地养了一头宠物牛,并在夕阳西下时欢聚一堂。
哈哈,期待Clarkson的奇思妙想,期待2024年第三季!
对了,这两人写的几本书都非常不错哦!(Clarkson的有中文版)
大爷网店://diddlysquatfarmshop.com/
Kaleb一如既往拓宽我的认知。世界上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成吉思汗、NASA、007…甚至也没坐过火车,但他在自己领域所展现才能依旧让人吃惊令人敬佩。我们所拥有的同一套价值观导向非常肤浅。
农场天团赛高,每个人都魅力无穷。另:白牛在《法华经》中隐喻佛陀智慧,最后居然被克拉克森留下来了,实乃有福之人啊!希望大猩猩不要被最近的风波影响到,能继续为全人类做节目。
这季除了化身Gordon Ramsay开餐厅 也更多地让观众深切感知脱欧后英国农民越来越艰难的处境 所以也没有首季四处闹笑话娱乐性那么强了 连Gerald讲出口的话都能听得出是英语了 还充满了各种繁文缛节开会讨论计算开支等等 但也更贴近现实中事事都要操心劳力的农场生活 (乐观老头:我知道这个80%会失败 但我有一个plan — — 成为那20%。)
更真实的一季,进一步表现了农民的辛苦,深入而全面,并且,没有那么下饭。大猩猩这个选题是对他一生事业的一次升华!
这个家没了charlie和kaleb铁定得散
和不爱英式农场的人没什么可说的!
流眼泪了。看的时候我们家正在算22年的农场收入,支出和收入持平,在三百亩地上辛辛苦苦一整年,一毛钱没赚,这还算好的,周围多的是亏本的农民。原来全世界的农民都是和政策斗争的农民
太爱这个节目了,可能是中国人都喜欢种地的缘故吧!丽萨太可爱了,想要睫毛长的小牛牛~!凯乐布居然当爸爸了,那个授粉的转切真的笑死我。舍不得一口气看完,每天只看一点点还是迎来了大结局,牛牛自己跑到格栅那张照片我笑疯了,最后凯乐布在飞机上看到那行字真的很神!原来在任何国家农业都是艰难的,我们要珍惜粮食。明天开始二刷
这一季前几集你会以为没有第一季笑点密集和精彩,但看到最后一集你会感叹,有一群正常人,骂着脏话钻体制的空子,做一件真善美的事,实在是太美了!
笑死了 第一季科普英国农业法,第二部教人如何在法律灰色地带游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转折太大 从科普到法外狂徒
胡椒遇到了心软的神~
所谓那些保护农民和支持农民多样化收入的council,却处处与Jeremy做对,但说到底,他真的需要这个农场吗?其实不,但是这个镇子的农民需要他,没有他,卖牛奶的那一家就会失去他们唯一稳定的收入。看着真让人生气,更让人生气的是,google后Jeremy的餐厅其实只开了一个月,就被council强制关闭了。
最后Jeremy给Kaleb生日惊喜,带他坐直升机,让他看麦田里大片野花铺成的“Kaleb's crack”…仿佛见到了传说中的农业霸总文。
与人为的“弹性规定”斗智斗勇一个月的我表示,宁可被清晰的条款否定,也不想被执行者模糊而玄学的主观否定,起码得让我做个明白鬼吧?很羡慕克拉克森能知道自己被否定的原因在哪里。
爱就是带你坐直升机嘲你
城市病人的药
务农一年后已经没有那么多愚蠢的整活了,整个餐厅的计划其实很合理且成功(没有council一直在跟他作对的话= =)把整个经过拍出来也算是作为对council的回应和反击,但会不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其实第一季放火我就看着挺提心吊胆了)可能再往后拍就逐渐变成《致富经》了XD 所以什么时候能给杰拉德配上字幕
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一季与天地斗的内容少了,与人斗的篇幅大量增加。但是无论过程如何美化,亚马逊和大猩猩就是给人村里找事儿去了,他们想要的是订阅率不是收成率,这一点是无法粉饰的。就这样三季结束挺好的。
主人公是个热血傻瓜,主角团个性鲜明,节奏明快笑点密集,如果把定义稍微放宽一点点,这其实是一部顶级少年漫。
租直升机来婊kaleb也太好笑了吧,整两季被小兄弟“Fxxking hell”骑脸的深仇大怨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