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怀念自己的青春
最近很忙,很多事情都在进行中,所以电影是分两次看完的。
前半部 是想去订车,但是生了一肚子气的晚上,随着电影的展开,青春洋溢的学生们,放学后聚在土地公庙前大槐树下混日子,有机会就一起去看职棒比赛,不满判决,率先向场地里丢鞋,引得全场观众都跟着丢东西,还有一次,他们半夜里爬到学校游泳池里面,在池畔大喝啤酒,通通脱光光裸泳,肆无忌惮的情绪和不顾一切的快乐溢出泳池,。。。。溢在了我的心里。。。心情一下回到了十几年前的青春时光,很快乐,郁闷的心情一下也好了不少。
后半部是叛逆的青春之中的矛盾。。。 发生了很多事情,小团体终于散了, 在毕业时候,阿汤一个人拿着阿彦学廖敏熊签名的球去找他了,其他人在毕业的歌声中迎接毕业。
故事结束在1997年的夏天,影片结束,张雨生的声音一下子响起,把我们恍然带入了我的青春时光。现在想想,那青春总是在你心底占了一块地方,你一不注意,他便气势汹汹,不留余地的回卷而来。
2 ) winds of september
青春,总是那么匆忙和迷惑;
什么都来不及明白,却已经结束;
我们好像总在干错事,总在后悔,总在混乱。
某天,当我安静的沉思时,想起了那段青春的荒唐,发现她亦是如此美好。
不问太多,只是凭借着还不清楚明白的原始记忆,我们寻找爱情、友情,彼此尽兴、开怀、舒心、也伤心、焦虑......
最适怀念的,永远都是那些从来都不明白的时候。
怀念那个他,他们的故事,总散发着远古的神秘。
3 ) 我们的青春,也不是没伤痕。
我永远也没有办法体会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因为我是女孩子,所以我不迷棒球,不迷桌球,甚至连一只喜欢的球队都没有。
我没有体会到追女生追不到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也没有办法体会到一群人坐在马路上抽烟喝酒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不知道男生那种为了兄弟愿意扛上一切责任的决绝,还有那种几个人爬到天台上用冬瓜茶扔教导主任车子的那种愤怒。
这是一部拍给男生看的电影,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我的17岁,也有一个现在偶尔会想起来的男朋友,而我的男朋友也有一群这样的朋友,像《九降风》里那样,每天放学之后一起骑着车在马路上兜圈,然后凑着钱一起去街边的小吃店吃烧烤喝啤酒。有的时候还要比酒量,就是青春期里那种特有的倔劲。
他们也凑在一起和别的男生打架,然后被老批评,被主任教导。可是每次之后也都是若无其事的觉得那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像我们这样的女孩子,永远没有办法深入到他们的内心里去体会那样一种感情,就算我们也有,我们也永远不会为了自己某个朋友挨几下拳头,或者承担几个不象样的惩罚。
我曾经也偷偷问过他,为什么他们之间的感情永远高过任何的东西,即使是家长的责骂或者老师的训斥。记得当时他是那么告诉我的,他说,你永远都不会明白,当一个兄弟为了维护软弱的自己而在老师面前承担下所有的责任时,你会觉得,这个人就是你一辈子的好兄弟。
我那个时候其实根本就不能明白这样的感情,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以后,我也似乎领悟到了,他们都是需要一些在身边给自己壮胆,然后陪自己一起长大的人,即使是在他们犹豫不定下不了决心的时候,也只是需要有个人在身边陪着自己硬着头皮往上碰,而我们,怕是永远都不敢奢望。所以我也是到了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女孩子总是喜欢三三两两地一起逛街吃饭说一些自己和对方的小秘密,而男孩子们只要是约着出去玩,就一定会是三五成群,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一个整体,一起打架议论女生跟别人斗志斗勇。
他也会为了和兄弟们跑出去玩而把我冷落到一边,而我也总是只要听到那句“对不起”就所有的委屈都不愿意计较了。
年少的我们都是这样,尤其是面对喜欢的人,无论如何是说不出一句“我恨你”这样的话来的。
游泳池那段裸泳的镜头,看起来多青春啊。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7个人在一才开心,否则就不会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前些天在看《海角七号》,被多少人追捧着说尽了好话,我到最后还是觉得娇柔做作,除了范逸臣那句“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我好象看到的只有对爱情的不理解,还有那种莫名其妙就彼此喜欢上的东西。但老实说,那部片子并不是很讨好我。因为我没有那样的经历和感情,没有办法做到心灵的神交(哈哈,我是从小S那学来的)。
可是《九降风》不一样,虽然那些也并不是我所经历的,可是却是我亲眼看着它们发生的,那里面有我的影子。
还有啊,那个郑希彦,长得实在太像我一个学长了,是我上大学认识的第一个同乡。我早就觉得他很有明星范儿,只不过,他实在是太腼腆了。
再有,我最喜欢的其实还是李耀行,太他妈的男人了。
而且,我也怀疑超人是gay耶。
4 ) 我终于把九降风看了
我很迟缓,终于把【九降风】看了,看的我疯了。一天看三次。闭上眼睛全是蓝色的青春。
缅怀青春这类字眼看来很矫情,只是大概再五年荧幕里的青春片缅怀的就不再是我熟悉的年次了。
我喜欢细节贯穿的电影脚本,
每次的棒球播报都跟着七人的友谊进展着,从疑惑的裂痕到之后彻底的崩盘。
阿行在一开篇棒球惹祸之后跟博助说“好啦,下次有事我帮你扛嘛”,最后他扛下了偷车的罪。博助在游泳池边就不肯下水说“差不多了”。他说我的车就是大家的,之后才有阿升借车的一段。
超人默默帮阿彦收书,争吵时候简单的维护他。昏迷时候摇着阿彦说“我是谁,记得我是谁吗”。
小芸说“我对你来说是特别的吧”,博助说“我就是不敢扛嘛”,
小汤在教室里的幻听和第二次耳朵在镜头的特写下阿行的追打。
碟店里的背景音乐是阿妹的“原来你什么也不想要”。
关于廖敏雄台湾的一个博文上写的很善解,
廖敏雄在《九降風》裡的出現,或許是想跟你們說聲抱歉。許多事情要找到出口,需要的或許不是原諒,而是一句吶喊,或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小湯問:「今天不用練球嗎」,廖敏雄的眼神著實的就讓我溼了眼眶,我多想說,這些年你們失去的夠多了,彌補的也夠了。就這麼一個眼神,我多希望所有曾經是鷹迷的朋友,能了解雄哥的懺悔。
成长的光景里,青春的蓬勃却因为它的蓬勃而戛然而止,
一直到片尾,张雨生的“我期待”一出声,压抑的情绪就完全被倒灌进来,
97年雨生在他昏迷23天后,因呼吸衰竭病逝,阿彦就像他一样地兀然离开。
打开【蓝色大门】看到的是自己的青春,没有血腥没有厮杀搏斗但一样有委婉略带弯曲的成长。
而九降风就像是高年纪的风云学长们的一样,被学校讨伐的行径与之后的走向,原因竟都是这么的简单
青春,不足够相似但都有一样的脉络。
我们穿着浅蓝色校服的青春回不来了,无论是不是怀念或是急于褪去这一切都要说再见。
5 ) 《九降风》:也许我看不懂<海角七号>但我看懂了你
跑去第三届青年导演论坛蹭片子看。
如果作为媒体标题党小编,估计回来的新闻稿标题大概是:
《九降风》导演声称对小胖子很饥渴。
片子出乎意料的好看,开场的戏就很抓人。导演对于渲染气氛,情绪调动门儿清。音乐也十分得体到位。台湾的青春片一向很独特,这部也不例外。林导说,只有几百万的小投资是不可能拍悬疑惊悚功夫抑或是其它一些费钱的大制作题材。如此看来,青春题材成了台湾众青年导演的一种所谓省钱的捷径。
片子是在北师大电影传媒学院礼堂放映的,去的大多是文艺或伪文艺小青年们,结果是放对了地方,效果相当的好。以至于当有个同学脑残地提问说,这片子能在内地公映吗的时候。一帮文艺和伪文艺小青年们兴奋地跳脚,纷纷连呼能能。老娘和只是存在小童鞋同时翻白眼,哇靠,你当广电总局是你亲妈呢吧。
不想对影片评论什么了。林导在大学毕业剧本一稿时,老师说:你不诚实。而《九降风》出师了,相当的诚实。说白了,简直就是在写实。据说原著小说在台湾也很火。还是觉得导演很大胆的在一部电影中用了九个人物,以至于最后见面会的时候,有个小朋友居然提问说:导演我觉得你九个人物中还是有的人物写得不够丰满。MD,你当电影是《水浒传》呢,一个人物可以写好几章。像我这种识人白痴型的选手,每次七大男生出场的时候,都要偷偷的在心底数一数,看人齐了没有。逛窑子也得挑个珠圆玉润的吧.总不能说妞们,一起给爷唱个小曲儿,然后妞们站齐了给你来个黄河大合唱.
《九降风》描述了一场绚烂致极而又瞬间趋于平静的残酷青春。正如每个血液里流淌过澎湃青春基因分子的人一样。我们只是拥有过,而现在不真实的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青春不再,热血不再,激情不再。再回味时觉得自己都不配拥有这些光阴.
这不是一个叙事型的故事片,状态描写得很深入生活.导演渗入了自己的生活,所以轻车熟路.这种片子很得80后的欢心,也许90后已经看不懂了罢.
所有的张狂岁月让人怀念不已.当猜透结局的时候,却还隐隐的于心不忍.也许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残酷,也许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沾染血色.但是听说当某个小兔崽子要远走渥太华的时候,对我来讲,无异于这人挂了一样. 电话狂响时,俺那多愁善感的娘跑来劝,最后一顿饭了,去送送呗,于是我就拔了电话线.注定没有不散的宴席,那是不是可以选择没有宴席.一段时间坐车路过当年的学校时,甚至不敢向里面张望. 而今如片中九个好友一样朝夕相处的玩伴早已散落天涯.生活还在继续,而我们的心情早已不同.
绿版ESSE,烟草混合薄荷在鼻腔充斥,一如青春的味道.
Kinkikids的<薄荷糖>MP3 推荐这首歌听听,一出影院想到的就是这首歌.
6 ) 九降風:一場大風、一場青春電影
九降風指的是新竹地帶秋天左右吹起的東北季風,風力猛烈強勁,如片中少年們憑恃青春、對體制的咆嘯。電影畫面的色調和海報一樣乾淨、清澈,但不僅僅是技術層面,《九降風》用整個故事緬懷青春。
《九降風》導演構築、重現著一個時空背景、一段特定的時光,企圖透過職棒興衰、透過九個少年少女交織的故事,引起我們對人事時地物的共鳴,不論是那段高中生活、1996年的台灣、曇花一現的扣機、甚至是職棒球迷對簽賭事件的回憶等。
導演描繪了青春特有的矛盾:必須尋求群體認同才能感受自我存在,卻又不完全對群體忠誠,在相同保護色底下藏的是片片逆鱗。就像每天依賴著同一套制服,卻總不願穿成尋常制服的樣子;就像片中七個男生成天聚在一起,只要能和兄弟抽煙喝酒、蹺課鬼混、上天台吃便當,就感覺自己無比自由,就能感覺自己真實存在,所以願意為他挨揍頂罪、願意和他們共享心愛的檔車,卻不願意讓人靠近心中的禁區,關於那道友情與愛情的三角習題、關於豪華檔車的秘密。
《九降風》在劇情鋪陳上,透過新聞畫面的穿插剪接,刻意把他們的高中生涯和職棒聯盟之間做了宿命性的牽連。一切事端尚未爆發之前,他們眼裡的青春,就像扯著嗓子嘶吼著「廖敏雄」一樣暢快、揮舞加油棒彷彿要打出全壘打一樣盡力、想抗議評審就朝場內扔砸別人的鞋子一樣張狂而無所謂,這時候職棒和他們年輕的生命一樣如日中天。爆發黑道簽賭案之後,職棒聯盟蒙塵了,連七個人的青春色彩也逐漸受到沾染,他們爆發爭吵,天台上鎖的鐵門外阻擋著企圖尋求認同的背影,而鐵門內的群體信任也開始分崩離析,就連熱愛的棒球都背叛了他們,他們還剩下什麼、還能相信什麼?
青春也脆弱的出乎意料,在一個撞擊之後就沉睡不起。當鄭希彥住院昏迷,這七人的生命樂章開始變調,巨變來的太快、太難以承受,想要歸咎於誰讓心頭好過一點、卻又明白這並不是誰願意看見的,林敬超只好後退離榕樹下、退離有缺口的七人世界。而在謝志昇遭到逮捕、檔車的秘密被揭發後,他們之間的關係則被徹底分崩離析,像是被李曜行抓著球棒打碎的窗戶玻璃。謝志昇因昔日情誼、不願出賣林博助而褪下了藍色制服,李曜行因昔日情誼而扛下偷車罪名退學入伍,但也因昔日情誼而對林博助更加失望憤怒,他和眼前兄弟哭喊出的懦弱對峙,自己也紅了眼眶,掉下眼淚,只能對著門板棍棍敲擊著無可奈何,這是我最欣賞的一場戲,追撞出了人性的自私、懦弱和無奈。
最後,湯啟進帶著一箱棒球、搭上了前往屏東的火車,進行一場僅屬於自己的畢業典禮,去追憶一個友人、實現一個諾言。當看到廖敏雄出現再度揮棒的安排時,感覺太不真實,因此只能相信,這不真實的安排是特意留下的,讓青春中回不去的遺憾獲得些許補償的方法,就算只是一個短暫的夢境、一段腦中幻想也好。
青春期所能擁有的並不多,不外乎家庭、學校、友情和愛情,成天在這般大的框框裡打轉,卻能轉出既微妙又複雜的思緒,使得青春疑問複雜難解。以青春為題的電影永遠不嫌多,因為青春正是一種跨越了以後回首,有著再無法彌補的殘缺之處,但恆常美麗之物。
青春并不只是用力就可以,谁知那刚刚张开的故作坚强的羽毛倏忽被吹成片片逆鳞。看蓝色大门的那个十七岁生日前夕,屏幕上孟克柔踩着单车顶风飞扬的姿态都可以让自己哭出来。时光慢慢淌过去将哀伤和怅惘都碾成粉末。青春不是过去了,只是被我们握紧在手中从而遗忘了原本的模样。而现在,我等待着那条河流再度慢慢淌回来,裹紧我将我浸润。
http://www.songtaste.com/song/743574/ 《蓝色蝴蝶》
还不错的台湾儿童片
台湾青春蛋疼系列
可以改名叫九降风里的三脚链,囧
除了那首《蓝色蝴蝶》以外并没觉得有多好,除了青春就是青春,形式化模式化,没什么可留下的。也没什么好说的。 ★★★
很多很多的“干”,很多很多的“哭爸”
王柏杰不错啊
片尾曲让人猝不及防,青春结束在1997.
嗲嗲的台湾腔,左手马子右手兄弟,台湾青春片看过几部就觉得大同小异了。凤小岳揉奶泡妞的时候,背景屏幕上居然在放侯孝贤的《恋恋风尘》,嗯...
我不小心打了五星
青春
三年的岁月 我忘不了谁
那蓝也苍白。
这些男生的心思比女生还敏感细腻,一众小年轻里王柏杰赢麻了。
我明白,青春并不仅仅有孟克柔骑着单车离去的背影!
我们都记得我们青春的日子。
比海角7号好
看完《九降风》最大的收获就是,脑震荡后千万不要睡觉!!!
青春年少,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