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个片段找来看一看,总体还不错!电影立意是很好的!好多熟面孔演员!几个女性角色也很有特色,演员诠释性格表现很充分。
但有几点要吐槽一下:一,何赛飞饰演那个妈妈或许因为舞台剧经验!表演痕迹有点出戏,特别是几场情绪大爆发的戏!观众自然而然落泪的可我却出戏了。整体表演的还是不错的!就是某些时刻不够生活化,有点起范。就让人看的不够投入。
二,殷桃哭鼻子那里镜头太少了,没有承转启合看的有点意犹未尽!表演很成功却不够属实遗憾!那句身子脏心不脏的台词一出瞬间就泪目了!但缺少一点厚实的前戏镜头!
三,最后结尾回忆画面差评!一个个牺牲的女人在战场上躺着闭着眼睛含着微笑的画面太割裂了让我陷入了她们到底有没有牺牲的疑问中。我希望的是人物立起来眼睛有光的微笑!这样表达今天的幸福生活映照着牺牲的人的笑容多么强烈的心灵碰撞!或许会更加令观众惋惜那些受到迫害,不屈的女人们
。
请来了很多名演员助力,阵容强大,但是编剧和导演很烂。 看起来很像南通市和保氏家族有出资的宣传作品。不过编剧再认真点就好了。
抄袭《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一出,是欺负南通宣传部门没看过历史电影吗?那音乐配的,真是玷污英雄!
导演,江平,男,江苏南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曾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 怪不得能搞定那么多名演员,怪不得导演的这么烂。
不说了,凑140字。真替南通出资方心疼
看前两分钟的时候我对着熟悉片头(仿佛AE模板)有点想走。 前五分钟,我被演员的演技吸引开始期待。 前十分钟,我看着了一段很接地气的妇女吵架场景开始愈发期待后面的转变。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
看前两分钟的时候我对着熟悉片头(仿佛AE模板)有点想走。
前五分钟,我被演员的演技吸引开始期待。
前十分钟,我看着了一段很接地气的妇女吵架场景开始愈发期待后面的转变。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镜头,整部剧镜头时好时坏。我知道演员演技很好,真的很棒,你想烘托气氛的时候给特写给特写给特写。但是,好歹注意一下镜头好么,这么???推移的镜头可以用的么???认真的么???怕不是只拍了一条没有备用的?至于镜头语言??不,我看到的只有演员的演技。
其次,这后期剪的也有毒。蜜汁转场好么!河面已经浮上来了,上个镜头的人脸还在缓慢缓慢缓慢地消逝???这个认真的么?真的看着很难受昂,他们颜色不搭混在一起简直可怕。这背景音乐。。真的就是全程出戏了,不是单单一个有毒可以形容的。
最后,大概也是最重要的,这个剧本有毒。立意很好,题材也是好题材,群像剧,这么看来真的很不错。但是,不知道编剧怎么想的。蜜汁剧情。情节转折极其生硬,节奏前期拖沓,后期???人物形象真的是全靠演员立起来的。有些东西交代不清,人物改编不合常理。叙述方式,表现手法令人全程无语。真的。。。我感受到编剧大概是想写出点什么,但是。。。。
所以,我的评论总结一下一句话,三星给演员,演员辛苦了,虽然都是戏骨,也挺不容易。
其一,我是奔着题材去看的。
其二,我是奔着演员阵容去看的。
我也是真的不忍心吐槽抗战题材的片子,可是....
首先,平实的标题,人人皆是主角的设置,让我对它饶有期待。
本以为它可以成为《色戒》《金陵十三钗》那样的经典,但貌似,我是高估它了,而且是大大地高估了。
导演把一把好牌打的稀巴烂。
看了介绍觉得,这一部电影的抗日题材跟以往的题材貌似不太一样。因为以往抗战题材得片子都是大团战模式的,表现市井小人物的影片比较少。
本以为这场“柔弱的抗争”会很有力量,抱着稍许期待,我才买了票走进了电影院。
刚开始,那些市井乡邻相互斗嘴,相互挤轧的场景还是让人觉得满接地气的,也是抱着期待想看看接下来人物的历程是如何转变的。
一幕幕的看下去,一个个的失望接踪而至。
马伊琍、姚晨,都是打酱油的。
姚晨至始至终就没出过那个小铺。
马伊琍在剧里没有任何关键性的作用,就是刚开始斗嘴的时候叨叨了那么几句市井台词,后面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作用。
城楼上认领尸体那一段,鬼子下令说谁敢来领尸体就扫射谁,大家一起往前走,不惧怕鬼子的机枪,你说这是民族精神我可以理解。但鬼子莫名其妙的扭头走掉,随后又没下文了,是什么鬼?
鬼子看到姑娘肯定是成批量的带走,而且是越多越好,还会跟你个市井小民讨价还价?
好吧,这些我都忍了,安慰一下自己,也许是这部电影筹备时间比较短,也许是演员都很大牌档期都比较满,剧情节点设置的才显得格外仓促。
但是接下来的桥段简直是让我欲哭无泪。
周冬雨帮了新四军,之后又莫名其妙的跳了濠河,死的糊里糊涂。
汉奸老公带着伪军去抓人,结果四个人都是间谍,这些街坊邻居是怎么混进宪兵队的?几十年的街坊邻居站在他身边他居然不认识,还让人反过头来一枪把子把他打河里去了?
剧情不紧凑,逻辑不严密,这些都可以原谅。但是拜托能不能稍微尊重一下历史啊?
你是否知晓鬼子的徒手拼刺在二战时期世界上都是稳坐第一的吗?别说几个老娘们,就是国军的王牌军,徒手拼刺也没几个是小鬼子的对手。被个老娘们拿个生锈的叉子就给插死了?
那个满洲国来的“日本女人”你确定是川岛芳子的人设?
跟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农村妇女打架,打架打不过农村妇女我就忍了,最后一枪把自己给崩了是什么鬼?
结尾更是狗血,本来最后的决战鬼子一共10来个人不到,我方为鬼子设置了埋伏,结果却落得一个“全军覆没”。我方以老娘们为主力,一个个全都站起来扔手榴弹,手榴弹没扔出去,憋了八屈的全让机枪给突突死了。
请问导演你是故意的吗?
这部电影沦为了“抗日神剧”,编剧不管责任在不在你,我都想替你大哭一场。本来很好的一个立意被拍成了“夹生饭”,虎头蛇尾。编剧和导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挺好一盘棋,楞是叫你们给下输了!
真是一把好牌让导演打个稀巴烂,不煽情不会演戏,草草收场,影评也只能草草收场,在我心里只值两星。
“婶婶,我身子脏了,但是我的心不脏。”所以什么是干净?为什么一个女人和很多男人发生了关系就是脏呢?是谁定义的?谁说这是脏?那一个男人和很多女人发生了关系,那个男人脏吗?凭什么社会有这种歧视?
然后这几个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真的有一点点震撼到我了。无论是姚晨饰演的店铺老板娘,还是何赛飞饰演的一个如此悲惨的女人,还是殷桃饰演的那个风情万种的女人,还是马伊琍饰演的那个尖酸刻薄的女人,还是周冬雨饰演的那个汉奸的老婆,还是老太太饰演的那个义薄云天的女人....她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曾经在二战期间精彩地绽放过,都曾经在二战期间顶起了半边天,都曾经在二战期间让人震惊,也都曾经让人看到之后为他们默默地哭泣,默默地流泪,默默地心神伤痛不已。
老太太没有裹小脚,日本人说:“你和我们一样,没有受封建社会的束缚,没有裹小脚。”然后老太太一句话,说得很让人震惊了。“脚是一样的脚,走的路不一样,心就更不一样了。”是的呀,我们跟日本人,从来走的可就不是一条路,国仇家恨面前,我们中国人,在某一个时刻,真的心连心,互帮互助过。
殷桃说:“婶婶,我身子脏了,但是我的心不脏。”在何赛飞饰演的那个女人的丈夫死掉的时候,殷桃拿了一枚戒指出来,说:“这是我娘留给我的,不脏。”简简单单一句话,中间到底有多少的无奈心酸呢?殷桃那么可怜,还那么坚韧不拔;殷桃那么可怜,还尚且内心深处残存着温柔与善良,停留着很多很多的良知,我觉得善良的人,无论平时做派如何,还是很善良很善良,还是很勇敢很勇敢。她的勇敢,值得所有的人铭记,她的勇敢,值得所有人在内心深处为她赞叹很久很久。
何赛飞饰演的那个角色实在是太惨了。丈夫死了,儿子死了,女儿也险些被占有,在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里面,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朝不保夕,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悲惨命运,所有人都是如此,所有人都在苦中作乐,我是无法想象这样苦中作乐的生活到底应该如何继续向前走下去,但是呢,我现在正是出于这样的生活苦痛之中,毫无作为,一无所有。现在我需要冲破这个牢笼,继续往前走。但是在往前走的过程中,我退却了,我害怕了...这就是现状。我既没有家庭妇女一般的果敢温柔,也没有城市白领的破釜沉舟,我就是我,一个极其懦弱的我。何赛飞愿意吃苦,愿意经受那些不平等的难过,他给刘家挑水,不小心窃听了秘密,那个老头子就污蔑何赛飞偷东西;因为这样,他们母子三人丢掉了生活来源,最终只能怪做一些更苦的活,给死去的人换衣服,整理行装,收拾后事。一个女人,哪里见过这样的事情呢?一个女人,得有多大的力气才能够背得动别人的尸体呢?一个女人,得忍受着多大的难过,才能够干这样的活?做这样的事情?但是到头来就是一场空,儿子死了,丈夫死了,最后自己也死了,只剩下女儿一个人尚且还活着,其余的所有人,都在抗战的过程中死掉了。所以,和他们的惨烈比起来?我其实也没有多么的惨。
马伊琍饰演的江家嬢嬢,她那个讨人厌的气质,真的是让人发指。但是当何赛飞没有工作的时候,无法养家糊口的时候,她还是顺水推舟给他介绍了一个工作。
何赛飞的事情让我觉得,所有的悲伤、愤恨、不如意、痛苦,其实都可以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找到出路。
周冬雨饰演的小太太,周冬雨长得真是有特点。她不知道怎么样嫁给了一个汉奸,而且这个汉奸,居然让他的老婆去陪日本人。周冬雨直言不讳。其实人心隔肚皮,到底怎么样人才能够得到幸福,才能够不继续痛苦,到底怎么样我们最终才能够找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切。周冬雨这个生不如死的困局,选择了运用死亡来解决,但是我的生不如死的困局呢?应该怎么解决?我要选择死亡吗?倒是也不必,我好像还是拥有活下去的机会的,我好像还是能够逆风翻盘的。
姚晨饰演的店铺里面的老板娘,真的是风情万种,我真的好爱她啊。我觉得姚晨衣品一直在线,即使怀孕了也不输以往;演技更加不用说了,炉火纯青,我就是特别喜欢这样的女人,怎么样,可能以后姚晨就是我的奋斗目标了。可是首先个头上我便是输掉了一大截,我也没有人家那么瘦,所以我现在需要先减肥。我现在得问题就是把自己变得更加地好,逆风翻盘,向阳而上。
然后回归殷桃的那句话:“婶婶,我的身子脏了,但是我的心不脏。”你说,什么是干净呢?水干净吗?倒也未必!但是不是照样喝下去。这样一想,原来生命早就已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脏”和“干净”只是一件事物的两个面,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一切都是如此。争执的人当中,也没有说谁对谁错,也没有说结果是谁对谁错,我的以后,打的就是这样的一生了吧。
但是王维说:“行动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送给自己。
只敢写这样的标题,怕被喷。。爱奇艺满屏叫好,我来豆瓣说说真话。
真的很尬啊!道具,布景,台词,竟然还有扣图,人物安排莫名其妙,毫无逻辑,可惜这些老戏骨了。。
不懂何赛飞怒摔水桶的原因是什么,那是胡可送你的好么?
小黄鸭跳河的原因是什么?跟着他们一起干,打鬼子啊!
最后晚年版水芹画着精致美美的妆声泪俱下又是在干什么?
导演您走点心,不要消费这样的题材,不要消费我们的祖辈和抗战英雄们可行啊?
可怜,都没有评分。三星,一个女性抗战片。演员们的演技很耐看,偶有剧情尴尬之处。但比一些冲着票房去却浮皮潦草的商业片要好很多了。
如此好看的电影,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大咖云集,演技炸裂,尤其是水芹娘,这就是中国女人,她们勤劳朴实,勇敢坚强,抗日战争时期,有多少这样英勇的人,奔赴前线就再也没有回来了,他们永远值得被记住!
浪费了那么多老中青三代明星脸,影视大佬有号召力有屁用,戏烂多少张明星脸都没用!整个戏只有殷桃演的惠姑娘的人物形象靠着一句台词“身子脏,心不脏”立住了,何赛飞老戏骨与新晋影后周冬雨都没她演得好!
通过这部电影发现,豆瓣药丸的节奏
拍主旋律的女性角度还是摆脱不了仪式痕迹 但是殷桃好美呀 几个主演一出场的江南对话最有意思
三个男人拍的女人戏。看电影是因为片名,想看看别人怎么做女人,也看看男人欣赏的女人和男人眼中的好女人怎样。开场我笑了,原来是女人打鬼子的电影,学不来啊。主旋律,从景色、对话、情节上看是一部很上海的电影,从电影里看到79岁的老导演吴贻弓的梦想和内心深处的花园,他的电影《巴山夜雨》、《城南旧事》和《阙里人家》已经载入历史史册,成了不忘的经典。
拜托不要再绑明星们硬来拍主旋律完成指标了 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突然就在抖音红了起来,听说挺好看的就看了,没想到2018年了居然还有拍得这么样板戏的主旋律电影……白瞎了一众好演员……聚焦特殊时期的女性是挺好的视角,但拍得就像完成任务一样……何赛飞殷桃演技真好
从爱奇艺9分看完过来,豆瓣6.3,果然还是我的豆瓣,这个评分没有负我。完全立得住的是风尘女子惠姑娘,何赛飞的演技可以,其他的都是意淫出来的抗日神剧!
为什么现在每一部电影的影评都是从制作、场面这些角度来看待。电影拍出来难道不是希望传达某些内容和情感,从而让观众或许产生共鸣或许引出思考吗?这部剧的确没有恢弘的场面,没有精湛的技术,但是演员发挥的比众多所谓大片的明星们好太多,而且这部剧中所谓的明星阵容反倒起了衬托作用,主角虽然不火,但是撑起了整个情绪渲染。最后这部剧以抗战中多重身份性格的女性角度出发,又不会显得刻意贬低男性都是大猪蹄子,反而会以女性形象为代表凸显了当时百姓的聪慧勇敢和爱国主义情怀。总之这部剧不拖沓不华丽,一气呵成,直击人心,最后秦怡的出现顿时升华。水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希望,战争无情,但是陪伴着共同度过峥嵘岁月的人情将永垂不朽!
在抗战正剧里还行,能看,有亮点人物塑造不错,也有hold不住角色的青年演员,周冬雨和陈龙简直是车祸级别的演出。我觉得这种明星拼盘的方式拍历史题材正剧很不好,过多注意熟悉的面孔是谁演的分散了角色本身的力量。女主和妓女塑造很好,我们不会去意识这位演员是谁,只记得角色。前面很好后面槽点越来越多,导演手法很老,音乐也像带入公式得到答案。但我还是全片掉眼泪。小西天电影资料馆
导演可能是何赛飞黑 化肥发灰会挥发
佟大为躲在草堆里自己走出来什么意思?难道是要表现勇敢?还不是连累老乡被处决。保家就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婢女了,鬼子要登门拉拢?女鬼子进门就把婢女一刀杀了,看见老太太上吊何必一脸惊恐?一面底层生态的渺小与悲凉,一面主旋律的英勇大义,导演想兼顾,结果顾此失彼一事无成。
找一堆明星来拍个抗日神剧,为哪般…
如果从头到尾都是马伊琍何赛飞樱桃她们斗嘴那也应该是蛮好看的
感受了一波教科书级别的商业互吹。当底下有学生就技术问题提出质疑时,老“教授”们搬出了“你知道这位摄影拍了多少年么”“你知道他是什么什么职位什么什么地位么”的说辞。就像我跟你说这个冰箱它不制冷,而你跟我扯这冰箱工作了多少年,它在冰箱界拥有多么崇高的声誉,它是一个多么有情怀的冰箱啊!可是,它不制冷啊……
民国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吧,女人的情仇梦,男人都家国梦都被放到了最大。虽然有些情节仍待修缮,但还算是有情怀的一部主旋律作品吧!
怀着:为什么有这么多明星的疑问 看完了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主旋律,不过何赛飞撕日本国旗时候真解恨啊!
论阵容,低配版的《建国大业》;论内容,高配版的抗日雷剧。我发誓:如果再犯贱跑去电影院看这种电影,嚼八根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