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最爱》,失语。
我曾经坐在弥留的艾滋病人的床前,也曾经听得病的朋友讲他们家乡的状况;但我也只能想象但无法感受这些命运的重量。一个因为在黑医院治病输血而被感染的朋友问我,你知道我一天里最开心的是什么时候吗?就是醒来,摸摸身边,知道自己还在的那一瞬间。
影片结束,打车回家,经过国贸的灯火。我们这座城市啊,制造了太多的爱情,却经历了太少的故事。我们从欲望到爱情只有一步;但是那一步之间他们的孤独、认同和恐惧,我们几乎没有触碰过。
我问我认识的另外一位感染者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他说,最想要一份无拘无惧的陪伴。说完一笑,背过身去。那次见面,在酒吧里。他不喝酒,他禁止自己喝酒。他要自己保持清醒。他手里拿着矿泉水,看着酒吧里的暧昧或者爱情发生。他告诉我,他只是看着,虽然不能参与,至少还有羡慕的权利。
我知道,他想要的陪伴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太难了。太难了,他也不想寻找了,就这样,一个人,看一个小时的喧闹,然后走出去,走进夜色里,回到自己的床上。这是一种偏执。
我那个因为输血感染的朋友,坚持读完了大学。期间本来藏着掖着的事,最终还是被走漏了风声,身边的人都迅速地离开。他坚持吃药,药物是他最信任的唯一挚友。这是一种偏执。
我也听说过这样一个女人,知道自己得了病,忽悠自己的丈夫儿子也去做了检查。确认家人都安全之后,毅然离婚,拎着行李和一张全家福,离开了她爱的那个家。这是一种偏执。
影片的前半段,那些看似令人发笑的偏执,其实是他们仅有的能依靠的信仰。当你提前知道自己的结局,当你无罪却被判了极刑,让你能坚持下去的,就是这点偏执。已经没有人守着他们,他们也无能力守着别人,也就这点念想能让他们守着生命。
爱何尝不是一种偏执。影片的末尾,他们拿着结婚证大声地念,一遍又一遍,我的眼泪和他们一起流了下来。我不敢说我理解他们,但是我知道这个仪式对他们有多重要。对他们来讲,失去虽恐惧但太平常,如此难得的得到,就是他们的一整条命。
……
最后我想说的是,死亡也许会传染,但是幸好,爱也会,希望也会。
难道,你这太幸运的生活,你不应该珍惜?
谢谢《最爱》,期待完整版本。
--------
PS. 听说未剪切版本中得意和琴琴的戏份只占30%,关于其他人,讲得更多。那将会是何等沉重的一把锤……
--------
关于HIV和艾滋病的一些基本知识(来自爱白):
http://www.aibai.com/booksview.php?id=19273当时我是因为这片子题材去看的(艾滋病),但是被演员演技震撼了。郭富城居然是原声台词,还不违和。章子怡的女主表演的很精彩,个人觉得不比一代宗师差,真的算演技巅峰。每次看的时候都哭的稀里哗啦。
每个配角都很出色的完成了人物塑造。故事在可以公映的范围内表达了导演想表达的一些东西。讲的很完整,就是故事偏压抑。反正当时看完电影就觉得郭富城章子怡这种演员好好拍戏,我就一定会去贡献电影票。
一直觉得这两人在一起只是因为相互依靠,结尾的降温桥段却让这段感情超越了爱情的高度。人性的贪婪、欲望、无知、劣根性直戳人心,绝对的好电影。
首先要承认的是,这部《最爱》而非《魔术时代》的影片的确是顾长卫三部作品中最差的一部,不过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脱胎自第五代导演的农村题材,又通过顾长卫的镜头以历久弥新的姿态回到银幕上来。《最爱》并不是冷眼旁观的“真实电影”,而是在顾长卫安排下的困难时期的对梦的追逐和幽闭下的相依为命。创作上,他在坚持过去的自己的同时,又在摸索新风格的途径中彷徨犹豫。不过它所揭露的社会是空前深入而引人入胜的,主题谈及热病(艾滋病),却无情批判了社会的病态要高于疾病本身。
片头出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时间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字样定是为通过审查而加,在我看来,这个戳完全没有盖的必要。
开头和结尾,以死者的视角、孩子的口吻来审视活人世界,将故事全盘托出。看似很有创意,其实毫不新鲜,早在60年前《日落大道》就已用过,不过此手法运用在本片中,倒是减少了活人对疾病和死亡的惧怕,相反,这种莫可名状的死亡态度在孩子俏皮的口吻下变得活泼起来。
在顾长卫的镜头下,河北农村是一个幽闭而冷酷的世界,充斥着粗俗、荒诞不经的乡谈俚语。染病的村民们被隔绝在小学里,对热病还缺乏认知的他们,各个暗怀心事,在等待死亡的同时他们还能继续守着自己的“梦”苟且地活下去。每个人都有一个梦,等到他们追逐到那个梦的时候,梦醒人去。村长四轮的红本本、老疙瘩的粉棉袄……以及得意与琴琴的互为“最爱”,他们似乎都在努力完成那场梦才会心安理得的闭上眼睛。
《最爱》的前半部分是用让-皮埃尔.热内式的黑色基调对农村发展下传统社会的一个恶作剧式的巡礼,更进一步看,对比隔离圈外那些自私的人、那个大社会,这层小圈子才更安定团结,才更活生生。村里人对这帮病人避而远之,郝艳和小海没有再碰过染病后的另一半,小海的妈妈将琴琴扫地出门却又阻拦她与得意结合,小海离婚的唯一条件是得到得意死后的房子……相比热病患者对爱的梦想、憧憬,这个看似正常的社会才是病态的源泉,与势利眼的好胳膊好腿儿的人相比,热病患者的心才是健康的。
影片后半段描写的重心逐渐从热病转移到了爱的问题。其实得意和琴琴先前就都活在一个顾影自怜的世界里,分离或结合对彼此都是负担。影片并没有把这段婚外恋污点化,因为他们的另一半才是丑恶,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爱很纯洁。导演以凄清的笔触刻画两人在离羣索居生活中,外人看来不正常的亲密关系(甚至有两个健康的村民见到衣着暴露的琴琴都恨不得没染上热病)。他们在小屋中相依为命,以“爹”、“娘”相称。到头来发现得意对琴琴的生理需求演变成一种绝望的需求,而她也发现自己已然转化成抽身不得的泥淖。就这样无根无果的交媾同时使他们从失意的现实中逃避出来,他们不再有所谓的疾病,等待他们的只是在这场云雨之后的末日来袭。当两人手无寸缕,贴身相拥时,空屋成为一座避风港,它隔绝的不止是疾病与外界,还有势利的社会尺度和礼教的束缚。但是他们的行为透过社会价值观的过滤,却同样被扭曲了,得意和琴琴在一起时,简直就像懵懂的小孩子,琴琴用奶喂他,直到他睡着了才敢睡下。他们属于隔离中的隔离患者,本身就是孤立团体中的孤立个体,他们的性欲也得不到妥当“疏导”。影片最后,琴琴用冰水中浸泡的身躯去为得意冰敷,那是爱的体现,也许它不是爱情,也许它是亲情是相依为命的孱弱感情。编导不用交代太清,观众也不必为这场情感做解,顾长卫冷静地判观着两人心理的微妙变动,他们代表了任何传染病患者对生命和情感的最后坚持,这就够了,不用再去上升到什么真爱不真爱的境界。
戈达尔曾说:“硬性规定电影都该长达90至120分钟是不合理的,理想的影片长度应该从1分钟到1000分钟自由伸缩。”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看到《魔术时代》的足版,而非这个太监版的《最爱》!
今天首映,感觉有些支离破碎,见面会上,导演承认这是删节版。本来《魔术时代》的名字符合导演想要表达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魔幻中国的荒诞;现在被改成文艺气息浓些、矫情些的《最爱》,倒和这版本挺贴合。电影最后一段两位主演演得很感人,特别是郭富城。发现片里农村人的性爱观念不比城里人保守。
不是主角气场弱,而是配角大亮:濮存昕的赵齐全、蒋雯丽的粮房嫂、勉强再算上一句话的“大嘴”王宝强。难得的群星拱月。PS:章子怡实在八面玲珑,见着台下俩领导,立马话锋一转让其上台;又再顺带捧了观众席的唐季礼一把。感慨娱乐圈不是随便人都能混的,能混上高位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的
又破碎又好笑又辛酸又苦逼
“爱有多难,就有多灿烂” 章子怡、郭富城的片尾戏,龅牙濮存昕,骑猪的蒋雯丽,我呸的蔡国庆,大嘴王宝强,找日记本的孙海英…每一位演员都颠覆了他们自己,送给那头被骑的花脸猪。
好的地方在于:1、能有人去关注艾滋病村,这就应该支持。2、影片的造型很棒,很好的还原。3、大量明星的颠覆演出。可惜的是,煽情过度,导演明显没有控制好情绪,这种电影应该是喜中悲,平时越荒诞、越黑色、越有趣,结局才越感人,不煽情都感人,还是没放开,应该玩得更欢一点。可惜了。
其实影片除了爱情还讨论了很多更深层面的东西,比如人性、金钱、盲流与道德。郭章的表演都很好,自然不做作,其他出场明星也都各得其所。看完之后意犹未尽,非常想看看那个两个半小时的版本。另,章姑娘果真真性情,值得爱。
影片结束,眼泪下来。为我那些死去或者仍在挣扎的朋友,为逻辑单纯的爱情。谢谢《最爱》。期待未删减版。
为什么我不喜欢《最爱》的结尾?它一方面过度煽情,一方面又在贩卖软色情,与此同时,它似乎还在赞颂着女主角的自我牺牲,这样几种情绪杂糅在一起,一切瞬间就变得浅薄了,感觉就像吃了一只苍蝇。我始终觉得,即使是主动的自我牺牲,也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
很多人爱《最爱》,也相信大家是真喜欢,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我觉得《最爱》是顾三部作品中最差的一部,它失去了顾一贯以来的冷静和专注,兼顾太多,导致爱情主线最终因过于猛烈显得廉价。对顾来说,一部旨在眼泪和感动的电影,是后退。
也许是题材太沉重了,顾长卫有意弱化了悲情戏分。透过村人的朴实带出不少笑点。因而几个角色陆续死去的时候也未给人震撼感。琴琴和得意的爱情开始得仓促,最后却相当伟大美好。跟观音山比起来,这是一部更贴人心的作品。主角出彩,配角更出彩。
“我们,结婚吧,趁还活着。”题材很深刻也很值得推崇,但这样沉重的题材其实理所应当拍得更加好。各个配角都表现的十分出色,郭富城与章子怡的表演也让人称道。遗憾的是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导致影片被剪得有些破碎,我想……如若看到导演剪辑版,必然还能加分。★★★☆
作为第一部正面描写艾滋病题材的内地大片,还是多给一颗星。
顾长卫的电影一般都比较耐看还博得眼泪,《最爱》里也有不少演技派,杜可风摄影美,左小诅咒配乐好听。每个人都期待遇到最爱,遇到了就结婚吧,趁活着。其实“赵得意”也不是很爱“商琴琴”,他是在都得了艾滋病的同胞中矬子里拔将军,看上了她的身材和脸蛋,她病时不与她同上吊,但他病时,她为他死了
导演说本是《魔术外传》,为了配合上映剪成《最爱》版。于是诸多突兀和遗憾就有了解释,如黄鼠狼这角色和戏份很多的猪,都被迫不了了之。男女主角从欲望到认同到对孤独死去的恐惧最后上升到爱的整个关系变化总算清晰。章子怡最后那场戏表演让人印象深刻。给四颗星用来期待顾长卫的【导演剪辑版】!
顾长卫的《最爱》(《魔术时代》),讲了两个艾滋病人的奇异爱情和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乡村幻景,不由让人想起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但马尔克斯主讲爱情,而顾长卫似乎在“霍乱”和“爱情”之间没有最后拿定主意。2011年的中国电影,也就只能看看文艺片了。
最爱是一部靠打酱油的配菜撑场面儿的标配红色电影。你妹。
首映看到章子怡 蒋雯丽 顾长卫 还有濮存忻啦,真人啊。 别的不说了 好电影 。影志还被提问了 不过问的问题特别二!我说影志二,他是不是应该排在第二呢?
姜文一出现,有种太阳乱入的错觉;同意一些同学的说法,配角很亮,尤其濮老,皮夹克、西服、毛衣、红领带和白衬衣,“他大舅”的形象霎时就立起来了;对结尾,无感,不予置评;还有那头花脸猪,知道你有本钱,用不着三番五次出来现啊!你比子弹飞里的马还表脸;片子可以更加魔幻;一定看到最后
遇到最爱的时候能有勇气不为蜚言所阻碍耐人寻味的电影
最后十分钟的升华,才是让人动容的末路狂欢一同赴死的悲怆爱情。但我无法接受它是顾长卫时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孔雀》《立春》是小县城文艺青年的挽歌(颂歌),而《最爱》没有了李樯剧本的支撑,只能像是一场山村里卑微小儿女的闹剧。PS:片名还不如叫原先的《世外桃源》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