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通过三名个性迥然不同的职场女性,讲述了三个朋友如何合力揭露公司所犯下的不正之风的故事 。故事题材十分老套 ,依然是很常规的“体制之内小蝼蚁缠斗对抗巨人”的道德故事 。但也反映出了一些女性在职场中的不平等对待。即使你能力再强也办法。(但问题是她们三全是高中学历,怎么可能在一堆大学学历的人中取得优势。即使你能力再出众,也没机会展示。所以还是学习才是硬道理。)
首先了解一下故事背景,影片设置在1995年一个虚构的三振电子集团里。这段时间正是韩国经济腾飞的期间,处于汉江奇迹的末尾,1997年的经济危机也还没有来临,人们正处在对未来无限向往的阶段。而其中的电子集团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1992年,韩国公司已经控制了世界12.1%的记忆芯片市场。但这种经营模式也有一个漏洞,就是财团世袭制,无法国际化,面临着财阀改革的问题,所以老社长才让位于美国人。
影片前半段就是三个女主因为高中学历,即使能力出众也只能给那些男人打打杂,空有一身本领确无处作用。偶然之间发现公司排放污水,随即展开调查,一步步去寻找真相,随之把目标确定在前社长儿子身上。前半段轻松幽默,但人物形象还是太刻板,每个人都按部就班,没有灵气。
影片后半段急转直下,影片的色调也变冷。这时来了一个反转,发现罪魁祸首是公司的新社长。她们本想通过报社来曝光社长这一行为,没想到原来报社早早就受到了公司的控制,前面的努力全部白费。社长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想把通过世界化的方式,去收购整个三振集团,然后拍拍屁股跑路。从这开始,影片就开始有些失控,那么重要的文件,就找一个小职工去销毁?然后就这么巧落在了女主团的手上?最后就是集结公司所有股东,挫败了这一阴谋。而女主们也通过不断地学习英语最后成功当上了公司的高层,皆大欢喜。
当然影片也是有许多优点的,比如对服装的还原、背景音乐也很符合当时的年代。也说了女性在职场地位低下、公司舞弊、从上到下的体制问题。但是每一个问题太多太杂,也没有深入发展,而且人物动机明显不足,就因为一时的善心就想去扳倒一个财团?去检举自己工作8年的公司?所以这也就是个平庸的励志鸡汤片。
看完本片,我只明白了一个道理,高学历才是根本,努力提升自己才是你的出路!
最后,就用片中部长的话用来结尾:“世界好像越来越糟,人越来越冷漠,所以人们总是说着‘还是以前好啊’。但是一味的说着以前好,对于没活过那个时代的人似乎又是种不负责任,就像我们所怀念的过去一样,现在也能变的更好就好了”。
ps:刚刚发现本片竟然是真实事件改编,果然艺术源于生活,现实才更加魔幻。
《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一部十分有趣且励志热血的电影,镜头的节奏很像“约翰尼·德普”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灵动的跳跃感很讨喜。
别看演员个个些许不熟和陌生,但是每个人物的塑造都是生动活泼、有血有肉、丰富立体、情感充沛,就海报里坐在后面的配角都是尽职尽责的可爱、惟妙惟肖的可人、多姿多彩的可看、绘声绘色的可观。
故事上也是能看出来花了心思的,既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需要客观地呈现,又有现代的讽刺话题需要展示,大背景的细节导演没有丢,话题上的深刻导演也没忘,使得所讲的故事在娱乐观者的同时又能让观者思考,很是优秀的一波操作。
强权与弱小之间的抗衡本就不对等,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不能掩盖的本身就是真理,即使持真理的一方是弱小,弱小也会因为掌握事实而变得强大,而更多内心强大的弱小得以凝聚,面对恶毒的强权也会无所畏惧,勇敢和智慧是手中得力的武器,将暗夜切开一道口子,阳光自然会将其撕碎。QJ
今年真的是奇怪的一年呢,两次辞职的我虽然说没有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至少还是可以吃饱穿暖一段时间,毕业后也是碌碌无为没什么方向做着杂碎的工作,打工人又能赚到什么呢,年纪越大身体肯定是没有年轻时候的要好,但是还好 愿意动脑了 这是件好事,做着自己不爱做的事真的是太难受了,我们都目睹过早晨上班的大军,呼啦啦一大片涌入写字楼中,生怕迟到一分钟迟到扣了半天的薪水,大部分人确实只是混口饭吃罢了,谁又能拍拍胸膛说我做的这份工作就是我喜欢的,这就是我我做的事,这值得我花时间去做,这是有意义的(倒是不一定谈得上电影中为人类社会做贡献那种)。到2020年的最后的一个月了,还是没什么方向,收到了两份offer,短暂的肯定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之后,仔细一想还是觉得没什么意思,不去了,还能撑一段时间,我真的要为一些银子出卖自己当金钱的奴隶吗?答案肯定不是非黑即白的,毕竟像电影里中的桥段在现实中有是有,但很少,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所以才有主人公那样的设定,毕竟少部分人才是闪闪发亮的呀,不管他是表面上的精英,还是表面上的傻子。同样在一篇公众号推送了解到了什么是“三和大神” 还有普通人的一生。看完了也是挺汗颜的,因为人啊,沉沦真的很容易的,爬上来一点都挺难受的而且并不见得爬上来就有多好。但是如同电影中奥数天才一样,至少明确知道自己不想干什么,不喜欢什么,这也算是有个做人的底线吧。电影中有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女主走在校园里看到了广告栏贴的 “给落伍者的喝彩”为题目这几行字,真的是很有力量,在校园时看一腔热血;工作了几年后看也算是守卫心灵那份纯净之地吧。今年的流行语也是挺丧的在我看来“内卷”“打工人”之类的,无论是无奈笑笑自嘲也好还是真的是认命了,可能是社会进展的太快了,无论是房价、生活成本、培育下一代还是科技发展,快到每天都得学习新的东西,不是说不学新东西就代表我懒,不上进给自己找借口,是真的怕赶不上,落后了,同样深深的感到不安和焦虑,一直在适应社会带给你的一切,试问什么时候真的感受到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了?学生时代那夸下海口的梦呐?能看到这相信有人能跟我大概有些感同身受了。真的需要有时候停下来,想一想了,至少还能像我一样能有闲赋在家的机会,挺好的。最后 如果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那就刨除了自己不喜欢做的事,随便做点吧。(图是在别人那盗的,没办法,不会截😛)
记得第四次季度启动会的时候,公司开始破熵增,学习亚马逊的企业文化,告诉我们要保持初心,保持“第一天”精神。那时我不太理解有什么好保持的,看完这个电影,我突然想明白了:当我们刚进公司的时候,每个人都为自己立下了雄心壮志,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心态为公司奉献自己的力量,公司好的地方称赞,不好的地方也要大胆的说出来。可直到现在,我发现自己已经在成为了这些不良氛围中的一份子;刚开始想着自己要出淤泥而不染,结果发现自己也成为了一坨淤泥...或许我们的公司有对待员工不公平的地方,但我们每个人已经将这份不公平视为常态,没有人能如电影中主人公这般大胆且不放弃,她们敢于挑战高层,我们是否敢指出上级的错误呢?我们只会抱怨,缺从来不进行指正,或许这就是我们的懦弱,这也是导致一件件悲剧产生的原因之处吧,so sad.
《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秉承了韩国电影一贯的作风,敢写,敢拍,贴近生活实际!这部电影讲的是老生常谈的“工厂废水”问题,结局呐,过于理想化。之所以给四颗星,是因为我认为这部电影折射的两个现实问题值得深思! 1.职场−−学历问题!主角三人进入公司八年,熟悉公司业务,却因为高中毕业,一直得不到升职的机会!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一直都有,其实我都明白,如果公司降低学历门槛,对于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海归都是不公平的!可是,在低学历的人中不泛有优秀的人,同样高学历人中也有不努力的人,企业能否给到机会,进入公司后再提高学历,或者升职时,减少一下对学历的关注,能否多看看职业技能? 2.工作初心!电影接近尾声时,女主解释为什么要救这个公司的这个片段触动了我。我出大学校门时就对自己说“不忘初心,永远开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开始看工资多不多……我知道现在物价高,房价高,生存压力大,工作怎么可能不看工资,不看工资怎么生活,光凭热爱怎么养活一家人,可我们一辈子的时间,有大半辈子都在工作,我可以为了生活,为了钱,做着我不喜欢的事情,但我不能忘了“初心”,我希望我所花半辈子的时间做的事情,他是有意义的,是能帮助到大家的,是能够不愧对自己的!道德不像法律,他没办法去衡量,要不忘“初心”!
韩国从不缺现象级的作品,《三振》可谓一部韩国版本的《隐藏人物》,韩国在对好莱坞类型的本土化改造上依然驾轻就熟。
三个女性依靠自身的努力奋斗赢得(男性)世界尊重的故事,这无疑也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政治正确”。本片在“女性”的弱者身份探讨下,加入了“唯学历论”的社会偏见。值得玩味的是,在财阀称霸的韩国,长久以来财阀和普通人的矛盾,用一个虚构的“三振集团”被巧妙的转化为爱国主义,转移成为韩企和日企的矛盾。三星工厂事件的受害者等了十一年才等来了迟来的道歉,投资本片的乐天集团又是韩国财阀巨头之一。影片在蚍蜉撼大树的主题之下,遮蔽了历史遗留在韩国的财阀问题。戏剧性的情节始终无法描绘现实之残酷,人民如蝼蚁,在韩国也推不倒大树。
影片结尾处,不断在强调的1995,那个亚洲金融危机前的“盛世”,强调对于美好时代的怀念,更是在有意无意的展现韩国迅速跃为亚洲四小龙时期,人们对于资本的迷恋。
片名跟剧情基本无关,以为是一个三朵姐妹花励志学英语最终成为《韩国合伙人》的逆袭故事,没想到是三个在大公司端茶送水的用各种技能揭露大厂违规排放苯酚的黑暗事件,这个设定有点牵强附会,人物的职业定位和伸张正义的举动难以服众。【Netflix DL】(PS:那个戴眼镜的女主好可爱)
千万别被片名耽误了,错过这部电影!凑齐这么三个女演员实属不易,可以说暂定今年韩国电影最佳。从披露各种职场、女性、经济问题,再到各个角色的塑造,节奏和内核都很讨喜。
集合了女性爭公義和民族主義的命題,做得卻挺庸常。「英語」元素根本不太重要
小时候在老家就喜欢去河边逮青蛙,到了十年前老家下雨就已经是黄的了,08年纳税几个亿的工厂租了展览车在市里天天巡展,工业废水酸水又是怎么排呢。还是喜欢晚饭加点肉的比喜欢逮青蛙的人多,没办法。
2020韩国百想大赏最佳电影,市场13周票房冠军影片。可看。写1995年韩国亚洲四小龙时期的女性小人物反国际资本欺诈的职场励志片。台湾翻译的片名更有意思:《菜英文,没在怕》!
今年Kpop各路人马回归都用复古风做噱头,从年初唱到年末,直到听者耳朵困倦;但韩影的风潮等到这部才正式拉开大幕,瞬间将人拉回上个充满着转型、希望与冲突的九十年代。尽管依然是很常规的“体制之内小蝼蚁缠斗对抗巨人”的道德故事,但从开篇就在三女主身上呈现的时装回溯,再到电子舞曲的收尾,都力图抓住更为强烈的、独特的时代情调。女性在工作中要“努力被看见”的价值实现,与“四小龙、三金、国际化、财阀改革”等等政经背景衍生的反思也充分结合,丰富了它的深度。即使是大时代,小人物也要努力发声。干了这杯鸡汤,重拾那个年代的能量,去勇敢坚持所坚持的,奋斗所奋斗的吧。
标题党,韩国商界版《战狼》。
看着真的好爽, 出乎意料的好.
这个事件其实比《黑水》更复杂 但叙事方式却简单化,大概就是两个电影分数差距的原因。其实前半部分挺好的 看这三个姐妹之间的联动 加之怀才不遇影射出的吃得苦中苦意味 深得我心,然而后面公司收购大反转后开始变得粗糙没质感 讲不清楚到底在干什么只是给大家看个“团结”的样子 感觉导演就是在赶剧情。黑水是通过受害者来激发良心 三振并没有主打这个比较煽情的点我觉得挺可惜 细节多一点那个苹果小哥和里长这几条线就可以更好。高雅星没有适合爆发的点给她以至于大女主都没有十足的爆发点 朴慧秀这个造型可可爱爱的太喜欢了 当然李絮攻气十足让观众星星眼是万众所归,哎呀瑕不掩瑜我觉得这电影好棒啊!
什么都敢演,却改变不了根本问题
看开篇以为是部女权主义电影,大幕拉开心想可能是要讲底层职场女性揭露财阀黑幕,最后发现是讲大韩民族对抗全球化阴谋加女性风采展示。
李紊真的越看越好看,每套look都想珍藏下来! 剧情稍微有点套路,但是努力工作的女性真是闪闪发光!!
也不知为啥,我一个百分百直男看女性打败假恶丑的挫男渣男垃圾男的作品总是莫名的high
《怪物》里的小女孩高雅星长大了;李絮演技最好的电影依然还是《小公女》;三个女人一台戏。
目前为止下半年韩影中,个人最喜欢的一部!看名字以为是学英语升职的苦逼励志片,其实不然。韩网不少想将它打为“女权电影”的...大可不必!90年代的真实故事改编,女生们在职场的杀怪升级故事而已,然后直到现在有些处境还是没变...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有魅力的职业女性们就是最吊的!!!
吹哨者
很喜欢。最后一个镜头点睛之笔,多关心关心你自己的人生吧。三个女主都很好很棒。
故事虽然老套,但是不断反转还是挺有意思的,最后也蛮感人的。三个女孩果然李絮最出彩,女一用力过猛,女三演什么都一个样。
拍成其他类型兴许还行,时不时出现的喜剧元素太掉价。甚至有些浪费演员。
刚开始看片名还以为是《垫底辣妹》,看到一半发现是《黑水》,随后笔锋一转成了《半泽直树》,最后高潮却竟然是“全民战狼”……底层螺丝钉的命运无限共鸣,明明样样皆能却因没有学历没有地位只能在底层挣扎。细节丰满,情感到位,三位主角各有亮点。可惜,剧情从高潮开始过度理想化,将矛盾一下子转移,戏剧性足但情感上难以延续,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