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毛线啊,人家波兰乌克兰是内战,乌克兰哥萨克认波兰立陶宛王国是自己的祖国,老毛子硬来插上一腿。
哥萨克造反是杀贵族,不反国王。打打和和。后来盟友克里木汗国被波兰策反,没帮手了,顶不住才求助俄国鬼子。
和波兰组队,是受罪多少的问题。和老毛子组队,是生死的问题。看看后来乌克兰历史就知道了。
其实我没看过这部电影,只是原著小说的爱好者,看到大家的评价,感觉也不用特别去看电影了,因为原著小说我实在是太喜欢了。哥萨克英雄毫无道理也毫不讲理的生活方式真是太史诗了,为什么要仁慈,为什么要正确?
哥萨克英雄既不怜惜自己更不怜惜敌人,但那句异常震撼的“我听到了!”难道不是父亲所能给儿子最大的支持和爱吗?所以塔拉斯后面反反复复说“什么也别怜惜”,连同波兰少女和婴儿一起将天主教堂焚烧,我由衷的尊敬着这位哥萨克英雄。
#塔拉斯·布尔巴#在豆瓣看很多人是这电影好···我呢 在看电影过程 想起一些别的东西 现在能给三星吧,1感情线父子表现的还行 可是他小儿子的表现的 就是在馋公主的身子 人家是拿面包换的···2如果义和团大喊为了中国向前冲啊!同志们!什么感觉?就不知道是不是字幕的问题反正他们喊的是俄罗斯3攻城战后期 大喊一声就死一个人 虽然我他喵的一个也不认识 但是小说里面真的怎么写?4电影色调和配音 配音太····夸张了 你们是在街上抓人配音的吧色调 英雄的黄昏 是这意思吧 可是也不用范围这么大吧 屎黄色我是见过我们的FC游戏的啊。
电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哥萨克大起义和与波兰的战争,描述了一个名叫塔拉斯布尔巴的哥萨克老人,算是他们哥萨克的民族英雄吧。塔拉斯布尔巴有两个儿子,次子爱上了波兰女人背叛了他们,被老人杀死;长子在抗争中被捉、然后被杀。老人依然不屈不挠地抗争,到死为止。
这绝对是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可是,我不光看到了波兰人对哥萨克的伤害,也看到了哥萨克对波兰人的伤害。在故事里,当哥萨克前进的时候,波兰人的那一边不也是城镇十室九空、老弱妇孺惨遭杀害的吗?一方的英雄,也是另一方的刽子手。很多事情,无所谓对错。如何行动,如何评价,无非是看行动者和旁观者处于什么样的境地罢了。
果戈里的小说里并没有塔拉斯布尔巴老婆被杀的情节,电影中加了这么一段,倒是能让观看者更加理解哥萨克对波兰人的仇恨。只不过,电影宣传的意味太过浓重,哥萨克们都开始为了俄罗斯这个国家而奋斗了?那时候他们的大部分有那样的意识?我想,果戈里更多想要表达的,还是一个向往自由、不屈不挠地斗士吧。
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当俄罗斯帝国的君主们开始吞并、瓜分波兰的时候,那又是波兰的血泪史和波兰斗士们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了,风水轮流转,丛林法则,无非如此。
故事凌乱啊
这种事情在我们国家的任何历史时期都没有过吧。华夏民族还是缺少点血性。
满眼皆是俄罗斯老头..........
扎波罗热哥萨克……
不喜欢的类型
死就死了,还要装逼一把。
实在是不够吸引我看下去
导演:“待会哥萨克死的时候不要忘了喊‘愿俄罗斯母亲永远繁荣昌盛’!”哥萨克:卧槽,临死喜提新妈?!
几百人拍出来的小作品废话还特多,不过却反映出俄国人的种族倾向和狭隘
The nearest early-morning show 9:00 80rub=16¥..:(太血腥了)。波兰姑娘太漂亮,也太不懂表演,难怪混迹纽约呢
很不错的片子。
剧情凌乱了,也跟翻译质量不高有关系。俄罗斯的主旋律片,够埋汰波兰人的。ps:女主角确实不错
毛子会的三板斧就是 1纠结的家庭和男女关系 2宏大的历史哲学民族命题 3傻愣傻愣直接粗野生猛的外在技术表达
这片子我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比如最后Тарас Бульба 被绑被火烧,他手下的伙计还策马扬鞭跑过来跟他喊话,问完话又貌似得很嗨皮的跑走了,,,你们不救主公,这是要去哪欸,,,看得一脸黑线,,,因为没用字幕看,好多地方还是听不太明白,
我要宽容点就给四星了,但还是不。题材有看点,可导演的掌控能力实在是不敢恭维。
把一堆烧杀掳掠狂信愚昧的暴徒美化成天真烂漫的殉教圣徒,每个人死前都要或赞美或祝福俄罗斯。可笑之极。托字幕组的福,通篇充斥着“同志”、“兄弟”的深情呼喊,似乎在看革命战斗片一般,还真有点不太习惯。
战争场面大 历史硬伤少 主旋律不肉麻
去年暑假里面看的,好长,好野蛮,好莫名
两个儿子,一个死在自己的枪下,一个死在敌人的刀下。
城堡战那一段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