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下HBO官方播客的主创采访内容。播客也是周更,随剧一起播出,主要讨论一些幕后故事和创作细节。
主持人:两作游戏里Joel的配音和动捕演员Troy Baker
嘉宾:Craig Mazin(TLOU电视剧编剧/导演,切尔诺贝利编剧/导演)Neil Druckman(TLOU游戏主创,顽皮狗co-president)
————
1. 关于一切的开始:Neil本来想把TLOU改编成电影,但是体量太大一直不成功。后来Shannon Woodward (TLOU2里Dina的演员!)介绍了Craig和Neil认识,两个人都很喜欢对方的作品,聊得很愉快,想一起拍剧版TLOU,于是一起去找了HBO。Craig自己也是玩家,非常了解这个游戏,做了个很详尽的ppt和HBO的高层谈,于是很顺利这个项目就成立了。
2. 开头关于真菌背景的show是Craig一直坚持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开头建立紧张感,并且把紧张感一直延续到之后的情节之中(吃早饭,上学,修手表)。同时也想借此给玩家身份的观众带来新内容,而不是只是无意义的改写游戏剧情。这个show设定的背景是在瘟疫发生很久很久之前,希望表达出的感觉是:这是自然进化中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这件事(真菌引发的瘟疫)有一天会发生,而我们假装不知道。然后在几十年后的某一天,它发生了。就像切尔诺贝利一样。
3. 邻居老奶奶被感染:希望营造一种恐怖的反差感,原本生活中熟悉的,没有攻击力的老年痴呆的老人被感染之后突然变成了大boss,好像🦠修复了这个人的身体,但是夺走了她的理智 (it’s fixing what’s broken inside of her, but taking her mind with it)
4. 电视剧因为不需要像游戏一样把开头用来放新手教学,所以有更多的空间来塑造人物和铺垫背景。比如开头被FRDRA带走的小男孩,在剧情上起三个作用:一是希望突出Joel的变化,二十年前抱着死去的女儿尸体痛不欲生,而二十年后可以云淡风轻地去丢小孩的尸体。他封闭了自己(而Ellie即将出现,成为重新打开他的人);二,小男孩侧面刻画了FEDRA这个组织,不是纯粹的恶棍,也绝对不是好人;三,引出测红绿码这个重要的设定。
5. 按剧本的设定,第一集会结束在Sarah的死后,所有二十年后的情节都在第二集。在HBO高层的强烈坚持下,把原本的一二集合并成了现在的第一集。Joel和Ellie的相遇是开启整个故事最重要的钥匙,HBO认为观众需要早点看到他们相遇,否则容易弃剧。
6. 关于Ellie和Marlene,Riley是如何认识的,以及整个fireflies的背景之后都会涉及,这些部分在游戏里直到Left Behind DLC才有机会出现,但是电视剧会把这些背景补的更完整。
7. Tess在第一集里像一个驯兽员,Joel是能被她安抚的猛兽。之后会呈现这两个人之间更复杂的感情,Tess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才,关心Joel的人,但同时也可能是唯一一个会完全利用他的人。
8. 关于Joel和Ellie相遇,Joel在屋里醒来后的那段试探和拉扯,Ellie不想暴露出自己的害怕无助,于是用问问题来掩盖。Joel看到了,心软了,开始试图安慰她,结果Ellie被反手一刀。因为这就是Ellie,一个坏小孩。
9. Ellie被守门的士兵瞄准,结果Joel忍不了上去生生把士兵打死了。这里还加了Sarah被瞄准的闪回片段,Joel想起了Sarah的死,在愤怒之前首先感觉到的是极度的悲伤。这里有一个Pedro的脸部特写,他把这个盛怒前的悲伤瞬间演的非常好。
10. 打完人,Joel看向Ellie,又像当年在Sarah面前打死老太太一样开始感到害怕和抱歉,惭愧于让小女孩看到了自己如此暴力的一面。而相比于Sarah当年的惊恐,Ellie更多的是感到自己被激活了,从这一刻开始Ellie和Joel之间的连接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危险 ,Ellie也想变的像Joel一样厉害。(两个暴力狂相认了。。)
11. 最后还有一些关于选片尾曲的内容,大概是说在80s的流行音乐里选了一个歌词比较贴合“相爱相杀一起流浪”这个主题的。
————
纯听译+自己总结的,不是特别完整,欢迎补充和指正 lol
之后有时间的话应该会继续更每周的新播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码一下
第三集的用意远不止这些,第三集的介入,是乔尔思想转变的根本原因。游戏里交代得不那么深刻,给了人浮想联翩的空间,在剧里升华了。乔尔由一个心如死水、冷酷无情的人转变为一个慈父;由一个唯生存论的功利者转变为一个为所爱之人勇往直前的斗士。这个转变如此巨大,没点交代,没点深刻的原因,是不合理的。也正是这种前后矛盾的巨大转变,才是人性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种矛盾,才会让乔尔在过去和未来做出了很多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包括艾莉和他的分歧,包括后来第二部乔尔之死,以及艾莉痛苦的赎罪之路和最终的自我释然。如果编剧智商情商能一直在线,顽皮狗和hbo的合作能一直愉快,想想以后的剧情,都觉得无比兴奋!
这一集将Bill和Frank的故事拓展开来,很多细节其实是理解主角Joel后期心理变化的关键点。以下是我目前找到的,几个有对应关系的剧情点。
*下文将《最后生还者》游戏简称为“TLOU”(The Last Of Us)
一、音乐
二、陪伴
三、礼物
这一集可以看出,一开始的Bill就是现在的Joel,生活在陷阱的保护中,谨慎敏感,枪随时指着别人的脸,只做必要的事。而以上提到的三个点,音乐、陪伴和礼物,在末日环境下其实都是非必要存在的,尤其是不离不弃的陪伴和照顾,在这种严苛的生存环境下伤员就是拖累。但有一天,一个人带着ta对生活截然不同的观念闯了进来,花费在你看来无意义的时间和精力,做了一堆非必要的事。而这些非必要的事,就是ta们展现爱的方式。要在末世里生存下去,需要武器,理智,适当的残忍;但想要身为人类生活下去,就还需要爱,理解,永远都不愿让ta孤身一人的陪伴。我觉得这是创作者想要通过这一集传达的,也是游戏的核心理念。此外还有Bill最后留下的信:
“我要告诉你一件事,因为你可能是唯一能理解的人”
“我曾经很恨这个世界,其他人死了的时候我很开心”
“但我错了,因为还有一个人值得拯救”
这也为Joel后面的拯救和保护埋下伏笔。总体来看E03的改编为非游戏党理解后续剧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传达了本作的价值取向,也真的是展现了一个很美很美的爱情故事。
欢迎友好交流,人身攻击演员和只会复读的梗小鬼麻烦都滚远点。
*以下个人感想 涉及TLOU PART2剧透
-
-
-
Bill选择和爱人一起赴死的时候说自己非常“satisfied”,当时我就想到老乔了。TLOU2游玩过程中一直困扰我的是,Joel死前和Ellie最后一次见面是以吵架收尾的,这让我非常不甘心,代入Ellie简直觉得悔恨的要死。但打到结局我才知道,原来Ellie在前一天晚上已经和Joel谈过心了,所以Joel死前关于Ellie最后的记忆不是争执,而是和解。游戏的最后一个画面就是倚着栏杆的老乔含泪微笑,那个表情看得我百感交集,但又不知道怎么形容。昨晚看完E03我才突然想到,当时的老乔也一定觉得,这一生已经足够“satisfied”。
《最后生还者》(The Last of Us)无疑是2023开年后第一部备受瞩目的美剧,“顽皮狗”大热游戏改编,HBO出品,佩德罗•帕斯卡、贝拉•拉姆齐、安娜•托芙等人主演等等,这些要素都使它注定成为热门大剧。
今年我还没写过美剧剧评,但看完《最后生还者》第三集后终于忍不住了——这集讲述了末世里一段生存主义者的浪漫悲歌,虽然与主线剧情关联不大,但却打动了无数观众。
本文正是出于这份悸动才写的,谈不上多深刻,只是想带大家再重温一遍这个平实无华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PS:我没有玩过《最后生还者》的游戏,对于游戏和剧集之间的剧情差异和优劣也谈不上见解,本文仅仅出于一个初看剧集的观众视角,望周知。
故事发生于2003年9月30日,感染危机爆发后,小镇上的所有人都被强制疏散撤离,唯有一人在政府军警的眼皮底下躲了过去。
他就是自称“生存主义者”的比尔。
话说美国那边有不少这种相信“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末世生存者,天天备战备荒……而剧中的比尔,真的等来了这一天。
开头这部分的台词不多,几乎都是比尔的独角戏以及周围环境描写,突出的就是他的身份。
啥都不用多说,光看他秘密地堡里囤积的大量枪支、弹药、书籍、工具就明白了。
比尔持枪出门环视了一番,确认真的只剩自己一个人后,他露出了由衷的笑容:我的时代开始了。
接下去一段末世初期的“生存种田文”生活,相信许多人看了都会觉得很有意思,因为这是一个准备多年的幸存者,一头扑入了他人视为末日、自己甘之若饴的生活。
比尔开始有条不紊补充物资、零元采购,慢慢构筑起了自己的小王国。
收集汽油、挑选建材、搞定发电机、储备酒精等必需品只是第一步。
在之后更漫长的时间里,比尔还要拉起围墙、存储燃料、挖设陷阱、种植蔬菜、豢养家禽,甚至还有模有样地做了个门禁系统……
我们不知道比尔在此之前是干什么的,只知道此时此地才是他的主场。
一番经营下来,比尔可以坐在他安全舒适的小屋里,一边享受着精致的美食,一边看着“真菌人”(奔跑者)倒在自己的陷阱下。
这种生活看似有趣,实则枯燥——剧集只是用一些切片展示了比尔的生存方式,仿佛告诉所有人:只要比尔愿意,他就可以一直这样独自生活下去,其他人死光了最好,“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周而复始的四年过去了,比尔的平静生活被一声警报铃彻底打破: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掉进陷阱的是一个大活人,还是个会改变他一生的人。
比尔的警惕性极强,一听到人声,便立刻端起枪观察四周戒备,确认没有明显的埋伏后,才慢慢接触这位从隔离区逃来的弗兰克。
处于绝对“中立”和“孤立”的比尔不会轻易杀人或帮人,在严密防备下替弗兰克做完检查、脱困后,就立刻要求他离开,根本不顾濒临崩溃的弗兰克如何哀求——直到弗兰克放下了双手。
这是解除戒备、任你处置的坦诚(无赖)表现,这下全程紧绷的比尔反倒无所适从了,他不擅长处理这种交流方式。
于是稀里糊涂下,比尔让弗兰克进屋好好洗了个热水澡,换了套干净衣服,还为他准备了一顿丰盛美食。
就两人“撞见”的这个瞬间来说,此时他们之间有着三分戒备、三分拘谨还有四分不知如何开口的交流欲。
其实,从弗兰克进屋后的诸多细节看,本该完全占据主动的“地主”比尔显得处处束手束脚,他要比弗兰克更加局促不安。
此时我们才渐渐意识到,比尔原本就是一个不善言辞也不习惯与他人打交道的社恐男人。
吃完饭后,应该离开的“自来熟”弗兰克忍不住去抚琴一曲,蹩脚的水平惹得比尔亲自上阵,结果让弗兰克听出了他求而不得的爱意……如果他没有女孩,如果他对眼前的男人不抗拒,那么他八成也能再接受一个冒昧的吻……
我承认,看两个有胸毛的大胡子男人亲热确实很辣眼睛,可这一段戏的小花招很多,弗兰克屡屡成功的得寸进尺也缓和了一些不适,算是勉强让人接受了这次离奇又迅捷的“来电”。
比尔孑然一身的羽翼下,又多了一个人。
又是三年过去了,比尔和弗兰克已进入了日常拌嘴的“老夫老妻”生活——事实上,除了破开隔阂的一刹那交融外,他们本质上就是两类人:
比尔只求在末世孤岛终老,不想与外界有任何交流,即便现在多了一个弗兰克也不会改变;弗兰克则渴望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比尔的世界只是一个苟活的无趣牢笼,他要为这个世界装点更多色彩和人味儿。
弗兰克擅自邀请了泰斯和乔尔来做客,已经习惯了护着他、宠着他的比尔只能不甘不愿地带枪上桌吃饭。
同为男主人的弗兰克主意大得很,他不顾比尔的抗拒,继续与泰斯交朋友,留下了比尔和乔尔两个“守护者”开诚布公。
比尔认为可以一直自给自足下去,不需要外来的朋友(不稳定因素),但乔尔提醒了他“想活得长久就必须和外界沟通贸易,帮人也是帮己。”
比尔本可以拒绝,但弗兰克的存在令他不得不接受现实。
下一个三年后,两对末日幸存者已经结成了稳固的伙伴关系。有一天,弗兰克送了比尔一份神秘礼物,这个惊喜是一片已结果的草莓田,弗兰克直言这包种子是用一把枪换来的,比尔的第一反应却是“哪把枪?”
在末世之中,水果是绝对的奢侈品,论实用性远不如一把枪,这也反应出了两人迥异的价值观,但在红色果实的烘托下下,这种理念差异少了些冲突,多了份相映成趣的情调。
比尔陪着弗兰克一起吃下了那口甜美,随后忍不住吐出了心中的苦涩:我老了(不能一直护着你)……在你出现前,我从不害怕。
这是不善言辞、怯于表达的比尔难得吐露真情,曾经孤家寡人的他浑身上下坚如磐石,可随着弗兰克挤到了一起,他坚硬的盔甲上出现了一道缝隙、一个软肋。
大概是因为这份关心则乱,所以比尔在击退劫掠者并负伤后,才会慌不择言地让弗兰克联系乔尔寻求保护……
比尔无时不刻都被在恐惧感困扰,害怕自己不能再庇护弗兰克,害怕他失去依靠,这份恐惧放大了他非致命的伤势,促使他说出了“将死之言”。
只不过比尔忘了,弗兰克也是他的守护者。
时间来到了2023年,距离比尔上次负伤过去了10年,距离末世降临过去了20年。
此时比尔和弗兰克的家园已经变得大不相同,花团锦簇、画作遍地,简而言之,这里更有生活气息了——主要都是弗兰克的功劳。
可与此同时,身患绝症的弗兰克已时日无多,行动不便的他整日都需要比尔的悉心照料。
终于,在某一天早晨,弗兰克费尽心力独自起床并告诉比尔: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想有一个体面又温馨的告别。
比尔当然不愿意,这不过又是一次弗兰克的独断专行……可到最后,他还是会像过去那样由着弗兰克胡来。
弗兰克早已规划好了一整天的行程:先做吐司,接着去精品店挑衣服,两人结婚,共进最后一顿晚餐,然后自己吃药,让比尔扶着他上床迎接安乐死。
弗兰克再次和13年前那般说出了“照我想要的方式爱我”——我一直认为两个人相处没有绝对正确的模式,可以相互尊重,也可以单方面迁就,比尔和弗兰克明明是截然相反的两人,却能携手共度16年,就在于这份远比矛盾更大的调和与包容。
比尔做了两手准备,等弗兰克毫不犹豫地喝下药酒后,他跟着做了决断……看着对方的神情,弗兰克立刻意识到,比尔也一起踏上了前往彼岸的列车。
“这不是抓马的悲剧性自杀,我老了,我很满足…你是我存在的意义。”这无疑是E3里最高光的台词,也着实感动了我:比尔曾因为对人类的疏离乃至厌弃而得以在末世里独活,最后却因为对另一个人的爱恋和依靠而在末世里选择终结。
弗兰克没有预想中的愤怒,相反,他觉得很浪漫——这是眼前伴侣迄今为止做过的最不理智的一件事了。
在两人生命的最后时分,比尔果真用了“弗兰克的方式”去爱他,此生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本集结尾选择用比尔的遗书,来为比尔和弗兰克的美味故事“收汁”。
“我曾痛恨这个世界,当所有人都死光时,我很开心…但我错了,因为还有一个人值得拯救,我救了他,我保护他,这就是像你我这种人存在的意义。”
从《最后生还者》全剧的角度说,比尔的遗书是为了帮助乔尔再次重塑父亲的属性,但仅从这集而言,乔尔的存在更像是帮助比尔升华“守护者”的精神。
可能是因为过去看多了《行尸走肉》,我初看这集《最后生还者》时更多留意的,还是“黑暗森林”下的防备和基于现实的对抗,因为末世里的囚徒困境,注定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危险的单次博弈……但这一集,却讲了一个过分理想、过分美妙的童话,这样也好,这样很好。
伴随着《Long long time》深情的歌声,乔尔驾车与艾莉远去,镜头慢慢拉回了比尔和弗兰克房间的窗口,清风拂过窗帘,既似往生者在和老朋友道别,又似爱人们在一个慵懒的黄昏酣睡、长眠。
这集为什么好看?若是拆解开来看,好像每一步都没什么了不起……可它正是走对、走好了每一步,所以最终自然水到渠成。
这也再次证明,讲好故事不是非要出人意料、猎奇刺激,真诚踏实永远是可贵的创作品质,而一个好故事也足以超越政治正确的偏见和人心之间的藩篱。
节选、编译自Alex Barasch所著的发表于纽约客的文章《Can a Video Game Be Prestige TV?》
编译者:L
很多游戏改编的影视作品失败的原因在于,过于优先考虑还原度而不考虑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的翻译过程中可能丢失的内容。很多改编影视里充斥着定位不清的角色,大众难以理解的游戏圈内部梗,大量无关剧情的世界观设定等。如何吸引原著粉与普通观众往往成为一大难题。
今年越来越多工作室和流媒体选择改编各种游戏IP大作,网飞的众多游戏改编影视就不多说了,派拉蒙+续订了《光环》,亚马逊预订了《战神》真人版影视剧,环球即将推出《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据称HBO已经花费了超过 1 亿美元投入制作此次《最后生还者》的真人剧,希望打破游戏改编真人版屡屡翻车的诅咒。很多人可能看了《最后生还者》第一集会以为这又是个老套的丧尸故事,然而,这部发售于2013 年的原作游戏其实更侧重于考察人性。(著名演员、编剧、制作人菲比·沃勒-布里奇(Phoebe Waller-Bridge)居然也是这部游戏的忠实粉丝!)
《最后生还者》的制作Neil Druckmann称:真正好的改编能够让那些重视剧情的一般观众意识到原来游戏里也有如此精彩的故事。
然而,《最后生还者》的影视剧改编之路实则坎坷。一开始在2014年,美国索尼影视娱乐旗下的Screen Gems电影公司决定制作电影版《最后生还者》,Neil Druckmann委婉地称,这家公司旨在制作“一种特殊类型的电影”。大家众所周知,Screen Gems曾经制作臭名昭著的《生化危机》系列的真人版。电影版《最后生还者》执行高层们总希望把电影做得更大、更性感。Neil Druckmann设想的是类似经典电影《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风格,然而Screen Gems方想要制作类似《僵尸世界大战》(World War Z)的电影,双方想法大相径庭。Neil Druckmann也意识到把一部15小时流程的游戏压缩成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很不现实。最后,Screen Gems放弃了这个项目。
负责PlayStation IP发展的执行官Carter Swan提起编剧Craig Mazin也称《最后生还者》改编成电影并不可行,Neil Druckmann决心主动约见这位曾制作过著名影视剧《切尔诺贝利》的Craig Mazin。
原来,早在《最后生还者》游戏刚发售时Craig Mazin就已经迷上了这部游戏,当时他就试图联系Neil Druckmann,不过Neil Druckmann没搭理他,因为他当时不知道Craig Mazin是谁。这次,二人终于约见成功,达成一致认为把《最后生还者》改变成电视剧应该可行。从此,二人从彼此的粉丝变成了合作人。
Craig Mazin提到《刺客信条》游戏时说,他之所以喜欢这部作品是因为它的玩法,但它的剧情本身其实令人费解。《刺客信条》系列拥有复杂的潜行机制以及丰富的历史背景。但是改编成电影版其实很难,也很难改得好。
Neil Druckmann认为目前来讲,只有儿童向的真人影视比较成功,例如2019年的《大侦探皮卡丘》。他提出游戏改编电影失败的原因很多在于没搞懂观众到底想在大荧幕上看什么,很多人误以为观众想看游玩过程。无数电影重蹈覆辙地在这一问题上栽跟头。比如2005年的《毁灭战士》(Doom)的电影版。《毁灭战士》(Doom)原作是一部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然而电影版为了突出这个射击游戏的特点,用了整整五分钟模拟展现主角第一视角的交战过程,观众只能看到画面下方主角的手和武器,最终效果糟糕,整个画面晕眩而乏味。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身临其境的视角,而对于被动观看电影的观众而言难以接受。Craig Mazin也认为像《毁灭战士》(Doom)这样的游戏没有必要改编成电影。如果一味地只是拿着IP名字乱发挥,粉丝会大骂:“我真正想看的啥都没有。”而一般大众会疑惑:“啥是毁灭战士Doom?”
Craig Mazin和Neil Druckmann相信剧版《最后生还者》会不一样,期望这部作品能打破游戏改真人版必翻车的诅咒。
Neil Druckmann本科时期主修犯罪学,他本以为自己以后会成为惊悚小说家。但是接触到计算机科学领域后他最终成为程序员入职于顽皮狗,他学习了剧本写作,制作游戏关卡,后来进入了设计组。Neil Druckmann相信游戏可以激发情感,而这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做到的。《神秘海域2》是第一部他与别人共同编写和设计的游戏,此作巩固了顽皮狗的声誉,工作室也因此有资金和能力同时开发两个项目。Neil Druckmann也就顺势向工作室提出他一直以来默默设想的项目:一部末世主题的作品。
Neil Druckmann最初看了一部关于冬虫夏草的自然纪录片,里面介绍了一种可以感染蚂蚁并劫持它们的大脑使其变成“僵尸蚂蚁”的真菌。受到启发,《最后生还者》也引入了类似的真菌,不过这种变异菌株对人也有同样的作用。故事着重描写乔尔与艾莉从一开始因利益关系而同行的陌生人逐渐变得情同父女。Neil Druckmann强调故事中乔尔对艾莉逐渐产生的情感联系其实跟玩家对艾莉产生的联系是同步的。约15小时的游戏时长给足了乔尔慢慢对艾莉情感转变的描绘空间,玩家和乔尔一样逐渐产生想要保护艾莉的想法,甚至愿意为她的一些不道德行为进行袒护。当乔尔失去行动能力时,玩家不仅会受到艾莉的帮助,游戏视角转换下使得玩家成为艾莉,以她敏捷、轻盈、但弱小的身躯来行动。
Neil Druckmann的女儿正是在《最后生还者》游戏开发期间出生的。刚成为父亲的他内心所产生的强烈情绪也帮助这部游戏深入探索一个重要问题: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能有多深?
2013年《最后生还者》发售,同时期游戏界基本都是开放世界角色扮演游戏,比如《上古卷轴》和《GTA》,玩家可以选择做他们感兴趣的任务,也可以选择要解决的人、要爱上的人、或是要解救的人。有些游戏还有分支剧情,玩家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影响剧情走向。但是无限的可能性是有代价的:主角往往被设定成无名小卒。《生化奇兵》制作人称当时高层敦促他改掉了原本复杂而模棱两可的结局,取而代之的是给玩家设置一个道德岔路,分别通向好结局和坏结局。Neil Druckmann也被高层要求做分支剧情,但是他拒绝了。他觉得,乔尔作为一个既能展现温柔一面又能表现可怕暴力的人,是不可能做某些抉择的。如果允许玩家插手做选择的话就会破坏乔尔这个角色的行动逻辑和人物塑造。
Craig Mazin 和 Neil Druckmann 在 2020 年初开始工作后,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他们改编过程中可以偏离原作发挥的程度能有多少。虽然有些对话直接从原本游戏照搬到了剧里,但Neil Druckmann也发现了一些可以发挥的空间,有些时候可以把视角从主角乔尔和艾莉抽离出来进行叙事。由于游戏依赖沉浸体验,所以这些不同的视角在游戏里是无法出现的,玩家只能通过别的消息或者环境线索来拼凑出其它地方所发生的事情。而电视剧则可以自由穿越不同地区与时间,甚至可以展现出灾难未降临前的世界和视角(参照第一集的电视采访)。不过,电视剧版主线剧情依旧会遵照原作的冒险结构,描绘主角从一个地区穿行到另一个地区,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新角色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剧版每一集会呈现一个独立的新世界,这种在游戏里也许司空见惯的结构在影视剧里也许会很新鲜独特。
游戏改编成影视也促成对于暴力的不同处理方式。Neil Druckmann一直想把游戏里的残酷暴力描绘得刺痛人心,而不是激起兴奋刺激感。在杀戮已成为惯例的游戏媒介里,玩家会习惯于角色的死亡。Mazin提到说,当你玩游戏的某一章节的时候,你攻击完别的角色,当你死后回到检查点,所有的角色都会又活过来,继续回到原来的地方。在游戏里,玩家会觉得这些角色只是障碍,而不是活生生的人,但是在影视剧里,角色间的对抗会更有分量。Mazin说:“看着一个人死去的感觉应该跟看像素人死去的感觉大不相同。”
游戏里乔尔近乎有超人般的体能,这是因为游戏游玩需要他能做出些超出常人的特技。但是Mazin告诉Druckmann,在剧里,乔尔需要变得更加真实。Druckmann回忆说他们还探讨乔尔的经历可能会给他身体造成哪些伤害。比如他会由于枪声影响而导致一边的耳朵听不清声音,当他站起来的时候他的膝盖会作痛。Druckmann希望剧里能展现一个普通中年人的样子。
合作过程中,Mazin外向善交际,Druckmann则更为内向。Druckmann说起很多好莱坞影视界的人对游戏嗤之以鼻,而Mazin则精通影视与游戏两种媒介领域。Mazin也很擅长与高管打交道并顺利解决分歧。
Mazin跟Druckmann一样也对于媒介转换上的进行过深入思考。很多之前的游戏作品本身其实就已经是电影化的作品,《光环》借鉴《异形》,《古墓丽影》是女版《夺宝奇兵》。把这些从电影转换转换而成的游戏再转换回电影后,就会像在谷歌翻译机器上不断转换翻译的结果那样,一次比一次更不成句子。另一方面,有些体验是无法在游戏之外的媒介中重现的。他认为开放世界游戏的主要乐趣在于玩家能构建出只属于自己的故事,或者甚至不需要任何故事。Mazin说他很喜欢在《上古卷轴5:天际》里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这种体验是无法在媒介转化中再现的。相反,《最后生还者》则是以故事为核心的。
《最后生还者》HBO高层曾在反馈中建议在乔尔的一段高潮枪战里加入更多的枪战戏—一些纯粹的躲避、射击、躲避、射击的镜头。虽然拍摄的时候他们确实也拍了足够的枪战戏,但他们考虑到太多无意义的枪战镜头会使整部剧变得俗气,最终决定删掉一些会更好,所以他们直言拒绝了HBO高层的建议。Mazin觉得,在这个场景下,乔尔的躲子弹能力是最无关紧要的内容。很多游戏改编影视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它们总想着要重现这些动作戏。游戏是游戏,影视是影视,媒介不同,所以处理方式也要不同。
尽管《最后生还者》着重于刻画人物关系,但它仍然是一个以废墟世界为背景的恐怖故事。对于改编,视觉效果至关重要。在开发早期,顽皮狗开发人员分享了他们在构建游戏世界时是如何深入研究细节的,从隔离区地图到虫草真菌感染进展的时间线都做了研究。在设定上,刚感染真菌的人类还会依旧保持人类的相貌,但随着菌丝体渗入大脑,感染者外貌会产生变化,真菌爆发最终破坏头骨,展现出一种奇怪而令人着迷的恐怖形态。 游戏中被绿植覆盖、杂草丛生的城市设定参考自《没有我们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这本书融合了科学新闻和推理小说,探讨了如果人类消失,环境会如何演化的问题。为了剧版《最后生还者》能大限度地还原出同样的效果,HBO 为该剧提供的预算超过了《权力的游戏》前五季每一季的预算。
剧版《最后生还者》也会有些跟原作游戏不同的改编。比如Bill与Frank的那一集的内容会跟原作非常不一样,也许会让一些原作粉难以接受,不过在内部粗剪以及试映会议上,很多内部人员都为这一集落泪了。(我只能说,期待一下会改成什么样了。)
Neil Druckmann很看好这部改编剧的前景,他觉得很多改编没成功的原因在于要么是原作不够好,要么是在没明白原作内涵下改编。很多编剧凭直觉改编,修修补补导致更多地方需要改动,最终改太多偏离原作,失去了原作的灵魂。现在时代变了,越来越多的影视界专业人士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游戏。
另外要特别提到这部作品的配乐。十年前,Druckmann居然说服了奥斯卡得奖的作曲家古斯塔沃·桑托拉拉 (Gustavo Santaolalla) 为《最后生还者》制作配乐。
(更多细节可以看Alex Barasch的原文)
ep3,让所有玩家出乎意料的一集
游戏里的结局是这样的:
对应剧集里Bill和Frank在一起三年后那场争吵,主创简直太懂了,为Bill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的分歧点,然后疯狂给观众下蜜糖和刀子雨。本集从一个游戏中不可能去实现的视角,原创了Bill和Frank的故事,并通过最后的信件巧妙让故事回归到主线。值得一提的是,信中提到Tess让Joel几近崩溃,不仅补回了游戏里没能给到Tess的足够尊重,还让Joel对Ellie的情感变得更加真实。Joel的心里不该只有Ellie,每一个亲近的人都会在你的心中占据一个位置。得益于玩家在战斗中生存的游戏体验,游戏版两人的情感迅速升温,就像生化危机,烂俗的情感桥段也能让玩家接收。但是剧版没有这种条件,只能另外想办法。利用丰满配角的方式来间接影响Joel和Ellie是相当高明的做法,目前剧版Joel对Ellie还是没有太多感情,但他已经有了充分的理由去保护这个女孩,我愿意称本集为史上最强游戏改编,10/10
=====================================================================
说几个改编较大的部分
1.最初疫情是怎样爆发的?原作没有直接演绎,但是在阅读物中有一些暗示:
剧集版片头安排了一档聊天节目,给了观众科普和预言,真菌在气温升高后,感染的目标会扩大到人类。结合游戏和电视剧,可以推测剧版疫情是温室效应和食用真菌感染农产品引发的。 具体到种类,我认为面粉制品可能是主要传染物之一。
接下来是主角家的一系列人品操作:
但是萨拉例外,她拿了老奶奶家人的饼干。所以即使莎拉没被枪杀,之后也有几率感染,导致更大的悲剧。
2.原著莎拉与乔尔之间没有太多描写,生日送了块新表,当天稍晚灾难就爆发了。剧版插入了大段日常,莎拉拿乔尔的钱替他修表作为礼物,虽然从价值上说约等于没送,但是心意层面更深刻,也更真实,毕竟10来岁的小孩应该是买不起表的。莎拉向邻居借的电影在美末2里出现过,艾利说乔尔很爱看这部电影,我们现在知道,乔尔喜欢这部电影的真正原因了。基于上述铺垫,加上莎拉出色的演绎,序章结尾那幕悲剧重现了游戏带来的震撼。
3.邻居老太变异,咬人的特写镜头致敬生化危机,嘴里吐出细长触手是背景设定的重大改变,剧集里的真菌不再具备透过孢子在空气中传播的能力,个人理解从真实性上说,空气传播效率碾压传统丧尸片里的病毒,人类不太可能在这种环境下维持小型社会。
4.20年后,乔尔为了凑齐搜寻汤米所需要的物资以及贿赂fedra,连掏粪的活都抢着干,此处设定是剧版重大改编。原著乔尔靠走私活过得不错,有一定江湖地位,不需要担心吃住问题,但过得漫无目的,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剧集版似乎将寻找汤米做成了主线剧情(imdb资料上显示汤米全9集都有出场)。我们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两作游戏的重要探讨主题,所以剧版这个改变对乔尔和艾利之间情感转变的信服度要求更加苛刻,不知道后面能否驾驭。
5.马琳在指挥中心训斥手下,并说出火萤到处撩fedra的真正目的。此处补完了马琳的领袖形象,补完了火萤组织的能力。原著火萤给人的感觉像无头苍蝇,东一枪西一炮,确实跟恐怖份子的行为差不多。游戏版马琳是突然负伤冒出来的,让乔尔互送艾利也显得很突兀,剧版安排火萤跟罗伯特火拼,只是给了几个满地尸体的镜头事情就变得可信多了
6.剧版尾声,乔尔把fedra队员殴打致死,此处结果与游戏版一致,但过程属于重大改编。游戏版在此处处理干脆利落,秒杀士兵后乔尔怒喷艾利隐瞒自己被蘑菇咬,剧版乔尔杀的是熟识士兵,杀之前用闪回揭露乔尔有丧女的ptsd,发作的时候甚至没有对艾利阳性的事实产生什么反应。ep1一直在克制暴力表现,直到这里才爆发,平日看似正常的乔尔,此刻令人生畏,同时也为后面的剧情打通了道德下限。
整体来看,剧版加入的新段落都很好的为角色提供了润色服务,补完了游戏缺失或是存在瑕疵的部分。从中能明显看出尼尔负责剧本的影子,他坚持认为有效信息是叙事节奏的核心,垃圾段落能省就省(比如罗伯特大战火萤的过程)。ep1出场的人物基本都立起来了,玩过游戏的人看剧能获得更丰满的人物补完,没玩过的观众也能被吊起胃口,能同时兼顾两边的游戏改编作品非常少,我认为这是个不小的成就。
懂不懂看完三体首播再来看美国末日的颅内高潮啊?
如果不变性的艾伦佩姬回到演朱诺的年纪来演艾莉就完美了。
第三集简直人性之光,冲这一集我愿意给10分,所有的层面不管是意识形态还是传达的信息和拍摄制作都达到了最高高度。HBO真不愧是你,把一个末日生存类的游戏可以改编的如此之高大上,侧面也说明了Joel和tess共同生活的20年一定也同样美好。
完全尊重游戏本身,对剧情的细节改动无伤大雅。看得出来为了照顾不熟悉游戏的普通观众也尽力了,虽然选角确实不是我喜欢的,佩德罗演乔尔还不错,熊岛莱安娜演艾莉就真的不太行了毕竟我心里的那个人是变性前的艾略特佩吉。情感细腻在宏大命题下有人性思考照着拍没问题的。还有说sara是黑人打一星的我服,人演员只是一半黑人血统,换着想想佩德罗的肤色给你一个金发白皮女儿你觉得合理?后排占座高尔夫2骂或不骂都是玩家自由,既然自己也承认两极分化把让别人不操心得劲儿多用在自己身上,别动不动跟你意见不同就小鬼的可笑姿态哈哈哈哈。佩德罗马上还有曼达佬第三季!
如果有一天,真菌或病毒占领了世界,那我们也算是将地球还给了它真正的主人…
制作很精良,艾莉选角很失败
bill弹钢琴那里,我还以为frank要把他敲死,然后独占资源。。。
这才是好的改编,既符合原作还补充了内容,而且还照顾新观众,HBO出品,场景还原度很高。对比同期剧版《三体》,这个质感和友好度高多了。
演员形象还是无法接受,改的感觉与行尸走肉无异,游戏还是最好
OP有龙之家族味,镜头语言切尔诺贝利味,总而言之就是HBO味。第三集这两颗暖阳下的草莓,有什么理由不给五星呢?
第三集是我近期看过最浪漫的东西。谁会不想和爱人在无人的衰败城市谈一辈子恋爱,不顾世间末日般的动荡在烛光下举杯共饮毒酒,最后依偎在彼此怀中微笑长眠呢。
有些开口闭口就是颜值,种族的人,任何艺术作品都不适合你们。
没玩过游戏,单看第一集,没有让人想爆五星的冲动
真好看,不愧是HBO要是三体让hbo拍就好了
怎么这么倒霉,底下那么多只播了一集就假装放出全集的那些滞胀评论?
没让《最后生还者》老玩家失望,剧情还原挺到位,有一点想要吐槽的就是乔尔的女儿怎么是个黑皮?四星给剧情,真可惜这部剧也没逃脱政治正确
这片子最大的价值,大概是证明了脱离了游戏这个载体它的故事有多平庸?
生还者不就是行尸走肉的设定么,活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就是最后生还者要讲的么??中间夹杂的清一色全是废话,干嘛再看个《行尸走肉》的游戏番外?
好消息:最后生还者上PC了! 坏消息:是电视剧
网飞苹果亚马逊hulu以后都自觉点,把大ip让给hbo来拍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