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moves on as long as you can afford the liberty to bounce back. The riches can have their little moments of breakdown; the little riches can have their moments of rebellion and indulgence. There are brief moments in the film that reminds me of Parasite (e.x. the smell of the housing project vs. minimalistic elegance in Ann's apartment), but it has too many loose ends to merit a thorough appreciation.
Everyone please go watch Cache instead.
影评 《裸色告白》
电影《裸色告白》讲述了一个记者安娜在采访巴黎援交女孩的过程中 ,不断触发对于自身的内部世界的探索,最终认识自我、突破内心的故事。
女一安娜是个极度的自律的女人,还是传说中的女权主义者 但是她也是个极度压抑的人 ,自己不快乐 ,给周遭的人带来的也是这种感觉。
然而女二却和她完全相反。 女二是个还在校读书的援交少女,或者只是为了钱,或者天性如此。总而言之,她是个从不压抑自己的性情和欲望的人。
按照中国人世俗 的传统眼光来看,女一安娜无疑是个对家庭尽职尽责,同时也为社会创造着正面价值的人。
然而,随着安娜对女二生活经历的了解逐渐加深,安娜慢慢被女二影响。 她了解到, 那些主动找寻女二做交易的人, 并不如自己当初臆想的那样,只是为了获得情色的满足 ,也并非像自己当初想的, 这些人都是社会底层不得志的人。 他们之中不乏成功人士 ,还有很多在世俗意义上家庭美满,有儿有女有妻有子,
可是他们很多人的很多需求得不到解决,无法从他们的家人那里得到满足,有的是有很多的需要难以启齿, 或者不被理解 、不被重视。
安娜自己也是如此,正如剧中所描述的那样, 她每天忙忙碌碌 ,照顾不听话的孩子,为了老公的工作需要应酬而忙紧忙出,甚至忙到混乱、忙到出错, 忙到自己焦虑烦躁,可是最终却没有落到好 。
这与我们现实中的职业女性何其相似,什么都想兼顾到,唯独忘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对谁都有责任, 却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最该负责的人一个人应该是自己。
她忽视了自己关于享乐的需要 也包括她的家人。
可笑的是到了最后,她竟然被女二AA影响到了,或者说是被诱惑了 也许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总会被与自己截然不动的吸引, 因为那是内心深处不被接受的自己。
他们那个年代的男人把性爱和婚姻分开,而女人却始终不可以,最后男人在家里等女人的回来,也是在乎的是这个家庭的维护,而女人始终希望的是性爱和婚姻的结合,但是在女人的尝试后选择放弃。
女人不管是老一点的年代还是年轻一代,都尝试控制性,但是最后发现还是很难控制,性始终容易成为男人的主导,他们似乎不管怎样就是可以游刃有余。
他们那个年代的男人希望婚姻与家庭可以在以后得到延续,在听到年轻一代大多数人都已经选择不结婚的情况下对少部分人会选择结婚感到开心和欣慰,这样就可以证明他们的理念的正确性。
而他们的孩子代表着法国年轻一代已经看破婚姻与家庭,他们追求自由,而不拘束于有名无实的婚姻之中,现在的法国年轻人却是很大部分享受着存粹的性爱,包括男人和女人,
而年轻一代的女人,虽然已经开始工作自由从事特殊职业,但是男朋友走过来的那一瞬间,似乎选择了原谅。
其实人,都没什么底线。触底了,还可以戳穿。
至于到底是年代造就了人性,还是年龄造就了人性,要等我们这一辈的人老了才知道了。
她,她们都在自己的角色当中寂寞和无助。安娜很绝望的说我们有责任的时,丈夫是无法理解的。性的买卖是妓女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那为什么说我们对这样的是负有责任? 从女性角度讲,自身角色的认定变成了满足某一对象的需要。当你的身份是妻子时,你必须有相应的特征,如要体面,要端庄,要顾家,再有丈夫在影片中不止一次对妻子说过你应该管好孩子,但丈夫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去管教两个孩子,而是把责任认定为是母亲的责任。但是让女主绝望的是自己的妻子,母亲身份并不能满足丈夫。通过拜访妓女们,她知道很多丈夫还会希望自己的性爱对象要放荡,要不端庄,要和妻子身份的自己完全相反。她怎样做都是无法满足丈夫的完全需要的。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的是有这样想法的不只一个女性,还有很多的她,有很多的她们。她们无法真正的找到自己,而只是变成了无数需求的填充物,因此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会有对自己失望的痛苦。回到女主所说的我们(对这种事件)负有责任,女主在一开始采访时其实是带着偏见的,(尤其体现在和波兰妓女的谈话过程中。如问她鞋贵不贵时她的表情和话语,并不太情愿和波兰妓女一起喝酒等,有一种中产知识分子的小骄矜。所以后来从妓女口中得知自己作为一个清白体面的妻子的“失败”时,很颓败。)但是真正深入到她们的经历中时,她是很痛心的,痛心于她们的逼不得已,更痛心于所有女性对自己作为需求填充物的不自知。她作为一名“她” 却没有给“她们”一个正确的引导,反而是作为同类中的一员去怀有偏见。同时,她也没有教会自己的儿子们如何正确的,尊重女性。
(个人)从男性角度(猜测),丈夫并不理解妻子所说的负有责任是什么,因为在丈夫看来,男人的这些需求都是比较正常的。希望自己的伴侣可以有妻子的端庄体面,又希望她在性事上面肮脏下流。这同样是悲哀的,男性在社会上的压力不能被忽视,他们认为自己的压力需要释放,但是同时还需要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每一位男性对女性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男性的影响,比如年少时会有男孩说:女人嘛,不就是衣服嘛。诸如此类的话,在女性地位日益上升和个人平等意识日子增强的时代,既是愚昧又是悲哀。因为在贬低女性价值的同时,男性自身的价值便会被过分期待,这对男性来说,不,应该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也是也什么有的男人会趴在妓女怀里哭。对人的性别区分化对待,使得不同性别的人都不得不在别人的期待中努力和失望着。(但本身作为女性,我对男性的真实想法也不能盖棺定论,期待大家的讨论意见)
因此,每个影片中的人都是寂寞的,安娜的寂寞,丈夫们的寂寞,甚至大儿子对于自己不能满足社会对年轻人的期待的寂寞等等。每个人都得关系都是很疏离的。因为我们都活在别人的期待当中。
只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完全的人,才能走出这样的恶性循环。不论你是她们,还是他们,请学会尊重,并遵从内心。
打分原因:
一星给影片的立意,一星给演员的演技,一星给摄影的构划。
不足在于情节过于松散,穿插转化时情节线索不明显,容易使人对故事的时间线产生迷惑。
所以主旨是这两个妓女对作家的影响吗,可是太表面化了,妓女的内心也没有挖到,好像是一个外人只对她们遇到过怎样的顾客而好奇。作者的生活也只是被故意轻微抽动了一下,没什么太大变化,最后幻想一桌子都是嫖客的情景算是亮点。2.5
两星半,女导演也不能这么来啊。。。
一群嫖客在比诺什家餐桌上共聚算真是点睛之笔,其他地方就太遮遮掩掩了
对此类题材还是没感...
“电影欧洲”下的跨国联合制片,波兰70后女导演+比诺什,杨妲还出来打了个酱油。有几场戏处理的很神(比如最后饭桌上比诺什那段主观长镜),摄影不错,交代性情节剪得太干净了,以至于很多地方得脑补,有几处时间线处理神出鬼没的。说到底,这片儿情绪还算处理不错,不过也仅此而已。看看比诺什就好了
没东西拍就不要拍,何必这般勉强。还有,请不要糟蹋贝七好吗。
三年前,下了片子,因为对裸露的不适,看了不到一半就戛然而止。三年后,竟然看得感触至深。女人微妙的心理,只有女导演能懂能拍,比起这部片子的细腻,欧荣的《花容月貌》顶多算是对少女援交的猎奇叙述。朱丽叶·比诺什永远是我的女神。想到过几天又能亲眼看到她,就觉得好激动。
记者的故事和两个少女的故事,完全不融合,都在各说各话。对两个女孩的描述也非常局限,表意不明。
比诺什老得我都认不出来了
这个片子看着真难受 从头到尾都渗透着绝望 朱丽叶比诺什确实老了 演的电影还是那样沉重
对人物的刻画感觉不够。
朱丽叶·比诺什,老了...
女記者採訪援交女的劇情簡介就能讓人猜到影片走救贖與自我救贖路線,相對同是援交題材的《囡囡》爲劇情而劇情,本片的敘事推進顯得行雲流水得多。Juliette Binoche開場看援交影片和結尾在餐桌邊的想像讓影片大開大合很霸氣,片中各種情愛場面很有看點,但是就主題表達而言,反而落到虛處。
1.尺度比预料中大,男演员有一秒钟露点,居然还有喝尿。2.摄影和调色非常小资,大光圈小清新,我的菜。3.最后鸣谢了COMME des GARÇONS,里面哪件是?4.最后饭桌上幻觉中嫖客们出现的镜头神来之笔,加一星。
她们都是一样的人,有着一样的渴求;她们都是不同的人,各有各的苦闷。
天堂之存在于过去,以及从这个地狱到那个地狱的路上。所以…祝你享受生活。结婚的人反而总不能想操就操呢
@夏。 再闻贝七吐槽不能 -_- 人物假了点 心理戏是丰富了 借保守的时尚杂志写手之规言矩行 对照亦舒笔下的阿修罗寓言 人性的软弱和妥协 无奈与惶恐尽有 结尾的气场还算帮略嫌平薄的剧情扳回一记 细水流长的日常生活下 暗涌家庭形态之荒谬与虚空 性别观来说 亦多少猎奇重过探讨 男性视角浪费了好材料
寓意深了点。。。
結尾兩場餐桌戲亮了,一場荒謬的現實,一場平靜的暗流。
故事和人物刻画都不够理想,最多两星。另一星给Binoche,没她魅力,整个电影层次会更薄弱。晚餐的幻想转场拍的不错,简单利落。还有关冰箱门的细节,点到为止。但整部给人感觉因为过于收敛而显单薄。Les feuilles mor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