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对《阿甘正传》中珍妮的质疑和非议,觉得有些遗憾。对于一个真实的珍妮,不能用简单片面的是与非,对与错,爱与不爱去判定,而是用一种更加宽容体谅的态度去给她一个客观全面的分析和公正。 1、阿甘的天使 对阿甘起到重要积极作用的其实就是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另一个就是珍妮。 阿甘作为一个低能儿,是受世人鄙视和排斥的,强烈的自卑感让他的腰直不起来,所以母亲要用金属支架把他的腿固定起来,并坚定的说要让他接受与世人平等的待遇!一句话:挺起腰杆子来做人!母亲尽了全力,让他登上了平等的人生平台,享受与他人平等的待遇了。 但母亲不可能时时刻刻的陪伴着他。在平等的平台上,阿甘是个异类,而且要靠强力的支撑坚挺腰杆,压力实际更大了。珍妮帮了他,一个小小的坐位给了他温暖,信心和勇气,直到永远。并在他被人追打,受到了排挤、委屈、欺辱时,珍妮大喊:“跑!” 逃跑尽管是一种逃避,一种妥协,一种退让,但却是简单实际的生存方法。同时,阿甘跑掉了腿上的支架,从此他不仅挺直了腰杆,更是跑出了活力,在平等平台有活力的生存了。引申的讲,母亲教给他对人生的态度,而在遇到危机时,珍妮教了他生存的方法,并给予了他一种认同和温暖,尽管少的可怜,但却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小女孩的全部。 同样是这个柔弱稚嫩的“跑”,使阿甘跑进了橄榄球队,跑进了大学,跑进了全明星赛。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使一个低能儿完成了超越,从此步入正常之列。母爱的伟大,珍妮的善良和关怀,刚柔相济,缺一不可。 临去越南之前,珍妮嘱咐阿甘:如果遇到危险的事就跑!而阿甘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是矛盾的,因为他说过,长官要他做的就是他要做的。在他本人看来,去越南的意义就是战斗。请注意细节,在遇到袭击时,只有阿甘端枪还击了,而且在丹中尉下令撤退时,所有人都在撤,只有阿甘是迟疑的,好友巴布一再叫喊才使他想起“跑”字,于是跑的比谁都快。事实证明跑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跑开了,所有人都没出来,之后出来的仅存的伤者都是他背出来的,而且没有遇到一个越军。实际上,战斗已经结束了,全连报销了,越军撤了。至于丹中尉要求空中支援投放燃烧弹,目的就是他说的,要和所有人一起死在战场上。回到美国遇到珍妮,珍妮夸奖他,他说其实自己什么都没做,只是做到珍妮嘱咐他的事。同样一个简单的“跑”字,使他从战争中活了下来。 从孩童到成年,珍妮都是问题多多,自顾不暇。一无所有的她全部的付出显得那么柔弱,那么微不足道,但正是这样一个承受着不幸遭遇,处在社会边缘,孤立无援的弱者,对“傻子”如此渺小卑微的支持和关爱,却给了他除了人生态度之外的所有的前景和希望,并为之奋斗的勇气和动力! 2、珍妮的问题 珍妮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和木屋给她留下了丑陋屈辱的阴影,从她离开木屋,就再也没进去过,因为她无法面对,想逃避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一句“我害怕”完全没有安全感,身边的伙伴就只有阿甘一个。长大之后在家乡的情况依旧无改观,她身边除了阿甘再无别人,依然是孤立的。 一个如此家庭,如此经历,如此背景的女人,在当地也是异类。但她与阿甘不同,阿甘的弱智是先天的,生来如此,所以阿甘固然要面对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他认为一切本来就是如此,他有外在的艰难,但内心并无困惑。珍妮完全不同,她因为过去的经历要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却是后天由别人造成的,她自己并没有错,完全是无辜的,但后果又是自己必须去承担的。 同样被视作异类,阿甘并不想去纠正什么。但对珍妮而言,这是必须要去纠正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人关注过珍妮,也没有人帮助过她。其实在这时,如果有一个像阿甘妈妈一样的长者,给予表妮一些关爱、支持和鼓励,用一个客观的声音告诉她自己是个好女孩,帮助她树立自信和勇气,情况或许会完全不一样,她也可以变得平和从容一些,但是没有。
珍妮只想说一句话:我是个好女孩,应该被世人社会认可和接纳。这种想法是双刃剑,本身就已经把自己置于现实的边缘了,太过尖锐极端了。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世人不知道不关心的问题,怀抱这个问题和心态是无法融入人群和社会的,只能越走越远,越来越边缘化。 最早,珍妮的心态是阳光积极的,她认为自己终有一天会在所有面前唱歌,得到鲜花掌声,其实就是一种认可和接纳。这本是正面积极的,但内心深处阴影始终困扰着她,穿校服拍《花花公子》。穿校服的应该是学生,而《花花公子》是成人杂志,学生与成人的矛盾,恰恰就是珍妮自身问题的体现,得到的惩罚是严厉的开除。珍妮的语言是:拍成人杂志的照片,只是一种美丽的展现和认可,并不妨碍自己是个好女孩,应该被认可。校方乃至社会的语言是:你不是个好女孩!我们不能认可接纳你! 紧接着,被社会承认的平台,就是坦露一切的在世人面前演唱。《风中吹》,掉下的羽毛,吹落的树叶,任其飘零。珍妮的初衷是好的,但途径和方式错了,同时现实也给了她严厉的批判,一下子被剥得干干净净。珍妮有错,现实太过严酷。责任,现实大过珍妮。 由此,一路飘零下去。 3、感情的付出 不管珍妮在现实面前有什么错,对阿甘的感情始终是真诚甚至是伟大的。或许需要真正有过坚持和经历才能体会,有时“爱”不是得到,而是一种关怀,一种付出。 上大学时,珍妮对阿甘说,她终要在世人面前演唱,这时她是积极的,自信的。这时阿甘是次要的,而被世人的承认和尊重是首要的。而如果自己做到了,作为一个正常人,作为一个被尊重的人,她能给予阿甘就不单单是一个“跑”字了。至于到时能给予阿甘什么,她已经预演了。 被学校除名去唱歌时,阿甘来了。珍妮说阿甘不懂什么是爱,而此时有些东西确实是阿甘搞不明白的。之后珍妮让阿甘不要再来找她,离开她。她不想因为自己过去的“不好”和现在的不好对阿甘造成不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女为悦己者容,她只想让阿甘见到自己成功美丽的一面,而不是狼狈不堪的一面。所以她急于离开,去哪里都可以。但听到阿甘要去越南的消息,马上回身嘱咐了最终救了他命的那个“跑”字。 阿甘从越南回来再见面,第一时间彼此的呐喊和拥抱就是真心。但双方的现实差距却更大了,同时由于阿甘的出现使男友打了珍妮,证明了珍妮心中隐藏的爱。但珍妮彻底埋葬了自己的一切,彻底的要成全阿甘了。因为以此时阿甘的成绩和身份,不说找个十全十美的女人,起码也可以找个正常阳光的了,而太没必要纠缠于儿时的感觉来负担自己的阴暗和不正常了。 彻底离开了阿甘,珍妮也彻底绝望了。开始用摧毁自己一切的方式控诉报复一切的不公正了,直到自杀边缘,最终内心当中仅有的一点光亮闪动了,无论前途如何,她要再去看一次她的阿甘。此时,她在阿甘家里真正的睡着了,却又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她不想成为阿甘的负担,所以总是阿甘在说,她是沉默的。走到老木屋前,她扔了石头,扔的好!这是正面的发泄,一切的不应该都回到起点,不再逃避,宣泄出来,许多许多年前就应该这样! 4、转变和回归 阿甘求婚失败后伤心生气了,终于触动了珍妮。她反思也选择了,嫁给阿甘会因为自己的不好伤害他,但逃避了这么多年,阿甘丝毫没变,再拒绝再逃避对自己是条不归路,难道就真的可以成全阿甘吗?两边都是伤害,那么自己的本心呢?于是,珍妮终于说出来了:“I do love you!” 学过英文的人,都知道这句话里“do”的意义。 用正面积极的方式迈出这艰难的一步,她明白了。真实发生过的一切,就是真实的,无从逃避,也不用去逃避。纠结于应不应该的问题,试图当作一切都没发生,从现实的不公正中间去找回公正,并要这种公正得到世人和社会的承认,本就是虚无的,没有意义的。别人会否理解和认可以至接纳,都是别人的事情,自己能做的,应该做的就是真诚的接纳自己,积极正面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真心也是一样,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浮于现实的标准和评判,而去逃避自己,逃避对方,同样没有意义,真诚的面对自己的真心就是正确的。
珍妮再次走了,但这次不是逃避,而是要去整理自己,然后重新振作回到这里,好好生活。而阿甘这次是真的“傻”了,唯一应对这种危险的伤害的方法,仍旧是那个“跑”字!他漫无目标的停不下来疯狂的跑,实际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珍妮总是离开自己?“shit happens”之后就是一个灿烂的笑脸,一直到想起妈妈的话:要想前进,就要放下过去的一切。这是给阿甘的,同时也是珍妮离开的答案。阿甘终于明白了,回家了。珍妮去世后,他推倒了破旧的木屋。 珍妮看到阿甘跑步,但她不能说。因为发现有了孩子,同时查出了病。一来孩子是否聪明健全,二来自己的病能否治好,都是未知数。所以,拖了三年多,知道时日无多的时候,才把这个健全聪明的孩子交给父亲,这是她最终能付出和给予阿甘最珍贵的。结婚是她提出来的,一切都变得正面积极真实了,都正常了。 珍妮,最终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公正和幸福! 这一点不是冷漠的世人给她的,也不是残酷的现实给她的,而是由一个把真善美贯彻到底的“傻子”做到的。可喜,但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并不可悲,因为世人和现实都是真实的,人往往就是孤独的。阿甘和珍妮都是彼此的另一半,同时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分离与回归的轮回。 5、结局的真实 珍妮走了,最终释怀解脱了,小鸟也终于飞起来了。 阿甘也像妈妈一样,完成了自己该做的,承担起了抚育后代的责任。童话书中的羽毛飞走了,阿甘超脱了,从此真正蜕变成一个完整成熟的男人了。 小阿甘是健全聪明的。因为珍妮是这样说的,她在找回阿甘之前就已经搞清楚了。况且一生之中,她只骗了阿甘一件事,那就是她爱他。 二人爱的立足点都不是自己,而是对方,都在付出。阿甘始终不渝的爱,珍妮的内心和矛盾,确实是需要时间和经历去慢慢体会的。但就在这平淡卑微中,却闪烁出人性中震撼的光辉! 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思考,不同的道路,但最终走到了一起。人生就像巧克力,不一定是什么味道。但不管是什么味道,做人应该是积极坚强的,做事应该是负责认真的,同时适时的“跑”一下也是可以或者必要的。 不是只有做出丰功伟绩的才是英雄,不是只有拯救了世界才是伟大,不是只有甜言蜜语花前月下才是爱情。珍妮为阿甘付出了自己仅有的一切,阴影不是她的错,她释怀了,并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公正与幸福。但同时她又必须为自己犯的错误而付出代价,所以她走了。 这就够了,已经足够了! 阿甘用他那一贯简单生硬的口气,却又似从天籁处传来的纯美声音说: “I love you, Jenny. I miss you, Jenny!” 他就是这样说的……
生命就是一场终有尽头的奔跑。有时候你不停的跑,不断的跑,没有休息,却改变了其它人的生活。可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跑,跑向哪里,哪里是终点,又哪里是尽头。有一天,你突然停了下来,只留下了身后人愕然的表情。 阿甘的妈妈说:"it's my time , it's just my time. oh,now, don't u be afraid, sweetheart? 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 i didn't know it.but i was destined to be ur mother, and i did the best i could". 她告诉阿甘的是,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必须经历的。这只是她的时间到了而已。一切的一切,都是宿命,就像她成为阿甘的妈妈。而她已经尽了全力。 而阿甘的一生,都很随性。他一直听从珍妮告诉他的话:跑! 于是,他奔跑,无论碰到什么,他不停的奔跑。当他有一双不健全的腿的时候,他没有想过自己会这么擅长奔跑。他跑到橄榄球场上,他跑到越南战场上,他跑到白宫,他跑到密西西比河,他跑遍全国,最终又跑回了阿拉巴马,他美丽的故乡。也是因为“妈妈说过,要往前走,就得先忘掉过去。我想,这就是跑的用意。” 于是,他跑过人生:他的人生,他母亲的人生,他深爱女人的人生,他身边人的人生。他执著的奔跑带来的种种绚烂繁华,最终却只停留在阿拉巴马的一片绿草地上。 他选择平淡和平凡,他无法选择的只是他是一个傻子; 他选择等待和保护,他无法选择的只是他爱的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他选择执著和坚强,他无法选择的只是命运的不可预知。 他本不应该是个生命的强者,他也一直面对爱情的愚弄,但他奔跑着遗忘过去,宽容的放弃仇恨。 他只选择爱。法国诗人Lamartine曾经说过:To love for the sake of being loved is human, But to love for the sake of loving is angelic.阿甘正是选择为爱而爱,而不管Jenny如何离去和背叛,如何放纵和乖僻。因为他永远记得昏暗车箱中那个灿烂的微笑,冷漠人群中那颗天使般的心灵,日落树枝上那两个相伴的身影。这才是爱吧。 最后又是羽毛的飘过。它永远不知道自己飘到哪里去,但它,选择做它自己。 正如阿甘不知道自己经历的种种会是怎样,但是他选择自己心中不变的信念和坚持。 Jenny问阿甘在越南打仗害不害怕,阿甘只说起他在越南看到的最美丽的风景:我看到雨停的时候,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很好看;我看到太阳下山前的海湾,水面上有千万片闪光;我看到那山中之湖,水好清澈,就像有两片天,一片叠一片;我看到沙漠之中,日出的时候,我看到天之涯地之极,美极了……听得入神的Jenny不由地感慨:“I wish I could be there with you.”阿甘只说了一句话:“You were.” 感动得一塌糊涂之余,不禁感慨,英语时态太美好了。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阿甘正传》这部片子了,虽然老,但是却仍旧十分意味深远。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为了纠正驼背要戴矫正架。
在上校车后,所有的孩子们都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只有一个叫做珍妮的女孩子愿意。这两个人的命运截然不同,但是阿甘从小就爱上了珍妮。他们形影不离。
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
在珍妮这一次叫他跑的时候,他为了躲避孩子们的欺负而开始了人生的奔跑,而那双累赘的矫正架也被他似乎要飞起来的速度而淘汰。那一个镜头是第一个感动我的镜头,也是同学们全部鼓掌的镜头。阿甘就是这么一溜烟的甩掉了骑着单车的孩子们。
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 接见。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上军车的时候,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都不愿意和他坐,这个情景就和小时候在校车上被拒绝的情景一样。这次他认识了一个黑人朋友巴布。阿甘虽然是很傻,所以他没有任何种族歧视。
在那里,在越南他还认识了中尉——丹。丹中尉的命运既光荣又富有压力。他的祖祖辈辈都是在美国的战役中死亡的,于是他要在越战中阵亡的命运似乎无可推卸。
在森林里,阿甘那一排受到了越南军队的火力攻击。似乎轮到丹中尉接受他的命运的时候了,他叫阿甘“run!”,阿甘也想起了在离开美国前和珍妮最后的一面,珍妮叫他“不要逞英雄,有麻烦就跑。”于是阿甘又开始跑,一下在跑出了森林到了安全的湖边。这才想起了最好最好的朋友巴布。于是他又撒腿跑回去,但是每次都救回了其他队友,包括那个丹中尉,所以丹中尉没有得到他的命运。最后阿甘找到了巴布,而巴布肚子上的伤已经触目惊心,巴布用一块大叶子挡在腹前,对着阿甘说“我没事”。虽然阿甘愚钝,但是他也似乎意识到好朋友命在旦夕了。果然,不久后巴布也离开了他。
这时,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在战争结束后,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和平集会上,甘又遇见了珍妮,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美国的名人。他告发了水门事件的窃听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到了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猫王和约翰·列侬这两位音乐巨星也是通过与他的交往而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最后,甘通过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为了纪念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给了布巴的母亲,自己去做一名园丁。甘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纯朴而善良。 在隐居生活中,他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醒来的甘木然坐在门前的长椅上,然后突然开始奔跑。他跑步横越了美国,又一次成了名人。 在奔跑了许久之后,甘停了下来,开始回自己的故乡。在途中,他收到了珍妮的信。他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乡,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回忆起了他一生的遭遇。
这个故事蕴含了太多太多的哲理,说不完道不尽。说说这里的几个角色吧。 首先是珍妮,她有自己的梦想,她渴望做一位乡村歌手,在自己的舞台上谈着吉他唱歌。为了这个梦想,也是她三番几次的离开阿甘的原因。她在追求这个舞台,但是命运却没有让她得到这些。第一次,她被赶出女校后,到了一间不正当的舞厅唱歌。全身赤裸的她抱着一把吉他挡在身前,深情的唱着歌,她原本以为自己似乎已经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但是看客们却没有被她的歌声感动,他们要的是性感的身体的舞动,阿甘看见了看客们对珍妮的调戏,义无反顾的救出珍妮。珍妮就这样离开了自己的第一个舞台,也离开了阿甘。
后来她逐渐堕落,滥交,吸毒,成为了一无所有的烂女人。即使是这样她还是想要那个梦想,舞台。那时候阿甘已经是美国的名人了,她完全可以靠阿甘,但是她没有那样做。虽然指靠自己的付出是很艰难的,而且会受到很多坏人的欺骗。珍妮想到了自杀,她爬上了阳台的栏杆,跨出了越向死亡的一步,可是她想到了阿甘。那个傻家伙还在阿拉巴马,怀着纯真的爱等待她。是的,就算珍妮的心已经被污染的如何溷浊,但是她心中还是有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那个地方,有阿甘在。珍妮似乎找到了她的命运的方向。 后来她和阿甘生了一个孩子,一个金发的漂亮的男孩,聪明的像妈妈。可是珍妮要为自己的堕落付出代价,感染了不知名的疾病,最终离开了这个世间。对感情一向迟钝的阿甘,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感受。 那天,他拿着小阿甘的一封信来到珍妮的目前。他说:“珍妮。我来看你了。我还给你带来了一盒巧克力,你想吃吗?我帮你打开。这是小阿甘的信,他叫我不许拆开来看,我没有打开。我放在这里,你看吧。我们都很好。小阿甘上学了,他很聪明,一点都不像他爸爸……” 对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阿甘,虽然傻,但是却活的很幸福。他的心里,没有一个被社会的丑恶所感染的污点,只有一片如孩童般美妙纯真的心田。那个地方,有一个永远的天使——珍妮。他不在乎珍妮到底是好是坏,在他脑海里,自从珍妮给他让座的那一刻起,珍妮就是他心里永恒的天使。面对珍妮多次的离开,阿甘曾经挽留,他告诉珍妮他爱她。但是珍妮却仍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她多次的抛下阿甘独自离去。也许最后,她真正理解了自己生命的真谛,才回到阿甘的身边。 珍妮,这样的女孩子,在现在的社会上应该不少见。她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但是却被梦想冲昏了头脑。阿甘是她灵魂精神上的所爱,但是阿甘毕竟只能给她灵魂上的安慰,却满足不了珍妮物质上的欲望。并不是说阿甘穷。珍妮希望的是自己可以亲手塑造自己的未来,而不是靠任何人,但是她的付出反而微不足道,反而自己堕落了。到底是什么救了她,在跳楼的那一刻,她伸出脚和收回脚的那一刻,或许她知道了。 再说丹中尉。这片子里面脏话十有八九都是他骂出来的。他是一个军人,原本应该像祖辈们一样光荣的殉职,但是他的命运却被阿甘改变了。他没有死,但是却失去了双腿,过着颓废的生活。也许刚开始他多么恨阿甘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后来他也被阿甘感动了。他骂上帝,骂老天,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神,想要逆着命运但是却无可奈何。在阿甘的虾艇上,他跳入了海里,丹中尉对阿甘说;"你救了我,我从来没有感谢你",然后跳到水里,向远方游去.阿甘说;"他和神和好了"。丹中尉被阿甘所感动,终于不再骂天骂地,也靠自己闯出了自己的命运,过着幸福的生活。
很多人看了这部戏后,都为阿甘感到可怜,但是阿甘自己或许不这么觉得吧。因为迟钝的神经,他甚至不知道什么可怜。但也许就是这么个愚人,才没有世俗中那些智者的悲哀。那些聪明的人就好像珍妮,为了梦想或者别的而抛弃了尊严以至于生命。虽然我并不是不鼓励去追求梦想,但是在追求的时候不能盲目。在这个浑浊的尘世中,人的心灵里还有多少成是干净淳正剔透的呢?又有多少人从没有被世俗所污染呢?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块田地,那里是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那里是无忧无虑的纯真,那里是真正的天堂。我们的天堂或许还在隐藏着,或许连自己都还没有开垦到,但是主宰阿甘神经系统的正是这一念天堂。它让阿甘过着愚人不愚的生活。当然这里有不少幸运的成分,但是如果阿甘是正常人,那么他一定是痛苦的。 如果阿甘是正常人,他就不会在战地里把丹中尉,巴布,其他战友救回来;如果他是正常人,他就不会在军旅生活中仍孜孜不倦地给珍妮写信;如果他是正常人,他就不会依照巴布的遗愿,捕虾,发财致富;如果他是正常人,他也会受不了珍妮的离去,可能会自暴自弃;如果他是正常人,他也感动不了丹中尉。但是他是一个白痴,也正因为他是白痴,别人展现在他面前的都是真挚的感情,没有我虞尔诈。 最后片子里还有一句经典的台词:lifewaslikeaboxofchocolate,youneverknowwhatyougonnaget……(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将拿到哪一味。) 我相信阿甘的那盒巧克力中,蕴涵的味道不必正常人的少,也并不完全甜蜜,但是这些酸甜苦辣的巧克力,却能在化为蜜糖般的甜蜜融化在阿甘的舌尖……
每年看一遍,每年哭一遍,看看自己幸福还是阿甘幸福!时间:从2003开始每年一遍
我生命里最温暖的一部电影
电影开篇,就告诉了人生的真实意义,就是羽毛,你无法决定和选择将要遇到什么,只能随风摇曳,在空中尽情的舒展美好!
十年前看过一遍,那时还是一个小屁孩,就像Forrest的妈妈说的一样,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十年前的我绝对不会预料得到现在我会成为一个这样的大男生。Forrest Gump真是把"蠢萌"这两个字发挥到极致,我的意思是,蠢萌,其实也是上帝给予的天赋。
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请不要再续下一句,耳朵听的起了茧子。
这是一部美国典型的反智题材电影。聪明的人未必一定能成功。阿甘的智商极低,却情商极高。他一直怀着单纯的心,做了在别人眼里了不起的事,也尽力照顾身边的人。成功充满必然与偶然。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最经典的两句台词
他的十二支船,每一支都是她的名字。她走后,他只得跑遍世界的每一个湖泊和沙漠来思念她,只等她一声召唤便死心塌地的回到她的身边。好莱坞编造一个这么纯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我们所拥有的感情,是多么的残破不堪。这简直是残忍的,不道德的。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总体来看整个电影的情节非常好!连贯!演技也好!故事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保守主义始终代表美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美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美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傻人有傻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在我看来,阿甘的妈妈才是最伟大的人。很多普通人把低智商的孩子早早就放弃了,不让上学,不与别人接触,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这样以后孩子就等于废了……
羡慕珍妮,不管她多么叛逆、落魄、堕落,永远有阿甘在等她回来
《阿甘正传》总觉得有点伪心灵鸡汤的感觉。阿甘人生处处开挂有点不真实,相比较来说更喜欢《肖申克的救赎》。
看完有些伤感,为什么相爱却不能相守,阿甘在别人眼里很成功,但那到底是不是他想要的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会选中哪一颗。
重新再看一遍,觉得奥斯卡当年颁给《阿甘正传》而不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是对的……更广阔,经得起各种解读,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点。
阿甘奔跑的意象,应该留在了很多人心里。
电影以一个虚构的人物阿甘为主线巧妙的融入了越南战争,水门事件,总统被刺,乒乓外交等多项历史事件,以一个小人物的视角看待历史问题,故事采用阿甘对白的方式讲述故事。电影展现了阿甘的乐观坚强,以及感染了周围人,相对来说还算励志。
you are my girl.
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太甜美的美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