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911事件簿

HD中字

主演:田口智朗,麻生久美子,柄本明,倍赏美津子,市原悦子,役所广司,绪形拳,丹波哲郎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埃及日本墨西哥美国伊朗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03

 剧照

911事件簿 剧照 NO.1911事件簿 剧照 NO.2911事件簿 剧照 NO.3911事件簿 剧照 NO.4911事件簿 剧照 NO.5911事件簿 剧照 NO.6911事件簿 剧照 NO.13911事件簿 剧照 NO.14911事件簿 剧照 NO.15911事件簿 剧照 NO.16911事件簿 剧照 NO.17911事件簿 剧照 NO.18911事件簿 剧照 NO.19911事件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911事件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1年9月11日,震惊世界且影响深远的“9·11事件”爆发。双子塔岿然垮塌,似乎预示着一个黑暗时代的到来。在此之后,法国Studio Canal电影公司迅速做出反应,邀请了11名享誉海内外的导演和演员分别执导了每部时长为11分钟09秒01帧的短片,最终汇集成这部思想独特、尖锐深刻的短片集。在他们的镜头中,有的饱受战争、饥馑、灾害的人们感同身受发起了悼念;有的则或戏谑或愤怒或尖锐批判着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的以寓言的形式解析着“圣战”的含义;有的则俯身聚焦小人物的生活琐事与喜怒哀乐。那改变世界的瞬间,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民公敌3无形杀内在美2015舞台八部半孤独的美食家新春SP:严冬之北海道·旭川出差篇黄色大象曼德拉效应十诫1956与神对谈前度(国语版)母狼:英格兰早期王后犯罪心理 第八季超验骇客女儿国前传圣诞婚礼策划师时间暗局人间规则第二季我想开个店海市蜃楼老广的味道第六季客从何处来第一季砂之器1974日语

 长篇影评

 1 ) 《咏叹调》和《911》

       连看两部集锦导演的影片:《咏叹调》和《911》。
      《咏叹调》(aria,imdb编号:tt0092580),有趣的电影,十个导演,一人用一段咏叹调,拍一个短片。各人视角不同,趣味迥异,大导演戈达尔用《阿尔米德》,哑剧式的表演,暗喻男性女性的不可沟通。威尔第的音乐用得最多。导演们有借一段咏叹调另外讲个新故事的,也有拍成较煽情的MTV。很欣赏肯罗素(Ken Russell)根据《图兰多》中“无人入睡”拍的短剧。这个导演有段时间专门拍音乐家传记片,光怪陆离的《马勒传》尤其妙。这段“无人入睡”也是一个风格,极具装饰性的华美画面讲述一个投胎天使遭遇车祸的故事。Bill Bryden干脆用卡鲁索的原声配唱,演绎《丑角》中的“穿上戏装”。D版片名为“末日风情画”。
        像这样许多导演共同合作拍一部影片的类型,前一阵刚看过一部《11'09''01 - September 11》,题材要比《咏叹调》重大许多,而且条件也苛刻,十一个导演在11分09秒的时间内,拍一部有关911的短片。限制虽然多,但呈现出的视角和手法更多元。而且明显分出三个层次:
        ——埃及导演Youssef Chahine、印度导演Mira Nair、法国导演Claude Lelouch手法平平,虽有点巧思,但在如此重大的题材上,欠缺力度,感觉苍白。
        ——伊朗导演Samira Makhmalbaf、非洲布基纳法索导演Idrissa Ouedraogo、波黑导演Danis Tanovic、以色列导演Amos Gitai的四部短片最令人兴味盎然,提供了远离“事发现场”的另类视角:一个伊朗乡村小学女教师努力让孩子们感性上理解这场遥远的灾难;一群非洲小孩异想天开要抓捕本·拉登,获取赏金为母亲治病;波黑小镇的妇女在这场波及全球的灾难后,依然坚持自身抗争的权利;数千人瞬间罹难,让特拉维夫街头日常便饭式的恐怖爆炸变得无足轻重。
        ——最有力、最震撼人心的四部短片,直面灾难,各自交出了最雄辩的答案,甚至是彼此冲突的,你可能会不同意甚至感到厌恶,但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墨西哥导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类似先锋视觉作品,长时间的黑画面后面传来隆隆崩塌声,警笛、现场目击者那句著名的“Oh, Shit!”,短促的画面像眨眼一样掠过(着火的人坠楼),双塔在安魂曲样的音乐中缓缓倒塌,最后屏幕上耀眼的白色上缓缓出现一句箴言“神之光,到底是赐予光明还是让令人盲目?”先是阿拉伯文,后是英文,该片由于阿拉伯文单独停留太久而遭致非议。同样是11分9秒,但这部短片给人的感觉是最漫长的;
        英国导演Ken Loach给出了一份最令人意外震惊的答案,回顾历史,1973年9月11日,智利民选总统阿连德在军人政变中殉职,这场由美国中情局一手挑起和资助的灾难毁灭了智利未来的希望,数万名阿连德的支持者在后来的大清洗中丧命。Loach请悲悼亲人的美国父母也记住另一个911。此片争议最大,正因为这个段落,美国拒绝上映整部电影。抨击者认为导演将两场灾难混为一谈,是无耻的怯懦。但短片采用的大量历史镜头仍让每个观者窒息。所有的人类灾难都是相似的;
        日本导演今村昌平的短片看似离题万里,一名从侵华战争中回来的老兵精神失常,所有举止行为都像一条蛇。场景依然是类似《楢山节考》中的偏僻山村,依然穿插了大量动物行为的镜头。最后出现的字幕点了题:“战争无圣战。”导演将半个多世纪前那场生灵涂炭的“圣战”和本拉登的“圣战”并置,给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否定。美国评论家认为,今村昌平是合作者中唯一一个正面抗议原教旨主义的导演,虽然用了如此曲折的方式;
        极有才气的美国导演Sean Penn给出的短片,咋看来荒谬到滑稽的程度,而且因为导演是美国人,显得特别古怪――“一个居住在双塔阴影下的孤老终日不见阳光,一日早晨醒来,窗台上长久没有阳光滋润的盆栽突然鲜花怒放,双塔倒塌,阳光撒满老头的房间”。很多人从感情上厌恶这一段落,Penn真的只是在说“塞翁失马”的故事吗?有个朋友事先给我讲过这段的情节,就是按照上面的意思,感觉只是个荒诞剧。但临了这却是最能打动我的一个段落,那就再讲一遍:“一个精神压抑的老头,困守黑暗的斗室,墙上挂着亡妻的照片。在这个昏暗的环境下,老头甚至有近乎偏执的幻觉――老伴还活着,还和他一起生活。所以他每天细心地将老伴的连衣裙铺在身边入睡,一起回忆些往事。老头拒绝爱人的离去,用一种仪式来战胜死亡。911早晨,残酷的阳光射入,鲜花绽放,也改变了整个房间的面貌。在阳光和鲜花中,老头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亲人的‘缺席’,他伏在连衣裙上,失声痛哭。” 是灾难让我们睁开眼睛吗(那句箴言)?还是一个隐喻人类处境的象征?最最要紧的是之后怎样?这是留给这个老头、所有911受难者家人和观众的问题。

 2 ) 和平,花。

一个老人,
当他只能用这种方式,
来缅怀自己妻子的时候,
我就会想,
人,
仅仅只能通过这种方式,
才能怀念他的亲人吗?
我们,
似乎要做点什么来去取缔这种形式。
那遍开的和平之花啊,
你们在哪里呢?
那落满阳光的小屋,
似乎宣告着某个时代的到来,
花儿开了,
人儿醉了,
呵,
那携带来着的和平呢?
啊?
哪儿去呢?
我们只好再次寻找,
那开满天国的和平之花,
梦醒来终会闻见芬芳。
因为一场战争,
仅仅是一场战争,
一个活活的人,
却成了一条可恶的蛇?
好笑,
这世间居然还有这样的规则?
看着他的蠕动,
忽然想到,
孱弱的我们,
是在用可恶的战争,
来退化我们的身躯么?
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终于明白,
胜利的只有那条可恶的蛇,
它那不屑的眼神,
叫人看着害怕,
可怜的孩子呀,
什么时候,
究竟是什么时候,
你们的心灵被吞噬呢?
和平之花,
也终将洒满这条大道,
这条布满荆棘的大道。

 3 ) 原来两座大楼的倒塌,比不上这花开

老人每天早上起床,从衣柜里挑一套老伴的衣服
整齐地摆在床上——她曾睡的那半边
退后两步端详一番,走上前,真诚地赞一声:“你真美”
然后才自己整理梳妆,收拾停当,出门买菜,回来照顾不见光的窗台上总也不开的花。
日复一日。
突然有一天,老人惊奇地发现,花开了。
摇曳在阳光中,生气勃勃。
老人冲上前把花抱在怀里,哭了。
窗台后,遮挡阳光的建筑物不见了。
电视里,反复播放着双塔倒塌的镜头。
老人却什么也不在乎,径自抱着花,哭得不能自已。

原来,两座大楼的倒塌,也比不上这花开。

几年前看过的电影。很多片段都模糊了
独独记得这一段,清晰异常。
老人的深情、平和、自足,几乎看不到悲伤。情到深处无怨尤。
直到最后的恸哭,才知道真的伤痛,深植入骨。
在老人的世界里,老伴留下的花,开了。这就是全部。

很难想象,在这个世界关注的事件中,导演会选择这样的一个角度切入。
可是正是收入的这样的一个故事,才让《911事件簿》更显完整。
在一些人心中的惊天动地,却比不上另一些所谓的“鸡毛蒜皮”

 4 ) 一部可以讓我們初步理解不熟悉的第三世界國家的作品

《911事件簿》是由11名導演,用9分11秒,拍一部以「911」為命題作文的短片集結。11部短片各有千秋、各有優劣,但我都喜歡 當許多的、大部份的全球媒體都陷在911那天的驚恐、不可置信的情緒中。世界也有許多角落依然過著他們如常的生活。 伊朗女導演講述從阿富汗逃到伊朗的難民,每日辛勤做苦力,年輕有志向的女老師天天在工地現場,要求學生上課。在克難環境上課的那天適逢911,對這群小孩,死亡是他們每日面對,更是日常對話、聊天的平常事。 這是第一次看波黑導演的作品,之前因為世足賽,以及上話曾邀請波黑導演合作執導舞台劇,我才比較知道波黑。這個剛從南斯拉掙脫出來的新國家,在911那天,依然持續他們抗爭的生活。如同女主的母親說:「11日?每個月都有11日啊」 我個人最愛肯洛奇的部份,他弘大敍事的能力,以及不改關心弱勢及底層的心情,在這個短片展露無遺。也是11名導演中唯一獲獎的作品。因為他把1973年9 月11日,發生在智利的「聖地牙哥在下雨」事件,與美國911事件巧妙串起,在當時受到美國媒體的批評,甚至抵制,但我還是覺得他最棒。 不過,我印象最深是以色列及日本作品。以色列導演用舞台劇形式加上一鏡到底手法,把每天會發生在台拉維夫的「汽車爆炸攻擊」,用幽默的方式來告訴我們,在以色列「天天都是911」。 而享譽國際的日本大導演今村昌平,不改一貫以農鄉為背景,並大量用動物做為故事隱喻手法,把日本二戰及911串連在一起。在最後導演用「沒有神聖的戰爭」,直接挑戰日本二戰。這樣的做法,深受大家肯定,也是媒體一致認同,唯一敢直視、挑戰題材的導演。 #一直都不敢看今村昌平的作品 #非洲導演其實拍的很歡樂 #法國導演不離男女情愛議題 #埃及導演太炫技導致我看的眼花瞭亂 #墨西哥導演嗯嗯太前衛之我跳過沒看 #印度導演拍的有點老套 #西恩潘這次拍的很有意思 #一部可以讓我們初步了解不熟悉的第三世界小百科

 5 ) 今村昌平先生和他电影里的动物

今天又看了一遍这个短片集里今村昌平导演的《日本人xxxxx》(不知道该怎么打那个日本名字),本片里面今村昌平的动物情结发展到最极致的,我想应该是大师人近夕阳,完全由着自己的状态来了,虽然是《11'09''01》的命题小作文,但完全不影响大师的自由 烂漫 天马行空!另外,杨德洛维斯基和金基德的电影里也喜欢探索动物和人的关系,同样值得参考学究。
  
  
  
  ps: 此片大牌云集啊,情色香艳,一级推荐,麻生久美子 柄本明 倍赏美津子 侍绪形拳。。。。都是今村先生的御用。。。。。

转载注明作者JEUCE,http://jeuceh.spaces.live.com/

 6 ) 拉片笔记—第一部与第七部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第一部】 一. 残酷与天真、绝望与平静——双重二元对立 影片第一个场景是一个拉绳的老人,背后站满了难民,镜头下摇到很深的井。第一个场景切换到第二个场景时,用了一句话做声音转场:“美国要轰炸阿富汗啦,快造掩体啦,井快干啦。”很简单利落地交代了故事背景:911事件以后阿富汗人陷入战争随时爆发的恐惧中。而在第二个场景中可以看到一群干活的小孩,两个小孩蹲着砌砖,两人用一种十分日常的语气开启了话题。“有人掉进井里死了,有个人去救他,但把自己的腿弄断了。”

这里只要看了后面就能知道,人掉进井里的这段插曲并不在主线剧情之内,导演在这里用小孩谈论人掉进井里死了的情节,一方面是表现阿富汗难民的苦难生活,一方面暗指在恶性恐怖袭击事件和战争即将爆发的恐惧之下,一两个人摔死了不足以引起风波,两个小孩谈起这件事就像谈论吃饭一样平常,也与后面小孩们进入教室之后再次讨论起这件事形成呼应。老师进入教室以后问大家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大事没有,于是小孩们围绕前面所提到的掉进井里死去的两个人展开讨论,小孩用的是极为认真的语气,眼神里是很纯净的真挚,也有茫然和无知,这里与事件的严肃与残酷形成一种反差。同样作为将小孩作为战争故事主角之一的电影,我还想起《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在二战期间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被屠杀,整部影片也是从一个德国男孩和一个犹太男孩看似平静的生活细节展开。

战争的残酷与小孩的天真单纯、故事的绝望与表现方式的平静,形成两组二元对立,加重残酷感,也引发更深的反思。

“在阿富汗,他们把姑姑埋在地上,埋到了脖子,然后用石头打死了她”说出这句话的孩子用的是一种很平和的语气,我们也可以由此推测出,这些暴力事件、自然灾害、残酷的意外,大家都早已习以为常。“下雨了,洪水来了,死了很多人”一个小孩说完这句话,身边的两个小孩露出了非常天真的微笑,导演对儿童演员的调度是成功的,捕捉到了这些孩子最自然的状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十分让人心疼。

“真主毁了它们”——用小孩的一句无心之语,把宗教矛盾带出,极端伊斯兰教文明的笼罩下,有人以宗教之名,行魔鬼之事,而孩子一句无心的“真主没有飞机,真主会杀人吗?”在纯真的儿童话语中,提出全片最深刻的疑问。

二. 手持中近景——纪实风格的营造 第一部短片和后面的几个短片都采用的是手持的拍摄方法,且中近景居多。特别注意的是影片中老师的出场镜头,是直接给了一个正面的近景镜头。没有任何铺垫,也没有特别的电影技法,观众直接看到老师表情严肃的脸。包括一开始老热拉绳子取水的场景,都采用了的是这种朴实简洁的拍法。手持中近景让影片有很强的纪实风格,因为手持拍摄有一种呼吸感。此外中景是所有景别中最客观的,不像大广角使得空间畸变,也不像长焦特写那么情绪化,展现的是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

导演在细节上也体现出较强的把控能力。两个小孩蹲着砌砖头的正面中景,看似构图十分随意,但在两个小孩中间的景深处一直能看到其他做工的小孩,以及来来往往推着推车走过的人,这里体现出导演对画面真实感和细节的把控。此外影片中有许多其他细节,例如老师用一块黑板画钟,以手指做指针,来模拟时钟走过一分钟,这里在道具的设计上符合背景设定,实现了对真实环境的复原。 不过在影片的最后给了一个大广角仰角镜头,砖窑的烟囱上方的天空浓烟滚滚,烟囱下老师和孩子们驻足仰望。此时哀歌再次响起,远景大广角镜头显得更有肃穆哀婉的气势。

三. 塔楼与烟囱——巧妙的对比和互文 在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的短片中,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塔楼与烟囱形成的对比和互文。老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塔楼是什么吗?”孩子们显然并没有对高楼大厦的认知,他所知道的最高的建筑物也许就只是砖窑的烟囱,这个设计很自然地表现了贫穷与富裕的对比。而老师为了告诉孩子们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件,只好把烟囱比作是塔楼,而烟囱上方的浓烟,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飞机撞毁世界贸易中心大楼之后产生的爆炸浓烟。孩子们被老师叫出去站在烟从底下默哀,即使影片并没有对911事件现场画面做任何的展现,但无形之中已经形成一种巧妙的互文。

观众此时脑海里也许会浮现出911事件的惨烈画面,大楼被飞机撞毁,浓烟四起接着轰然倒塌。而老师最终到底有没有让孩子理解到这一事件的意义呢?她苦心的人道主义立场是否让他们接受了?——这些都不得而知。

冈萨雷斯【第七部】 冈萨雷斯这部短片是最具有先锋实验性的,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画面都是黑屏。那么它在电影本体上最具实验性的地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探讨电影声画关系。这部短片看似是声音脱离画面独立存在,但其实并不然。从这部短片中,我们可以从一个十分新颖的角度探讨声音在电影中的叙事功能。 一. 声音的叙事功能 首先在此影片多数时间处于黑屏的情况下,观众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在前面几部短片的铺垫下,我们当然知道这部短片也是讲述911事件背景下的故事。

从刚开始的宗教祷告声,到第一句清晰可辨的人声“oh,shit”将观众带入911事件发生现场,我们可以听到不断的新闻播报声,偶尔看到一些人坠楼的画面,到影片最后一个猛烈的噪声以后,突然声音戛然而止,一个特写画面:爆炸的滚滚浓烟和废屑。最后给了一个大楼坍塌的全景。从声音和少量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出,且基本还是遵从了时间的线性关系——也就是从事件发生之前,到飞机撞毁大厦且不断有人坠楼,到最后大厦终于倒塌。声音显然是有叙事功能的,且在这部短片中声音承担起主要的叙事功能。影片中对声音的处理是纪实性的,用了大量失真的电话里、电视里的播报声,以及从头到尾忽强忽弱的噪声,营造出一种现场感。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冈萨雷斯把声音对应的画面全部拍出来会是怎样?那或许难以想象,因为我们可能会看到的是一系列的蒙太奇画面,也许观众会觉得影像乱七八糟,根本不像电影。不得不说黑屏带给人的是相当震撼的体验。在长时间的黑屏中,导演把观众置于一种惊恐、慌张、压抑的氛围里。仿佛只能被遮蔽了双眼,静静等待末日的降临,什么都做不了。

再试想,如果冈萨雷斯干脆直接采用最“偷懒”的拍法,整部影片直接黑屏,又会是怎样?如果少了伴随“啪”的声音不断出现的坠楼画面,少了最后的爆炸画面,那带给人的震撼力也必然被削弱很多。 因此虽然这部影片中声音承担了主要的叙事功能,但声音和画面还是不可分离的。

二. 表现性的声音蒙太奇使电影叙事完全脱离时空限制 我们知道凡是电影所讲述的故事,都存在一个视角。那么冈萨雷斯的第七部短片是从什么视角?谁的视角?——我觉得很难说是从谁的视角,也许这部电影不存在真正的叙事视角。

正是因为表现性的声音蒙太奇配合少量画面,使得我们对电影画面的感知可以完全脱离时空的限制:听到飞机发出的巨大声音时,我们可能会可以想象自己是飞机上的乘客,体验到绝望与无助;听到新闻播报声时,我们可能会想象自己是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惊恐又无奈;看到人不断从楼上坠落时,我们可能会想象自己是站在远处的人,目睹这如地狱般的现场。因此传统的遵循时空转换原则的电影叙事方式,在冈萨雷斯的短片中已经不复存在。但因为纪实感的声音模仿了真实环境中的感受,且影片基本按照事情的发生顺序来讲述,叙事性又仍然保留了一部分。

所以对于观众来说也许更像是经历了一场梦,不断地在911事件发生时的各个场景里跳跃转换,却又如此真实,恍若一场身临其境的噩梦。

只是对于普通观影者来说,如果一开始花了太长时间去接受“这个短片几乎全是黑屏”这个事实,那许多细节必然会被遗漏掉,也许导演最初想提供的那种纯粹的“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也无法实现,我想这部电影的表现力也会被削弱。

一段沉默之后,刚开头的祷告声再次响起,接着悲壮的音乐也缓缓响起。画面变灰,又逐渐变亮。一行字幕出现在屏幕上——“神的光辉,是给我们以指引,还是让我们迷失?”当这行字幕出现时,我发现自己鼻子也酸了。倒也想起莎米拉的第一部短片中孩子们的无心之语:“真主没有飞机,真主会杀人吗?”

 短评

今村昌平最好,怪力乱神一以贯之,战争无圣战,有的只是对人的戕害;冈萨雷斯次之,没有表演,也几乎没有画面,仅仅是声音与字幕就够了,足以震撼人心;西恩潘的创意和角度都很巧妙,只是过于煽情。其他人的,不看也罢。

5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一些导演在哀悼这起灾难,一些导演在控诉米国以往的暴行。伊纳里图还是厉害,用大量全黑镜头和声音展示。今村昌平的暗喻也不错,参加过“圣战”的士兵回来只想做条蛇,不想做人了,因为蛇不知道什么是“圣战”

9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伊朗Samira Makhmalbaf【6】法国Claude Lelouch【5】埃及Youssef Chahine【7】波黑Danis Tanovic【6】布基纳法索Idrissa Ouedraogo【6】英国Ken Loach【7】墨西哥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8】以色列Amos Gitai【6】印度Mira Nai【7】美国Sean Penn【9】日本 今村昌平【7】——总评:【7↑】

12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我爱短片集。为嘛不拿seanpenn压轴啊。。。鬼子的逻辑太奇怪了= =

13分钟前
  • 猩猩
  • 力荐

在美国经历01年后一直对911题材极度疲劳,但这几部短片实在角度立场和创意大不俗,强烈推荐。就个人而言,最喜欢的倒是形式为主的墨西哥那部,从最初以为电视机坏了开始,简单凝重刺破心膜的形式让我直接想起Rothko的画。一个人对着黑屏幕大哭。唯一的一句台词也是所有短片里面,我认为最犀利中肯的。

15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从此起,对肯洛奇欲罢不能

20分钟前
  • 力荐

好的不多。

22分钟前
  • 老罗
  • 较差

十一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导演,以完全不同的角度,就「911事件」为题,各拍一部11分钟9秒的短片,犀利的观点与高度的创意,大获各界好评,不仅全体导演在威尼斯影展得到一座特别奖。那些所谓大师的段落没什么好印象,而那段布基纳法索的导演伊徳沙·屋德瑞古执导的一段反倒挺有趣。

27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都不错,伊朗开的头,很不错。西恩潘的有点秀成分,墨西哥的非常墨西哥,英国时不时给老美照照镜子,日本也留有广岛的伤痕。实际上,聚集这些艺术家演绎911,意义不大,不过是愤怒或悲伤。当然,一定要争取美好生存的权利。引用肯洛奇的话:“要保有愤怒与勇气,对现状的愤怒,对要改变现状的勇气。”

30分钟前
  • 小小农
  • 推荐

尤瑟夫·夏因随性,冈萨雷斯偷懒且装逼,今村昌平既隐晦又直接,肯洛奇朴实而有力,西恩潘天才啊!总地来说创意十足,水平参差

32分钟前
  • 乙烷
  • 推荐

最棒的点题:伊纳里多/安魂曲与往生 最棒的长镜头:阿莫斯·吉泰/无足轻重的耶路撒冷 最“离题”的提醒:今村昌平/圣战 最痛心的回首:肯·洛奇/智利往事 最无奈的现实:玛克玛尔巴夫/儿童教育 最惊艳的转折:西恩潘/光与花 最真实:米拉·奈尔/恐怖分子与英雄 最苦涩的幽默:渥德拉戈/贫穷非洲

34分钟前
  • 迎风追
  • 力荐

我最喜欢马克马巴夫的,但sean pann的广告创意比较讨巧

35分钟前
  • 37°2
  • 推荐

冈萨雷斯那段实在太差劲了

37分钟前
  • vivi
  • 推荐

Penn的画面和灯光同步打的神来之笔。日本那个不知所谓。

41分钟前
  • 找了很久找不到
  • 还行

最喜欢少年擒“拉登”那一段,烟囱就是塔楼,法国无声胜有声,does god's light guide us of blind us?【这段太先锋了我一开始无法接受】战争无圣战,智利1973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英雄,双塔倒了阳光进来了花复活了你却走了

44分钟前
  • 还行

911命题下的短片创作,从一个横截面纵览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特色和历史思考,11位导演也确实都拍出了各自的特色。①伊朗果然以儿童为主角 ②法国不出意外是爱情片 ③埃及借助幻觉与死去的士兵交谈 ④波黑为了自己的711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每月11日一直在抗议示威 ⑤布基纳法索,非洲小孩想抓捕本拉登赚取奖金 ⑥英国肯·洛奇用纪录片来讲智力1973年的911事件 ⑦ 墨西哥伊纳里图玩了个黑屏演出的试验 ⑧以色列纪录片导演拍了个10分钟长镜头,街头忙乱繁复的调度 ⑨印度是根据个真实故事改编 ⑩美国西恩·潘采用大量分屏画面 (11)日本今村昌平继续动物喻指,二战后归来的士兵变成蛇。

49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全体导演在威尼斯影展得到一座特别奖。每个短片都很有意思,谢谢卓远分享

53分钟前
  • chenyan.eth
  • 力荐

世界上的人们不会忘记的一天,但也不只有发生在美国的911。

58分钟前
  • Marty McFly
  • 推荐

十一个不同国家导演关于同一主题的11部短片。个人认为最佳是墨西哥导演的那部,重看了几遍。接下来是英国、美国跟日本的

59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想给五星的是Ken Loach讲智利的那部!画面上最喜欢Sean Penn的老人。欣赏不来大家说很牛逼的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日本那部简直是鸳鸯刀讲了一本书结果最后来一句仁者无敌的效果。。。

1小时前
  • 一碗云吞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