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電影: Rebel in the Rye-麥田裡的反叛者 粒豆: 7.7 看電影*聽音樂: //youtu.be/-cDKVHmUjYo 觀後感: 最初我以為這齣電影故事是描述(麥田裡的守望者),但原來是描述該故事的作者生平。 但好像作者不願把小說版權賣給電視或電影,相信很多曾被這故事打動的年輕人有點失望,尤其美國的年輕人。 但看不到小說故事,看其作者生平也好。 男主角跟很多喜歡寫作的人一樣, 喜歡寫,努力寫,又帶點孤僻的性格。 喜歡投稿,被拒絕,又再投稿,等待機會出版自己的作品。 可是當名成利就之後,圍繞身邊的環境與事物也變得複雜,人性的醜陋把作者本來已經孤僻的性格變得更極端,加上從軍參戰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寫作仿似信仰般,或許這是他尋找心靈上的平衡,可是最後妻子和兒子也離他而去,這是悲劇! 這電影分別在 IMDB 與 豆瓣的評分也是6.6, 是偏低的分數。 但其實電影整體是不差的,只是比較典型的荷里活拍攝方式,是有基本水準的7.5分,我多加 2分至 7.7,因為 Kevin Spacey 的演出頗吸引。 結論: 良好。 當作一場基本通識的電影觀看。 產地: 美國 上映日期: 2017年9月8日 導演: Danny Strong 編劇: Danny Strong, Kenneth Slawenski (book) 演員: Nicholas Hoult, Kevin Spacey, Victor Garber 觀看日期 2018年6月1日 劇情簡介: "《麥田裡的叛逆者》根據Kenneth Slawenski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JD Salinger: A Life)改編,由丹尼‧斯特朗(Danny Strong)自編自導。整部影片圍繞塞林格創作長篇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展開,這部小說影響了幾代美國人,讓塞林格的名字永遠地留在了世界文壇上。不過塞林格本人十分低調神秘,他一生中只創作了這一部長篇小說,成名後在新罕布什爾州鄉間的河邊小山附近買下了90多英畝的土地,在山頂上建了一座小屋,過起了隱居的生活。2010年1月27日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家中去世,終年91歲。 《麥田裡的叛逆者》將展現塞林格叛逆的青春時代、二戰參軍的經歷、他的愛恨情傷以及精神上的覺醒。 " 影片類別: Biography, Drama, Romance 片長: 1h 46min 配樂: Bear McCreary 攝影: Kramer Morgenthau 看電影*聽音樂 (Blogger) http://tonkabean-muisc.blogspot.hk/2018/04/blog-post_20.html 我的電影紀錄簿 (Facebook) //m.facebook.com/tonkabean/photos?ref=bookmarks&app_id=2305272732 我的電影誌 (Google Blog) http://tonkabean-movie.blogspot.hk/ *東加豆
看前无感,看完电影感觉非常讨厌这个作家本人,觉得他根本不是保有内心的纯真,种种行为只因为是个自私冷漠扭曲的骗子,对什么都有偏见,他反叛是因为人格不健全,世界好或坏他都忍不住要讽刺,用来发泄自身偏见带来的愤怒,现在网络上这种讽刺天才格外多。他隐居也不是出于某种高尚的情操,而是人格扭曲无法适应正常人际交往的逃避。他也不是不贪图虚名的人,反而无比享受获得认可,渴求成功,结果只是发现名利带来的麻烦自己承受不了。
并且讽刺的是,他生命中出现了那么多贵人相助,他只是觉得他们讨厌,却任然利用了人家给予的帮助,他自己就是他所讨厌的那一类人的样子。
这样看下来,也不知道这部传记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电影《Rebell in the Rye》,这部颇具文艺性质的电影让我对原作产生了曾经没有过的兴趣,以前别人告诉过我《麦田里的守望者》不适合你阅读,书中讲的东西太“乱”了,俗话脏话不绝。因为课业压力也比较紧,所以自然就放弃了这本书。直到今天看到了有关作者塞林格的这样的一部纪录片式的电影,才让我打算把错失多年的书要重新提到我的阅读日程中。对于阅读,我花的时间永远不会算多。 简单谈谈感受。电影中反复有人向作者强调you are talented.这既是对作者创作本身的鼓舞,也是对他参战后受到心灵创伤希望他能早日恢复到写作状态的鼓励。作者创作中遇到了瓶颈,而正是战争的创伤反而塑造了这本书,作者的反叛与战后人们内心的失落相互辉映造就了销量的跃升。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镜头是冰面被一次次的敲击下,发出咔刺咔刺的碎裂声,每每让人感到揪心,也许这就象征着那个带着红色猎帽的少年,对无知,虚伪的厌恶,却又愿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产生快感,又想逃避这现实,希望永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的分裂与破碎。这种纠结的心理情感下说出的脏话,自然能被我们接受。不管它是不是好听。 “迷茫,虚空”仿佛也成了那个年代的代名词,我们何去何从,人生的意义何在??战争让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逼问自己这些能一遍遍穿透他们心灵的疑问,需要他们重新剥开自己的伤疤,消毒杀菌,清理毒素,虽然这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但是也有可能再一次挫伤到他们,让灵魂为之颤抖。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塞林格的文风, 可以说他是我除了海明威以外最喜欢的美国作家, 自从高二那个湛蓝的夏天我无意中从书摊上捧起《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之后, 塞林格就永久成为了我性格塑造不可或缺的一个精神存在, 以至于很多朋友都说感觉我的表达方式也很霍尔顿·考尔菲德.
当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个霍尔顿·考尔菲德也就是塞林格本身, 有一点我很赞同塞林格, 那就是这部小说永不能拍成电影, 因为能演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只有塞林格本人, 那个比常人高出一头, 整日穿着风衣, 戴着鸭舌帽的叛逆少年.
五年前的圣诞节在纽约公共图书馆旁边的书店里, 我满书柜地寻找着这本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 在女店员的帮助下我总算在一个柜子上翻到了这部书的英文原版, 然而因为不太喜欢那火红的封面故而没有买, 不过那封面却是塞林格最终采用的版本, 那时我太想要一本有麦田背景的了, 特别是那张有着鸭舌帽少年内封的那种.
不过虽然说不能把小说拍成电影, 却没有说不能把塞林格本人拍成传记电影, 在描绘如何创造出这部最畅销小说的同时也能一瞥作家的神奇人生, 而我们大家每个人心中都想看见的霍尔顿·考尔菲德不就是塞林格人生的真实缩影和写照吗.
电影中的塞林格做了很多那个年代美国青年都该义务去做的事情, 读过大学, 当过兵甚至登陆过诺曼底, 饮酒约会工作结婚, 但也出众地做了很多别人看起来很疯狂的举动, 无论是带着文稿在战壕里继续塑造着霍尔顿, 还是成名后隐居新罕布什尔州离群索居冥想, 但这一切也都成就了他和他在文坛的地位, 正如电影中他的台词一样: "在我看来, 不容置疑的真实是, 有名望的艺术家和诗人, 他们创造了伟大的艺术品, 而他们作为人却有华丽的错误之处, 就是性格上的大瑕疵或极端自我, 他们绝对不适合结婚, 或哪怕稍微正常的东西."
这就是半生叛逆, 一生传奇的塞林格, 自然也是无数美国青少年心中的霍尔顿·考尔菲德.
彼时同样十几岁的我在高三第一次作文的结尾中写道: “我愿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守望着人类精神的麦田.”
"Anyway, I'm always imagining a bunch of kids playing in a big field of wheat... My duty is to keep watch there... I just want to be a catcher in the rye…” - Holton
woc,如果喜欢塞林格,就一定不要被这杀千刀的傻逼评分骗了,但凡一部正常的传记片也不至于啊。一个作家梦与yy。当爽片看也行。真不错!!!何况女主平均颜值高得不行!!!!还有最爱的史派西!!!
我以为旋转木马的场景会是一个点睛的重点,结果并没有。nick hoult演绎的Salinger绝对是有供人批评的空间的,但我真的没办法讨厌电影里的这个人。不管是salinger还是电影里的salinger。(又及,能够维护着做“守望者”这个一意孤行的奢侈志向也是因为身边一直存在着默默在“守望”着你的“守望者”们。
Yes,I can dedicate my life to writing with no returnAnd publishing isn't everything作为传记它具有高度还原的真实感拒绝出版 隐居乡野他努力找寻内心平衡让写作成为信仰去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Are you willing to devote your life to telling stories knowing that you may get nothing in return?」「You write to show off your talent? Or to express what's in your heart?」
不打高分,我会认为自己是个叛徒
毫无亮点
喜欢!其实看的都是情怀,就这么简单粗暴捋一遍塞林格的前半生,复古情调加大量虚焦镜头,激烈的文字旁边穿插文学气息和历史韵味的画面,足以让很多人心潮澎湃了。Being an angry youth, forever ! 本片年轻女演员演技堪忧,她们一出现我就出戏了 …
HBO电视电影都不如,Danny Strong这次太失手了吧,感觉连Hoult的演技都退步到<皮囊>时代了。是最后一部能看到的史派西作品了么?唉。
太标准的传记电影了。几乎没有印象生动的情景。
今年塞林格,来年托尔金。比起“这电影拍得如何”,想得更多的是“这到底有什么意义”。
两星半。已经记不清是今年看的第几部类似调调的传记片了。
出版后的那个聚会拍得实在太棒了,画面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全片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对的那颗星纯给小tony~看塞林格发表书有种电影人的同感 你敢于不畏高压坚持自己的东西吗?你的疯狂才能带来的成功你要吗?
引导剧情发展的不是塞林格的生平而是他心态对转变,从渴望出版到拒绝出版,影片精准刻画了那个逐渐厌恶腐朽世界的塞林格。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中,一切无关片段(卓别林夫妇与他的三角关系)都被一笔带过,塞林格的传记就该如此,不需要噱头也不需要回报,只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麦田里的反叛者”。
好看,但不如同题材妮可基德曼的时时刻刻和德普的朗姆酒日记,男主太年轻,不够神经质,如果德普再年轻几岁演这个会很出彩。第一次准确知道霍尔顿的红帽子是什么样的。
平庸的传记片
站在地铁里把最后十五分钟看完 只想多看看塞林格老师的生活 不管是真的还是虚构的 每一句麦田的句子出现都要感动半天 但是holden是讨厌好莱坞的 讨厌极了
尼子的脸好俊俏,而且长身玉立,彻底褪去了少年气,出落成一个挺拔健硕的成熟男子,可尼子真的演不出令人信服的塞林格啊。另外 Excuse me ,演员表里的劳拉.邓恩是怎么回事?确定不是换角了Hope Davis ?
KS常规输出,男主、配角也没有明显的弱点,但是剧情盆地确实存在——相似的导师片有《死亡诗社》,相似的作家片有《天才捕手》《卡波特》——可以理解为,对于拥有多维度高杆表现的演员,他是脸叔那种团队型,还是KS这种对手戏型,要搞清楚。
挺喜欢的,写作的人看了都会备受鼓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