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叹第一点,看到这些隐喻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下片子出版时间,1983年,将近是40年前,他们在考虑的事情我们依旧在考虑。
2. 从《象与骑象人》的书过来,想着是会给一些明确的人生意义,看完后发现也没有。书中给出的幸福的秘诀是中庸之道(between),影片中最后给出的是与人和善,控制饮食,多和有不同信仰和宗教的交往和谈话……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的过程中,人生如戏,要的不只是结论。
3. 影片中强烈的对于性的袒露,公开对性进行授课,不穿上半身衣服的女人(被一群裸露的女人追赶跌下悬崖的男人,天堂里裸露乳房的舞姬),以及男扮女装的男人……天主教和新教对于节育?这方面的嘲讽……是我们现在都不会搬上台面上来讨论的东西。
4. 死亡那一章,众人对死亡的讨论与无所畏惧,以及死神将其带入天堂(我以为死神会带他们去地狱呢),如果死后一切如常,那就不必恐惧死亡了。
5. 暴饮暴食的那一章太让人恶心了,一边吐一边吃,最后侍者拿出账单,似乎是在隐喻永远不知足的欲望,最后被他人利用后死于自己的欲望。该是怪自己的欲望还是怪他人的利用?
6.捐肾的那一章,也是让人恶心到了极点,不是说画面的血腥,而是当人面对他人的死亡的麻木,对于家人死亡的麻木,让人感觉到了人性的确实。为了满足自己工作业绩的职工(这是劝人去死啊),说着个人本来无意义,似乎是在嘲讽这种集体主义让人失去了自己本来生活的意义。
7. 缸里的人面鱼,实则就是暗指我们自己,在自己的小圈子(鱼缸)冷眼旁观,如何跳脱,很难,就算没有有形的鱼缸,人也一直处于无形的鱼缸中走不出去。
8. 看的时候觉得没啥意思,看完这个东西后劲有点大。把这些问题都抛出来解构出来,但没有给到解决方法,每个时代下的个人也许都有自己的答案。当一切有没有意义,工作与爱,存在本身都不能给到价值的时候,该如何建构起自己人生的意义。
Every sperm is sacred; every sperm is great; every sperm is needed, in the neighborhood,吉列姆快把我笑蠢了,就是第六个故事太恶趣味了点,Bing的机器,现在是不是穿越了一把?
以日常具象表现抽象理论,以一本正经的恶搞颠覆常识认知,以恶心丑陋揭示生之荒谬,以堂而皇之讽刺伪善虚荣,以沉沦面目还原生命奥义;人生七部曲,爱恨贪嗔痴欲怒,七宗罪之天马行空版;第一段就惊艳到了,典型Terry Gilliam风格,无人可复制。
喜剧团体Monty Python主导的第三部影片,继历史和宗教之后,这次恶搞对象成了人生。影片的笑点虽不及前两部那么密集,但是却是最为荒诞的一部,也许更为深刻一些(探讨生命的真谛嘛)。搞怪手法也是集前两部之大成,更为丰富。吃饭和捐肝那两段实在太狠了,开场短片的创意不知是不是《飞屋》的源头。
太神气了!!!!我爱这片儿的气质~
人生如戏!啊,这片子真是够了。。看完一晚上都睡不着了。。5.0
1.以无厘头荒诞喜剧和黑色幽默颠覆宏大叙事,用轻盈讽刺的笔触解构沉重严肃的哲学思考,由各种后现代技巧(拼贴、游戏、戏仿、套层、打破第四堵墙、叙事者粗暴修改情节)破坏传统电影的结构与惯例。2.片外的吊诡之事:本片在戛纳击败了布列松与老塔的严肃厚重之作,摘得评审团大奖,成为后现代戏谑战胜古典大师杰作之一例。3.贴片:老年雇员掌舵“大楼海盗船”,侵入高楼巨厦征服年轻金融大佬;正片:形式主义分娩秀,不顾生命;真人演示性教育,学生依旧无聊;战场上送钟与吃蛋糕仪式,终致全员阵亡;一味尊重士兵意愿,仅余长官参加演习(夸张的吹胡子瞪眼睛,想及[全金属外壳]);一条腿不翼而飞仍安坐读书;人面鱼与活体器官切除;餐厅呕吐与撑炸,实在恶心;裸女追逐式死刑;对死神开枪“试验”;天堂=消费社会,天天都是圣诞节。(8.3/10)
很明显a bit of fry and laurie, little britain等剧都深受monty python的影响, 荒诞, 血腥, 疯狂的一部探讨人生的喜剧.
就算放在巨蟒所有片里面也绝对排得上前几搞笑的,太好笑了,不能呼吸了😂怎么办,就快把巨蟒全看完了。大概只能回过头去全部重看了
荒诞诞的黑色、赤裸裸的揶揄,不失风趣,又恶心至极。而影片中的idea更是一绝,夸张、另类又独特的表现手法。
monty python每部里包含的动画做的都如此之好啊。从一个人出生到死亡,the meaning of life,荒诞讽刺,直指现实。第六部 the autumn years 确实有点儿恶心人啊,苦了terry Jones当初拍的时候得多“可怕”啊。还有那些俏皮喜感的小歌曲。
牛比到泥麻痹哑口无言
很有气质的恶搞cult戏。七个篇章完全没有体现生命的意义。但是看起来处处都在讲生活的现实以及人存在的意义。既是生命的意义。
every sperm is sacred, every sperm is great, if a sperm is wasted, god gets quite irate...
與其大費周章在影像中塞進勉強空泛的人生大道理,不如把責任丟給標題,就可以一身輕鬆玩到癲嗮~~然而諷刺世人終究太毒辣了些,反而落入小乘的智慧,遠非最好的Terry Gilliam....
乍见标题,仿佛严肃到底;一看正片,居然荒诞不羁。尖酸刻薄如此,抓个人便尽情嘲讽;天马行空至极,找件事就随意诠释。这般无厘头,不笑也难;那点重口味,没吐就好。骈不下去了,让我们携手走向美好光明的未来!
副标题是“the meaning of life”,借着人生的各个部分讨论人生的意义。当然大前提是在这是一部喜剧的情况下,插科打诨一番之后还是没有找出人生的意义。管它呢,好玩就行。
影评 http://www.douban.com/review/2234365/
比《万事魔星》结构的更彻底,需要观众的文化积淀更丰厚,但结构太松散,东一锤西一棒,虽然处处有叫绝之处,组合起来的寓意却不如前两部大电影深刻,拿恶心和情色做颠覆并不值得赞扬
牛逼啊,讽刺得这么厉害,周星驰的鼻祖,笑得喷饭,这才是喜欢的英国电影。
其中吃饭那段的恶心程度足够和《千与千寻》媲美。(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