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从这位“不遵守防疫规则”的家伙开始的。
然而,在这部“群星璀璨”的电影里头,故事很重要吗?
在香港电影里头,也有一种“奇怪”的电影,会聚集很多的明星,然后拍一部“没什么故事性”的电影,有的是为了大过年的图个热闹,也有的是为了公益。
向大众传递一个信息,也就够了。
否则,如果真的一部电影请那么多的明星,估计是投资者的噩梦。
廉政公署出来的古仔,把两个“背景不干净”的“社会人”问得一愣一愣的,其实这次,吴镇宇和林家栋“真的很无辜”。
梁家辉和曾志伟这对CP,都是在“想尽一切办法出去滚”的路上,逐渐被“老婆”拿捏的死死的。
在这样的电影里头,传递正能量那是必须的。
然而,纵观整个故事,其实都或多或少在说关于争吵的故事。
多年的老友,快要结婚的恋人,家族企业的兄弟,“社会人”,都因为“隔离”而相互争吵,但是到最后,都在争吵中学会了相互体谅。
或许,这才是电影中传达出的最大的正能量。
故事开启的数星星模式,可能你一个打盹,就错过了一个影帝。
如果想看周秀娜跳绳,想看成龙耍功夫,那你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一忽悠,那可就过去了。
故事中二张的耍宝卖腐,还是占了很大的篇幅的。
两个“社会人”在失去了“小弟”的支持的情况下,过得那个凄惨。
张继聪收个小弟,结果被人给洗了脑,也不知道最后他的投资怎么样,想出国看球,估计够呛。
张智霖那边也不闲着,作为一个“社会人”,没学会用支付宝,实在与时代脱节太多,得与时俱进啊。
故事中还有一对CP,些微少了一点戏份,但薛凯琪还是那么古灵精怪,十分抢眼。
片尾请到了歌神,这实力,简直没话说。
久违的草蜢,能见到还真不容易。
公益事业向来少不了刘德华,这个一点也不意外。
李克勤和容祖儿也是倾情出演,更多更多的明星,在电影里头只是露了个脸。
我看到普遍的观众都在骂电影,而且主观色彩十分浓烈,只能说,疫情让大家变得愤怒了。豆瓣的评分逐渐变味了。
豆瓣的分数我是这么看的,至少曾经是这么看的,
6分以上,那起码至少1年你还能记得电影的某些片段。
7分以上,那起码至少3年你还能记得这部电影以及里面各种片段。
8分以上,看完一遍你估计已经十分有感觉甚至想2刷3刷,而且至少5年10年也不会忘记电影的内容。
9分以上,你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部影片。
一部至少值6分7分的电影,看完1年,你依然会记得其中令人回味的片段,我就是看完1年多过来评论的。
我依然记得张继聪和张智霖唱baby shark去哄小朋友的片段,依然记得他们是如何去倒卖防疫物资,以一种很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那时我都是很开心地看着的。
因为我知道,现实比电影残酷得多了,某些人可能早就忘记了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那些倒卖物资大发国难财的人,那些自扫门前雪只管自己利益的人,很多,那时真的是很多。
电影里面其实有很多片段,很多角色在讽刺那些人,但是都是以十分滑稽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至于人们怒骂“看不懂拍的是什么东西”。
但其实这正是这部电影在那个特殊时期想给大家传达的,纵使现实再困难,我们也应该保持欢笑,也应该保留爱,保留我们作为人的底线。
这正是港产喜剧的特色,比如港产喜剧的巅峰周星驰电影,他们希望做到的,是你生活无论变得怎样,但是你能在电影里面的那90分钟里面,变得开心😄哪怕只有1分钟你变开心了,其实对于电影人来说,他也是欣慰的
《总是有爱在隔离》是由香港演艺人协会、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发起,为香港电影工作者筹款而拍摄的电影。
在它诞生以前,香港电影史上已经有过2部著名的筹款电影,一部是为华东水灾筹款的《豪门夜宴》,另一部是为香港电影导演协会筹款的《双龙会》。
《豪门夜宴》和《双龙会》都献上了同时代最顶级的卡司阵容,前者几乎出动了所有香港巨星,而后者则几乎有所有香港知名导演,都是不可复制的空前盛况。
相较之下,《总是有爱在隔离》的星光降级显而易见,卡司别说和前两者相提并论,哪怕和近十年的香港贺岁喜剧,例如黄百鸣的喜事系列或《我爱HK》系列比,也并没有亮眼多少。
相对于星光的降级,更令人担心的是导演和编剧的降级,《豪门夜宴》有张坚庭、高志森、徐克、张同祖、徐小明、陈嘉上、王晶、司徒慧焯、曾志伟、黄炳耀,《双龙会》有徐克、林岭东、张同祖、黄炳耀,哪一个拉出来不是经典作品一堆,而《总是有爱在隔离》虽然有10位导演和9位编剧,在数量上称冠了,实力上却相形见绌许多。
这里要特别说明,虽然豆瓣页面显示《总是有爱在隔离》的总导演和编剧是谷德昭,联合导演是邱礼涛、郭子健和陈庆嘉。
但是根据香港电影金像奖片目以及维基百科记载,是由谷德昭任总导演,冯德伦、陈庆嘉、陈嘉上、陈大钊、黎振龙、张家杰、邹凯光、钱嘉乐、秦小珍联合导演,而编剧也并非谷德昭,而是冯勉恒、陈茂贤、李思臻、黄子恒、郑允贤、麦家曦、黄浩华、骆竞茵、欧颖瑶。
当我把这些名字一个一个打出来,或许大家也就能够理解创作团队降级说的是什么了。
我不清楚各位导演和编剧是如何分工的,只是,作为一部非拼盘电影,拥有10位导演合作拍摄一部电影,仅如何融合不同的导演风格就已经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了,更何况10位导演中还有几位是拍了多年烂片的主,9位编剧中更有几位以往履历几乎空白,所以电影最后呈现出的分裂、胡闹和愚蠢似乎都是命中注定。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豪门夜宴》的故事其实并不多精彩,不过却有一种肆无忌惮的想象力,玩得疯也能圆得漂亮,而《双龙会》则是一部公正的动作喜剧,基于成龙个人特色再加上双生子设定增加喜感,如果不说其实看不出筹款电影的痕迹,就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
到了《总是有爱在隔离》,只剩下了创作的偷懒。
有想象力吗?没有,无尽地消费着《大丈夫》《寒战》《踏雪寻梅》等经典港片,电影本身的存在感却极弱,胡闹和有想象力也并不是一回事。
那又工整吗?并不,安排了四条主线却各自为政,彼此风格割裂,很多戏的存在只是为了让某些演员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疫情作为背景也不认真处理,众位演员中也就只有许冠文等少数几位表现可以,更多的都是浮夸、做作、偷懒。
我看的烂片并不少,有些烂片起码还能把我气笑,而我面对《总是有爱在隔离》,气笑都笑不出来。
《豪门夜宴》和《双龙会》的豆瓣评分目前分别是7.0分、7.6分,《总是有爱在隔离》则只有区区4.3分。
更直观的票房,《豪门夜宴》和《双龙会》仅香港本土票房就分别破了2000万和3000万,《总是有爱在隔离》的票房,根据Mojo显示,全球票房只有63718美元,换算成港元后不足50万,这和宣传的9家公司共同出资3900万元成本一比,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嗯,比电影本身好笑多了,哦,终于让我笑了。
虽然看的是删减版,而且硬伤不少,但看的过程还是很欢乐,很享受,看到影片最后的制作片段时还有些感动。是啊,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还有那么多的香港电影人团结在一起拍电影,这本身就令人感叹。
我是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好多演员我都非常熟悉,对他们超有感情,所以还能在电影里看到他们的熟悉的身影,我就觉得赚到了。
对我而言,看这部电影的感觉就像和一群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重聚。时光能改变人们的容颜,却改变不了人们的情谊。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影片中一如以往地嬉笑怒骂时,过去香港电影曾带给我的那些独特的、久远的、熟悉的感觉瞬间又回来了,感慨和感动再一次涌上心头。
常有人说香港电影已经死了,我不同意。单是这部电影就能证明香港电影还活着。因为那些热爱电影的香港电影人还活着,而且他们还在继续拍电影,努力拍电影!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他们的坚持和热情,感受到了他们的乐观、团结、互助和友善,这些东西没有被岁月改变,几十年来一如既往。
不可否认,这部新版的“豪门夜宴”和黄金时代的那部在很多地方是无法相比的,很多桥段也难免恶搞、俗套,但是,影片所传达的那份为娱乐观众的真心和给观众打气的诚意还是令我动容不已。
看完电影,默默点赞的同时衷心祝愿:香港电影,加油!
这是一套支持抗击疫情的温情电影,我认为抱着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去看即可,不需要像平常的电影一样去吹毛求疵。高评分是对香港电影行业的支持和鼓励,毕竟疫情当前,这部电影的出现不仅很好地鼓舞了电影从业者,更鼓励了全中国千千万万的抗疫人。不管这部电影拍的内容和质量如何,我觉得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它进行包容。
内容比较生硬,没有戏剧的感觉,剧情荒诞了些,立意是好的,但过于娱乐化了。最重要的是并不太可乐。内容比较生硬,没有戏剧的感觉,剧情荒诞了些,立意是好的,但过于娱乐化了。最重要的是并不太可乐。内容比较生硬,没有戏剧的感觉,剧情荒诞了些,立意是好的,但过于娱乐化了。最重要的是并不太可乐。内容比较生硬,没有戏剧的感觉,剧情荒诞了些,立意是好的,但过于娱乐化了。最重要的是并不太可乐。
又一部疫情期间的畸形作品 开头就冲着烂俗喜剧的套路去了 放在现在基本就是过街老鼠的状态 基本把有档期没档期的艺人找了一圈 还不忘捧新人 但效果实在不敢恭维 这类大乱炖杂烩故事本来就杂乱无章 最后硬凹的合家欢结局也令人尴尬 就连主题曲都透着一股敷衍山寨味道 即使同样是群星云集
天啊,竟然这么有诚意地难看…
面对水灾,可以拍《豪门夜宴》;面对SARS,可以拍《非典人生》。所以也就不难理解面对新冠肺炎,照样可以拍《总是有爱在隔离》。这其实是港人身上永远难得葆有的一种乐观精神与人生希望,无论逆流顺流,“做人嘛,做重要是开心”。——但也仅此而已了。
香港大半个娱乐圈在一起就拍出这么个玩意?
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吧 建议大家看港蓝无删减版
乞丐版豪门夜宴,笑点全靠屎尿屁和擦边球,唯一笑的一个地方是恶搞龙叔的碎玻璃三连镜头,以及,没想到在这片里也能听到《卡门》……
居然还有一点点稀薄的港味
看完了无删减版,也就是港版,很接地气呀,各种致敬梗,尤其是《大丈夫》里的九叔。甚至还紧跟时事调侃了特朗普。大陆版把“精彩”对白都重新配音,改得一塌糊涂,甚至梁家辉的很多对白都不是本人的声音,更别说删了很多带梗的剧情,让人看得莫名其妙,难怪大陆版评分这么低。剧情肯定是漏洞百出的,但还是精彩的,就为了给香港人凑热闹,每当有难,香港群星都会一起拍部戏鼓励大家。
79分钟删减版
和《七人樂隊》連在一起看,有些強烈的今周不是奧斯卡週末而是“HK公益電影週末”的感覺。不過不失,劇本各種迷影梗很有誠意,可惜就是拍的不怎麼有誠意。不過的確很久沒看到這麼有港味的“賀歲片”了,3.5歸3。
白瞎那么多明星,片子跟胡闹一样
好久没看过这么离谱的电影…要这么拍个5分钟的防疫公益宣传片也罢了,我还没心态好到可以接受用整部电影的时长把疫情闹剧化。还有人身攻击女生相貌做笑点的定番…不过这几年第一次碰到有人拍照,直接被职员要求删除且再犯报警👍
最大的亮点可能是成龙打飞卢慧光那段了吧 两人这么多年恩恩怨怨后再次相遇
很少见烂得这么纯粹的电影,相比其他烂片,它的主题鲜明感情真挚,相比其他烂片,它又充斥各种恶趣味不合时宜的边角笑料。广东俗语有话:终有一日龙穿凤,唔通成世裤穿窿。如果大家夹手夹脚齐心搞d甘嘅quali出黎,不如继续裤穿窿下去罢啦。 最后的学友华仔和克勤与周柏豪、连诗雅,肥肥个女一起出现,仿佛告诉,曾经的那个时代真的已经过了很久很久了。
能把香港全部熟脸的艺人请来 就不能好好请个正经编剧把电影搞好吗
《车手》《踏血寻梅》《金都》《麦路人》……彩蛋好新哦
什么叫无脑好评,我这就来展示一下… 所有人都老了皱了发福了,薛凯琪还是老样子。
95分钟,79分钟,中间消失了16分钟。这是3星与1星之间的距离。隔离酒店中的种种矛盾,从生到消减,在星光熠熠的阵容演绎下,各种段子都十分有趣。只恨某些隔阂,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难以消除。
建议谷德昭去看看三谷幸喜的《有顶天酒店》,也不至于拍得这么跌堕,多线故事基本也就止步于一个个点子而已,而且还不是什么新点子,梁家辉曾志伟那个偷食篇不就是《大丈夫》翻版么?钱嘉乐想暗算大哥那段最烂,浪费许冠文出镜。另外能不能不要一演古惑仔背景就放《友情岁月》,真是听到腻。
24/4/2021 @ CC Victoria。當年豪門夜宴也沒有因為水災而局限題材吧,不明白為什麼這次一定要拍成抗疫片,而且以現時香港娛樂圈的情況,這種群星拱照的一套早就不可行吧。所謂的影迷梗和笑點除了尷尬還是尷尬....(梁家輝片中完全走樣老態橫生還要他再做一次九叔?!)這片本意在疫情期間為香港電影人創造開工機會是好,但作為觀眾真的無義務要為這種港產賀歲片式的粗製濫造照單全收。真的要幫助電影人,不是更應該拍一套高質素的電影用口碑帶動票房收入,從而可以用更多錢為業內提供援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