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热度最高的词肯定是催婚了,我们变得越来越害怕回家,父母从原来的温暖变成了桎梏,好像我们越独立,亲情关系就越疏离。
但是最平常的母女关系最多也就是“生活的烦恼和妈妈说说越说越烦”,激烈到仇恨的亲子关系,我的日常是没有的。
最近追了一部短剧,《北漂爱情故事》,作为主角之一的叛逆女孩东东和兰姐的母女关系,让我们深深思考了,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到底是恩情还是原罪。
剧里从吴宇超第三者视角描述了这对异常的母子。东东是最招人烦的租客,二十岁不到,故意打扮成混混样子,被误会成女同也不在乎,每天不工作除了泡吧就是轰趴,骗着老家奶奶的钱其实早就辍学了,高中毕业的她活得直接通透,对生活基本没什么热情度,什么事情都有一套歪理一样的解读。
就这样一个姑娘,父母指定不喜欢,更何况是兰姐这样的妈妈。
兰姐出场就自带两米气场,精致的妆容一看就是精明的女人。所有租客的感情问题兰姐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这么精明的妈妈,用东东自己话说,就是为了让女儿嫁个北京男人,给自己养老。
这样的母女,不管女儿还是妈妈,基本都是不讨喜的设定,但是人都有多面,这对母女也不例外。
叛逆东东,整天混吃等死从不叫一声妈妈,是因为始终放不下爸爸的死,不喜欢北京也不回老家,对妈妈的憎恨也是因为两人十五年没见的疏远,更是因为妈妈离开爸爸嫁给北京人的背叛,这些伤害让这个二十岁的姑娘,缺爱、迷茫、没有安全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对母女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缓和,是发生在东东真的爱上一个人后。在吴宇超的帮助下,认识了郭小宇,这是第一个不对东东有偏见最的人,所以东东为了他换上红妆,认真工作,母女两个逛街,谈心,关系迎来最缓和的阶段。
但是,假象始终会戳破,表白被拒绝的东东回到原来的生活,继续游戏人生,甚至随便怀了别人的孩子,决定回老家结婚。最激烈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兰姐这段对女儿的对话,才让人真的知道,这个女人对女儿的爱,对生活的脆弱。
她不希望女儿走自己的老路,进入没有爱的婚姻,但是东东毫无热情的生活状态,也并没有被一点点迟来的母爱温暖过来。
但是这段激烈的争吵可以让我们理解这对母女异常的关系,从来都是有因有果。
最终这段故事以兰姐回老家送东东出嫁生娃结束,后边导演并没有介绍,是呀,这样的关系谁能给一个合理的结局呀,或许,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人生那么长,我们总会学会彼此原谅,或者放下。
话说各位看官们,你们看这剧不会觉得饿吗?我的天!从头吃到尾巴啊,嗦粉、火锅、麻辣烫、各种面、还有兰姐炒的菜……抛开其他的,演员也太幸福了吧!!!
看剧期间点了N次外卖,明明感觉饱了,但是还是能一直吃(´⌒`。)压根停不下来啊
想问下第一集吴宇超煮的那个面有会做的嘛?真的是香!
多图预警!!!
《北漂爱情故事》上了以后,导演说让我写篇评论,我当时说评论哪能自己写?现在想想,不能自己写评论,就写几句感想吧。
作为第一身份是小说作者的编剧新人,《北漂爱》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编剧作品。当然有很多不足,特别是起初自己感觉好的一些台词,现在被演绎出来再看,还是太文艺了(笑),有点像一个文艺青年不成熟的小卖弄,哈哈。
不过老实讲,这部剧作为我编剧身份的出场作品,还是很幸运的。整个创作过程比较愉快,剧本也是一稿完成的。我遇见了非常合拍的导演和通情达理的制片人,他们都没有任何奇怪的要求和干预,很尊重我剧本的创作,这一点真心感谢。
当初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讲一定要写好它。2015-2016年,是我来北漂的第一年,落脚地就在天通苑北一区19号楼,而剧中合租屋也被我“选”在了这里,算是一点小纪念吧。剧中出现的很多场景和人物,都来自我真实的生活投影。地铁,晚市菜场,小摊,7点后打折的面包店,还有深入人心的二房东。
关于二房东,如果让有些人不适了,我先道个歉。我无意说所有二房东都这样,但“王哥”原型的确是我19号楼的二房东。当初退租时,他以各种理由刁难不肯退钱,我气得发抖又无计可施,只好干巴巴威胁道:迟早我要把你这种人写到书里去!他倒是气笑了,得意地回应:写啊!你去写啊!
所以,亲爱的王哥,如果你有幸看到这部剧,没错,就是你。我拿你没办法,也只能在剧里揍你一顿了。不过,我们都知道,对生活的抗争总是如此,即便曾有过虚妄的胜利,最终还是只能疲惫地妥协。所以我没让张建和吴宇超拿回押金,就像王哥也仍旧在制霸着天通苑。呵呵。
最后想感谢一下原著作者王云超,虽然我们不相识,不过我们通过作品结缘了。我看了您写的评论,很中肯,大致是肯定的,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身为小说作者,我也有影视版权出售了,以后也会有别的编剧来改编我的作品,所以我非常明白您的立场和心情。我也是第一次站在编剧而不是作者的角度来面对这件事,感慨挺多。原著作者和编剧其实很多时候都稍显对立,毕竟对作品的诠释难免有各自主观的想法。但我相信,只要是真心对待作品本身,尊重创作本身,原著和编剧就会是朋友。
《北漂爱情故事》当然不能说是多成熟的作品,但我和导演都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靠近我们真正想传达的东西,如果看剧的你能感受到一二,我们也就知足了。再次感谢喜欢这部剧的朋友们,鞠躬谢幕。
有人说,南方人想打拼,可以去上海,去广州,去深圳,去杭州,去成都。
而在北方的年轻人,不安于碌碌,只有一个目的地——北京。
北漂,却是一条不归路。
也许你有个明星梦,希望有一天能在大银幕上散发光辉、出人头地,而此刻却只能在出租屋里看组讯,像孙子一样跑组。
也许你想当个老板,希望有朝一日能拥有自己的公司,可现在你坐在大大的写字楼里,却只用拥有一张办公桌而已。
你怀揣梦想,以为北京会给你一份美满的爱情、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期待的生活,你把未来的希望投在北漂上。
可到底是什么时候,这一切悄悄变了模样。大约在日复一日的工作里,像东东说的那样,做你不喜欢的事情,只为了赚点钱养活自己;大约是在现实的逼迫下,你明白打拼没有你想象的容易。生活在北京,是有很多的机会,但是人永远比机会多,有本事的人不可计数。你削尖了脑袋,努力的往上爬,没日没夜的奋斗,牺牲了健康做代价,却仍然屡屡碰壁。
这一刻,你动摇了,曾经烂醉如泥,说要陪你仗剑走天涯的人,转眼收拾行囊离开了。曾经发誓绝对不能放弃的理想,好像也被生活所击倒了。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北京啊 你真美好 可这么大的一个城市 为什么我却找不到一个地方真的落脚呢
—————————————————————————————————————————————
北漂,实在是个太耳熟能详的词了,作为北漂的一员来说,深有体会。而北漂爱情故事,大约是北漂一族的慰藉,思虑再三,还是决定认真看看。
合租,对于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而言,简直是都要经历的一个事情。跟不同脾气,不同性格的室友,从天南海北聚在一起。跟恶劣的中介公司打交道,为了不退的中介费撕逼,简直是每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住在过天通苑,却早就听闻天通苑大社区。而就在这么一个大社区里,这部剧里的男男女女,性格迥异,却因为斗智斗勇二房东,成为了朋友。他们曾经互相了解,互相帮扶,互相努力,曾经有过爱情,也有过悔恨,而最终,还是一个一个选择了离开这里。或是嫁人也罢,或是离开北京重新开始也好。这也许都不是当年他们选择北漂的初衷吧,但是在北京呆久了,人或许也就麻木了,为了什么而来,好像也不再重要了。生活在天通苑的他们,是一个个例,但也是北京北漂一族的一个缩影,你看这些人,怎么都像是我们。
—————————————————————————————————————————————
写在最后,我本来是不想看的,也不想写点评,因为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豆瓣小号。
匿了
看这部剧真的被张健气的够呛,虽然我承认这小伙看着确实很老实很憨厚偶尔还有点萌,但是!作为一个男子汉来说确实太!怂!了!
剧集一开始,张健和杨萍一块出场的那一幕就让人看的又好气又好笑。一个一米八几的大男人提着大包小包的菜,回家就开始围着灶台转,对女票各种唯命是从。甚至因为少买了一块牛肉就能被骂到狗血淋头,最厉害的是,面对杨萍泼妇般的怼骂,张健不仅能做到一点不生气,还能立马屁颠颠的去哄媳妇别生气,甚至马上就要跑下楼去买牛肉谢罪......可能有些人会说这样的真是绝世好男人啊blah blah~但是我只想说,好男人是好男人,但绝对不是女生想嫁的那种好男人,反而更像姑娘们那些年拒绝过的男生,为什么?因为他实在太没出息了!
一开始确实是心疼张健的,感觉杨萍真的是作到不行。但是越到后来越觉得,张健有些时候确实是很让人捉急啊!人都说一个男人要么能挣钱、要么会哄人开心,智商和情商总要占一个才会讨女孩子喜欢。但是看看wuli张健小哥哥,巧了,一样都没有!虽然善良和老实他都做的很到位,但是对于当代的女孩子来说,单就这两样的吸引力已经微乎其微了啊~
虽然杨萍的离开确实挺让人替张健鸣不平,但是其实仔细想想,人家姑娘好像也没做错什么。很简单例子,同样作为一个姑娘,我感觉我自己应该也不会选择跟张健这样的男生过一辈子。因为对于很多女生来说,我们可以不拜金、可以不高标准严要求,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得到生活的希望的呀!姑娘们你们说对不对!
反正看到现在我是感觉张健这个单身还是有自己的原因的,后边的剧情还没看,只希望后来的他能长进一些吧,就像别人说的那样,想得到心中向往的,就得先努力做到配得上!
国产的现代剧大致分为两种:情感生活和职场生活,
不论是什么样的节奏走向、叙事方法、情感纠葛,大多数角色的生活永远是因为内心的孤独、枯燥和不公,
不论是霸道总裁,或是职场精英,他们在乎的永远是精神升华,而非物质上的纠结。
他们穿着潮牌的服装,吃着精细的料理,谈论着赚钱的艰辛,
诉说着爱情本该拥有的本质,思考着“宝马男”和“潜力股”的区别,阔论着房价和物价的经济走势,
但对于真正的北漂青年来说,我们思考的却是解决温饱和感情奢求。
什么三环里、去国贸、房租高.....
每天清晨的我们,思考的唯一问题就是:
是继续坚持挤着早高峰的地铁,吃加几个鸡蛋的煎饼果子? 还是买辆电动自行车,冬晨中瑟瑟发抖的奔赴公司的打卡机?
年初,在某视频网站完结的一部短小精悍网剧,就展现了我们的真实生活,
接地气,又扎心,那就是《北漂爱情故事》,一集45分钟,共12集。
《北漂爱情故事》改编自小说《日落天通苑》,
在豆瓣[走出故乡,还回得去吗]话题讨论中获得热议,随即被疯转。
原著着力于北漂年轻人的真实命运,不去哄抬,也不故意抹黑,命运不容易改变,每个人都在焦虑挣扎。
而小说的背后是一组真实数据:
位于北京五环外占地48万平方米,16个分区,645栋楼的天通苑社区,承载了近70万人口的吃喝拉撒和通行, 被天通苑居民戏称为“自从坐了五号线,其他地铁拥挤程度都不算事儿。“
除了数据以外的,
还有收钱了就没声儿的二房东,走马灯般更换的室友,隔三差五来敲门的物业,以及在小区门口蹲点的各种中介。
《北漂爱情故事》把视线放在天通苑一个五室一厅的合租房,
被誉为亚洲最大社区的天通苑,容纳了许多来北京工作寻找梦想的年轻人,出租屋里的五人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男主人公吴宇超,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
原本住在离公司比较近的社区,为了追初恋搬到了每天上班要跨九个环的天通苑小区。
一到晚上就开轰趴,不顾其他室友感受的大学肄业生东东,
一个取向不明的酷炫女子,除了玩就是专注怼人。
中介的张超和同事兼女友的杨艳合住一房,
老实木讷的张超正经历,女友嫌他没本事,即将分手的窘境,
另两间房住的是两位女士,
一个梦想当大明星的网络主播小柔,一个为了抚养孩子在会所工作的单亲妈妈小芸。
这五个人带着各自的困境和慢慢对彼此生活的深入,谱写了一部北漂青年的血泪史,
当年他们为了梦想,为了未来,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离开了老家,去了这样一个被人人赞誉为可以容下所有人梦想的大都市,
最后是否都能得偿所愿,每个人都会因为不同的选择面临不同的答案。
一:无处安放的爱情。
出租屋里的五个人虽然拥有不同的生活,但却两两之间是一组对照体。
暗恋初恋的宇超和感情不顺的张超,
宇超刚搬进合租屋的时候,正是张超女友杨艳搬出合租屋的时刻,
杨艳嫌弃男友张超没本事,无法给她带来稳定的生活,转而投向了房地产公司小店长的怀抱,当着张超的面打情骂俏。
而好不容易追上初恋的宇超,也发现了女友隐秘的部分,
花钱如流水,执迷于花男友钱,就是督促他上进的精神麻醉,因为前任富商老公出轨,而毅然离婚,
这个既想要面包又想要爱情,拎不清又不愿靠个人奋斗的女人让宇超的圣父心在日复一日中逐渐消亡殆尽。
终于有一天,因为这份爱情频频迟到、升职无望的宇超,
终于对女友说出了这番话:
“终于有一天,你的眼泪再也无法打动我了。“
属于宇超的爱情结束了,他也搬离了爱情开始的地方,爱情很多时候和物质有关,
但也不仅仅与物质相关,最为潜力股的宇超假以时日是可以满足女友的物质需求的,但两人价值观上的不对等才是两人分手的最终成因。
一直被杨艳呼来唤去的张超,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份平等的爱情关系,
他尽全力去满足杨艳的要求但却不得,而杨艳也在这场“对牛弹琴“的爱情博弈中乏力,最终与张超分手,
工作能力强于张超,又对物质生活极其在乎的杨艳,是无法和得过且过、安于清贫的张超获得幸福的。
这两段始于天通苑的爱情都以分手告终,
在物质追求背后更多的是对自身安全感缺失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烦躁和不适,再去控诉“拜金物质“这种价值观,
不如说在处处谈钱的今日社会“道不同不相为谋,好聚好散。“
二:同一个出租屋同一个梦想!
每天打扮地花枝招展,靠网络直播赚取生活费的小柔和离异后需要独自维持家用的小芸,
一个为了当大明星,一个为了独立自强在这种城市里打拼。
小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亦没有过硬背景,更没有天赋异禀,
她只是一个执着于明星梦的普通女孩,
对于成为大明星的坚持,到最后甚至成了一种执念,小柔的生命都为这个执念而燃烧绽放,
所谓“不疯魔不成活“,一无所有下,除了梦想又有什么好失去的,
小柔的路不会平坦或许也没有结果,但小柔这样的女生正这样一批又一批输送向“有梦“的地方。
外貌条件姣好、性格成熟温柔的小芸相比小柔,梦想就朴实的多,
前任是一个富二代,突发变故败尽家产却迁怒于小芸,小芸无奈之下把儿子送往娘家,独自一人出来打工,
既为了逃避前任的纠缠,也为了实现人生的第一次独立,
宇超曾有一份关于小柔和小芸的记忆,
在便利店吃关东煮聊梦想的夜晚,素面朝天的小芸和小柔洗尽铅华下的纯真笑容值得宇超珍惜一生。
三:努力未必有回报,但必无悔!
相比《日落通天苑》原著对通天苑这个钢筋混凝社区“冰冷,狡黠“人情世故的描述,
《北漂爱情故事》注入了很多温暖的部分。
东东、宇超、张超三人的鸡蛋番茄面时刻,
东东母亲对如孩子般室友的照顾,剧中和二房东斗智斗勇一段是本剧编剧的真实经历,她曾泼皮无赖的二房东气到全身发抖,发誓说:
“总有一天我要把你这种人写到书里!“
她如常所愿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二房东以及租客形象。
如果说那么多人不停地奔赴梦想之城,却又有不少失望而归,
这样的徒劳究竟有何意义,编剧的经历正好可以说明一些:
那些经历都会保存下来,日久弥新!
那些事那些人那些风景都是真实的,在无形中洗练一个人,塑造一个人,
努力或许没有回报,但努力后不用在悔恨中追忆年少时未曾尽过全力,寥寥终日。
END -
往期文章回顾
为了看这个剧,专门下的个爱奇艺哦
《日落天通苑》😬...
如同一篇深夜温暖你的小品文,让你在凌晨加班后的无助中,重新有了留下来奋斗的动力。这样的北漂一族,没有好出身没有硬背景,但他们依然努力活着,你们努力的样子可真感人啊。
真的不是我想吐槽超哥,可是能不能考虑一下原著粉的感受,很多和原著不符合的东西也不想搬出来说了,毕竟是改变的网剧,但是东西的核心不能变了阿,怎么就成了他娘的爱情故事了?男主天天一副要出道的造型是怎么回事?改成了互联网行业的为什么要把公司里面的都整的跟搞传媒的?差点让我串戏了误以为是《十万混蛋》的网剧,吴宇超小说原型是那般的理性又感性,怎么电视剧里面就和纯爱小说的男主一样?吕晓嫣那么势力又知性的女性怎么就成了偶像剧女二的设定? 原著粉支持所有电视剧改编来骗钱,前提是你得有诚意。
算是一个丧剧,在12集的篇幅内交代了几名形色各异却同住在一间出租屋内的异乡人。都有华丽梦想的包围,但是却也被撕的粉碎。也没有告诉我们太多包裹好的糖衣,只是不停的在展示糖衣下的炮弹。整体节奏很快,不拖沓,人物性格也比较鲜明有特色,尤爱芸姐。
真够无聊的
租房的点滴和生活气氛都很真实。除了真实感,这部剧也有意在做“残酷感”。人设挺全面的,女性角色更丰富些,有人赤裸裸虚荣、有人入了淤泥坚守、有人得了虚荣摔了跟头想回首重拾安稳;而男人,与在北京扎根立足相比,都还得试着历经这些女人,某种程度上说,女人是他们必须要走过的第一层现实,碰了壁把血疤当旗帜才能继续往下拼,请务必保持着这种残酷感啊。
不知道天通苑现在什么样,已经一年多没回去了。天通苑虽然拥挤,脏。但是实打实在一腔热血的青春时代给过我温暖。还是挺怀念那里的,但是并不想回去。
总体来说还行吧,张健一星,小芸一星,完成度半星。广告植入太尬了,扣一星。最后一集扣一星,挺喜欢歌手那个设定,很有表达。
长镜头可真舒服啊
我不得不吹一波韩剧了,同样是底层人民的故事,韩剧能写出美感,这个剧真的是脏兮兮的,我都不好意思说我看了
编导努力了,但太俗套了其实
秦芸娟可太惨了,就是被她的原生家庭给拖累了,简直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啊。
一口气看了11集,虽然第12集是回忆,但总体还可以,说几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吧:张建看着东东神采飞扬的甩头,可爱又拙劣地模仿东东的动作,东东跟兰姐复杂的母女矛盾和牵绊。小芸的坚守和坚强,小芸在工作时遇到宇超的尴尬和辛酸。唉,超哥你可长点心吧,吕晓嫣真的配不上你。
好了,我单方面宣布,我和东东锁了,小姐姐帅哭我啊。感觉她和曲筱绡性格有点像,都是敢爱敢恨的女孩子。
一口气看了11集,虽然第12集是回忆,但总体还可以,说几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吧:张建看着东东神采飞扬的甩头,可爱又拙劣地模仿东东的动作,东东跟兰姐复杂的母女矛盾和牵绊。小芸的坚守和坚强,小芸在工作时遇到宇超的尴尬和辛酸。唉,超哥你可长点心吧,吕晓嫣真的配不上你。
不好看
这部剧虽然是小成本,演员演技也值得推敲,但是更真实,北漂一族的无奈,基本上都有了,租房,搬家,爱情,生活的压力,都触动人心啊。北京每年来多少人,走多少人,这就是北漂生活呀。
小芸好可怜啊,最后还是被逼无奈嫁给了华哥,我还想站她和吴宇超的CP呢,还以为吴宇超会认清绿茶婊的真面目,然后和小芸在一起,诶,唏嘘啊~
缩个屁影,你还是缩阳入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