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完整的感情生活剧,只不过局中人恰巧都从事航空相关工作而已。给两星是因为前面剧情还不错,后面的一塌糊涂。
这部剧虽然特效等比较差,但前期几个演员的各种戏剧冲突表现的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比较吸引人,但到了第二代长大之后,就开始各种离谱了。
剧中对航空工业发展的描写少之又少,而对人物对冲,感情生活的描述急剧增加。新一辈不断的犯老一辈的错误,比如江战鹏的执拗,只不过因为秦天的主角光环,不但战胜了老一辈的杜总工,还战胜了新一辈的江战鹏,总之战无不胜。
老一辈和新一辈的感情戏如出一辙,两辈人的两段三角恋成了描写重点,让人感觉跟航空工业没啥关系,只不过是新一辈重复老一辈的故事而已。
而感情戏中,颜青与长江的将就,秦天与慧芳的将就,直到几十年后才相互解开心结,长江更委屈,直到去世前,才明确颜青不是将就,是真爱。新一辈中悦悦和国强的感情依然被描写的很将就,而且没有说清的过程,估计是年龄不够
老一辈的感情戏中,唯有赵德良与知秋的相识相知是正常且讨喜的,当然,子志和程英也比较讨喜,但因为角色不重要,被一笔带过。
新时代开始后,这些人开始面临各种死亡,先是不重要的子志,那么大岁数,莫名其妙的被喊去南方试飞,莫名其妙的牺牲,然后程英就名正言顺的去实现子志的远游愿望,从此消失,配角的命啊
最后的剧集,已经跟航空关系越来越小,为了表现冲突,航20的研发过程居然是三个八十多岁,颤颤巍巍的老专家战胜主力研发团队。然后跟航20没关系的人开始离世,先是长江,没啥用了,离世;然后是赵德良,写完最后一本书,没啥用了,离世;然后是慧芳,秦天完成了愿望,慧芳也没啥用了,离世;最后完美的剩下了秦天与颜青这对苦命鸳鸯,历经60年,一个熬死老婆,一个熬死老公,名正言顺的再续前缘。再次反证这两对婚姻的将就。这段描写不但没用,而且没劲,为了写而写,为了凑而凑。
再说演员,以秦天为首,年轻时演的还不错,到了老年就全变样,各种做作,完全没有老知识分子的那种书香气质和淡定。演员化妆,八十多岁的人了,皮肤好的一塌糊涂,慧芳要用黑头发,估计比悦悦还年轻。
整部剧为了凸显为航空工业献身,以及航空工业的不易,从头到尾充斥着各种不详预感,总感觉有人要死,无论是否牵强,只要我想让你死,就必须写死。先是行健,然后是大师兄,杜总工,徐不周,颜司令,子志,长江,赵德良,慧芳,根本就是一部航空人的更迭史,不死体现不出为航空工业献身,不死不能体现航空工业的艰难发展,不但故事牵强,逻辑也十分牵强,感觉是为了牺牲而牺牲,为了经费弄死演员。
前两天陪姥爷在央一看了两集,老爷子搞机电的,看得很激动尤其是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升空的时候我还陪着他一块儿鼓掌了,于是这两天抽空把之前的追平了,只想感叹一句——我们祖国各方面的成长真真是不容易啊。 薄弱都不足以形容刚建国时期的中国航空业,完全就是从零开始从一铆一钉从一张张眼花缭乱的外国飞机图纸开始的,一代代的努力让我们实现了从中0101战斗机的始飞到C919大飞机的正式投产,感慨起来都是奇迹,但是奇迹背后都是航空人们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在不断的失败里站起来最终迎来成功凝结成的心血。 姥爷说很感谢这个电视剧可以把这些人和事背后的辛酸和努力铺陈在我们面前,看看曾经有多苦才能感受现在有多幸福,他说真希望以后可以坐一次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大飞机,希望我们祖国可爱的航空人们和我可爱的姥爷都长命百岁!
断断续续看了几集,作为曾经住在老航空厂家属院的后辈来说,感觉很亲切。
小时候外边乘凉,长辈们打着扑克下着象棋嘴里说着什么1个亚,一点五个亚(音速)、三机部,东院西院之类的吹侃,听不懂,但能感觉到,这些人满满的自豪感。一次挎大梁学骑自行车把一个老人撞得够呛,老人艰难地爬起来问,你爸哪个车间的,我害怕,瞎编了一个车间。老人怕拍身子道:走吧,没事!我在那干过,磨叶片的。其实在这个职工家属区,人不可貌相,每个人干的活儿都不一般,那是世界工业顶级技术的结合体,哪怕是一个铆钉,一个电镀片,一根氩弧焊条,一枚发动机的叶片。后来,家里的两家亲戚支援三线,一家去了贵州平坝,一家去了陕西蓝田,十年前那个去蓝田的长辈老伴已经故去,她回来看看老家,她已经80多了,她说他们那里是做大飞机的,老人说话时眼睛里放光,其实她和老伴已经退休几十年了,但一提起飞机,精神就提起来。当时全国的很多名牌学子放弃大城市来到偏远的三线西北,清北复交的,北航的,南航,哈工大的,西工大的,他们把一生献给了航空事业,听亲戚来信说那里很艰苦,比如刚到蓝田时,没有食用水,打出的井全是盐碱水,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随着国产五代机、大飞机,预警机的一飞冲天,国家空中力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都离不开先辈的奉献,这部电视剧大概就是讲蓝田、西安那边故事。片子很形式化,人物也有些浮夸,女演员太漂亮,不像军工的人,倒像是偶像剧。有个戴眼镜的演员像军工人。希望能多拍这样的老工业题材,特别是军工题材的片子,也希望编导演员要多深入一线生活多采访些老前辈,也许会更真实一些。
你了解航空人吗?你想象中的航空人是什么样子?你知道航空人到底有多拼吗?
小鉴在最近追剧时,就get到了航空人不为人知的一面——原来航空工程师们不仅会设计飞机,还会自己烧砖!在砖极为短缺的情况下,为了建设自己的飞机强度实验室,他们撸起袖子开始自己盖砖窑烧砖,简直太拼了!
这部堪称“航空人图鉴”的电视剧就是正在热播的《逐梦蓝天》,在这部全景式展现航空工业发展70年历程的电视剧中,像撸起袖子自己盖砖窑这样有意思的航空大小事还有不少。
笑点、泪点、燃点拉满,从各个方面记录下了航空人践行初心使命、为国铸剑、刻苦攻关、不懈追求的奋斗史诗,《逐梦蓝天》让不少年轻观众“破防”了。
航空男团出道了?
不惧风雨热血搞事业!
厌倦了又长又累的刻板说教?《逐梦蓝天》以一个灵巧的闪避走位告诉观众,主旋律故事还能这么讲。
故事一开篇就是热血团战,开国大典前,一群临危受命的飞行员们在夜幕下激情起誓,喊出“生死状”。
“我,飞行中队队长秦天,受命参加空中检阅任务,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志愿献出生命!”以秦天为首的飞行员们霸气登场,也拉开了这部航空人笑泪史的序幕。
秦天、赵德良、张长江、郑有福四位性格各异的专业航空人才在417厂会师,动荡不安的大时代下,不同家庭出身的年轻人,从五湖四海相聚,只为研究出“国之利器”。
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天炮”秦天、“书呆子”赵德良、“老干部”张长江、硬核技术狂人郑有福,好家伙,航空男团有!
wuli航空男团想要正式“出道”可不简单,造飞机路漫漫,在升级打怪的途中,他们一边拼命捡装备,一边携手闯过不少风风雨雨。
心气儿高、脾气倔的“刺头”秦天既是本领过硬的飞行员,也是研发小组的主心骨,为了争口气能上天能出海,是个不折不扣的“狼人”。
他的好搭档赵德良则是骨灰级“飞机痴”,理论一哥、学术达人、海内外专家头号粉丝,对航空业各项科研成果倒背如流,呆萌之外还有点小油麦在身上↓
进厂第一天就因为偷偷溜进车间私自修理发动机而被关禁闭的德良同志,如此敬业精神我向你salute!
有了这样的好伙伴,科研事业也就不算太寂寞。两人一同赴苏联交流学习,被战斗民族的饶舌语言难倒,热心赵德良教秦天念俄语,最终却获得“人间喷壶”的贴面奖励,爆笑了。
开会时的互怼也是常事,一言不合就要把德良同志驱逐出队,请问你们科学家是都这么会斗嘴吗?
每当航空男团闹出这种内部“不和”的场面,队内行走的“新闻发言人”张长江就该登场了,作为政治部副主任,这位人间灭火器总是带领大家一秒回归正经。
每个团队都会有个技术大牛,但是牛成郑有福这样的真没见过。手工安装飞机油箱什么水平?
精准卡住0.5毫米误差修补零件咬合度什么水平?神仙手艺,真的respect
有时也会有些新伙伴加入,海归专家徐不周上线,这个不喜欢跟人合住、睡前要喝杯咖啡的精致boy让我们本土男团成员哭笑不得。
玩归玩,闹归闹,谁也别拿深厚的革命友谊开玩笑。在那个飘摇动荡的年代,什么是战友情?什么是青春信仰?聚会上大家以地瓜代酒,敬激情燃烧的岁月。
剧情不悬浮,尽可能地还原了一次次真实的研发历程,其中的辛酸苦辣令后辈们肃然起敬;细节接地气,一个个充满年代感的细节,都让人恍如置身于激情燃烧的时代风云之中,一群堪当中国脊梁的有志青年跃然纸上。
四个航空家庭,涌现出三代科研、试飞、技术英雄,从父辈到子孙,从军机到民机,跨越七十年给观众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逐梦蓝天》讲述的不仅是中国航空的70年编年史,也是用个体小切口给共和国立传的史诗篇章。
土甜“父母爱情”
年代感接地气上头中!
以高甜剧方式打开年代剧,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体验?接地气的“航空CP”用实际行动告诉你——雪中告白、送冰糖、土味情话……花样“甜”法,应有尽有。
“我喜欢你,如果你同意,晚上八点操场见,致以革命的敬礼。”一段“航味”十足的土苏对话,为《逐梦蓝天》添上满满糖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扉页写情书,学到了没?
百万文案,冰糖都没你甜,get了吗?
老派但有效的“暖手杀”,了解一下?
这“父母爱情”真的上头。
可那个年代的爱情依旧是逃不开时代和命运的洗礼,撒糖之后总免不了发刀。江行建在执行任务时坠机,他的妻子徐梦不久之后也牺牲了,回荡在世间的只有他们当初告白时的絮语,“你飞上天空,我望着你,你落地,我跟着你”。
动荡年代下的青年们有着特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革命年代的爱情艰难、不易而又可贵,无论是其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还是对纯粹的追求,都足够打动人。
《逐梦蓝天》别样展现了父母辈“那时的恋爱”,不仅触发了同时代观众的深深感怀,也让年轻一代了解到上一辈人的青春故事。其中所蕴含的怀旧感,能够给经历过那段峥嵘岁月的观众们提供唤醒回忆的契机,也能给未曾经历那些年的年轻观众提供寻觅历史踪迹的机会,更让观众们能够再次向航空英雄们的无畏勇敢致敬。
航空黑科技出招?
“隐藏”机型首度亮相
中国航空从0到1有多难?一砖一瓦施工建试飞场地,大家一起拆猪圈、搬砖……
《逐梦蓝天》独家揭秘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各类机型的研制试飞历程,满满的干货让军事迷、航空迷们大饱眼福。
这里有土法自制副油箱的技术解密——抗美援朝期间,苏联援助我国多架米格-15战机,但这些战机没有配备副油箱,在缺少图纸和原材料的极端环境下,我国的航空人才用白铁皮自制副油箱,保证了战时军需。
这里还有世界航空发展史的科普,借由剧中人物之口,观众可以了解当时全球一流的飞机制造专家的研究成果。被誉为“中国飞机设计制造第一人”的冯如正是赵德良的榜样,他驾驶自己设计的“冯如一号”创下两千六百四十英尺的首飞成绩,震惊西方。
作为首部得到工信部、中航官方支持的电视剧,《逐梦蓝天》中还有各种经典款、隐藏新型号的“飞机集团军”亮相,米格15、佩刀F86、歼5、轰6、歼轰7、歼教7、空警500、新舟60、运20等各种中外机型一一登场, 各类歼击机、运输机、轰炸机、国产客机等众多国之重器悉数出关,各类航空黑科技上线,看到就是赚到!
“小我”与大时代的交融,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协奏曲
在投身国防建设的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音里也交汇成了美妙的协奏曲。《逐梦蓝天》中各式各样的“真情”最能打动观众,让时代精神落地,使故事鲜活可感。
搞事业时,这是热血澎湃、理想激荡的青春岁月,研制飞机历经的千辛万苦、飞机上天的喜极而泣、研制成功的欢欣雀跃,都足够让人心驰神往。
谈爱时,将那个年代原汁原味的爱情、富有年代感的浪漫情愫呈现出来,各种上世纪厂子里真实生活场景的渲染,还原了“航味”十足的动人情感。
作为当下影视作品中少见的中国航空事业的现实题材大剧,《逐梦蓝天》真实、生动、准确地揭示了那一代人的精神特质——浪漫主义、理想主义、步履坚定。青春的价值是为国为家奉献牺牲,它的光彩到今天依然感动我们所有人。
人类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总是共通,这样的故事往往能够跨越时间距离的鸿沟引起观众心中的共振,让大家入坑即躺平。跟随剧中角色的脚步,回味那个激情燃烧的黄金年代,咂摸每个角色环环相扣的人生故事,就仿佛与他们甘苦同舟,走过风雨人间。
又是一部描写开国时期艰难险阻岁月的电视剧,这次的角度在于航天事业。电视剧《逐梦蓝天》叙说三代航空人的故事,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进行全景式展现,从零起步,生动详实。第一集展现出来的剧情很吸引人,从个人的选择,展望国家的发展,到如今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同台竞技,这段艰辛奋斗历程确实值得记录。
就我个人来说,一直认为张博是个实力派演员,从新三国中比较出彩的吴王孙权再到大秦帝国系列秦昭襄王,他能让人感受到他是一个真正爱戏爱角色的好演员。虽然我觉得他演技已经在同龄人中算很出挑的了,但他还仍然在磨练在尝试。
有张博,再加上又是讲述我国航天工业史的宏大叙事,从第一集来看,这部剧还让人抱有不少期待。
好题材加上好演员,这样的电视剧值得一看。
培训完过后组织观看,好多同学笑得很开心,看得很投入
禁止三角恋禁止三角恋禁止三角恋!!!!!!!!!
目前电视剧里很少见的一段历史 长知识 除了特效太假之外其他都行 就是演员大部分都不认得所以认脸要认好久
主旋律没错,但就是感觉不对,缺少那种真正让你澎湃的东西。
文学处理使得这个都市情感剧的模式一下就上去了,人物刻画也不错,加上各厂的参与也算专业,但还是不够大气,毕竟起了这么一个有气势的名字,就该把重点放在航空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情感戏只是一部分,其实能做得更好的。还行吧。
题材本来很感兴趣,又是以本地西飞作为故事蓝本,比较期待。但是看到目前感觉一般。演员表演还不错,但是有很多细节bug,专业表现也不算太到位,春秋笔法用的太多,最关键的是剧情上又加入了许多与主线无关的戏份,影响体验。
前段结婚的死,中段单身的死,最后老的挨个给送走。尼玛,编剧杀疯了!!
给张博
忘记在哪看过一部分
好看
我爸喜欢看
跟我爸妈一起看的,最后老年痴呆那个有点悲情,但演员的妆容很年轻,没有衰老的真实感,就很难沉浸其中去感受。整体的主旋律调过了。
好尴尬。。。。
感觉和《父母爱情》有点像,但是阵容不如它强大,剧情也差点事
《奔腾年代》我为祖国造高铁;《逐梦蓝天》我为祖国造飞机。
千篇一律的开篇
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编剧要多深入生活,真实地展现航空人的奋斗。在陕西汉中市褒河四厂和陕飞拍的,支持下。
赵云飞和张晓燕真甜啊!跟着电视看起来,感觉还不错啊,人物关系虽然复杂但是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为了国家的航天事业牺牲了多少人啊,看得我眼泪汪汪的。
发展不容易啊。
以为是柳云龙,第二集就就组CP,战斗机副油箱解决的好简单感觉?专业术语少,节奏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