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得到他们突然惹出这么大的麻烦,在这个举国欢庆万家团圆的时刻,全国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初期的努力都是白费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面临着什么,媒体和所谓的专家都在不遗余力的遏制言论,第一批施救者也是第一批被传染者,本来应该欢度春节,灾难在最欢快的前一刻降临,没有巧合和侥幸,最权威的答案偏偏来的最迟,所有人都没有准备好,这是对医疗卫生经济民生最严峻的一次考试,雪花落到个人头上,都会让人感觉到压力。病人家庭顾虑,同一个家庭被分散到不同的医院,是管理需要,不能取得需要稳住心神,是不是也侵犯了权力,生命重要性面前很难有这样的考虑。医生奋不顾身,人们相互鼓励,陌生人之间的亲切问候,都是能量,家属可以通过护理人员得知家属状况。捐献遗体在传统国人面前,这是处于思想的保守和对官方的不信任,困难想象得太简单。给欧洲人看看,看他们一定不怕死,但不一定不怕痛苦。康复者把鸟儿放进来的好奇,有没有想过传染性。作为一部独立完整的纪录片,取得点太小而且许多疑问就像未解之谜一样无法有合适的答案。无论如何幸好英雄们又一次让这个城市恢复生机。
我想活下去,对于2020年初的湖北人民,最简单也是最难的,疫情带走了至亲好友,有一个月内死了三个至亲的武汉出租车司机,有为了刚出生的孩子最终坚持下来的妈妈,有上了ECMO最后活下来的,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捐赠遗体的家属更是伟大的,他们在面对失去至亲巨大的痛苦中,愿意为了帮助更多人选择捐赠遗体,致敬这些伟大的人民。
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拍摄手法,角度,剪辑或许会有偏向性,但事件本身基本都是同步发生记录的。
所以,在一个客观事实面前,生命的流逝,奇迹的生还,死亡边缘的徘徊,都是那么真实,不可推诿。甚至让人情不自禁的角色沉浸,站在当事者的位置,都不一定能做到和他们一样的好。
对于疫情的诸多道听途说,或惊心动魄,或平淡无奇,都不如客观看到的故事来的震撼。然而,这几个被记录者,或多或少都有幸运的点在里面,因为还有太多死亡者被默默埋入日益攀升的数字里。活生生的人,埋入了数字里,生命故事本身未被记录,就已离开。
2020这场疫情,就是上帝给我按下的暂停键。停下来,审视,生活的意义,甚至对我都上升不到生命的意义,能够停下来,把真正的生活过起来,就是正视自己的生命了。
不呼唤2021的快点到来。意识觉醒,我的2021就已经来到。感恩,继续前行。
印象最深的一个患者,重症一个月瘦了四十斤,真实感受到一个人瘦脱相,这是一场惨胜的仗,上了ecmo体外膜肺就是生命的最后关头了,历经终极的身体考验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记录痛苦的过程那些估计都被剪辑掉了,脸上留下的伤疤看上去依然触目惊心,让人看着生疼。与病毒战斗活下来的他,以后的人生路和以前也大不同了,也许活的更加励志,也许尽管很用力的活下去但终究还是不尽人意,脚下的路各走各的吧,加油
真的太好哭了。所有人都太不容易了。一起加油,那段日子对大家都是毕生难忘的。不要忘记,不能忘记。
(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筑起的第一道防线,金银潭医院的抗疫图景是武汉这座英雄城市以及英雄人民抗疫的缩影,成为网友关注的热点。同时,这部纪录片以1.51亿的话题阅读次数增量遥遥领先。在视频播放榜上,作为全国首档聚焦人才纪实节目)括号里是复制@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的
今年是自己走上学医的道路第四年,如果没有疫情,不去了解抗疫过程,我会像高中那样度过我的大学四年:在忙忙碌碌中慢慢遗忘了自己的初心。
但是今天又一次被医院里的生离死别,人情的温暖惊醒,不由得想到自己曾经对白大褂的敬畏。心里被生命的重量压着,还有那一句话:竭尽全力解人类之病痛。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感到自己的孤独。看完这部记录片,心里觉得暖暖的。原来人生离不开亲情,离不开父母,子女,配隅的陪伴,总有人会一直牵挂着你。纵使病毒将我们分隔两地,但是隔窗相望时眼框的泪水已经将两个人的心融在一起。
最后,有人会离开,有的家庭会团聚,但崭新的希望永远不会缺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但是每个人又都在孤身奋战,大街小巷,烟火缭绕,每一个顽强的生命在城市里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画面里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一直阻挡自己去共情,遗体捐赠这件事光芒万丈~~
泪目 特别是王枫娇夫妇 尽管不是人人都能得到这样周到及时的救治 今天不是人人都可以视频通话和送日用品 尽管不是人人都有床位 但眼泪 牵绊是很多家庭真实的缩影。愿我们都能健康的活着 爱的人都在身边。
说了一些可以说的。
个体生命与尊严终究被主旋律式的说教型集体主义和牺牲主义给掩埋,和同题材的《76天》差距太大。
最凄惨的农历新年;最无畏的白衣天使;最坚毅的病患;最美的互望;最有说服力的可口可乐广告;最勇敢的摄制组。不会忘,不能忘。
搞错了,看的是这个,还可可的。
“朋友告诉我,父亲的病房会有阳光照进来,于我那里有过希望,但现在是一片废墟。我要做的不是把废墟抹平铲净,而是把它保存下来,不会忘记、不要忘记,然后在它旁边重新开辟一块新的土地。——敖慕麟”
这是一个真正红区里的纪实,就冲这一点绝对值得五星。要细揪拍摄手法故事内容差强人意吧。可是当4月4号哀悼时,那个失去父母奶奶的出租车司机大哥一个人站在江边,那种痛是可以穿越屏幕直击心灵的。真实的金银潭,真实的武汉,穿越生死。不会忘记
中国疫情影像都极大的相似,记录小人物,已成为主流趋势的手段。隐去大背景,留下小个体们的相互取暖,普通人的小故事代替宏大叙事,成为新时代的宣言。面对真实、饱满的个体,情绪被牵引,而反思被掩盖,单纯的共情在大叙事下难以长存,不忘记很艰难,而淡忘是常态。
没有更好的渠道了解真相的我们,仍旧对疫情本身停留在一种片面了解的状态。动人的叙述是真实,情感也是真实。他们只是无数受害者的缩影而已,看不到任何追责性的反思,这样还是远远不够。
我是坐在金银潭医院里利用采访间隙看完这个纪录片的,真的很有感触。一边是影像记录下来的当时我没接触过的生死,一边是在我面前有血有肉的亲历者们。对自己不得不提问让他们回忆往事感到抱歉,那段经历对他们来说讲一次就是揭一次伤疤,真的很抱歉。
我真的很讨厌很多纪录片的背景音乐故意煽情,故意渲染悲伤气氛。本质上,是很悲惨,可事实上不能被悲惨或者同情这种上头的情绪覆盖,这种时候,你我都知道,理性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作为纪录片的话其实一般般,但这个时间地点拍这个题材,还是要加感情分的
全民抗疫只有纪录片才能更真实的反映,抗疫电视剧不太能打动到我。
哎
我是时代微不足道的一个细胞,能做的就是加固自己的记忆,然后传递。
所有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现实生活却不是故事。
每个患者的底色都填满了孤独。泪水止不住流,相比之下那些赶工的抗疫剧真的都是耻辱。
在看过的所有记录疫情的各种纪录片里,这是唯一一部我打开看了还不到10分钟就想哭的,有一种把人瞬间拽回到几个月前的那种力量。作为一部专题纪录片来说,几乎已经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了,文案也好。不能忘,不会忘,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真实且有意义的纪录。感谢所有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