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和鲻鱼》是生活的客观再现,虽然画面粗糙、叙事平静,结构松散,但是影片凭借其纪录片式的真实,把这一切腐朽都化成了神奇(东方网评)
“对着生活的艰辛,他们流泪、争吵、咒骂,但也努力的奔跑,大声的唱歌,使劲的跳舞。然后,说一句,这就是生活。它巨大的浪飞溅过来,让周遭的一切都失去了声音,你只能不停跑才不会被它吞没。都是特写,都是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故事。”——九尾黑猫 这样看来,那些超长叙事片段,看起来很影响进程,看完之后却觉得是非常合理的——对生活残酷的展示采取一种文学性的迂回手法,留白准确而沉重。 看电影的时候,涌现的是一种生活的无力感,但是你告诉自己:这是生活。
每一个漫长镜头会让人烦躁不安
每一帧画面又在生活里随处可见
你可能会埋怨社会制度有问题,或是有些人有问题,或是时间不对,或是命运不公。但当生活要击打你的时候,连空气中的压力都会锋芒的冲向你。
你若在一个地方见穷人受欺压,公义公平被掠夺,不要因此惊奇;有一位高过居高位的在鉴察,在他们之上还有更高的。
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
Kechiche对食物的热爱一以贯之。有些人评论部分段落过于冗长,但这些“冗长”显然是故意的。儿媳妇冗长的谩骂是为了先让观众同情而后焦虑,Rym冗长的舞蹈是为了观众欢呼而后难堪。Kechiche通过摆弄时间残忍地把我们丢到后排法国人当中。
不一样的电影,还有点不习惯
上海电影节@越到后面越精彩!!!
我被女儿她那热力四射、技惊四座又充满了少许情欲的肚皮舞迷住了
反高潮,非常赞!【电影资料馆】
群戏演得太好了,很难想象这些台词是写出来的,更像是即兴发挥的,毫无做戏的意思。最后儿媳的那段漫长的哭诉看得人简直要窒息,我心里一直在问那个男主怎么还不跑出去。等他跑出去后,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凄凉的结局……这部戏的结尾生动诠释了一种最常见的绝望,它不是生离死别,而是看似平静的生活里一浪高过一浪的困窘。
我有漫长的耐心去忍受冰冷的等待、灰扑扑的日子,从来没有奇迹,没有最坏,没有最好,得意时迎头冷水,绝望时柳暗花明;片名触及法国社会中阿拉伯人移民群体;结尾非常有力。
从头到尾几乎所有的事件都比预料中应该出现在电影中的来得长,当你觉得早该切掉的时候它却仍在继续,无论Julia的哭诉,Rym的肚皮舞,还是Slimane追赶的自行车。效果惊人。
相当写实了。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生活被各种各样的烦心事纠缠困扰着,于是决定集中力量去做一件有意义的大事,也许在做这件大事的过程中,那些烦心事就会被解决或者冲淡或者忘记。如果生活是一部好莱坞电影,那最后随着这件大事的完成,一切矛盾都会奇迹般得到化解。但现实却是,无论你想做任何事,在快要成功的时候,之前积累的那些问题和苦恼,最后都会一股脑地纠缠着出现。这就是生活。
厨房、餐厅内的不停叙说,不加节制的生活真相纪实。似乎明白了阿黛尔的金棕榈要分给演员2/3的原因,在柯西胥的影像世界里,演员的情绪、言行表现至关重要,而观者对演员表现的共鸣或抗拒直接决定着对全片的观感。
中間吃飯那段場面調度很棒,最後高潮部份四十多到五十分鐘的平行蒙太奇效果非常大膽驚人,“被小三”的女角在鏡頭前嘶吼了五六分鐘的時候簡直想打她一巴掌
自《滑稽游戏》以来,看的最让人憋屈的电影!但被小三欺凌的原配在镜头前怒吼6分多钟时,我直想砸电视,最后精疲力竭的肚皮舞又让人巴不得赶快切入平行剪辑的那一头,看看这顿痛苦的开业饭会不会得到什么转机。
一堆特写实在受不了,记录式拍摄容易失控,在给小女孩换尿布那边太多穿帮,在家里聊天的段落明显太长,导演控制力不足。剧本还行,就是每个人说一大堆,最后说这是生活,太刻意,最早在海滩上卸鱼的工人就说了,太做作了
《等了一晚的盖饭》。结尾不错,但真的是略长啊,看完下来觉得开头其实没必要整那么多的。关键是我觉得台词是不够精啊,里面女人吵架都是一句变十句(厉害的是说十分钟都是一个意思),小美女那段也就算了,后面那位把我直接搞崩溃啦⋯⋯
对着生活的艰辛,他们流泪、争吵、咒骂,但也努力的奔跑,大声的唱歌,使劲的跳舞。然后,说一句,这就是生活。它巨大的浪飞溅过来,让周遭的一切都失去了声音,你只能不停跑才不会被它吞没。都是特写,都是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故事。
结尾那段肚皮舞让人惊叹!太墨迹了
3.5/5最好看的部分,是刚开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妈妈做的蒸粗麦粉,自然融洽的吃饭场景(使得我想看《夏日时光》是怎么回事?)。每一个场景里对白都密集繁复,难以承受。故事走向逐渐迷离。另外导演选女性角色太单调,豪乳翘臀,没一个小的,因为他们都是阿拉伯移民的缘故吗?女主最后跳舞跳到热汗淋漓,为了让顾客们忘记他们是来吃招牌菜蒸粗麦粉的吗?!不,我选择蒸粗麦粉。
想把电影很多部分剪掉,但我只是观众;想把人生很多片段剪掉,但我不是自己的导演。
4.5星。那些影响叙事进程的超长片段回味起来是非常合理的,虽然我很不喜欢那些快速移动的手提镜头。对生活残酷的展示采取的是一种文学性的迂回手法,留白准确而沉重。
法国新生代导演阿布戴·柯西胥作品,本片获得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影片讲述了一个法国的阿拉伯移民家庭的故事,对话太多,有些拖沓,2个半小时太长了,压缩下也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