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真实,如此遥远。(短评太长,发不下:() 1.恒星风?或年轻恒星形成期的时间尺度是怎样的,相对论效应有多少。这是多么剧烈变化的物理实验。 2.在哈勃的轨道高度,肉眼观察地球,地球的尺度占了多少度。 3.革新的推进原理(进行星际旅行),究竟在工程上实现到什么程度了?或者说是否已经存在概念设计。工程经验?理论原理? 4.人类的飞机发明史上,曾经有这样一句话:It is nothing to design an aeroplane, making it is something, flying it is everything. 即便如此,在飞往星际的征程上,我们又design到什么程度了呢?
单纯的想分享图片,却字数不足,发布不了。
搬运点名次缩写吧。
广域和行星照相机(WF/PC)
戈达德高解析摄谱仪(GHRS)
高速光度计(HSP)
暗天体照相机(FOC)
暗天体摄谱仪(FOS)
空间望远镜科学协会(STScI)
美国大学天文研究联盟(AURA)
光学望远镜的组合安装(OTA)
金石太空飞行中心(GSFC)
精密定位感测器(FGS)
轨道天文台(OAO)
说起来和哈勃望远镜的缘分是始于Win10官方桌面壁纸“哈勃望远镜拍摄”系列,一共十来张哈勃拍摄的高清宇宙照片,我用了近半年,只觉惊为天人。
星云的诡谲之美令人觉得虚幻,这虚幻又因其真实性而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2021年北影节展映片单中有IMAX 3D版的高清放映,有幸买到了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场次,真的是有生之年系列,这样的影像和这样的观影体验每个人一生都至少应该有一次,或者很多很多次。20多米高的巨幕,杜比环绕音响,看漫天遍野的小行星一阵阵扑面而来,仿佛抬抬手就能拾起一颗,是从未有过的视觉体验。又想这些影像由哈勃望远镜和各国宇航员们在地球千里之外的外太空摄制,更觉得无比珍贵。
除了视觉听觉上的极度体验之外,仅就纪录片而言,剧情和影像都偏弱,也许是受限于有限的素材吧,毕竟在外太空拍摄的影像数量有限,摄影技巧也受到极大限制。纪录片主要记录了修复哈勃望远镜的宇航员们在太空的修复过程,太空生活片段和哈勃拍摄到的宇宙影像。前两段因为是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所以摄影技巧和画面都很平平,只能作为一种记录,而离“纪录片”似乎还有些遥远。而为维修的过程前因后果也没有很清楚的介绍,看了也觉得是一头雾水。对宇航员生活的记录很有趣,原来在失重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可以是这样这样,这一部分看得心满意足。
最出彩的也是最难的是哈勃拍摄的影像和宇航员们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影像,那些星云的美直震慑到你灵魂里去,一颗看似小小的星,以自己为中心氤氲开一波波若有似无的飘渺,交叠,起伏。这样无与伦比,顿觉语言十分无力的美,想和他再看一次,很多很多次。
最后是一点对IMAX技术的一点点浮想,虽然在听觉视觉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很希望下次还可以感受到如此高强度的体验,但是连着两场看下来,顿觉头昏脑胀,耳朵也因持续的高分贝音效而隐隐作痛。不禁感慨将人的视觉听觉体验推至极限的IMAX技术是否是最优解,是否能代表电影的未来?在超出了人类所能适应的最佳听视觉负荷后的技术加成所带来的“极致”体验也许并不是“最佳”体验,当技术所能实现的影像超出了人体能接受的限度之时,或许进步反而成了压迫。想来最佳体验并不一定是最极致的体验,而是最合适的体验。
哦对了,还想说中国电影博物馆的观影体验真的太棒了,有专门的光影餐厅供应小食饮料,开场前有工作人员引导,巨幕IMAX票价竟然只有30元,而且还赠了一张手感超好的高阶纸海报(打算一回家就贴墙上!!),真是太幸福了!!
而且电影博物馆还有各种展览,主题厅好气派了(可惜最近都是红色主题展,红的实在乏味orz)
观影之余还可以看一些电影相关的展览,一楼还展出了各种年代的电影放映机,电影迷直呼过瘾啊啊啊! 走出博物馆的那一刻又碰上了雨后新霁的层云,那一刻就知道这个地方以后会常见面。
我经常在想宇宙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以前也想,只不过没有现在想的时间多。像老子所说的,大无限大,小无限小吗?为什么会有无限大呢?究竟什么才是大呢? 如果就像数字1,2,3……,。它有无限大、无限小,但是,无限大、无限小的意义是什么呢?有什么意义? 纪录片中反映了两个令我深思的概念:科学与科学精神。人们进行科学活动,获得科学认识,不仅需要从现实生活从而获得根本推动力、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及思维方式的训练,还需要科学研究者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支撑。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就不能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从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这里似乎又存在一个悖论 :世界是没有永恒的东西存在,包括真理本身,也就是说,真理在人类思想意识的反映所形成的科学和科学精神更不可能保持永久的正确性。因此,以并不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讨论我们希望正确的结果,这看起来就是一个伪命题。这也是神学、伪科学、虚假科学借以共计春科学的借口。于是,必然存在主观的一种思考方式,但是却不能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思维就否定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客观性,正如同我们不是神,我们创造不出这个宇宙,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这个宇宙的客观性一样。 所以以不断变化的科学和科学精神来从事科研讨论辩证科学和科学态度,我们首选要认识的就是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客观真实性,并且在有限的范围内,几大的追求其都能够满足的正确的范围。科学和科学的正确性,我们在时间和空间的范围不断的扩展其普遍性,这就是真正的科研,一种探索的过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是神授的。 哈勃对人类研究宇宙作出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是值得尊重的。可哈勃望远镜在宇宙中也只是个一粒尘埃,借宇宙的力量它才得以如此辉煌,让我们明白,任何的科学研究都要辩证的去认知。
宇宙很大,人很渺小
这个看IMAX 3D一定很牛逼
超棒。可惜没机会看到真正的imax。
清晰
一定要IMAX+3D啊!哈勃升空21周年,辛苦了
还以为是科普片,原来是风景片
镜头的质量无可挑剔!但是这名字起得。。。应该叫《维修哈勃》。
我们忒小了
惊悚片
imax 巨幕
寓教于乐,效果叹为观止,强烈推荐家长带小孩子看。
实在是太美了,可惜拍的有点简短
宇宙間有幾顆星星 我就想給這部電影評幾顆星
这种片子就该去看3D啊啊啊啊!光看2D的宇宙就美到不行了难以想象3D版要美成什么样子!小李子语速缓慢的念着旁白可是还是好多词听不懂!呜呜呜呜想看3D呜呜呜呜
一看到開始NASA的LOGO我就心情澎湃了。哈勃拍的照片本身就漂亮,結合到IMAX 3D上實在太震撼了。
香港太空馆看的。绝对坑爹啊我会写详细影评的= =
哈勃绝对是这个世界最无敌的摄影师,雄伟、瑰丽、奇幻……一切形容词在它的作品面前都黯然失色,这是超越人类想象力极限的景观。
真想拿星图来当墙纸用
太真汗了
每次看见星云就他妈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