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90后在青春期的时候应该都只想活到30岁吧。似乎一旦跨过二十几岁,就与青少年眼中的年轻划出了一条战壕。
那个时候的我真的觉得活到30岁,然后就可以去死了。今年我刚好30,一切都很美好,虽然工作有压力,但是经济独立,咬咬牙也可以买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熬夜不回家没人管;自己好像是老来俏,总之越来越会收拾自己了,拿出以前的照片一比,虽然觉得是嫩,但也真的很土。
可也会担忧起35岁,毕竟作为🌈,现在都还没找到对象,以后就更加难找了。孤独终老的概率和前面提到的“老来俏率”同步直线上升。35岁如果没找到,那只能多赚点钱,留着50岁以后养老了。虽然不会有孩子让你操心,但将来真的倒血霉,失能住进养老样,荷包不厚一点,真怕护工扇自己耳光。不得不去想,该不该、要不要、愿不愿意活到60、70、80岁。
乐观一些,健健康康的单身到老,可总有需求,有钱一点,或许还可以买春。要是没钱,恐怕就要像今天基友群发的视频里那样,老头子办卡去健身房和肌肉小伙搭讪。我调侃为“办最贵的卡,摸最大的胸。”
昨天,如果不是换台时看到片头两位大咖在海边嬉戏的画面,我压根不会停留。粗略的查了一下剧情梗概,我决定看完这部影片,看一看这种老牛吃嫩草式的单相思该如何收场?
果然,结局流畅、体面、自然。发乎于情,止乎于礼。
不管是18岁还是30岁对于未来的担忧,也许都是把爱欲和性欲或者其他精彩的人生体验和所谓的“年轻”两个字牢牢锁住了。长辈教育我们什么年纪该做什么样的事,被我们断章取义了。不一定在该读书的年纪好好学习,但却认定,过了某一个年纪,有情欲就变成了乱伦和羞耻。
提到这个,我不得不提一位公关大佬,刘希平。G圈都叫他刘姥姥,这是因为,虽然他已经满头白发,但在他的社交媒体里却全是和各种鲜肉好身材帅哥的合照。过去我也觉得他是刘姥姥,觉得他老不休,怪色的。到了今天,我慢慢发现,虽然很多人骂他,但或许他是很多愿意活到50、60、70的gay最后想成为的样子,或者自然而然会成为的样子(当然得非常优秀)。靠自己的个人魅力结识晚辈,能和他们玩到一起,他们愿意请教你的人生建议,有人难说还真的crush你,但你却能清醒的分辨何为情、何为礼。这是多好的人生。
感谢这部电影,还有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的电影和书。让我不用花一生的时间就可以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不再像过去那么单纯狭隘。虽然不能说憧憬我的70、80、90岁,但我可以宣读那句誓言:无论贫穷富贵、健康疾病、单身有伴,我愿意坦然地走向我100岁的人生。
每个女生内心都渴望一份爱情,如果她说没有,那她不是曾经得到过,那就一定是在撒谎。
电影中的Ursula已经头发苍白、满脸皱纹,但是当海边漂来一个年轻俊朗、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时,她心动了。
如果要问什么时候Ursula芳心初动,我想应该是第一次把溺水的Andrea抬进家里的时候,姐姐叫她关门让年轻人安静休息,然而Ursula并没按姐姐说的做,而是静静的坐在床的旁边凝视着这个异性,这时候我想Ursula已经喜欢上这个男性了,即便两人的年龄相差甚大。
从电影中大致猜到Ursula应该是没有体会过爱情的,生活单调且重复的与姐姐住在海边的一栋房子里,家里的仆人还是个女性。常年的离群寡居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向往,这个突然闯进的年轻男生激起了年过半百的Ursula的娇羞与爱慕,然而,这注定不可能有所回应。语言不通,年龄差距,一个才华横溢终究要发光,一个年华已逝不再美丽的老人。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即便Ursula不想,但Andrea终究是要远走高飞的。
Ursula就像个情窦初开的豆蔻少女,担心Andrea睡不好,努力教他说英语,在意他的一言一行,为他着装打扮。看着像个少女的Ursula不禁在想,爱情总要经历过一次,一味的躲避与拒绝,岁月无痕,但你老去而你爱的人还年轻貌美,错配的时光该怎么办?不禁反思,如果真的将爱情列为禁制品,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到在老去的时候不甘。
充满着年轻气息的Andrea身材修长、才华横溢,如此富有朝气的男生怎么可能囿于小村庄呢?所以当他可以活动的时候立马展现他的惊人小提琴才华,当他出现在聚会中时立马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当他和美丽的年轻女性在一起时便暗生情愫,当女生提出带他离开小镇奔赴梦想时他可以决绝的随之而去。也许会感恩这对姐妹的收留,也许会愧疚突然的离去,也许会恼怒姐妹没告诉他音乐名人的信息,但终究还是飞走了,不管是为了腾起的事业,还是那份也许存在的爱情。
Ursula真的爱这个小男生吗?为了他的俊美外貌,为了他的才华横溢,为了他给这个家带来的新奇与欢乐?也许仅仅是一种吸引,也许只是弥补内心埋葬多年的情感需求,刚好这个年轻人出现了。
电影中不仅仅是Ursula,还有那个老人医生。面对外来的画家年轻女人,他鼓起勇气去追求高傲的文艺女,即便她百般嫌弃,他还是会厚脸皮的坐在她的旁边,他还是会带着鲜花拜访她,在酒吧看到她和其他男生亲密也会吃醋,但小镇终不是外面的世界,外来的人终将还是会离去的。等爱的不仅仅是那个老女孩,还有那个老男孩。
爱情是奢侈品,一辈子能遇到一次已经是难能可贵,毕竟绝大部分人得到的是生活,一生不遇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在错误的年纪遇到最美好的对方。爱而不得,才是最悲伤的。
少年,你趁着这春梦了无痕怎么就无法抹去心底涟漪?少年,我将发丝散在风中从此与你诀别。绝美深情的音乐,只敢在梦境里泄露的心事,君生我已老,住在心里永远的女孩。
副校长和飞行课。| 控制不了感情的人最可怕了。| Olga就是个妖精。会画画怎么了。| 对于明显不会有结果的各种事淡定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朱迪丹奇和玛吉史密斯出现在同一张演员表里,还需要多说什么?
德意志小甜心和两位英国世纪玫瑰的故事,哈哈哈哈
Judi Dench俯身拾起安德烈头发的那一刻很悲伤。突然很羡慕这么相依为命的两姐妹,并不富裕的小镇,平静享受迟暮。一直觉得小提琴是要放到特定场景中才好听的乐器。。 Ps. Mao 07-08的SP音乐
陈胖的1874都可以给这个电影配乐了。
演员阵容强大。70岁老头子爱上20岁少女司空见惯,大概还会赞扬他热情不减;为毛性别相个反就有争议呢?
小而精的片子,Judi Dench的演技真是太细腻了!初恋一样的感情纯洁美好,一点也不猥琐,和片子里喜欢上年轻姑娘的老头对比鲜明:后者充满了十分intrusive的欲望。我全程和两位老太太的感情同步,连对张牙舞爪的俄罗斯姑娘也非常一致地一看到就讨厌(我和小伙伴都觉得这个俄罗斯姑娘特别有美国感,个性很“大”,聒噪,四肢好像收不住)。两姐妹从表演到服化设计都很到位;两个年轻人除了亮闪闪的符号感之外并没有什么看头;而其他角色都很饱满,包括老医生和女仆,他们的行为都有理可依;其他配角也出彩,比如裁缝。特别喜欢结尾,点到即止,孤傲的脚步声余音绕梁。(另外,这个中译名真是煞风景,并且完全不符合片子的意境)
爱情如她捡起男人剪落的发丝,无望却深沉。如果还可以再年轻,她会选择把握这段感情;但现实已老,她做的将是挂起男人的画像,淡淡沉浸在靡靡琴音中
前一阵去出差时在飞机上看到了就很想看,但因为没来得及,就想着留着返程看,结果返程没电视,回家也没找到资源,昨天居然意外在中央六看到了。真的很好看!为什么大家都说片名很诡异呢?我觉得只有翻译成女孩才精确。满头白发时还能为小男孩怦然心动,偷偷藏起一绺头发再偷偷失恋,这是我的理想的七八十岁的生活哈哈哈。
★★★☆ 上次看朱迪·丹奇的片是[皇家赌场],然后突然就在看她对着丹尼尔·布鲁赫大发花痴
3星半。名字取的太。。。但故事很温柔又忧伤,就像小提琴曲一般。两姐妹的演技实在细腻
我推荐过无数遍了。也是我最喜欢的几部片子之一。很多人对于爱情电影的经典是《泰坦尼克号》。而我是它。你也许很不习惯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女人在那里装嫩,少女怀春。但是,你却无法否认她的情感的美丽。也许就是在这年龄上的接近生命的末端。才使得她的选择越发闪烁出月光一般美好的光辉。
「We're learning English. → He may be, Ursula. You are making holes in the furniture.」「Let‘s go, Janet.」
片中男主角跟哪位女画家调情的那一段实在是太精了,还有就是小提请音乐很棒,突然之间感觉小提琴真的很好听
迟暮之年的老人对突然闯进自己生活的年轻男子的纯洁如初恋的爱情……美好而又悲伤,细节刻画得非常好。
等爱的女孩,没错,我能理解。像淡淡的温柔的风,当风把手心的发丝吹散那一刻真伤感。。太好了这片!
当一个老人爱上你,当她决定用最后的热量来燃烧这一次。那是对青春的渴慕,对生命的留恋。它将比别的爱更为安静,深沉,激烈,无望。所以你要额外珍惜。不必怜悯,只当尊重且敬畏,这份对于生的热爱。
大家都说好感人,迟暮老年爱上年轻人,是对青春的渴慕,如何如何,我想说,趁年轻赶紧恋爱去吧,不要老了空余恨····
中译名很烂,有点毛骨悚然。丹尼尔·布鲁赫长一张小正太脸就必须常演被老女人喜欢上的可怜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