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女主是在水里(强调是水里,不是河里,是河边的水里)被发现的,其次女主脖子的伤疤其实是鳃,因为脖子两侧都有,而且三条伤疤的间隔不一样,而两侧的间隔是一样,如果是伤疤,感觉不应该两侧这么巧合的对称,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女主习惯在水里diy,第一次见到人鱼的时候也没有恐惧,反而有一种同类的亲近感,这并不是孤独导致。所以我脑洞大开一下,猜测女主是人鱼弃婴,也许某个人鱼跟人结合生出来的(这里就不要说什么基因隔离了,这是电影剧情),因为人类基因较多在人鱼物种里头算异类,导致被人鱼遗弃,纯属猜测,谢谢! “你说到“鱼类被称作不发声的动物”,我突然想到有一段理查德问女主,“是不能说话还是一点声音都不能发出”好像是这个意思,猜想,可能只是女主被遗弃,没有受到同类的训练,也就是你所说的“他们的语言”,还有一点,我猜测人鱼不是鱼类,他们是有肺跟鳃的两栖动物”---------------------------------------------这一段是在评论里面根据网友回复发现的新想法。 1小时24分,女主在公交车上用手指控制滴落在车窗上的雨滴,这个在评论中被提醒到,之前看到的版本印象中只是短短的一幕,认为只是雨滴随着车辆的行驶在车窗上滑动,或许是自己忽视,后来为了证实,重新又下了一部,发现女主真的是在控水,因为女主用手指控制了雨滴的走向。 在水里女主的鳃被激活,有的人觉得是人鱼亲吻后激活的,我觉得也有这个可能性,但是我个人的猜想是女子一直在陆地生活,用肺在呼吸,在中枪后,肺部停止工作,掉入水中,导致鳃被激活。 还有那些都没有认真去看故事,就评论什么人兽恶心的人,真的很可笑,这尼玛是个爱情故事啊~为什么就没有人说美人鱼的故事恶心?就是因为这片子里面的人鱼比较丑陋?真的很气愤!
没做任何功课,只瞅了一眼海报,直接看的。观感十分一言难尽,看了这边和imdb的评分我更迷茫了。可能是我年纪轻轻的却老了,已经无法欣赏童话,可能是我太刻薄和薄情不能充分的感同身受。 全片画风一如既往的精致和艺术,可是故事主体,人物,和主题的表现方法,都不是我的菜。有人说尽管老套却好看,我觉得尽管视觉不错,但故事太老套。看了不到20分钟就预感到整个故事线的情况下,真的没法如何沉浸。很多比较刺激的元素,性和暴力,也比较生硬,看的时候十分出戏和不舒服。
男女主的爱情……如果这种在我眼里是走投无路别无选择的选择是爱情,那便是爱情吧。或者换个说法,开头对两人处境和初遇的表现和渲染没有说服我。两人初遇时,女主一眼爱上了男主,我一眼觉得这个眨着无辜又水汪汪大眼睛的生物像个可爱又可怜的小狗,片子后半段里像个智人,当然,结尾告诉我们,这是个神。这么一个从头到尾没有多少深度,只是头顶闪烁着“我是异类”的没有多少人类气息的男主,还搭上了一个跟他几乎一样“单薄”的充满着少女幻想的女主,确实是童话故事了。那成人的部分在哪呢?就是各种血腥到让我不安的折磨画面和直白到让整个影厅回荡着轻笑的成人情节。前者尤其不喜欢,此处不做回忆。
至于故事……一切为结局服务,抱着看童话故事的友好心态,看下来没有让我想当场吐槽的点,只是味同嚼蜡而已。一众配角,每个人头上都挂着闪亮亮的标签,十分简明直白。当然,片子花了篇幅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丰满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然后呢?并无卵用,主线依然是主线,他们就像圣诞树上挂着的装饰,一看就是装饰,装饰拆下来,还是那棵看了二十多年的树,还是死的/假的。
现在说主题。老实讲,看片子的时候,由于当时十分无语,并没有深思主题。过来豆瓣扫了两眼评论才知道,哦,这是说边缘人物,说孤独人物的。嗯……若是前者,那确实够边缘,一个看上去智商大约在哈士奇和智人之间徘徊的神和一个工作多年的纯洁的单纯的的充满美丽幻想的女人,加上他俩的爱情,每一个都够边缘。若是后者,对不起,作为一个还算孤独的人,我没有看到和感受到任何共同点。我不认为主角是哑女,配上低微的身份,同性恋男闺蜜,黑人,就是边缘人的故事了。我也不认为全世界就男主一个人长那样还被一群科学怪人折磨就是孤独人的故事了。这片子只是拿一个边缘人和一个孤独人讲了一个童话爱情故事。
综上所述,个人观感,故事无聊,爆点(色情和暴力)生硬,人物脸谱化,主题浮于表面。当然优点也是有的,美工特效服化道很好,男主作为一个野生puppy很可爱,女主一碰男主男主就浑身闪光那块儿挺喜欢。
建议,要给自己充满“童心”和“怜悯”,或者谈一会儿恋爱再去看,不然可能就会像我一样,脑子刚经历过前一晚的王者荣耀,一周的论文,和生活琐事,不太能转的过来这个弯儿。当然,如果你本来就很浪漫很感性很敏感,直接去看吧,你可能会喜欢。
补充,这片子本身我是想给三星的,及格,但是里面的暴力镜头实在太不舒服,加上其他不满,一共扣一星。
这是部绿色的电影。
水是绿的。汽车是绿的。工作单位许多所在是绿的。
德尔·托罗显然是故意的。
电影开头场景,从梦中浮游到醒转,显示了绿色的微妙。当涉及水与浮游时,绿色看来如此诗意柔曼;当回到现实时,绿色很阴森,甚至孤独。
实际上,电影里每个人都孤独。是1960年代美国式的孤独。
女主角是哑的,寂寞的——上夜班,千篇一律的生活,乐趣是在澡盆里撩水自慰。
插画师是孤独的——画作始终没被接受,又是一个同性恋,始终与猫为伴。
泽尔达是孤独的——她是一个处在种族歧视猖獗年代的黑人,有一个背痛得无法动弹,明显也志趣不同的丈夫。她唯一的朋友是个哑巴。
苏联人是孤独的——自己人不信任他,美国人不信任他,连自己的名字德米特里都像个秘密,不能轻易出口。
连大反派斯特里克兰都孤独——家庭与工作,他都格格不入,乐趣只能从虐待男主角身上找。他甚至通过买一辆豪车,成为一个标准的1960年代美国成功人士:当然终于也没能如愿。
男主角是孤独的,那自然不用说了——他就像是女主角收养的美丽小宠物。
所以故事也无非是孤独者的彼此救赎。
但还不止于此。
德尔·托罗是墨西哥人。墨西哥许多故老相传里,现实世界很荒芜,异世界——或者说,死者的世界、幽冥的世界——很热闹,很诗意。
以及:墨西哥人很喜欢绿色——他们国家队球衣都是绿的。
他是个收集了七千张录像带的死宅。他在美国经受过墨西哥移民的典型孤独。表现在电影中,就是女主角那种孤独:哑的、午夜的孤独。
要解除孤独,只有将现实世界的荒芜转化为热闹的异世界——所以电影中,快乐的部分,都与水有关,与楼下的电影院有关,与1960年代的音乐、舞剧和招贴画有关。我简直可以想象,德尔·托罗也经历过女主角遇到男主角前,那些想入非非的漫长孤独。
整部电影,两种镜头最多:其一,单人面对镜头,与镜头对视的静态;其二,斜向45度的动态。镜头很近。极少远景。极少室外景。长镜头基本来自于对1960年代美国街景的表现。
德尔·托罗显然希望,你驻足于所有人物的孤独之中,近距离感受到他们的压抑与孤独。
因为这种孤独如此让人窒息,所以女主角后来,浪漫到极致的水漫金山拥抱戏,以及舞台对唱戏,都没那么突兀了,甚至让人满意了:既然逃不过满眼的绿色,那么就让水使绿色诗意化吧!
结局,也像是一个对孤独者的慰藉。反派完蛋了。插画师被治愈了。女主角脖子上的伤痕反而成了鱼鳃,让她可以在水中持续呼吸。
所以这结局,比《ET》还完美:ET是孩子们送走了外星人,本片的结局却是如此美好。那些在人类世界的残缺——哑巴、伤痕、孤独——在水中世界,却异常完美。
我总觉得,女主角性转一下,年轻一点,就是年少时的德尔·托罗——那个来到美国的墨西哥人,在1960-70年代时,希望有一个异世界的什么,来如此拥抱自己,拯救自己的孤独,告诉他:你的一切残疾,我都很喜欢。
那一点拯救,仿佛本片里女主角给男主角的那个鸡蛋,仿佛《潘神的迷宫》里,给石头人安上了眼睛。
会不会elisa歌人鱼都是画家幻想出来的?
你看,画家是gay,职场失意,情场又艰难,还被披萨小哥赶走,他孤独,找不到人说话,绘画又有问题,于是就臆想了一个故事,来发泄自己的情感。
1.elisa活动时间是晚上,白天睡觉。这个时间刚好是画家睡觉做梦的时间。所以elisa可能是他做的梦。
2.他第一次拿画去找买家的时候,他原公司的同事问他是不是在喝酒。可以看出被辞退后他的精神状态一直不理想。
3.女主和人鱼在浴室游泳那段水漏到电影院,电影院老板却敲的是画家的门。说明他旁边没人住?或者那也是他的房子?
4.他带女主扑披萨店,店主小哥只招呼了他一个人。
6.电影从一开始就是画家旁白,最后也是。所以整个电影可能都是他编的故事。
7.他画板上有人鱼哥女主的画,但女主是中长头发,画是长发。可能想象的有点出入。
8.男女主感情发展的问题,有点不清晰,其实如果是画家的幻想,那就成立了。
个人观点个人观点
导演怎么最近总拍这么…额…复古的本子?全片最感人的是那个毛子科学家,那才真的是大爱
很多人评论说,为什么总是“美女与野兽”,就不能拍个“帅哥与母兽”吗?我记得聊斋里就有类似的故事,说一个商人出海经商,误入夜叉国,侥幸未死,还娶了个母夜叉,并成功生出一对小夜叉。现成的故事,就看有没有导演愿意拍,拍完送去威尼斯,没准又是一头金狮。
跨物种畸恋与冷战幽灵,带着托罗标志性的暗黑系画风和对人类的反复诘问:究竟谁才是怪物?丑陋的究竟是外在还是内心?莎莉·霍金斯表演太温暖了,而且完美诠释了片名:爱就像水一样有着万千形状,也许你触摸不到它,但它会温柔的包围你...
非常陀螺的一部电影:怪兽的、怀旧的、迷影的、略暗黑童话的。
成人童话、暗黑趣味、政治隐喻、考究的细节,以及浪漫的点睛之刻。但是怎么说,没有太打动我。或许这就是童话的两面性,有时候你觉得它包含一切,有时候却觉得,啊,这真的是个被讲述了千百遍的故事。
我也愿意敬会治脱发的怪兽为神
一个哑巴孤儿,一个单身没伴基老头,一个身处敌营苏共间谍,还有一个牢骚满腹婚姻不睦中年黑人妇女,都是孤独的人,聚在一起却创造了一个奇迹,促成了一段凄美哀伤的爱情神话……也就只有陀螺能拍出这么个阴森冷峻、诡异残忍外表下包裹着人性温暖、向往爱情美好的动人童话,简直浪漫死了……
温柔至极的浪漫主义之下对欲望、血腥和暴力的展现起到了调和作用,制作上低调呈现了好莱坞最顶级水准,翻身的企图心体现在创作思路,叙事显仓促但也有整合社会边缘群像的野心。欣赏其作为好莱坞商业主流电影对女性性欲直接且正面的刻画,女主一上来就自慰其实挺大胆的。
是有多么童心未泯、浪漫至极的人,才能写出这样一个“所有的边缘人拥抱在一起就能对抗黑暗的世界”的故事呀,真的很难很难不被感动。鱼兽是个象征,他是个神秘生物,但更是一个代表着电影里出现的哑女、同志、黑人、女人的鲜活的人… 这样说来,角色脸谱化是难以避免了,但爱情实在是太美了,哭崩
原来你是神明,是卒千年的磐石,身负治愈的魔法,甘为我脱鳞;原来我是水滴,是旦夕间的蒲苇,装着满腹的爱意,却不能发声。你带我沉入湖底,浮动的水草都藏着魔法;我把浴室灌满水,楼下的剧院都渗出爱意。原来儿时脖颈上失声的伤口,竟是爱情的信物。孤独的我注定与你相认,教我用心说话,用鳃呼吸。
怪物吃掉了一只猫的头,我不开心(。•ˇ‸ˇ•。)
鱼人落跑后第一件事居然是去看电影。陀螺这次真是太浪漫太柔软。
更像一个童话,一首诗歌,一篇散文…“我感觉不到你的形状,你围绕着我,你的存在使我眼中溢满你的爱,使我内心柔软,因为你无处不在” 迈克尔·珊农就是主啊!
一部包含一切的童话,最浪漫的大概是“我的伤口变成了和你一起呼吸的器官”。
分明是又一部【色,戒】。把一出并不新鲜的三级成人童话拍的如此梦幻美妙,很了不起的创造力(女主公车上倚靠窗伴着雨滴哼出主题曲旋律一镜,很迷醉)!PS,怀旧电影、黑白歌舞、宗教色彩、苏俄冷战情结、中女裸露、已至治疗脱发的神力……这些元素似乎都是冲着六十几岁白人(奥斯卡评委)去的吧,你厉害!
女主的部分像韩国电影,反派的部分像90年代的好莱坞,其他部分像动画电影。
感觉吃了一颗糖霜包裹的空气,视觉太沉而内涵不足,跨物种的感情线产生基础根本没有铺陈好就开始瞎煽,各种强行插入的迷影梗更是尴尬得没眼看(歌舞那段简直莫名其妙)。陀螺恶趣味性暗示还是无处不在(剥个鸡蛋剥得那么色情),Sally Hawkins这个纯洁和肉欲一体的角色真好。
Love is about two weirdos cuddle each other
1.又名《鱼生,请多指教》《人鱼情未了》,讲述佐德将军大战海王的故事。2.“活得不如鱼”系列。3.撸猫,可能导致脱发;吸猫,使你更加强大。4.猫吃了那么久的鱼,是时候还债了。5.室友的内心是崩溃的,同居多年只被当成朋友,结果鱼人第一天来就和女主滚床单。6.女主和鱼人滚床单不会被鱼鳞刮出血吗?
老套的魔幻人兽恋故事竟然获得去年的威尼斯金狮大奖,实属意外。导演陀螺(以《潘神的迷宫》获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的墨西哥导演)类型片的纯熟技能和精彩的表演及视觉制作,当然值得夸奖,但即使增加了冷战时期的政治时代背景,也无法掩盖其内涵的平庸与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