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撇开这个电影
当一个人身处险境而她自己又不敢承认与面对的时候,别人怎么说都是没有用的。
没有人为我们的生命和未来负责,没有人有资格夺走它们,就像我们也没有资格随意决定我们的宝宝是否要出生,有没有快乐的童年。
真的好难过啊。
周迅追着自己的宝宝将要被另一个陌生女人抱走的时候,我眼泪就要掉下来。她是个没有在对的时间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孩,她的宝宝和她一样,也来错了时候。可是宝宝有什么错呢。可是她又有什么错呢。没有人跟她说这样是不可以的,没有人告诉她这样的可怕后果。这个令人作呕的男人冠冕堂皇矫揉造作佯装动情的甜言蜜语换做任何一个小姑娘,故事也不会不一样。
情感和经济有一样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我不会要小宝宝,因为女孩要富养。
我要生个很可人的小姑娘,给她我能给的所有的好东西,让她成长路上遇到人世间所有的馈赠、爱和赞美时只是欣然笑纳,并不留恋忘返,让她知道美好的事物并不只有男人能带给她。这并不是宠溺,只是让她不因为一些浮夸而模糊了审视一个人别的品质的眼睛。
她会很有灵气,她知道骄傲独立是女人必要的气质。她爱自己,知道一个人也能好好活着,她爱我和她的爸爸因为我们多爱她,她爱她的生活,也知道怎样去爱别人。
她有宽广的心和自己的坏习惯和小脾气。所以她会是个特别的人。如果有人因为她的特别而不喜欢她,我会很骄傲她是我的女儿。
爱一个人虽然不是了解他的所有,但一个不能让你了解所有的人要怎样让人爱得安心稳妥。你害怕你了解他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他,可能只是因为你从来都没有拥有过。
男人面前,女人太傻。
2 ) 咬住
看这个片子是因为吴军。
喜欢的人和吴军长得很像,夜里独自在家,到音像店租来的碟。
吴军演的骗子,让观看者也受了骗。
取景大多都在我家附近,就像木玉和胭妮一起吃饭的小街,胭妮买炒田螺的立交桥下面,胭妮卖鞋的女人街,花园路的幼儿园……每天我都路过无数遍,只是时间有差别。
所以那些电影里的场景更能让我联想到生活。就是生活,紧紧地咬住人类已经退化的尾巴。
电影是生活。电影里有着让人憋屈的地下室。现实里许多人也的确过着这样的生活,想着他们的汗在闷热的空气里无法散去,我也喘不过气来。还有木玉的烟味儿,让胭妮的恐惧越来越大。
木玉欺骗女人是为了生活的经济来源,女人上了木玉的当是因为生活的精神来源,一切都是为了生活,电影也是。只是利用精神骗取的金钱,令人不齿,令高等动物的道德情操不齿。可是生活里这样背叛道德的人越来越多,多到连电影都忍不住要来分析生活,多到让人看个电影都对生活感到了深深的失望。
生死劫总让我感觉很热。
影片开头的车厢里,胭妮她妈妈的油脸。胭妮和木玉住的地下室。胭妮怀孕时油腻腻的头发。还有胭妮对一切事物的隐藏。
也许她是想说说自己的苦难,可是对谁说呢,所以只好憋着,让单纯的流汗上升到闷的级别,就像吃麻小时带了塑料手套的手。
闷热咬住了所有粗心的人,这种人往往粗心地遗漏了现实生活,感性的认为全世界都会被真爱和善良打动,可是生活毕竟是生活,只有吃饱了肚子才有能力去谈感情。
电影很好的反映了现实这一点。
胭妮脏抹布一样的孕妇装就是裹在爱情上的保鲜膜,捂着你的身体和脸让你在没有现实的爱情里出不来。可是当你看到胭妮拿着买孩子的收据时,你就会想挣脱它。
可是,它会紧紧地咬住你,跟着你,让你这一生都留下它的痕迹。
3 ) 周迅|生死劫:一个女人的挣扎与爱情最后的呼吸
我是在一个夏天晚上发现这个电影的,在电视上,因为周迅的声音,可是却没能看完,母亲不喜欢我看这样的电影,她觉得正在上学的孩子应该看一些阳光明媚的故事,比如挑战主持人什么的,可惜我不喜欢。
事隔多年,毕业以后逃离了整个家庭,把以前想看或者没有看完的电影都找来看一看,背着母亲,像母亲曾经说过的,你大了,我就再也管不住你了。这话听的人无力而且伤感,就像这电影一样。
(一)
嫣妮是在一岁的时候被母亲送到姥姥家,和小姨她们生活在一起,这就注定了她缺少什么。第一次见母亲的时候是在火车上,一个陌生的女人和并不友善的眼神,嫣妮到火车开走为止,都没有叫母亲一声。从小没有的,在突然得到或者看到之后,就会像嫣妮这样,诚惶诚恐,措手不及。然而因为没有叫母亲,被姥姥罚站到墙角不准吃饭,而且被小姨骂过无数次又倔又硬,这是她的童年,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的,孤单的,空荡的,真如周迅本人唱过的歌,飘摇如草。
再次见到母亲,已经是就要高考的日子了。不同的是母亲身后跟了个男人,嫣妮的父亲,母亲看了嫣妮一眼就进屋了,留下父亲和自己的女儿,他们的第一次面对面,父亲拘禁的提着一堆东西,另一手在口袋里摸了又摸,想给女儿一些东西,可惜口袋里什么也没有,他或许是忘记了要给女儿见面礼。也或许,他压根没有想起过。
这是因为嫣妮的高考而难得得到的一次团聚,其实,按照母亲以及姥姥小姨多数人的意见,高考就算了,然而父亲这时候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父亲让她去考大学。
父亲走了,留给嫣妮两个腌蛋,光滑的,捏了又捏,那是一个男人的愧疚与深沉。
(二)
大学是嫣妮的梦想,在她的心里,她觉得考上大学就可以脱离童年的阴影,站到阳光底下去;在她心里,她觉得考上了大学,就可以不再是他人眼里的多余人,也能彻底打翻母亲骂她的鸡窝里飞不出凤凰,也能给那个只谋面一次的父亲一个交待。
然而,凤凰飞是飞起来了,只是带着头顶上一朵灰色的云彩飞到另一朵更浓厚的乌云下去了。
(三)
我始终觉得以撞车的形式交到的朋友并不可靠,因为撞车并不是什么好的征兆,比如木玉,他们的生活以及爱情。如果换到上学时候,我和嫣妮的态度一样,对于爱情,只要两个人相爱,其他都不会是大问题。然而,现在看,看这种没有父母同意,而且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给与的爱情,是不值得坚持下去的,爱情需要起码三个保证,两个人的真爱和起码一方父母的支持以及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然而,陷在爱情里的人,通常并不会考虑这些,或者,当一个女人爱上另外一个男人的时候,即便考虑到这些,也会自我否定并且坚信爱情的力量可以突破一切,比如嫣妮,她觉得自己是理智的,然而却是假相理智,就像一些错误,看起来理所当然,只因为站在了别人的角度上,然而,有些错误,只有在一种角度上看,才是对的。嫣妮就是站在这种角度上的,她把自己都给骗了。
木玉俘虏嫣妮的过程很简单,让我们来数一数,一双小兔拖鞋,一本书,一个闹钟,一瓶润肤露,一袋锅巴和面包,还有一点水果以及生日上的一顿饭和只看了一面的粉色自行车。女人在爱情里面昏头转向的时候就只有这些价值。
那辆自行车,让嫣妮发现了木玉是有妇之夫,一个四川女人。而且有个孩子。这些嫣妮都看到而且也能大致感觉到了什么,然而我前面也说过,这是假相理智,嫣妮去抱木玉的孩子的时候被那个四川女人以为是来买孩子的,拿着菜刀追赶了半路并且砍了木玉买给她的粉色小车,这是胆颤惊心的,然而却没能动摇嫣妮对真情的渴望,对爱的需求,因为嫣妮也说过,这是唯一一个对她好的人,比如开学第一天就偶遇并且送她上学,比如陪她看露天电影什么的。
这些好,让嫣妮无法舍弃,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讲,这些都微不足道,然而对于嫣妮来说,却格外重要,重要到放弃自己辛苦考上的大学,那是一个怀孕的女老师对于一个怀孕的女学生的对白,老师要学生把孩子流产掉并且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对于一个女人的重要。同样,这样毫无诚意的劝勉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而且最后反而变成了警告,嫣妮的性格决定了她不可能被这种态度的老师所驯服,她放弃了大学。
(四)
和很多观众一样,我觉得很可惜。真正的欺骗并不是撒谎,而是说实话的一半,木玉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比如四川女人这句话是假的,但是孩子送人了这句话是真的;比如他跟四川女人分开了是真的,但对嫣妮说我是真的喜欢你是假的;声泪俱下像个演员,也因此让本淡薄了感情这种东西的嫣妮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并且感动着放弃了流产,他让她看清了方向,只是混淆了南北。
离开学校,两个人住在地下阴暗而且潮湿的房间里,终日不见阳光,这里有一台破掉的黑白电视,有生的青瓜和吃剩的鸡肉,嫣妮隔着蚊帐,宛若隔着整个世界,这层蚊帐就像男人的肚皮,让人看不到爱情的真相。她就在这里等着给她的男人生下这个孩子,而且七个月了还和木玉做卖田螺的生意,她敌对亲人却疏忽了提防闯进自己生命中的陌生男人,小姨发现她挺着肚子卖田螺的时候,她仍然是冷淡的,那些在她童年并未给与温暖的亲人,她同样以冷漠回对,不管亲人所给予的感情是对还是错。所以母亲再来劝她把孩子流掉跟她回家的时候她仍然是拧着脑袋的,虽然含着泪,她或许不明白的是,同样是女人,为什么既不肯对自己的孩子好也不肯让别人对自己的孩子好。
母亲走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会后悔的。这也是母亲以前跟我常说的话,比如在我趴在前面看电视的时候,比如我上网成瘾的时候,我始终觉得母亲让人很烦甚至总想让她离自己远一点,所以我现在近视的很厉害而且也没有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也所以,直到现在,我才开始尊重自己的母亲,因为我终于明白,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自己能接受的或者无法接受的,母亲提醒的事情多半都是对的,用少半错的几率去赌自己的事情,是不值得的。然而,这些,在事情出现结果的之前,是没有人肯去理会的。就像嫣妮压根都没有料到,母亲的一点钱就让曾经对爱信誓旦旦的男人在送子契约上按了手印。嫣妮对此无比愤怒和失望,眼睛里的泪水像爆炸的火团一样喷发,她以撞头的形式去摧毁肚里的孩子,却以这种方式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
(五)
孩子最终是给别人了,但不是送的,而是卖掉的,木玉拿了一笔钱,美名其曰营养费,带着嫣妮的眼泪和惦念,嫣妮挣扎着试图阻止买孩子的人把孩子带走的样子让我想起前面那个四川女人,我想所有人这时候便能够明白,嫣妮只不过是在重复原来那个四川女人的命运,这种场面是触目惊心的,掠夺母亲怀里的孩子是对母亲精神上的巨大摧残,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再来想想木玉最初说过的一些话:
:但是我会比所有男人都会爱你的。
:我会一辈子都对你好的。
:我真的很喜欢你,如果你能接受我的话,是我的福分。
这些都可以不攻自破了,我记得木玉在露天电影下对周迅声泪俱下的时候,露天电影刚好有一句台词:干吗还要站在这听这个老家伙胡说八道,可惜嫣妮没有听到也听不到,她坚信木玉的感情,也因此母亲问她想过以后吗,她回答得是以后和现在一样。不过后来的生活也被她言中,比如满意又怎么样不满意又怎么样,如是,我们无力抗争。
之后的日子,因为感情的伤害,对于床第之事,已经力不从心,就像嫣妮自己说的,她有时候也想亲热亲热,但是却没办法配合他。
没有安慰,也没有从前的体贴,没有婚姻的同居生活摇摇欲坠,又有另外的女人插足到他们的生活里来。
(六)
插足的女人,气势汹汹,却重蹈覆辙,这个女人同样是无知的受伤者,不过她却让木玉在嫣妮的面前凶相毕露。
外面有女人的事情坦白的理所当然却出乎意料,没有掩饰,平静的让人心寒,一脸酒气的木玉说:你都知道了,干吗还问我?你不是想给我拼命吧,你的命比我值钱。你伤心了吧?你觉得你上当了?受骗了?被我玩儿了一把是吧?我告诉你,就是这么回事,我不但玩儿了你,用的还是你的钱,你以为你谁啊?你是大学生?我是个司机,我还是个农民,我是农民怎么了,我是比你差的很,你不也照样也送上门来了吗?我不是大款吧?我不是大款也照样玩儿你们这样的女人,还不止你一个呢,你们还得给我生孩子。你能把我怎么样?你就是贱,你跟你妈一样,你们女人都一样,我嫖了鸡,还得给她们钱,我嫖了你们,你们还得给我挣钱。
嫣妮因为子宫痉挛疼痛的缩在地上,那个男人仍然说着这些凶狠的言语,没有同情心也不知羞耻,但是对于这些,嫣妮能做什么?也就只能把一只花瓶摔碎在木玉脑袋后的沙发上,可是这能挽回的了什么?感情?解恨?什么都挽回不了,和这花瓶一样,一切都碎了。
(七)
不过我始终觉得这是好事,如果嫣妮能跨出这道槛,她也就能好好生活了,虽然失去很多,但总可以看到一些阳光。
嫣妮有像《我爱你》里面的杜桔一样想过杀人,得不到的就同归于尽,但是,她最终放弃了,嫣妮说,虽然他夺走了我太多美好的东西,但是他夺不走我的生命和未来,他不值得我这么做。在爱情的这种结局里,能这么想,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在地下室进行的爱情是暗无天日的,因为暗无天日,就注定爱情无法面对阳光。
有毒的东西,是洗礼不净的,木玉有毒,同样,后来插足的女人,她能走的,仍然会是嫣妮的路,嫣妮可怜她却帮不了她,因为最初嫣妮的母亲都无法挽回女儿,而现在嫣妮的身份是后来这个女人的情敌。当一个人身处在危险的地方自己却不愿意承认的时候,是任何人都点不醒的。
(八)
电影是以嫣妮对着镜头说话的形式结束的,在幼儿园里,依稀听到外面孩子的吵闹声,那种感觉就像嫣妮在对每一个观者聊天一样,她说,我没有一天不在想我的孩子,因为除了木玉和我,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我的痛苦,所以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帮我给那个人打一个电话,问问我的孩子,是不是,是不是很好,是不是也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能...帮我这个忙吗...谢谢。
能真正理解自己痛苦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给自己带来伤害的人,一个就是当事人自己,然而,作为旁观者能做的,只能是警示和尽可能的替当事人缓解来自他人的压力,完全解决这些,不是他人所能做到的,或者,外人所能做到的,也就只能是帮忙打个电话。
陷入与挣扎,爱情最后的呼吸。
开始与结束,伤为观止。
文/杨小孽
4 ) 生死劫
写这篇文章时,是因为听说一位认识的朋友为情自杀了,多么不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想起《生死劫》这部影片,它也许能让人明白很多。希望所有感情受挫的人们坚强起来,不管遇到什么,好好活着。我们需要的是看清,认清,然后更勇敢地活着,为了那些真心爱我们的人,或者,只为了自己。附上我当时的《生死劫》观后感,共勉。
黑白的年代,阴暗的故事,配上周迅懒懒的、低沉的、带着些许忧伤的旁白,成了我某个冬日午后的鲜明记忆。
声音,妈妈和姨妈的的尖锐和叨叨不休,乡下父亲巨大的咀嚼声,都使她沉默.从始至终,她只有过两次灿烂的笑。
第一次,是在她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那笑,是真正的开心和希望,是逃离牢笼的胜利喜悦。
第二次,是她在宿舍楼下等木玉时,幸福的甜蜜的微笑。可惜这种快乐,即使她那般知足,也有凝结的一刻。很长一段时间,在阴暗、潮湿、破旧的地下室里,木玉的肩膀,便是她幸福的港湾。隐藏在这幸福里的某种,是她冥冥中早有感觉,但她不敢去问木玉什么,怕一旦了解了他,也就失去了他。直到那一次,在木玉给她过完生日后,突然离开,她才跟踪他,发现了木玉真正的生活。这时,木玉又开始编故事,故事很瞎,但是燕妮选择相信。就像最后她从芳芳那领悟到的,“当一个人身处危险而不愿承认的时候,任何人都点不醒她。”为什么?如木玉所说,“你喜欢我,因为我长得漂亮,我温柔,我对你好。”现实中,有多少女人因此而不顾一切啊!
“离开了他我怎么办啊?”多么愚蠢的一句话!
在木玉的又一番煽情下,燕妮放下了自己真正的追求,心甘情愿地开始为他生孩子。
最终看清一切,愤怒到达顶点的燕妮要与木玉同归于尽。恰恰又是这个男人,说服了她,阻止了她的死亡劫难。“不值得,他连一条狗都不如!他夺走了我许多美好的东西,但他夺不走我的生命和未来!”希望重新归来,虽然已经遍体鳞伤。
强大和力量,其实一直属于我们自己。有的人却因为懒惰和软弱,宁愿蒙蔽双眼,蒙蔽心灵去依赖另一个人。比起自己努力奋斗,依赖是一件简单得多的事情,但最终幸或不幸,便只能自食其果。
工作原因,每次手术完患儿复苏时,大家都会默默地祈祷,他醒来时,总感觉是最美好的一刻,尤其是听到小宝贝们的第一声哭喊,是最最温暖的,看着他睁开的小眼睛,晃动的小脑袋,我们总是在心里微笑,宝贝,你醒啦。
我想说,正在承受某种痛苦的人们,你们并不孤单,很多人跟你一样,经历着或经历过这样的惨痛,勇敢地过走过去,你会发现,一切都没什么。记得,不要为任何人任何事轻易放弃自己最最宝贵的生命!要相信,有人在为你祷告。
5 ) 如果我了解了他,也就失去了他
个人比较喜欢周迅早期的影片,这也是其中之一,喜欢她是因为声音,喜欢它同样是因为声音。
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男人骗了女人,而且不只是一个,女人很可悲。
我是一个看电影喜欢想的人,也就是边看边设计情节,在看到木玉说要把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闫妮不会,因为她还有学业,只是这个男人手段高了点而已。在闫妮决定生孩子的时候,我以为她的会变成一个妓女。。。。
在前半部分,闫妮说过一句话:有些问题是不能问的,比如他家在哪里,结婚了么,有孩子么,收入多少,等等,因为如果我了解了他,也就失去了他。这句话,我曾经也说过,只是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
其实,在一开始,就知道木玉根本不爱她,只是我一直不明白他的目的,猜测一直是错的,结局真的没有料到。
电影的细节之处很值得赞扬,当看到木玉送生日礼物给闫妮的时候,当木玉向她求爱的时候,大屏幕的电影台词在说:你中了美人计了。
当木玉说不想打掉孩子的时候,大屏幕的台词在说:干嘛还要呆在这里听着老家伙胡说八道。
这些话,是在提醒闫妮,只是,当一个人身处在一个危险的地方,她自己却不愿意承认的时候,是任何人都点不醒的。
说句实话,像木玉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只是现实中的闫妮们一样很傻。
他们那个所谓的爱情成长于地下室,寓意很明了了,潮湿,脏乱,见不得人,这样的爱情会成功么。
6 ) 幻觉中的出路
在等待中,他的诺言是温暖的.她愿意用灵魂中仅有的光明来与他交换.
还有她青春的容颜.她的自由.她的前途.甚至,她的孩子.
只是因为,她以为她上大学第一天认识那个大他七岁的男人就是她的出路.
而那一切,不过是一场幻觉.
嫣妮的妈妈是下放到黑龙江的知青,在嫣妮一岁的时候就把她送回到北京的姥姥家寄养.她从小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常常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亲情,没有温情可言.她急于摆脱这一切.
她出人意料的考上了大学.她以为那是她美好新生活的开始.
她去学校的那天,遇到了当司机的木玉.他们带同样的帽子,他们在车子里微笑.他陪嫣妮去注册,整理寝室,给她买生活用品,带她去吃饭.他是第一个给她过生日的人,送她自行车,带她去看露天电影.深入的交谈了一次.他说他配不上她,他不想耽误她.她告诉他,她的爱.她说,只要我们是相互喜欢的,其他的都不是问题.然后,他离开.她对他的爱 开始漫溢.去他的家里找他,发现他的小婴儿和一个拿着菜刀乱砍自行车发了疯似的女人.那是他最真实的生活.她逃离了那里.
几天后,他又去学校找她.他向她哭泣,他说,他为了她,和那女人分手了,孩子也送人了.他希望她可以原谅他.她从来就是个孤独的人,她不知道失去他,她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她不愿去看清现实.她选择了跟他在一起.
他们在他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做爱,她以为这就是她要的幸福.那个男人对她说,我爱你,我会一辈子对你这样好.于是,她就相信了.他每天早上送她去学校上课,晚上接她回那个地下室的家.她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她的眼眸里全是笑意.
可是,这样平淡甜蜜的生活却被她的突然怀孕打乱了.她想打掉孩子,为了她的学业.他又在她面前哭泣,告诉她,他有多么留恋,他想留住这个孩子.他给她带上戒指,那一刻她的心也被套住了.她决定为了爱情,放弃学业和前途.她要把孩子生下来.她坐在楼梯上等他来接他.她说,你爱我吗.会一辈子对我好吗.他信誓旦旦.
她开始每天待在那个地下室里,木玉早上去上班,晚上才回去.她和外界的交流,仅靠一台破旧模糊的黑白电视.常时间不说一句话,吃生冷蔬菜.这样的生活却是甘愿的.觉得寂寞的时候,就在墙上写满了给木玉的话.
"木玉,房间里都是冷冰冰的,连我的手脚都变冷了.我不想待在这里了.你带我出去看露天电影吧."
"木玉,我洗了衣服,你快点回来吧,我不敢出去晾."
``````
在她怀孕七个月的时候,木玉失业了.他们的生活愈渐潦倒.木玉向朋友借了一千块钱,他们开始卖抄田螺.在街边,碰到嫣妮的姑姑,引来了嫣妮的妈妈.她跟木玉签了协议,愿意支付嫣妮怀孕期间的营养费,以及产费. 条件是,小孩生下来之后必须在一个月内送人.
孩子终于还是被送走了.没有人明白她的疼痛.她开始在一家小店里做导购.神情冷淡而隐忍.活在对孩子的怀念中.他们开始像朋友一样生活在一起,没有性爱,日渐疏离.木玉开始跑长途运输,她常常几天都见不到他.有一天,一个陌生女人来到她的小店里.告诉她,她和木玉在一起了.那个曾经说会爱她一辈子的男人,轻易的,又跟另外的女人在一起了.
她开始回家翻箱捣柜,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一叠领养的孩子的人给孩子父母的营养费的收据.他不过是为了这样赚钱.她的世界坍塌了.爱,不过是谎言.她在他的面前由于子宫痉挛的疼痛而缩成一团.他说他从未爱过她.他嘲笑着她的愚蠢.他们之间的关系彻底的破裂了.
她去商店买刀,她要去杀了那个说他会爱她一辈子,对她一辈子好.满口谎言的男人.她为了爱他,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学业,前途,甘愿为他生孩子.却换来这样的结局.可是当她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轻易的看穿她.他说,这样的同归于尽,你觉得值得么.她手中的刀滑落了下来.她终是选择了放弃报复.决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生与死,不过一念之间的选择.她爱他,这是她的劫难.往事待追忆,终成空.
观后感四句:1,越想越恐怖,阴阴森森 2,每一个以爱之名靠女人混生存的男人都该被他爹射墙上 3,女人历经男人就是历经沧桑 4,我真的很喜欢廖一梅
足够虐,故事太残酷,太真实(身边有类似的)。周迅的旁白和摩根弗里曼一样神奇,表演是如此超一流的水准。廖一梅的剧本和对白比原书好很多。
看完懵了,为什么要记录这样个渣到底的渣男?木玉两句“怎么了宝贝?”麻出我一身鸡皮疙瘩!我们知道,真实故事一定比影片更惨烈。映后李少红导演说真实情况是那是个团伙,这里只作为一个个人行为。女主角后来长期抑郁症找了幼儿园的工作因为她一直惦着她的孩子。编剧廖一梅哦有这个劲儿!哎!也许流逝的时光浪费的情感或还能弥补,但她大学生身份是太可惜了呀!涉世未深的女孩,真的太容易把所有情感都投注在一个男人身上,而根本分辨不清或者不想分辨真假。深深叹息!才觉得LR也许没那么坏。“成为导演前”2022cfdg青葱影展计划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开幕论坛,李导、周迅、黄建新、管虎等参加。每座位上有瓶青葱标签水要我说应插葱。with vow资料馆1厅。开票时第一或二售罄。当然很多锁票开场前也没开。现场很多空座。无字幕。
新闻频道社会纪实片
对一个人的期待和一个人的无奈,片子里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
大多数的人,年轻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是绝对的。“人不冲动枉少年”可能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错误的。
当一个人身处在一个危险的地方 他自己却不愿承认的时候 是任何人都点不醒的
带着《大明宫词》带给我的,对李少红的尊敬看的,结果很雷。
良心电影
周迅的声音太动人。
看完给朱子姐讲剧情,发现周迅演的所有电影都是天真女爱上混蛋男被骗的故事
青少年反面教材电影。。女人不能太傻,要坚强要靠自己~!~~故事很真实,没有过度的商业包装。很细腻真实。。他虽然夺走了我太多的东西。可是他夺不走我的生命。还有未来。他不值得我这样做。他连一条狗都不如。
★★★☆ “感謝他把我當成傻子,每天都哄我上當一次,清醒一輩子也就那樣子,不介意用愛來醉生夢死;原來被催眠真有意思,我樂於做個敬業人質,沒空再去對誰解釋,是我自己把自己挾持,不關他的事”,好一個《大眠》的故事。周迅表演狀態最好的那幾年,從表演到旁白都沒什麼可挑剔的,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拖著電影往前,而李少紅則有些偷懶了,講故事講得過於平鋪直敘,缺少了虛假糖衣的欺騙性,故事底牌揭開早已失去了其應該有的令人為止一顫的驚悚感。
敦促国家反诈app推出恋爱脑女大学生专区
太惨了。。。
女生总是明知道是假的却还是愿意相信 最后苦都是自己吃
周迅 比较不火的片子,但是演的路子绝对不打折!~
好看 ,
他虽然夺走了我太多的东西。可是他夺不走我的生命。还有未来。他不值得我这样做。他连一条狗都不如。
本以为的百般疼爱,不过是个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