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电影一年多前就已经了解并且极度想看了。原因就是剧情介绍太吸引人了——文字间输出的那种漂泊迷惘又无助的心情。
因此我也对蔡明亮的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甚至买了他的文集来看,了解到他的异常个性。
看他的电影第一部是《爱情万岁》,感觉画风跟金基德的电影很像:都是那种充满平静氛围,缺乏电影的造梦感,却像被拍死在墙上的苍蝇一般的生活乏味感。没错,的确很闷。但是就是这样片子,最终拿到了威尼斯大奖。
后来了解了《你的脸》——为法国大使馆拍的电影,印象很深刻的是电影里有一个女人用完了一整卷黑色胶带的全过程。自然,这种冗长又沉闷的电影得不到观众青睐。
同样是因为剧情介绍吸引,我还了解到描述老电影院倒闭前一天情景的《不散》,还有异国迷途的《黑眼圈》,同样拿了国际大奖的片子《洞》。虽然我看他不多,但是对他的了解却已经有所掌握。
而且,这个导演,他从来没有换过演员。没错就是这么长情,而且男主角永远是李康生。
而他与李康生的际遇缘起也是如此戏剧,简单的说:李康生是蔡明亮从游乐园“捡”来的。
而这部《青少年哪吒》便是少年李康生被初次指导的蔡明亮发掘后两人产生第一次化学反应的成果。或许是天意,这部电影大放异彩,使得蔡明亮一举成名。
如果单从情节角度去说,《青少年哪吒》是一部很无厘头,甚至情节不完整的电影。但是这毕竟是一部情绪化的电影。因此,从意境营造等方面去体会感受,这部电影就已经赢了一大半。
在很多人的少年时期,内心都有过潮湿的阶段。
对性充满渴望,对成人世界疯狂试探,想做不负责任的坏事,甚至偷偷跑出去一晚上不回家......
青少年哪吒 就是这样子的。
有被小康用圆规狠狠扎死在桌上的蟑螂,有旅馆电视里不停播放的黄色录像,有潮湿的阴天少年和摩托,有衣着暴露的少女。
这些本不是乌托邦的青年该接触该谈论的东西,但是可能这个社会的乌托邦已经太满了,容不下这么多人。被疏于照顾的少年心情总是低落而莫名的焦躁,青春期的激素使他们容易愤怒。
于是他们的青春就成了这样,伴随着性液和鲜血的腥味,生活在这样一个总是潮湿阴郁的城市里。
如果你曾经也很难过,那这部片子你一定会喜欢。
蔡明亮“水”三部曲,一天内被“淹没”彻底。看着青少年哪吒从“少年段奕宏”,成长为痴痴于爱的“张国荣”(《爱情万岁》),再到气质清晰的李康生(《河流》)。 漏水的屋顶,滴答下坠;堵住的下水道,无声上泛;沉默的周旋,窥探与介入;挣脱不开的关系,无视与逃避;无因无法的怪病,忍受与爆发。别扭情绪如同无根之痒,触碰不到,也止不了。 几个做爱的镜头,场内会一下子显得异常安静,一种屏吸的静,于是我便会跳脱出来,想象此刻人群中每个人暗涌的情绪,它们如何蒸腾充斥,再无声消散。我在想,假如没有了孤独,没有了隐忍与不可得,清晰又轻易的欲望是否还能被称之为欲望?
《青少年哪吒》关键词,游荡。 “电信局”上班的阿泽阿彬在雨夜里钻进西门町的游戏厅,像水归于水,游刃无声。 传单广告:寂寞芳心,男来店女来电,补习班里的阿康决定当哪吒,一杯长岛下肚转身跳进西湖,溅出一地水花。 前两部里女主角似乎都嗜睡而易燃——做爱之后,醉酒之后,无聊午后。而男人则奇奇怪怪,充沛而不知疲倦,或者执拗而不计后果。荷尔蒙像是件多余的东西,时刻拎在手里不知如何安放。
《爱情万岁》极少台词——语言确实多余。光影声息都是角色,拿着剧本在演戏。 房产销售林小姐和纳骨塔销售阿康,一个卖活人房子,一个卖死人的,而陈绍荣在人间夜市摆地摊。 一栋空房子,外来者的皮鞋踩在地板上,摩擦出刺耳的“咯吱”声,叫你被迫替他吊着一颗心。后来发现,每个人都是外来者。 片子末了,陪着林小姐在公园长椅哭了六分钟,哭了停停了哭,是哭泣发动不了的车,没有爱情的性爱,还是煤气泄露的死里逃生?将琐碎放大了就是深刻,连贯了就是完整。复刻了她的寂寞和悲伤,你又会为何而哭泣?
《河流》的结尾,宾馆房间床内侧原本以为的一扇窗,推开竟是一个小阳台。小康依旧歪着脖子抽动地走出去,于是视线被面前的墙阻隔,对面的楼被绿色安全网裹住,我很怕他就此不再走回镜头。还好,阳台门的玻璃映出人影,小康仰着头又踱步回来。 这条河势必还要向前流淌。
“我才衰咧”……“因为遇到了你啊”听到上一句就猜到了下一句。喜欢这种躁动苦闷以及忧伤,莫名很性感。/1902International
【 蔡明亮“水”三部曲之一】
首先给我深刻印象的是选择菜单时的音乐,后来在电影中也听到了,据说是黄舒骏做的,有趣。一定要承认,我不是文艺青年,所以我也看不出什么深刻的东西,只是觉得水的意像很有趣。一开始我以为水是因为哪吒而配合,毕竟当初哪吒打的是龙王三太子,看了一下豆瓣上的评论,说这是蔡明亮“水”三部曲之一,嗯,好吧,其实我宁愿接受自己的想法。
杭州麻雀放映,放到二十分钟被举报,举报甚至可能来自同行。悲愤交加,无语凝噎。
一个和现在几乎完全相反的蔡明亮 手持运动+快速剪辑。从扎蟑螂破玻璃到退补习班学费砸车 死鱼脸静态李康生的反叛动态前身。但有一点是一贯的,李在这里并非主角 而倒像是一个旁观的摄影机镜头 默不作声 静静观察。迷信的妈妈放在红烧烤鱼里的烧成灰的符 爸爸出租车后窗上的南无阿弥陀佛 阿泽家不断涌出难以堵住的下水道污水 以及最后李康生犹豫许久之后放弃接起的电话 用一种更加纯粹地方式呈现了世纪末的台湾青年 比新世纪的清新甜腻要好得太多。另外音乐不错
王家卫是卖家秀:你眼里你的孤独,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蔡明亮是买家秀:别人眼里孤独的你,好像一条狗~
看了蔡明亮的三个片子,逃脱不掉青春的迷惘、人与人关系的微妙、存在的荒诞这几个范畴,感觉讲的最好的是《爱情万岁》,《青少年哪吒》一般,《天边一朵云》不知所云
蔡明亮:“套用最近的流行语,这次我用尽洪荒之力维护自己的作品,就是希望有一天:盗版界清空了蔡明亮。让一切归零、从头再来。如果有缘,再遇见我,会是全部的我、完整的我。” → 从认知的角度,盗版确实属于错误行为。尽管如此,蔡明亮导演维权的某些言行我并不完全苟同。另外此片我看的也是盗版。
我没有想过,如果我的青春也是一个堵住的排水口的话,我会不会变成阿哲那样子;如果找不到出口,会不会变成另一个小康。老实说,我没有很明白电影的深意,不过有一点很确定,我知道我要去哪里,我不要负青春。
蔡明亮处女作,“水”三部曲之首。1.奠定风格之作:长镜头,固定机位,几乎无配乐,少对白,嘈杂环境音。2.或可粗陋概括为关注内心的新现实主义,似有安东尼奥尼之味。3.迷茫躁动的青春,暗流涌动的情欲,叛逆跃动的孤独。4.砸车赌钥匙孔隐喻对异性恋的嫉妒与反抗。5.画外空间,钉蟑螂,阴雨与脏水。(8.5/10)
蔡明亮的性感是一种不加任何美化的,日常的,无聊的,空虚的性感,是闻得到精液味道的性感。比A片还赤裸裸。
我愈发感觉到,我在某一个时段的四年的虚渺,也许是我太厌恶那个地方了,我选择了逃避,选择视而不见,我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带着惯性,绕了一个圈,足有八年那样长。
第一次碰到了电影简介中出现电影没有拍出来的内容的情况。真的很难看出来阿康是怎么发现他自己的性取向异于常人的,回想了一下,感觉片子中只出现了一个可能的情节就是他去love call中心买了服务却迟迟在响铃的电话前没有做任何举动。电影开头很抓人,开场的阿康用圆规扎屋内蟑螂,以及阿泽和伙伴偷盗电话亭的硬币这些场面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影片始终处于一种散的状态。如果要评价的话,电影拍出了上个世纪末台湾青年彷徨与压抑的感觉,但是没有有效地并且精准地传达出这个感觉后面更深刻的诱因。一句话概括,电影拍出了氛围,但没有拍出内容。
那时的李康生真是长了一张看上去一辈子都不会和人示爱,一旦渴望与人交流必乞灵于神仙的脸。台词算多的了。
又见高考哈哈。蔡明亮的光影非常动人,意象精准而有趣:扎不死的蟑螂,漂浮的破鞋,上泛的污水,种种这些,个个都像成语般切中要害。李康生是个天才,不用一句台词表达,情绪也不写在脸上,但周身都是哀伤和隐秘,还有点儿小坏,简直迷人。不过真的没看出他的性取向……
《爱情万岁》的一个雏形。一堆人一起看其实略尴尬,深夜一个人撸到忧伤才是正解。
配乐真·德尼
我怎么觉得蔡明亮一点都不慢不闷啊?
我没标记过,但应该是看过,因为直到后半段还有些场景都能记起来,就算是第二遍刷吧。迷信,因果;少年,少女,科班的蔡明亮处女作相当过关。和布列松合作过的演员说布列松不止一次提起过他的电影主题一定要简单、单纯,甚至唯一,不能多,不能杂。哪吒这片属于另一类,基本上是以为要讲这个但不经意间忽然来了个那个,比如他《爱情万岁》里女人的哭泣和男偷吻男,也就是主题几乎在最后一刻才出现,或者轻描淡写一下。这片有着严谨的剧作脉络,但一回味又做到了避实击虚,很有意思,很安东尼奥尼,可惜后来极端了,可看性越来越弱,有点电影院走向博物馆,小佳片,以后还是值得重看。
到后来就像这堵的污水一样,哪也去不了。最喜欢李康生在蔡明亮的调调里一脸死鱼的样子。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