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于1933年发表以来,香格里拉日渐成为西方人西藏神话的最新一个标本。而在中国,这一神话随着各种冠以“香格里拉”之名的酒店、饭店的粉墨登场终于沦为大众消费文化吞噬的牺牲品。久而久之,香格里拉原初那种不仅作为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而且作为未败坏的高等智力、文化构筑起的精神净土的含义已经荡然无存。在现实中,香格里拉的实际所在地,云南迪庆中甸,仍属于大藏区的范围之内。它仅仅凭借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香格里拉这个词所具有的魅力,每年吸引着无数平时被工作压得喘不了气的城市白领在周末和假日纷纷到来。他们在忙着用相机把美景“保存下来”和欣赏由当地旅游商贩体现的异域风情的同时,便获得了重新与城市的异化和烦闷妥协的勇气,心满意足地搭乘假日结束前最后一班飞机离去。
由台湾表演工作坊和中国新电影·云南印象项目组合作拍摄的电影《这里是香格里拉》遵循的正是“以自然治愈心灵”这种主题模式,却终于沦为俗套。电影讲了一位沉溺在丧子之痛中不能自拔,几至精神崩溃的母亲独自一人来到香格里拉,在那里重获新生的故事。就这一主题本身而言,尽管被人们一再重复,却不一定就俗套,关键在于电影的表达形式落入了某种不伦不类,以至未能超出周末和假日的观光客的体验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本片的编剧和导演丁乃筝作为舞台剧演员对电影表现手段的陌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导演自身对电影主题内涵理解上的摇摆不定,另外,旅游宣传的考虑又使电影在剧情艺术片和商业宣传片之间游移。
电影的序幕,一个远景镜头表现母亲季玲在儿子的的墓前献花,母亲离去时,在后面远处出现了一个男人的身影。镜头切换到墓碑上,在观众看清了上面的字后,那个神秘男人的脖子进入画面左部,远景变得模糊,观众清楚地看见那脖子上纹了某个图案。一般而言,序幕中出现的这两个人物应该是剧情中的两个核心人物,通常是两个主人公。那个男人的神秘的脖子在正式表明身份前还出现了两次,后来当他尾随季玲来到香格里拉之后观众才知道他叫Alex,再后来,当他和季玲度过激情的一夜后,他才自报家门,原来他是在车祸中撞死季玲的儿子同同的凶手白先生的养子,他因为内疚或者想保护季玲的愿望才一起来到香格里拉。首先,这样的情节设置可谓台剧中的滥套,其次,观众发现,Alex作为原本在序幕中展现的两个核心人物之一,其实完全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他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自作多情的多余的人。如果导演的意图仅仅是要表现旅途中的艳遇,那么前面那些铺垫纯粹都是多余的,完全可以安排同样孤独的陌生旅客和季玲在香格里拉相遇。可导演原初的意图分明是像赋予这个人物更多的内涵的:他幼年丧父,母亲为了改嫁把他送去美国念书,丧失母爱的他在每次想母亲时都会在自己的手臂上割一刀。当观众知道这一点时,他和季玲的关系顿时成了一位丧失儿子的母亲和一位渴望母爱的儿子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之间怎么又会发生艳遇?这不是乱伦吗?如果导演真是这个意图倒是很好地深化了主题:季玲对她儿子的溺爱和不能自拔含有乱伦的变态心理。但在影片的其他地方根本没有这种迹象。电影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围绕着季玲在转,Alex这一人物根本没有得到表现,而且他在表明身份后迅速地就从剧情中消失了,直到最后才象征性地露了下面。电影里还有一位因为对母亲的爱而欺骗母亲的儿子,他把钱交给母亲的时候,说这是他在城里当司机挣的钱,而实际上是他骗路人要上大学乞讨来的。季玲的丧子之痛,Alex的渴望母爱和另外那位的为了爱而欺骗母亲,抑或伯克莱比较文学系毕业的丁乃筝打算在电影里玩互文的游戏?但从电影中三种感情获得表现得烈度来看,根本构不成互文:季玲的丧子之痛是压倒性的,Alex的渴望母爱则因艳遇的成分而模糊不清,为了爱而欺骗母亲那段则表现得如同蜻蜓点水一般,根本不能给人留下印象。
剧情的设置中原先有十分巧妙的部分:喜欢玩藏宝游戏的儿子同同生前留下了“寻宝”的线索,儿子死后濒于崩溃边缘地季玲发疯般地寻找儿子留下的线索,终于一步一步找到了香格里拉来。在那里,她发现了另一个同同(考虑到藏传佛教中的轮回观,这一点是可以接受的),这个同同带她找到了宝藏,也解开了她心中那个解不开的结。找到宝藏的那个场景,季玲发现同同脚上拴着锁链,追问他是怎么回事,这时这个藏民版的同同用死去的那个同同的声音反问道,“妈咪,你为什么绑脚链?”这是季玲才醒悟过来,这就是活在世界上另一个地方的她的儿子。这种表现方式在电影中是拙劣的,效果的易得使这个场景缺乏任何感染力,升华或者救赎的完成还没有被人们意识到就结束了。如果换了在舞台剧中,这个场景可以借由演员的表演和富有渲染力的台词成为戏核,换到电影里,导演完全不知道如何用电影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这是一部把各种分离的因素杂糅在一起的电影,由于杂糅,每一因素各自的目的也显得模糊不清。首先是剧情的杂糅。Alex出现的唯一合理一点的理由是增加旅行的艳遇色彩,但这对于季玲在寻子的过程中重获新生这条线索是个干扰因素,因此它既没有讨好主题,恐怕也没有讨好真正的旅行者。与季玲的丧子之痛纠结在一起的还有对凶手白先生夫妇的诉讼,这对夫妇由于没有被抓到证据,拒不付车祸的法律责任,但是又受到良心的谴责,特别是因为白先生患了白血病,更希望在死前得到良心的安慰。我看不出来季玲在从香格里拉回来之后与白先生和解的半点理由,莫非因为患病就可以无耻地抵赖车祸的法律责任(尽管私下里承认),而未接受公开道歉的季玲又可以原谅他?其次,电影在主题表达上也显得游移不定,可以说,它只是欲唱还休地遵循“自然治愈心灵”的主题模式。香格里拉怡人的自然风光,梅里雪山瑰丽的巉岩和缭绕的云雾无疑是这部电影中最具观赏性的画面,但表现自然的镜头却没有超出美景的层面,说白了,那一副副风景画面就像被印在明信片上后那样好看却空洞。就拿浪漫派的标准来衡量,这样的美景除了起到片刻的麻痹作用,很难真正“治愈”什么心灵,因而也达不到主题的要求。因此,导演才安排了另一位同同的出现,这不仅是前面剧情的延续,也是一种希望藏区的佛教哲学、藏名的生活习俗等文化因素参与到剧情中来的愿望。但是,因为对香格里拉的陌生——导演丁乃筝编写剧本时仅仅是把香格里拉作为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根本不知道真有这个地方,后来才知道的——,影片对香格里拉地方文化的表现始终没有超过一个旅游观光客的水平,除了几家店铺,几个转轮,几次用餐和跳舞,女主人公根本也没有真正参与到当地生活中去。比起对自然风光的表现,电影在这方面是真正的浮光掠影,因而文化救赎(净化)的可能性降至为零,导演又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求助于自然。因此,在“转世”的同同告诉季玲不该用锁链绑脚之后,获得象征性的安慰后,她并没有真正获救,她必得跳进梅里雪山谷底的溪水里,才能重生。
如果有人说《这里是香格里拉》是一部旅游宣传片,恐怕没多少人会质疑。因为致力于对云南作影视宣传的【中国新电影·云南印象】项目组是该片的合作制作方。遗憾的是,该片就旅游宣传而言也是失败的。拾金不昧的出租车司机和失而复得的手提包所体现的民风淳朴和“Star Book”这一山寨版的星巴克所代表的旅游商业同时并存在这部电影里,但当地真正的有地方特点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却在电影中缺失。确实,电影里有大量展现自然风光的画面,但观众看完一遍之后对当地的了解不会比假日的游客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个周末后获得得更多,作为一部电影,这样的表现效果太不尽如人意。最致命的是,旅行艳遇这一恶俗因素的加入完全掏空了旅行的真正含义,电影沦为了现代旅游商业最媚俗的宣传工具,这一点必然让真正了解旅行意义的人反感。
从《在消失的地平线》这部小说开始,香格里拉的传奇并不仅是由于美景才逐渐流传开的,而在《这里是香格里拉》中,除了几张空泛的美景画面,几乎什么也没有。在这一类电影的制作中,电影生产遵循的逻辑并不是“艺术——资金——宣传”,而是“宣传+资金——媒介——宣传品”。只要有钱,又有宣传的必要,就会选择最有影响力的媒介,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以“艺术面目”出现的宣传品。如今,各地的旅游部门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电影的宣传作用,以后会越来越多地倚重这一工具;而表演工作坊也明了了电影较之于戏剧的更大的影响力,它也需要这一工具的帮助摆脱艺术困境。《这里是香格里拉》就是这两种需求碰巧结合的产物。
乱:从两年前开始拍摄到现在,表演工作坊的第三部电影《这儿是香格里拉》总算即将上映了,昨晚睡觉太早,导致今天4点多就起床,于是就有时间整理出下面这篇东西,权当本作上映前的介绍和前瞻。
■原作介绍
《这儿是香格里拉》是表演工作坊于2000年演出的的原创音乐歌舞剧,是表坊第一次接触音乐歌舞剧,由丁乃筝编剧、导演,企业家陶传正、IPIS蟑螂合唱团、范晓萱的妈妈DD林、贺顺顺、李建常等人主演。剧情描述一个事业濒临破碎的中年生意人,在逃离一切生命难题之际,突巧遇一位天真的孩子,并被引领进入一个缤纷灿烂的“香格里拉”;就在他希望与孩子留在香格里拉时,却发觉这孩子竟是他与妻子日思夜想已过世多年的孩子,原来孩子以梦幻方式出现,为的是要鼓励他重拾当年勇气及希望。这部戏推出后演出总共10场,观看演出人数大约1.5万人。这部戏之后没有推出DVD,只推出了一张音乐原声碟。
■表坊电影
这是表坊的第三部电影,第一部是《暗恋桃花源》,也就是现在很多人都能看到的林青霞所演的那个版本,基本上和舞台剧差别不大,当时获得不错的反响,并获得大奖。第二部是《飞侠阿达》,这部电影影片不再固定地局限于剧场的狭窄空间里,开始穿越时空游弋到台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做开了理想主义者的都市之梦,可惜票房失利,至今都没有推出过VCD及DVD之类,这也导致表坊在之后15年里一直没有碰触电影,直到这部《这儿是香格里拉》。
■制作团队
本片的制作团队是强大的,监制是赖声川,太熟悉了,应该不用介绍,编剧和导演是丁乃筝,也就是《暗恋桃花源》中扮演春花的那位,这部《这儿是香格里拉》就是根据她在2000年自编自导的同名音乐歌舞剧改编。
女主角季玲的演员朱芷莹最让我们熟知的角色是《色戒》中的女二号,也就是王佳芝的那个女同学,除此之外也有较多的剧场演出,与表坊合作也不是第一次,早在2005年的时候,她就曾出演了表坊的《如梦之梦》,而去年拍完《这儿是香格里拉》后就参与到赖声川在大陆的原创剧《陪我看电视》的演出。
男主角ALEX的演员吴中天是台湾新生代的偶像艺人,曾担任MTV的VJ,并在多部偶像剧中担纲演出。
■电影剧情
一再遭遇生命中几个重大打击,让季玲(朱芷莹饰演)突然有股冲动想要逃离当下处境,这时,一张张陆陆续续在她身边出现的神秘藏宝图,似乎正指向遥远而迷人的云南香格里拉圣山,催促着她决定抛下一切,独自出发到有人间仙境之称的“香格里拉”寻找答案。
旅途中,季玲遇见了一名从台湾来的男子Alex(吴中天饰演),两人携手寻访圣山,婚姻生活陷入胶着的季玲,为这名男子深深吸引,男女间的激情油然而生,在探访圣山的过程里,季玲却对Alex的身分渐感质疑。
某日,季玲不慎跌入山谷,为一个藏人家庭所救,其中有个藏族的小孩跟她十分投缘,在那片开阔宽广的天地里,小男孩别有玄机的话语,让她不断受到启发,紧闭的心房像打开了门。
这一趟如梦般的旅程,让季玲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而她也将揭发那名神秘小男孩的真实身分……
■其他幕后
之前有说,这部电影改编自05年丁乃筝自编自导的同名音乐歌舞剧,但是也是做了较大的改动的,比如说最明显的就是原作中的主角是陶传正出演中年大叔,所讲述的也是父子之情,但是到了电影里,主角则变成了朱芷莹所饰演的年轻女子,所述的也是对自己早亡之子的思念。
然后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外景拍摄都在云南,其中有个很美的大湖蜀都湖,当年陈凯歌所拍摄国产大片下限之作《无极》也曾取景于此,希望本片可以摆脱这个阴霾……
该片是中国新电影·云南影响项目组和台湾表演工作坊共同合作的一部影片,也是两岸近年来的首次跨海合作,因而引起多方关注。
■最后的祝愿
两年前刚看到这部电影的拍摄信息的时候,很担心这部电影的市场,要知道当时台湾电影市场基本上国片是很难盈利的,外加表坊之前的《飞侠阿达》也曾失利,更是担心这部片会不会步后尘。好在去年《海角七号》、《九降风》、《囧男孩》等片之后台湾本土电影市场开始复苏,更多人愿意去电影院看一部本土电影了,这也让我对这部《这儿是香格里拉》更加放心,最后希望这部电影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吧!
更多剧照相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f744e0100c8cn.html
我只是为了看熟悉的风景,只是深爱云南这片土地而已。
Here isnt Shangri-la ...
有些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
不好看
一贯的超文艺姿态,假定文艺不是个贬义词。视角有些偏颇。风光不错撒
治愈、救赎的意思
过程中有点不耐烦,但似乎没这些不耐烦就没有最后的惊奇力量
只能说风景真美
弄成这样的不伦不类,不是故事不好,剧情很完整而且戏点都不少,在伟大的同时人性的猥琐也没有回避反倒刻意放大。我只能理解为女演员的表演并没能传达故事和导演需要传递的情绪,是为遗憾。另外对于凶手妻子的作法的表现不能赞同。
巨烂。
就当疗伤系看看吧,画面能败火,剧情能催眠,表演能消食~
一顆星是給桑格定主的。
94
有时候神圣的环境确实有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
看这么一部狗血恶俗的宣传片完全是出于犯贱。///但女猪脚还是蛮有小资气质地,就是有点臆想症,总是在出人意料的时刻鼻子一把泪一把。男猪脚和凤姐男友有一拼。2010.03.16.
后半段是一部风景片。前半段留下的悬念,解得不够精彩。
美中不足的仍是噱头
有点挣扎,介乎三星半和四星间
你为什么绑脚链?
台湾的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