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风味人间 第三季

第8集

主演:李立宏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剧照

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2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3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4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5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6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3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4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5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6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7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8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9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绝美文案总结

伴随日升日落与万家灯火,让无畏者为梦为马,四海为家。 有多少人四海闯荡,就有多少人眷恋过往。 饭热菜香,加上团聚的欢声笑语,融成一处,我们叫他——年味。 说到沧桑二字,前者指沧海,后者是家园。人们以风为信,以苦作舟,耕耘着孩子的记忆和未来的风景。对于纷纷过客,海洋以永恒的包容和静默,不咎既往,不问去向。 ——第1集《天涯·四海为家》

生活向来充满风浪,但人们总愿意把信心交给明天。 盘中餐,头顶月,让远离亲人的时光不再漫长。立于潮头,勇气随风浪沉浮;越过山丘,才能看清生活的底色。每一丝云淡风轻的背后,都有人拼尽全力。待光阴化作故事,那些过往的层云,似乎都轻飘得不足言说。 ——第2集《弄潮·浪头击水》 眼前潮水起落,身后浮沉半生,也许人的无奈和不平凡在于,越是看清真相,越是不惧琐碎和艰辛,坦然面对三餐一宿,岁短日长。 回头看仿佛光阴如水,人生不复少年。只是大海的节律不改,正如人间的求索依然。 ——第4集《赶海·潮来汐往》

这些从事远洋捕捞的人们每年超过三百天在海上度过,带着家人的惦念,迎来海风浩荡,送走暮色四合。 岁月总是让生活一边丢却,一边弥合。海面上,望尽风云变幻,忘却岁月更迭。大海化育有时,人们朝夕收获。那些形形色色的海错,经年往返,有如春华秋实,夏雨冬雪,仿佛回应着大地的四季人间的凉热。 ——第5集《时鲜·秋去春来》 童年总是过得很慢,而成年人的世界里,一样的时间却总是让人觉得日夜太长,岁月太短。 岁末的一顿团年饭,仿佛卸下一年的疲惫,化解胸中的块垒。 中国人对团圆的执念在春节达到顶点,人们不辞辛劳,千里奔赴,又在获取勇气与力量后再度启程。 我们无力驯服一朵来去的浪花,就像不能左右时间,却以变化对重复做花式反抗,用风味对寡淡做多样消解。几度努力再造,一派烟火人间,虽然留不住似水的光阴,但也莫辜负花样的年华。 ——第6集《花样·似水流年》

以时间对抗时间,用厚积凝固薄发,短暂脆弱的鲜美得以长久停留。 古老的工艺伴随人们的生活,送走冬春几度,平添风韵几何。 万物生长有时,但人们却把一去不回的时间,以某种味道的形式固着,使其穿过无尽纷乱,而不曾散落,它鲜活如昨,就像时光未被惊扰,岁月还能重来;它厚重悠远,仿佛藏着大海的涛浪,故土的风霜。 ——第7集《厚味·余韵悠长》 大自然一无所求,化育世间万物。往来人奔忙不休,不断经营建构。从传统渔猎到海上农作,从物种复苏到技艺的承传,人们从没放弃过变革与重组,为的是长久的续,代代的持有。 不管通往平淡还是走向非凡,大约所有的路程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端。从初出茅庐到升堂入室,道理简单,然而其路漫漫。 食物朴素无华,但有夜色凉风与亲人围坐,无端多出几分美味与亲切。成长的稚童,族里的老者,如此一年又一年,完成着世代的赓续,春秋的交叠。

自然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岁月却试图把生活左右。总有人毫不妥协,付出勇气与劳作,一边迎接风浪,一边拥抱凡常,只因为人与命运唇齿相依。正如海洋之于大地,一再交手又彼此造就,哪怕惊涛来得不容分说,哪怕沧桑不曾善罢甘休! ——第8集《赓续·代代相传》

 2 ) 找寻生活里的美好滋味

复杂的食材可以简简单单地呈现,简单的食物背后意义非凡。《风味人间3》讲的远不只是美食的来源和烹饪技巧,而是生活与人味。疍家、渔民、海碰子,他们日日和海洋打交道,海中风味早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的生计与乐趣,是点缀家中餐桌的一抹亮色,更是独有的家乡的味道。

我喜欢纪录片将每一种食材都置于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中。晶莹剔透的龙虾肉与椰汁在热锅里滋滋翻滚、巧妙融合,缕缕热气似乎都让我感觉到了清甜的味道。前一刻还醉心于大厨精雕细琢出的珍馐美味,画面一转来到船屋,就看到龙虾最朴实也最好吃的烹饪方法:白煮。爷爷下海捞来给自己的小孙女吃,抛却一切复杂工艺,保留食材的原始鲜味,看到他们脸上满足的笑意真觉得这是世间最好的味道。

随着纪录片富有节奏的叙事,我看到越来越多充满烟火气息的美食故事,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食物与生活的关系。林本本埋怨父母对他太不温柔,他们看上去有时确实没有耐心,可是他们的爱绵长细密,不用宣之于口,在一碗糯米饭配金蟳里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人们为获取食物,维持生计而辛勤劳作,可是看似简单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工作酝酿出别具一格的美味佳肴,也成为联系家人的重要纽带之一。

如果说第一集还在着力刻画脉脉温情,那么第二集凸显出的是个人乃至群体是怎样用智慧、勇气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搏击自然,创造自己的生活。一方面,镜头多角度呈现了人与自然的悬殊实力,让人感觉极为震撼。另一方面,影片又丝毫不过分渲染个人的拼搏与努力,白天努力用渔网捕鱼、力求收获更多的渔民晚上和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饭,唱着歌好不快活!努力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本能,只是让我们旁观者感动与惊叹。

最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是三个年过半百的阿姨在舟山群岛的浪潮与峭壁间摘佛手螺的场景。看到这里我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极限运动在阿姨们面前也无足称道了,这是极限生活啊!她们要冒着生命危险采摘食材,每次风浪掀起都不由让人捏把汗,紧张感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起伏中不断叠加,直到最后一次巨浪把三人从绝壁上掀下,可是当她们带着收获来到船上时,每个人都是满满的欣喜,刚才的紧张担忧一扫而光。

这部纪录片的精彩之处得益于导演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在阿姨们惊险采摘佛手螺后,镜头一转,我们来到了厨房里,看到烹饪后的佛手螺,让人垂涎欲滴。可是在这部以生活为基调的美食纪录片里,大厨永远不会是主轴,才欣赏完专业人士的复杂技艺,我们又回到了寻常人家的简单风味,仅仅用生姜、菜油、老酒,经过爆炒和烧煮,一道清炒佛手螺就新鲜出炉了,看了叫人大动食指。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晚上大家一起和乐融融地吃饭时,阿姨笑着说:明天不是大家都要出海去吗?她们明了艰险,也会惧怕风浪,但从不失去信心。借由美食,我看到的是她们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她们看似简单的佳肴背后承载着厚重的意义与对生活的希望。在了解了人们是如何拼尽全力去获取、采摘食物后,清炒水煮的菜肴都显得特别有滋有味,这是生活赋予食物的厚度。

我很喜欢《风味人间》第三季的主题:大海小鲜,把自然、食物、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让我们看到形形色色天然的捕捞方式,又把食物的环境和原始风貌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最重要的是,用生活串联起人与美食、与自然间的联系。海是风味之本,食物是风味百态,人是风味之魂,我们其实找寻的就是生活里的美好滋味。

 3 ) 风味人间,没啥味道

太过注重叙事,食材本身和制作的故事都大幅省略了。 看完了之后,除了馋,顶多顶多对叙事有丁丁点的感动。 完全没有了舌尖和风味前2季那种三重的感觉: 哇,好吃/馋;啊,amazing;呜,真感动………

味,这个字,除了采集者,还有制作者和历史上的转化者。

这只能说制作组没有尽力去找有意思的主题。 建议制作组去看看类似东京大饭店这样的片子,例如本地茄子,到底如何才能变的好吃;例如鹿肉想要像牛排一样能生吃,该怎么办;

 4 ) 小鲜与大海:克制而温情的故事讲述者

“民以食为天”,人的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用来寻找食物、加工食物和享受食物,无数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也随之发生,食物的故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的故事,而《风味3》大海小鲜的主题更使得这一季的食物故事和人们的生存故事紧密相关。大海,正如同《风味3》开篇所说“风云多变却源源不断送来至味珍馐、生计和温饱”,对“靠海吃海”的渔民们来说,人的故事更是食物的故事,“它就是我,我就是它”(第四期闫九俭言)。然而,相比于植物和动物的故事,人的生存故事本身就裹挟着汹涌庞大的主观情感,作为纪录片又无法像电影这样的强情感载体一般自由叙说抒发,节目如何把握讲述的限度?该如何平衡如实呈现与能动表达?记录和抒情的分寸又如何拿捏?《风味人间3》聪明地做了一个克制而温情的故事讲述者,小鲜得以讲出大海。

这首先体现在节目组选择的人和故事上。人文纪录片是纪实片但不是科普片,制作方能够根据节目的表达倾向选择和呈现其所期待的故事,如实呈现的故事中本身就蕴含着能动表达,真实已然拥有了万钧之力,直击人心。《天涯》中林本本一家,《调和》中李大爷祖孙四人,《赶海》中的闫九俭,《风味3》中讲述了很多平凡家庭的酸甜苦辣,然而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家庭?普通人的故事又如何引起共鸣?关键正在于平凡中不平凡的超越力量,节目也正是在对真实生活的深挖中实现美学表达。小学生林本本在鸡飞狗跳的小岛生活中翻过千山阻隔想要成为“把目光投向全世界”的地理学家;李大爷在捕捞乌虾和制作虾酱之余与老伴孙女戏耍玩笑,称赞花雨中的老伴“仙儿(美)”;儿时以乔峰为榜样、心怀江湖的渔民闫九俭成年后在渔猎时朗声唱出“我醉提酒游寒山,霜华满天”,在别人说他远离江湖时坦然笑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种种的真实故事以日常油盐为基础形成了一个观众和作品的自由对话场域,而常规外偶发的真实美感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整个场域,成为打通作品和观众人生阅历的关窍。对话意味着相互激发,观众在和真实故事的对话中获得从琐碎重复生活拔出的超越力量,震荡着麻木疲累的心灵,“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放松抒情表达的明确所指,《风味3》转而从真实中挖掘出一点点的动人,四两拨千斤,给观众更多的自由感受和想象空间,从容表达出克制而磅礴的温情。

除此之外,摄制组多次从幕后浮现,和被摄对象仿佛友人般自然交谈,这种介入和表达似乎违背了纪录片的原则,但事实上,这正是不能再真实的真实呈现。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与观者期待视野并不完全匹配,而由此产生的期待冲突却可刺激观者形成全新的视野”(《走向接受美学》),摄制组多次意料之外的出现反而呈现出真正美好的人际交往:摄制组在《天涯》中考林本本各个国家的首都,谈起他的理想,在《赶海》中问闫九俭是否“远离江湖了”,在《时鲜》中接田姐说丈夫近视眼神不好的话,调侃说丈夫“眼神挺好的,当年看上您了”,同样是在《时鲜》中晕船的摄影助理被船长关心叫去喝汤等等。这样自然真实的对话交流不仅让观众跳脱出预期的节目表达而遭遇一种不期然的自由趣味,也使得观众沉浸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温情中打开了更深刻的认知界面,正如同摄制组和被摄对象不只是拍和被拍的关系,观众和节目之间也不只局限于看和被看的关系,在精神的同频共振中人和人跨越时空、超越维度实现深刻互动,在更广阔的意义上产生关联,情感由此在宇内四海自由奔流,“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在令人食指大动、垂涎欲滴的食物特写和感官刺激之外,人文纪录片对人的本质性关注真正突显。但略显缺憾的是,节目多次采用故事+食物镜头+故事的叙事模式,而中间的食物部分常常由专业厨师制作高级菜色,和前后部分略显割裂,如若能找到和渔民生活相关的餐厅拍摄食物特写,我想感官刺激并不会弱于高级菜色,叙述也将更为妥帖流畅。

在克制的温情讲述中,抒情不会变成煽情,表达不会演进为表演,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正如风味人间的英文名once upon a bite那样,一个举重若轻的once upon已然牵扯出无数翻涌的心绪和笑泪,小鲜中自然得见整片大海。

 5 ) 海的味道是广袤无际,也是烟火人间

晚饭时间,我打开了配饭电视,一个原本打算好好加班的夜晚,却忍不住开始不务正业写起了影评。这画面似曾相识,我甚至记得,上一次发生这样的场景是《风味人间2》,而这次是《风味人间3》,真巧。也许我就是喜欢看食物,也许我就是喜欢这个系列。

食物是一种让人魂牵梦绕的存在,美食当前失去自制力并没有什么好羞愧的——我就这么理直气壮地安慰自己。

更何况,《风味人间3》的主题是海鲜呀!有谁能抵御海鲜的诱惑呢,看片头部分:带鱼闪烁着锋利的银色光泽,青蟹举着钳子耀武扬威,鲍鱼蠕动着厚实柔软的身体……

一个镜头闪过,它们就变了样子:整排的鱼被腌制了挂着,鲍鱼被切了花刀,鱼肉被炙烤或是被熟成,还有海胆、虾、龙虾、章鱼……它们一个个看起来好吃的不得了,可偏偏都一闪而过,我一次次摁下暂停,恨不得一帧一帧截屏下来——海洋生物怎么可以看起来这么好吃啊!

到了正片部分就更诱人了,我一一细数了《风味人间3》第一集《天涯·四海为家》里出现的菜:

鲍鱼烧五花肉、酥炸金鲍、松露鲍鱼焗海胆饭、溏心干鲍、新鲜鲍鱼炖土豆;

龙虾椰子鸡、龙虾麻婆豆腐;

鲅鱼丸子、熏鲅鱼、甜晒鲅鱼炖豆腐、甜晒鲅鱼贴饼子;

咸食(鱿鱼海蛎皮皮虾包进番薯面皮)、金蟳(当地一种锯缘青蟹)糯米饭。

每一道菜出现,我都忍不住停下画面记录下来生怕错过,《风味人间3》镜头里,海鲜的纹理、弹性、半透明的质感…… 所有引发人关于海鲜“好吃”的记忆特质都被放大了,不得不说,《风味人间3》里的海鲜看起来真的比现实中更好吃。

特别是当我看到片尾鸣谢里有上海遇外滩餐厅,想起吃过遇外滩的招牌菜,片中拍到的金蟳糯米饭,更肯定了这种感觉。还有我曾吃过的片中其它同款菜肴,杭州四季酒店金沙厅的鲍鱼红烧肉,杭州康莱德酒店里安餐厅的小青龙麻婆豆腐,都算得上知名餐厅招牌菜,可记忆中好像也没《风味人间3》里这么诱人,真是让人不由感慨镜头的力量。

片中这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无论是刀工还是火候,或者是与其它食材的搭配,都显示出了非凡的烹饪技巧,让人只通过屏幕就能够相信这些海鲜的风味一定得到了最好的发挥,可整集看下来,最吸引我,让我觉得最想吃的,却不是以上这些。

海南陵水,渔民家的小孙女双手捧着龙虾,大口啃着,简直就像我们平时啃汉堡的样子。而那只龙虾,其实没有任何复杂调味,就是简单地带壳白煮。

小姑娘的奶奶冯界珍接受采访时说:“龙虾这样煮才好吃,料太多了不好吃了!”这斩钉截铁的语气简直让人妒忌,可仔细想想,谁说不是呢。

开篇的第一个故事,辽宁省大连市海洋岛李天佑一家,第一个关于吃饭的镜头就是妈妈递给女儿一块看起来像白水煮的螃蟹,而后拍到他们的餐桌,上面是整盘的螃蟹。最好的海鲜,原本的鲜甜就足够美味,根本不需要过多调味,渔家都懂得这个道理。

《风味人间3》第一集讲的是海鲜的故事,也是渔家的故事。

前面我列举了第一集出现的所有菜名,也许你们就发现了这集主要所提及的是四种海鲜:鲍鱼、波龙、鲅鱼、金蟳,它们相对应的,就是四个地方渔家的故事:

辽宁省大连市海洋岛李天佑一家,他们全家从黑龙江搬到黄海深处的海洋岛定居。李天佑需要在天气变冷之前把鲍鱼幼苗投放入海,等它们成熟以后再完成捕捞。李天佑一家的故事里还着重讲述了他们夫妻和女儿斗嘴逗趣的日常。

海南省陵水市,疍家渔民何永兴与老伴冯界珍住在海边渔屋上,他们的儿女都已经去城市生活,只有老人家还不愿离开渔屋生活。在片中,小孙女放假到爷爷奶奶家暂住,何永兴和老伴高高兴兴为她准备了海鲜大餐,那是何永兴下海徒手捕捞的波龙(小青龙)。

山东青岛,刘慧群为过年准备着食材,把新鲜捕捞到鲅鱼片开晾晒风干。

福建平潭东庠岛,小朋友林本本生于渔家,他记得许多遥远国家的首都地名,他向往着海洋另一边的那个遥远世界。他看似成熟早慧,可聪慧如他,也有非常孩子气的一面——觉得爸妈不够爱自己,学习上对自己严厉,还不给自己吃爱吃的胡萝卜。林本本的妈妈费尽心机为他做出喜欢的食物,简直像闪着光的金蟳糯米饭。林本本的故事是我在所有故事里最喜欢的一个。

《风味人间3》,讲的是风味,更是人间。食材不分贵贱,人间不分尊卑。所有食物的故事,最终都只会落到人的身上。再好的食物,只有给人带来幸福的那一刻才真正拥有了意义。我想,这就是《风味人间》这个系列,不同于其它食物纪录片的温度。

看完第一集以后,我看了第二集的预告片。第二集名叫《弄潮·浪头击水》,看预告讲述了那些勇敢的人走向海洋立于潮头的故事,“大海早就在那里,漫无际涯,神秘莫测”。那想必是另一番壮怀激烈,叫人期待。

 6 ) 一部美食纪录片,竟然把我看哭了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第一次把中国美食展现给世人面前,饕餮盛宴,中国智慧。本以为这个系列已经封神完毕,结果主创们再一次把中国饮食文化拓宽拓深,《风味人间》系列又登上了美食纪录片的顶峰。

《风味人间》前两季接档推出,全球视野,中国美食,我们第一次感觉中国美食与世界餐饮和和共融的美好态势。太美了,太炫了,《风味人间》每个镜头都是高清壁纸,太帅了,太酷了,美食制作者的手法堪比武林高手灵魂过招。

《风味人间》第3季在2021年底强势回归,这部“海王”在原有“风味”的基础上,陈晓卿等主创们把视角聚集到了中国壮阔海域下的丰饶物产。我觉得这一季“私人订制”最真实,那些海岸线渔民们丰富鲜活的故事才是中国美味最真实的展现。

“一张方寸餐桌,一瓢盘中春秋”,一部美食探索记录片,竟然把我看哭了。《风味人间》第3季拍出了生活最本真的一面,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观众也会被那质朴的人情不经意间击中泪点。

我喜欢那个想当地理学家的8岁小孩林本本,他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眼眶的不合适掩盖不了这个孩子不断求真的眼睛。这里的大海已经不仅仅是林本本一家生活的环境,更是激发孩子不断追求梦想的一把钥匙。

我喜欢那个爱好宋词的海边大汉,一个沉迷武侠世界的中年男子竟是个普通的海边渔民。第一次理想与现实这么贴切,时而他是一个干劲十足海里驻立的渔民,时而他又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儒雅书生,大海小鲜,无名之辈,真实率性,质朴无华。

我喜欢那些在悬崖峭壁采集食材的大妈们,她们不惧风浪,不怕吃苦,在激流勇进中毅然决然,我看到了中国女足的影子。中国人在生活面前从不低头,也从不畏缩,她们用刚毅与执着证明自己才是大海里的弄潮儿。

我喜欢那个攀缘晾架的明太鱼老爸,他的登高望远看到的不是天空,而是脚下期盼自己安全的女儿。中国人维系亲情,中国人强调爱的传承,这一点一滴,这一丝一毫,都是伟大父爱最精彩的演绎。

我喜欢那些老顽童的大爷们,这群海边长大海边生存的渔民们太真实,太可爱。我喜欢那个一直爱好帆船摆舵的老大爷,那个喜欢开玩笑的虾酱老大爷,还有太多太多真实的场景,美食的背后是真味,生活的背后是人情。

这一季,私人菜与名厨精品菜交相辉映,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自己反而觉得海鲜不着一料才是最美味的做法,这和渔民们真实鲜活的生活有什么两样?

《风味人间》第3季最后一集《赓续》,“从传统渔猎到海上农作,从物种复苏到技艺的传承,人们从没有放弃过变革与重组,为的是长久的赓续,代代的持有”。

我特别喜欢这段解说词,中国美食之所以代代相传,更多的是借鉴与传承,无论是大海小鲜,还是小事大情,都脱离不了一个“真”字。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还是《风味人间》,都离不开一个“情”字。用真心用浓情做的菜才是中国美食的智慧真谛。

 短评

大海与小鲜,the sea and food.

7分钟前
  • k-pax
  • 推荐

不太爱吃海鲜,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腥腥的气味。

12分钟前
  • 4%
  • 推荐

以为流口水就够了,怎么看到最后还流眼泪,这已经不是一个美食节目了,而是社会人文纪录片,一瞥海上之家的人生,感受到他们的辛苦,更多的是勤劳、质朴、达观,这个系列不要完结好吗,想一直追下去

14分钟前
  • 张腾森
  • 力荐

致整个风味系列,不要随便烧一个菜三分钟糊弄我,然后再拍菜农一家三口一个小时。谁家不是一家三口,谁家不会家常菜,喜欢拍全家福可以去海马体上班!不用捎带两个普菜!

19分钟前
  • 教授
  • 还行

在小孩子说出“地理学家”的时候我哭了 小孩子还有梦想 真好

23分钟前
  • 嘉遇纯之子
  • 推荐

前两集有点乱,后边渐入佳境。

24分钟前
  • 核蛋Klakt
  • 推荐

海鲜最好吃的烹饪方式是清蒸。对不对?!

28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舟山人,从小吃海鲜,我对海鲜一无所知

29分钟前
  • 青石
  • 推荐

这一季海鲜真的好好看!!!烟火与生活!!!印象超深刻的:“魏格纳”!

30分钟前
  • 走近蓝色海岸
  • 力荐

Panda的2021年度纪录剧集:1月→《小小世界 第一季》《完美星球》《地球的夜晚》《夜色中的地球 第一季》《走近皮克斯》… 2月→《年画·画年》… 3月→《王朝:狐獴特辑》… 4月→《小小世界 第二季》… 6月→《我不是笨小孩》《小小少年》《极:《悬崖之上》电影纪录片》《漫威影业:集结》《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幕后花絮》《克拉克森的农场》… 7月→《人生第一次》《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企鹅小镇》… 9月→《中国医生战疫版》… 10月→《无穷之路》《鲸鱼的秘密》… 11月→《119请回答》《当我们身处彩虹中》《披头士乐队:回归》… 12月→《青春纪录片 搞笑一家人》《风味人间 第三季》。P.S.:一些五星纪录剧集→《企鹅群里有特务》《捕猎》《人世间 第一季》《生命》《冰冻星球》。

3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看个纪录片给看流泪了…啊啊啊,太好吃了吧…

38分钟前
  • 令希丰
  • 推荐

祝林本本梦想成真

43分钟前
  • Han
  • 力荐

作为一个纯陆地和大山美食爱好者,小时候对江河湖海充满了向往,后来发现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海鲜大部分接受不了。这季还是熟悉的味道,就是有一股怅然之感,人间很好,但不一定老婆孩子热炕头…

46分钟前
  • 南極貓頭鷹
  • 推荐

既是一部讲述美食的片子更是一部讲述普遍人的片子,家人之间的羁绊都凝聚在小小的一张餐桌上面了,有人潜水为了看海有人潜水却是为了家人的一口美味和生活。

49分钟前
  • 爱森纳赫小镇
  • 推荐

美味里传递的是生活,因为饱含生活的重量、因为来之不易,每一次团聚共享都格外值得珍惜、格外香,美食纪录片不仅可以馋哭人、还可以看哭人。彼此陌生的观众在大银幕前带入自己的生活为一部纪录片共情,或欢笑或感伤,体验太美妙。

54分钟前
  • 着迹
  • 推荐

风味人间剧组一定要给摄影组加鸡腿呀,大量入海捕捉海鲜的镜头都拍得很稳。在保证出色的文案和熟悉的旁白基础上,这一季的镜头语言也在进步提升,转场衔接得恰如其分,很能表达出人民对大海的敬畏和热爱,这一点很优秀!海鲜食物中有大千世界,而食物中亦有劳动人民火热的生活,烟火人间,风味永存,此乃片名想表达的“大海小鲜”。

56分钟前
  • 浩子菌
  • 力荐

我愿称为国内美食节目天花板。 如果我是个男的,我也去个热带地区的小渔村待着,整天光个大膀子晒得呼黑,上午就去海里捞捞捞,下午就躺着睡大觉,也没有高楼,日落就能看到夕阳,再养个土狗,热了就带它跳进海里。啃着大龙虾,喝着大扎啤 /看完发现文案也是一流啊,每集看到最后都有点想哭呢,还有百万转场,后面几期终于轮到我的家乡!哈哈哈祝大家新年快乐。

60分钟前
  • 小A
  • 力荐

导演组真的有心了,这一季的主题是大海小鲜,听名字就知道和海鲜紧扣。第一集来到辽宁大连拍摄,海水湛蓝美丽的像仙境一样,随便截图都是一帧壁纸,精品中的精品,这才是美食纪录片嘛。

1小时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看这部海洋美食纪录片,顺带着地球脉动海洋篇一起看了。美食美景一把抓,馋你嘴不行,还得馋你眼。说到底主角还是人,没了人一切也就没了意义。

1小时前
  • 北纬三十四
  • 推荐

第一个镜头就是大连…海的女儿大半夜的哭了。

1小时前
  • 荆棘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