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冷山

HD中字

主演:裘德·洛,妮可·基德曼,蕾妮·齐薇格,艾琳·阿特金斯,布莱丹·格里森,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娜塔莉·波特曼,吉奥瓦尼·瑞比西,唐纳德·萨瑟兰,雷·温斯顿,凯西·贝克,詹姆斯·盖蒙,查理·汉纳姆,杰克·怀特,伊桑·苏普利,吉娜·马隆,梅洛拉·沃尔特斯,卢卡斯·布莱克,塔恩·曼宁,汤姆·奥尔德里奇,詹姆斯·瑞布霍恩,艾米丽·丹斯切尔,罗宾·穆林斯,阿历克斯·哈赛尔,杰伊·塔瓦尔,Christopher,Fennell,艾瑞克·史密斯,基里安·墨菲,理查德·布雷克,Sean,Gleeson,马克·杰弗里·米勒,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剧照

冷山 剧照 NO.1冷山 剧照 NO.2冷山 剧照 NO.3冷山 剧照 NO.4冷山 剧照 NO.5冷山 剧照 NO.6冷山 剧照 NO.13冷山 剧照 NO.14冷山 剧照 NO.15冷山 剧照 NO.16冷山 剧照 NO.17冷山 剧照 NO.18冷山 剧照 NO.19冷山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看《冷山》

尽管这是由英国导演出品的美国故事,尽管它失意于奥斯卡事出有因,对于安东尼·明格拉的视觉方式,我还是愿意投赞成票。至于它只获得了2004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等不重要的提名,并且评论界关于这件事舆论纷纭、褒贬不一,我依然认为,对于作品而言,好的就是好的,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冷山》的作者查尔斯·弗雷泽曾经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冷山》的片子就来自于他的同名畅销小说。导演安东尼·明格拉,也有过这样那样的资本,他曾经因为《英国病人》和《天才瑞普利先生》等根据名著改编的影片享誉影坛。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冷山》始终给人以文学的浪漫气息。片子的主要演员裘德·洛、妮可·基德曼、蕾妮·齐薇格等,他们都是好莱坞的一线明星,这更加不言而喻啦。
《冷山》老是叫我联想到《乱世佳人》,两部片子表述的时代背景很相似,都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发生的故事。德国《柏林日报》记者认为,《冷山》展示了战争磨难下人性的伟大,其大气磅礴的风格与好莱坞惯于制造的爆米花电影很不一样,是难得一见的优秀影片。这种评价,尽管在美国媒体那边没有得到相应的响应,尽管美国媒体认为《冷山》也有许多硬伤,比如英曼和艾达的感情基础铺陈得不够扎实,他们相识时间非常短,影片并未对为什么他们短暂的爱情会产生这样巨大而持久力量解释清楚。以及影片的支线太杂太乱,等等。我仍然相信,至少还有相当一部分观众,能够从片子当中获得发自内心的审美力量,以及不可抗拒的情感和生命体验。
关于片子的制作过程,有评论者说:“安东尼·明格拉成功地把我们拉回南北战争,战争场面的拍摄主要依靠传统的舞台造型、外景实地拍摄、动用众多群众演员等方式完成,而非无所不能的电脑特效。这或许又将成为今后历史战争片拍摄的主流。电脑毕竟很难把握真实的历史沧桑感。”我认为,这种说法非常善解人意,非常恰切,非常实在。

 

 2 ) 事关《Cold Mountain》



我看电影的时候觉得小说的作者应该是位女性。
说不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即使不是女的,也势必是一个内向的,经常一个人闷想的人。

Charles Frazier是英语博士,本来在大学任教,
但是1990年他离开校园,回到北科罗拉多家乡,带着妻子靠养马过日子。
此后7年,他于46岁断断续续写完了《Cold Mountain》这本小说。

Cold Mountain是Southern Blue Ridge Mountains中的一座山。
海拔6000多英尺。
早年印第安人将此山叫做Datsunalasgunyi,
相信在Cold Mountain山后,有一座世外桃源,没有包括战争在内的任何痛苦。

W.P.Inman是作者Frazier的曾伯父。
所有对Inman先生的了解都来源于道听途说和自我想象,
没有照片,没有信件,没有笔记。

《冷山》的故事,描述了战争与爱情。
其中的大场面特写是在罗马尼亚拍摄。

故事情节看似非常简单,
一个男人,要回家,找他的爱人。
一个女人,在家里,等。

他们一共只见过几次面,互赠过两张照片一本书一套钢琴谱。
他们之间的对话也极少,只用一个吻,这事儿就定下了。
而无论等的人还是回家的人,一边固执的坚持又一边怀疑。
“他/她 还记得我么? 他/她 还爱我么?或者说,曾经爱过么?”

除了这两个主角以外,里面充斥了关于战争的残酷,
对家庭、人性的破坏。

Inman是在经历了南北战争中最残酷的铰肉战役之后,
对所谓的正义、敌我、生命都有了新的认识。
而在作为逃兵回家的几个月路程中,
遇到了偷情的牧师、骗子、色情狂、好心的老太太、孤独的母亲等等。

Ada在等待他的过程中不停的写信,只希望他能回到自己身边。
被战争逼得从一个娇小姐变成农妇。
遭受所谓保安队的欺辱,朋友被杀,家庭被毁。
战争无论是在前方还是在后方都是噩梦。

……

战争毁灭了所有算得上美好和幸福的东西。
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故事用相见难取代了一般的相爱难或者相处难,
结局不知道能不能算美好。
但它至少让主人公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仅此一时一刻。

如果他们一直在一起,会不会像Inman所担心的那样:
“有关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不知道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我心里几乎可以预测,你一旦知道我最近所见过的一切,和所做过的一切,
大概不会(再爱我了)。”

Cold Mountain之后还是冷山吧。

 3 ) find the way home

Find the way home
         ——观《冷山》有感
关于寻找的主题
寻找是一种逃离,《恋恋三季》中的美国老兵在看到一心寻找的女儿用着职业化的淡然敷衍和调笑应对自如时,老泪纵横的他只能默默离开。
寻找是面对现实,《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母亲历尽艰辛找到的只是变了性的丈夫。
寻找是一种希望,《中央车站》的小约书亚怀着对父亲的憧憬和朵拉踏上寻父之旅。
在安东尼明格拉的《冷山》中,英蒙寻找归家的路途里我们看到了坚持:在保安队的不断追击逃兵的夹击下,英蒙没有放弃,手中握着艾达给他的书和信,摆渡,逃窜,杀人,救赎;我们看到了成长,英蒙不再是冷山下那个内敛害羞的耕地小伙子,而在那300多里路中一步一步变成双肩扛有重担的男子汉;我们同样看到了人性的温暖,当萨拉和英蒙在火光微弱的潮湿小房间中互拥时,他们超越的是男女感情的界限,更多是互相给予人道的关怀。
平行蒙太奇的使用
导演大量使用平行蒙太奇叙述这一个史诗般的爱情故事,熟悉的画面剪辑,似乎带我们回到96年的《英国病人》。
硝烟四起、腥风血雨的战争处处体现了导演的反战思想,逝去的士兵,昏黄的影调,摇动的镜头,视觉上的冲击不言而喻。影片开始10分钟的战火纷飞,从一比较小的视点展现小人物眼中的南北战争,有人用此片和《乱世佳人》相比,我认为《冷山》对战争中人性的描写要比《乱世佳人》来得更有震撼的力量。导演想通过英蒙的归途和艾达的眼睛,对深藏在生活表象背后,借由战争赤裸呈现出来的人性的残忍、虚伪、本能的兽性,做一次不站在任何政治阵营的真实暴露,当然,导演的主观色彩还是很浓厚的,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看出。
文学和电影的改编
阿斯特吕克说:“电影如同文学作品一样,与其说它是一门特定的艺术,倒不如说它是一种能够表达任何思想范畴的语言。”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总是千丝万缕的,由经典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往往能网罗人心,在各大奖项上领尽风骚,例如《乱世佳人》、《宾虚》、《战争与和平》、《情人》等等。
《冷山》的作者查尔斯和导演明格拉分别用文字和镜头带领我们在莽苍深绿的群山中穿梭,在清溪漫流的碧水中游趟,那片枯黄无尽的玉米地,冷黯冰冻的白雪,种种意象让人心旷神怡。
安德烈巴赞曾说:“作品的文学素质越重要,越是关键,那么改编作品便难以和它媲美,因而越是需要有创作天才来对它重新安排。”安东尼明格拉用熟练的摄影机运动,高深的剪辑结构将这个展现南北战争期间情谊的的小说搬上大银幕,显得那么游刃有余,八项金球奖的提名并不能说明什么,影片中人类从来都没有放弃的爱是我们真正需要这个电影的理由,也是我们需要坚守的。
结语
IMDB上有网友用一句话评论《冷山》:Find the strength. Find the courage. No matter what it takes…find the way home.
Find the way home,我想这应该是许多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关怀,人性,温暖,我们应该从电影中得到更多。

 4 ) 归》__冷山之英曼自述版


  我要回去冷山。
  北方军队的炸弹把我们的阵地炸出一个方圆几百米大坑的时候,我做出了这个决定。我不是害怕战争。我已经杀了很多北方佬。在前线时战友们都说我冷静而勇敢。他们不知道其实是因为我有了你,艾达。我不能那样死在战场上。我说过我会回来,我说过让你等我。即使明天早上太阳继续升起,照亮广阔的平原,驱走静谧的薄雾,我也不会留恋这里的风景。
  因为你。


  我在后营疗伤的时候,见过一个卖粟子的老瞎子。他说他生下来的时候就瞎了。没看过树,枪,和女人,但摸过这三样东西。我问他:如果给你十分钟看见他们,你会付多少代价?他说:十分钟?我一分钱也不给,那会让我怨恨一切,我看到的会让我怨恨一切。
  我很想对他说,只因为你没见过你,艾达。
  我对他说,有个地方,我愿意呆在那里十分钟而付出我现在的所有。


  是的,那个地方是冷山,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小镇,离战场四百英里,我们的家乡。
  我要做逃兵。我的路途是凶险的。根据军队和州长的命令,任何逃兵都犯有叛逆罪,即使象我一样曾被称为英雄,同样面临吊刑的处罚。而且所有窝藏逃兵的人同样有罪。
  我是个逃兵,这又怎么样呢?跟我一起来打仗的冷山伙伴,都死了。
  在你面前,我不是逃兵。
  在爱面前,我不是逃兵。
  这就够了。


  我每天都读一次你给我的这封信。
  
亲爱的英曼:
  自从你走后 我度日如年
  去年秋天我父亲去世了
  我们放弃了布莱克海湾的庄稼
  山里的每家人都面临灾难
  每天害怕听到战场的消息
  害怕失去亲人
  没有你的音讯
  你还活着吗
  我祈祷上帝 你还活着
  我还在等你
  我承诺过的
  但我孤独 不知所措
  我太尴尬所以不接受施舍
  我最后一线勇气就是你
  相信能再次见到你
  所以我坦率地对你说......
  如果你在打仗 请放下武器
  如果你在前进 请停下脚步
  回到我的身边
  我只要求你回到我的身边
  回来吧
  请回来吧
              你的艾达
                1864年春

  我又何尝不想你呢?我最后一线勇气也是你,要不然,我已经死过几次了。


  原来树皮草根是可以填肚子的,艾达。
  原来河边的小蟹味道也很鲜美,艾达。
  我走过了海滩沼泽,我走过了丛林深山,艾达。
  我见到了逃走的奴隶,随意杀人的南方兵,同样凶恶的北方佬。路上遇到的牧师被杀死了。渡我过河的女孩被杀死了。一位深山隐居老人救了我一命。丈夫死在战场上的萨拉要我拉着她的手睡了一夜。还有一位脱光了衣服的女人在我面前,我没有......艾达。
  每在危险的时候,我总记起你那一个吻,你的唇。
  我有说过我爱你吗?如果没有,我现在走过的路,就是我爱你的证明。
  艾达!
  艾达!


  君问寒山路,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四百英里的路,其实要走上千里。层峦叠嶂。看样子我要到冬天才能回到冷山了。归途中我无刻不想起与你的每次见面,就象口袋里的钻石,毎次都是真实而闪亮。
  只有你,可以阻止我滑向黑暗。
  等我,艾达。
  等我。


  漫天飘扬的雪。我成为雪地上的记号。我几乎不认识你了。你拿着枪的样子,很特别,我喜欢。
  你脱衣服时叫我转过身背着你。我大声说不。我要看着你脱,这是你最美的时候。
  我回来冷山,不是为了和你做爱的。哦不。不仅仅是为了和你做爱。
  可是,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晚上更完美呢?
   

  想不到我们的相会是这样短暂。想不到就在第二天的清晨,我会死。
  我已经干掉了几个治安队员。三年多了,现在我才觉得开枪是有意义的。我骑上马去追赶最后一个治安队员,我不能让他们用不公平的规则处罚我们。
  我赶上他时,他说,他有年轻人的自信,这是他的优势。然后我们同时开枪。然后他死在爱情的执着子弹,我也中了年轻人自信的子弹。


  别哭,艾达。
  我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我早该死去。只有死去的灵魂才可以自由自在地跨越千山回到你身边。
  还有谁比我更幸福?在死去之前,有心爱的人亲吻我的脸庞。
  我说过,只要在这里呆上十分钟,我愿意付出我的一切。从昨天见到你算起,已经十个小时了。上天对我真好。
  别哭,艾达。
  别哭。

 5 ) 冷山——回忆与想望的天堂

    战争摧毁了一切,而依然兀立的冷山是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也是他们回忆与想望的地方——一个即使你所信仰的天堂已然破灭,却仍能为你疗伤止痛的美好国度。

    《冷山》来了,平静得郁闷的五一节总算也有一点收获吧。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大背景下的小故事,一个关于逃兵的故事。在进影院之前,我不能想象,一个逃兵,有什么好演的呢?可是在看得时候,却有好几次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了。
    在众多战争题材的故事和影片里,往往是英雄最受人喜爱。
    英曼本来也可以是英雄,替南方出战的英雄。在一场场战役中,他都是那么顽强。在一次次转战中,他常常回忆起远在家乡冷山的美丽情人,憧憬着战争结束回家团聚的未来。一本写有故乡的书和一张情人的照片就是他全部的珍藏。
    战争总是很摧残人的。英曼看着那个同他一起来的孩子倒下,在战地提琴师拉奏的美丽音乐中合上眼睛。第一次,对于战争,他感到怀疑。
    不过,局势却不允许他迟疑,活下来的人还要继续着这场战争。
    从无数次战役中逃生的英曼,渐渐变得盲目、麻木。在一次偷袭里,受了重伤。一连几天昏迷不醒的英曼,在听完护士小姐念的来信之后,睁开了眼睛。艾达在信里,一遍又一遍写着:“你快回来,你快回来……”
    在灵魂即将燃尽的时候,对家园强烈渴望支持英曼,离开战场,踏上漫长的回家旅程。即使一路追兵在侧,充满艰辛,也阻止不了英曼回家的决心。此时,艾达则在山影交错的乡间忍受着失怙的孤独,心里念念不忘的是那个远在天边杳无音信的人。
    就在艾达最痛苦和失意的时候,露比来了。这个眼睛亮闪闪的山野女孩彻底改变了艾达的状况。艾达开始学习着独立,学习着怎样与粗砺尖锐的生活抗挣,一点点的坚强起来。
    双方在历尽磨难之后,终于相遇又再分离。这一次却是永远的分离,又是永不分离。
    在看完影片之后,就想写一下这个影片。就好象小时侯每看一部电影,语文老师都要布置我们写读后感,当时是那么深恶痛绝的作业。今天,很奇怪的竟然不由自主的想写。然而真正开始写的时候,又不知从何写起。结果就变成了这样子的好象剧情介绍一样的东西。有点沮丧。不过,这几个场景却是影片给我留下深刻的感受。
    受了重伤躺在床塌上的那个男孩子,在悠悠的像流水一样的音乐声中慢慢合上眼睛,灵魂也随着乐声向着家乡的方向而去。
    受重伤昏迷的英曼,在艾达的声声呼唤中醒来,毅然向着呼唤声的源头奔去。
    曾经玩世不恭的提琴师,拉起了怀想亲人的乐曲,即使是追兵也为之动容。
    坚强的甚至有些粗野的露比,时不时流露出可爱的面目。
   战争用它的蛮力残忍的摧毁着一切目所能及的东西,却总有无法毁灭的希望存留人心。那是比战争更强大的力量,支持着还在生活的人们。即使是快要无法生活,依然还在生活。
    英曼和艾达重逢的那一段,可以说是全片的经典。
    夜晚,雪山丛林的木屋里,灯光昏黄,恋人们在享受重逢的喜悦。不堪回首的往事,疲惫的灵魂都被放在一边。英曼深深的看着艾达,说:“我们结婚吧。”即使时隔这么久,经历这么多磨难,艾达却还是当年略带腼腆的女孩儿。她有点脸红,有点不好意思答应,就开了个玩笑:“听说,只要向对方说三遍‘我要娶你’,就算是结婚了。”英曼看着艾达的眼光不变,坚定的说:“我要娶你。我要娶你。我要娶你。”艾达笑了,因为那是离婚时才说的话。不过,她还是回应了英曼:“我要嫁给你。我要嫁给你。我要嫁给你。”……
    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笑了,这真是最经典的情话。有点笨笨的傻傻的,却又是那么可爱。看的是中文配音,也不知道英文原版是不是这个样子。
    萦绕全片的音乐,和整个片子的步调也是协调的。在音乐声中,我看到了远山,看到了白雪,看到了小河,看到了恋人。还有淡淡的思绪,悠悠的无奈。
    写到这里,对《冷山》的感觉,差不多都写完了。片子的结局,是在意料之中的。没有很多新意,却是应该的处理。灵魂奔走久了,渐渐模糊了,回家就是最好的归宿,也只能这样停留。算是一个团圆的喜剧吧。

 6 ) 谁能凭爱意将冷山私有

关于裘德洛,从他站在木头搭建起的房子框架上往下望,对妮可基德曼微微一笑的时候,我就和女主一样,一见倾心。这里不再多提,大家知道就好。

坦白说,我觉得美国的年代片,只要不是奇烂无比的,一旦以南北战争为背景,就自带一种史诗式的瑰丽色彩。这场举国战争是美国人心中一道疤,血流如注,有人将鲜血绘成星条旗,赞颂美利坚民族浴血厮杀万世永生;有人将它和爱情故事结合,勾兑成你我心口的游丝百尺、软红千丈。

开头很长一段现实与过去来回交织,战场上常常是灰霾朦胧的色调,Inman怀里Ada的照片是唯一一抹亮色。接着是插叙,明亮的原野,漂亮的教堂,美丽却独独倾心于乡村穷小子的千金小姐,朦胧而年轻的暧昧,因为男女主颜值的加持显得格外美丽。Inman的眼睛在滂沱雨夜依然可以灼灼发光,淋成落汤鸡也仍然是冷山镇最俊俏的小伙子,Ada穿伞裙的腰不盈一握,即使在牧师父亲去世后,生活陷入困顿仍优雅矜持如画中仙。 真的好喜欢Ada这个角色。坚贞,纯洁,骄矜,愿意为了一个告别前的漫长深吻至死不渝、苦等数年,地主家的傻儿子屡次对她求爱都被拒绝了,不,我和一个人有过约定。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父亲留下来的庄园任凭它长草荒芜,苦恼于三餐,却在接受好心农妇一块咸猪肉时反复强调,我有要给你钱的,是你自己不要——可爱到爆炸。妇人哭笑不得,对着电视屏幕的我也哭笑不得,太可爱了她。

Inman也是我见过最好的男人。善良,勇敢,克制,忠诚。才疏学浅,描摹不出他一半的好。为了救和自己交好的少年,义无反顾地冲向活埋坑一样惨烈的战场——从这里我就认定他是个顶好顶好的人,也是个注定悲剧收场的人,因为他太好了,命运容不得这样美好的英雄主义存活于世。

冷山这部片子除了写一个发生在南北战争时期的爱情故事,其实还有一部分要通过Inman“请假”回乡见爱人路途中,遇到的人和事来表现时代性与人性。想要杀死私生子的犹太教徒、为了保护孩子极其世俗的寡妇(娜塔莉波特曼演的)、独自生活在丛林里看淡生死的老妪、生活在淫窝里乱搞的一家姐妹夫妻、到寡妇家抢食物却对不停哭泣的孩子心软的大兵……BGM是像蒙古长调一样的吟哦,应该是美国西部草原的一种音乐吧,调子拖曳得很远很远,像消散在风中。世上的牧民都有相通之处,面对一天一地一人一马的辽阔世界,自然也要多吸几口氧气。发自胸膛的歌声才能如此悠远浑厚。

Ada与Inman重逢时,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小姐变成举着猎枪威吓他的乡野悍妇,冷山镇最英俊的小伙子满脸俄式大胡子,像五六十岁的老头,让她第一眼根本认不出。“Inman?”Ada颤抖地叫出声。好揪心。试探的语气,不敢相信,不敢确定,她真的等他太久了,等得心如死灰,一辈子就抱着这么一个等待过下去也未尝不可。她没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重逢。相爱的人在雪地里紧紧相拥,热泪洒在落满霜雪的肩头。Ada激动地对Ruby说,当年她在农妇家的井里看到Inman的结局,茫茫大雪,重重乌鸦,她爱了那么多年等了那么多年的人死在雪地里,在视野尽头化成一个黑点,分不清哪里是乌鸦,哪里是她的爱人。然而他真的出现在雪地里,却是活生生的,热乎乎的,Ada心里不知该喜或该惧,亦或是感激上苍朝她开了玩笑,至少Inman现在是活着在她身边。

“求你了,别说晚安。”

“是不是有个宗教传统只要说三次我要娶你,他们就是合法夫妻。”刮了胡子,眼神重焕光彩的Inman对Ada说,I will marry you,I will marry you,I will marry you.真的三遍。Ada回答他,我愿意,我愿意……五遍。外面下着寂静无声的雪,屋内炉火哔剥作响,爱人眼神痴缠,温情脉脉流淌。那是我,这一生见过最温暖的画面之一。

高潮的余韵落在了Inman之死。和大反派一起的神枪手被Inman开枪打死,同时对方也崩中了他。不行,我一想起那个画面就心痛。还没看这电影就见过这个片段,B站的《the kingdoms》,裘德洛在里面是周瑜。西部牛仔装扮的男人骑在马上摇摇晃晃,画面散乱,抖得厉害,只能看清灰调子画面里林海雪原,和男人沧桑的灰眼睛。一堆人刷“非瑜背诺,天不假年”,这么多年了,这句话在我面前出现少说上千次,按说以我的胆汁质人格,早该麻木不仁了,却每每出现,每每泪盈于睫。然后说回电影,看到原版依旧哭成傻逼,Ada没有看错,上苍也并非愚弄,马伏着Inman一深一浅地走到Ada面前,背上那人,早就凉透了。

Ada哭着合上了爱人的眼睛。

西部庄园式的结局,Ada仍然恬淡优雅,他们有一个女儿,Ruby和丈夫儿子,还有劫后余生的老妇人Sally,一起生活在庄园里,符合一切战争过后的祥和安宁。尽管他们之间漂浮着悲伤,但小孩子不知道,他们总能带着欢笑长大。

“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地充满生机,到处都有你的影子,仿佛你还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又一次从Sally家的井往下看,这次没有什么预兆,只有云,只有云和太阳。”

这部影片最震撼我的莫过于它戏剧般的设定。

凭什么,有女人会在懵懵懂懂爱情初初萌芽时开始忠贞多年地等待。

凭什么,有男人会在重伤时仅靠一张照片和梦里的小镇长调活过来。

凭什么,他们只重逢了一天,就要再度生死永隔。

凭什么,Ada再想起Inman时,此前种种都化作原野上的风。

如果没有战争,Inman和Ada会和世间千万男女一样,郎才女貌,很快就有婚姻,但未必能美满到白头。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那么旷古烁今的爱情,听故事的人,也不会流眼泪了。

谁能凭爱意将冷山私有。

 短评

美国南北战争。西部片式的结局。穿插一点不动声色的小幽默。虽然猜得到的结局以及半部公路片式的剧情也没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但因为那点幽默和半点史诗感仍然值得一看。

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Look, Look at the sky now,What color is it? Or the way, a hawk flies?Or you wake up,and your ribs are bruised thinking so hard on somebody, What do you call that?

1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Rene真是精彩!

1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我愿意多加一星,是因为我当年太吃妮可和裘德洛的颜😭。战争带来伤痛,但也教会很多人成长面对,女人之间互助的感情也是可贵的。穿越冷山,寻找心中的挚爱,那种感情好羡慕,看了很多遍的电影。

17分钟前
  • 我是谁你又是谁
  • 力荐

JL说我们静静地在一起不说话不是很好嘛?NK说“It is.”——大学英文俱乐部看过的片子,散场回去的路上,久久不能平静,脑中不断地念到it is...这才是电影啊…从此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当年真囧

18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最短暂的爱情却拥有最长时间的等待

20分钟前
  • 萝素
  • 推荐

爱情因为短暂而热烈,因为短暂而珍贵。战争时期的爱情是这么的悲壮动人。因为那份执着信念,他愿意为了她不顾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只为寻她,她愿意为了他忍受无尽的寂寞与痛苦等他回来找她。男女主的演绎让影片有了灵魂,一部像诗一样美好浪漫的电影。

21分钟前
  • 樱花飞舞时
  • 推荐

漫长的等待漫长的逃亡就为兑现你我的爱情,虽然结局不尽如人意,但还是让人回味无穷

22分钟前
  • 股神看不懂
  • 推荐

战争中的感情很感人

26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对战争的控诉很明显,描写女性觉醒的笔触也很有力度,几位女演员也都出色完成了任务,但其实电影的整体基调是相当浪漫的,无论是翘首以盼的破镜重圆还是意料之中的牺牲结局,都是按部就班的。但把这种俗套拍得如此卓然不群其实是能够体现主创实力的。

27分钟前
  • 楚翰彻
  • 推荐

其实Inman和Ada感情基础并不牢靠,连Inman自己都说“我甚至不了解她”,但是却仅凭最初的几段记忆无数次地在脑海中重播而强化成坚不可摧堡垒,甚至成为活下去的勇气,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爱情的空中楼阁化的最佳体现!或许,是因为现实生活真的太黑暗了吧,所以微光也是希望。因为你,我害怕死去。

29分钟前
  • 樹一
  • 推荐

命运令我们分离 我却选择坚持爱着你

30分钟前
  • 请你吃童话
  • 力荐

很多男人都梦想着当回军人,既光荣又骄傲,就像冷山那批刚刚穿上军装的年轻人一样,不知战争和死亡为何物。战争本身就是无情的,当那群人面对朋友的罹难,才明白战争的残忍。于是他们又渴望温情、坚守爱情,翻越万水千山,梦想着回到爱人亲人身边。等待他们的不止是团聚,还是战争无处不在的死亡。

33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这种关乎剧情的史诗级影片,打动我的总是微乎其微的细节和支线,比如回归路上男主角本可能有个更好的归宿,善良的妹子,可爱的孩子还有温暖的家,可惜坠入生活的幸福评估与无来由的爱情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男主角的回归更像一次形而上的浪漫的诠释。

34分钟前
  • 乔大路
  • 推荐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木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她等到他跋山涉水回来,春宵一度,谁说这不是个完美结局?阴差阳错时隔四年才看上此片。

38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想看这部电影 跟英国病人一样虐心 战争+爱情 就是赚眼泪的无敌搭配 裘德洛在我心中终于摆脱一点小受形象了 妮可那个犀利的样子不像是个善良的姑娘啊 没看过原著无法做出演技评价 RUBY很赞!

41分钟前
  • 不要焦虑浣熊妹
  • 力荐

【他们只是几眼相望,一次吻别,时间匆匆,甚至来不及做爱,就这样,而后两人便是一见钟情后一往情深的等待。】“亲爱的安达:再相见,已难识,未闻这些日子如何度过,而你已成为坚强女性,只是相聚时日太短,还来不及好好爱你。在天堂的我,祝你一切安好。”——爱你的英曼

44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战争里的爱情最动人。

49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为什么等到最后,还是一脸的凄悲?

5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感情是一段漫长的守候,像是翻山越岭的逃亡。

54分钟前
  • 陌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