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风云》心疼刘青云和渣渣辉。神秘的证人、偏执的探员、凌乱的人物关系网和隐隐约约的幕后大BOSS,一切才刚刚开始。廉政三部曲的第一部,一般作为系列电影的第一部,铺垫剧情和人设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但这无疑会影响作品在独立性方面的节奏,而《廉政风云》在这点上做的还真不错。电影的前半段质量还是挺高的,从几处小细节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镜头的运用和氛围的营造上也是很出色的。问题出在电影的后半段,前面设了一个足够大的局,但在最后反转的太快,结尾收的太潦草。还有男、女主角的夫妻关系对剧情完全没有任何推进作用。本来在这个满眼都是合家欢电影的春节档,对这部港产片还有挺有期待的,看阵容怎么都觉得不能太差,但这次真的很失望。导演真是挖了好多坑儿,看看后两部怎么填吧。4分。Ps:心疼兢兢业业的刘青云和渣渣辉没遇上高水准剧本,感叹港片的没落。
《廉政风云》作为角逐春节档的香港大片,显然倾注了创作团队大量的心血,以现实案例为原型,以廉政公署为主要场景,剧情层层递进,逐渐揭开两位主角之间的关系,并从侧面解释走私案原委,看完之后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人生一大错觉,我能搞定他。每个人都对自己有着充分的自信,认为按照自己的盘算走下去万无一失,然而这只是一个错觉,或者败于他人的阴谋诡计,或者败于天机
剧透大全
本文不是影评,而是故事复盘,没有看过电影的朋友,千万不要再读了,涉及到全部剧透。
大年初一先选了《廉政风云》,也不是专门冲着这部电影来的,想着避开高峰。反正除了《新喜剧之王》是俺提前预购票之外,其余新片都要看滴,只能买现成的票。总觉得这部港片在春节档里是“最不应景”的一部,其他几款大家一窝蜂上去,早就没有好位置了,隐约感觉这片票相对比较富余。想的挺好,结果买票时才发现我太天真了,春节档几家都不是省油灯,这片也是爆满,结果还是买到了最边儿上的位置。。。
看完这片,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肯定有朋友会说是《无间道》或者《窃听风云》,毕竟本片的导演是《无间道》的导演之一麦兆辉(另一位是刘伟强),而且也是导演旧作“风云”系列类型相仿,都是涉及到金融案件,但并不是这样。
《廉政风云》真正让我想到的是《寒战》,确切的说,本片跟《寒战》的路数是完全相反的。
看过《寒战》系列的朋友,仔细梳理一下故事,就会发现电影的故事是非常简单的,但该片编导却“擅长”添油加醋造气氛,在其中融入了政*治角力,增添了好几方势力,熙熙攘攘的角色众多,大量增强戏剧冲突,看上去很唬人。其实冷静下来就会发现主线故事其实简单的要死,丢个冲锋车演了两集,最后揭秘则是有内鬼把卫星关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故事,但就因为表面文章做得足,造成挺刺激的观感,故事完全不用动脑子,就看故事节奏和情节张力就好了。所以我就挺佩服这片的俩导演梁乐民和陆剑青,他们这种“春秋笔法”的拍摄方式确实很有一套。
而《廉政风云》正好相反,这是一部需要琢磨的电影。
看上去很简单的故事,就是一个证人出庭作证的起因,主角顺藤摸瓜追查线索,涉及到的角色不算多,实际上故事内部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再加上电影节奏很快,我看完片要消化好半天。
其实,这部电影表面所呈现的内容,相对偏于“爆米花”feel,也就是说电影的故事通顺,观众理解无碍,但有些一些深度信息并没有表现的很明显,会造成观感上的缺失。该片明面上讲出来的内容只占整个故事的70%,而剩下30%则是暗藏在情节中,需要琢磨才能出来。
并不是导演不会拍,因为该片表现的就是:明明可以拍得很复杂很曲折,但故意往简单的方向拍。
可能考虑到春节档的商业因素,观众快餐时代下都不爱动脑子,或者也可能涉及到了删改(除了那个“开放式”的结局一看就是和谐过的),这些咱就不知道了。只知道该片其实是“市场限定款”,可能是牺牲了部分深度,但没有过于肤浅也没有太繁琐,在快餐时代下委曲求全。
所以,俺这里要顺一下故事,以便观众能够更好的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由于涉及到角色名称,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这里一律用演员名字来代替。
PS,麦兆辉真是一位被低估的导演,片中那几处镜头语言和剧情张力那真是太赞了,尤其是“恐怖片那段”
廉政公署一宗经历多年调查的严重非法内销行贿案件即将开庭审判,但开庭之前,第一被告理达贸易集团负责人林威弃保潜逃。看见被告跑了,本案的唯一的重要证人兼举报者、理达的前任财务总监张家辉也吓得不敢出庭作证了,还一口气跑到了澳洲。根据香港本土的法规,法庭勒令延审一星期。
【相关角色】
★廉政公署:调查调查处主任刘青云负责该案件,她的妻子是谈判专家林嘉欣,夫妻俩正在离婚的边缘,二位的上司是方中信。
★被调查者:跑路的那位是理达贸易集团负责人林威,海关受贿嫌疑人袁咏仪,以及隐藏在贸易集团背后的大老虎。
★证人:张家辉的设定跟《肖申克救赎》里的提姆罗宾斯差不多,负责帮助公司洗钱做账,因为“良心不安”所以决定举报。
【主要动机】
由于牵扯到背后庞大的财团势力,刘青云打算让张家辉作证,把幕后势力一锅端。但张家辉担心的是,目前掌握的资料也就能把林威的贸易公司扳倒而已,背后势力大老虎,找不到证据是拿他们无可奈何,反而会惹祸上身,不太敢作证。
二位因为这个撕逼,且从开场两位的对话的语气中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调查主任和证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可能相互认识。
张家辉跑路之前,给刘青云留了一个U盘,里面帮理达贸易公司洗钱的年代公司的资料,意思就是“只能帮到你这儿了,兄弟我先撤了,不要来找我”
【目的】
廉政公署要在七天之内完成两件事,其一就是把张家辉给找回来,其二就是接着找蛛丝马迹,看是否能在林威不出庭的情况下把他定罪。否则七天之后,案件就会被撤销。
廉政公署成立专案组,结果夫妻俩成了同事,主任刘青云在香港继续寻找证据,谈判专家林嘉欣飞往澳洲,游说张家辉回来作证,话分两头,各表一枝。
【廉政公署线】
刘青云先用张家辉留下的U盘,冻结了洗钱公司的账户,也发现了洗钱公司与海关受贿嫌疑人袁咏仪之间的关系。
为了给林威定罪,刘青云说服袁咏仪转做污点证人,明白了受贿的方式(股票套现,提前告诉她要在什么时间段具体买哪支股,那5%是变相受贿),以及林威的公司做走私烟的暴利贸易。
结果查出两个疑点:
★其一就是这些暴利的走私贸易,在冻结洗钱公司之前,已经被转移走了,钱都去了哪儿?
★其二就是洗钱公司账目有问题,其中有6000美元被转移到了电脑中。经过下属提醒,刘青云知道了这个数字应该是一个比特币的价格,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比特币的去处,竟然在廉政公署的某台电脑上。
【谈判专家线】
林嘉欣飞往澳洲,与香港同事里应外合,发现张家辉身边总是跟着两个人——叶永强、杜志明,察觉被张家辉应该被人监视了。索性留在澳洲,一边游说一边保护对方。
期间林嘉欣知道了张家辉的身世(自己先天心脏病,女儿夭折,老婆跑路),也暗中发现张家辉要搞事情,因为他一直关注着洗钱公司的资金流向,经过追问知道了张家辉利用工作便利,搜集相关行贿受贿的证据的经过。
结果有一天,张家辉险些被杀手搞死,他突然明白了幕后大老虎要灭他口,所以决定回到香港作证,并寻求保护。
林嘉欣在了解张家辉收集证据的过往中,偶然发现他跟自己老公刘青云有联系,原来刘青云和张家辉早就相识,张家辉是刘青云安插在公司的卧底!在香港这种行为属于钓鱼执法,违规操作,张家辉是无法当证人的(未经正式申报的卧底取证无效)。
让林嘉欣气愤的是,老公竟然瞒着自己,夫妻进一步猜忌,林嘉欣随即向方中信揭发老公违规。
此举让张家辉无法回港作证了,林嘉欣也撤销了对张家辉的保护,刘青云也几乎丢掉饭碗。
随后,林威的律师、妻子儿女都遭遇不测,张家辉的合伙人也被杀,没有了保护的张家辉,在一次滑雪中也出了意外,幕后大老虎开始全面灭口了。而当刘青云辞职之际,消失已久的林威突然出现,自首并寻求保护,而刘青云也收到一条信息:“我履行了承诺(I made my promise)”。
刘青云、张家辉、叶永强、杜志明四个人是发小,都在一家医院里认识,小时候他们发誓,将来要给这家医院捐钱,成为院长(为了开除让他们罚站的护士长)。
张家辉年少时最大的梦想是考进廉政公署。大学时,张家辉要报考廉政公署,并忽悠刘青云也一块考。结果造化弄人,张家辉没考上(先天心脏病),刘青云反倒考上了。
心灰意冷的张家辉考了会计师,但他并不甘心,一个惊天计划运筹帷幄之中:
首先,他借着刘青云的关系,在廉政公署当卧底,搜集相关行贿受贿的证据。
其次,他利用工作便利,瞒着公司的人捣腾账目,熟络洗钱公司的每一笔账务流通。
张家辉给刘青云U盘、曝光洗钱公司之前,他已经把钱全部提走,并主动曝光了“鸡蛋理论”
“我偷了一个鸡蛋,只有放在鸡蛋最多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等到没人注意的时候再把它拿走,而很多钱放在哪里最安全?那就是金融市场!你(刘青云)只要监视这些资金到期就被谁拿走,那么这个人就是幕后大老虎。“
张家辉知道刘青云查不到谁拿走了钱的,因为他把钱变成了很难追踪的比特币。这时候,张家辉真的成了《肖申克救赎》里那个“杀妻的银行家”,成功瞒天过海。
但这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
张家辉找到另外两个发小叶永强、杜志明,拉他们入伙,原来这俩人并不是监视张家辉,而是保护张家辉。
他利用刘青云和林嘉欣的不睦的夫妻关系,编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引发林嘉欣同情,并故意透漏出自己是刘青云卧底的事实,导致自己无法回港作证。
随后,张家辉利用身患绝症的叶永强,骗他一起滑雪,为后者定了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滑雪装备,让叶永强成为自己的替死鬼。
这个其实我不太确定,因为编导似乎没打算把张家辉塑造成十恶不赦之人。“让叶永强成为自己的替死鬼”是事实,但或许也是身患绝症的叶永强是自愿的,是跟张家辉做了交易。因为之前有情节展示他们之间产生过争执,张家辉有点不太愿意的感觉。后来上雪山时候,二位似乎还在商量,叶永强还在让张家辉放心。
至此,张家辉不但不用回港,也成功躲避了大老虎的追杀,彻底逍遥。
计划最后一步。他履行了小时候的诺言,给那家医院捐款。
而且自己利用了刘青云,为了报答,还利用U盘给刘青云留下一笔钱:还记得在廉政公署电脑里的6000美元(1比特币)吗?就在U盘里面,买时6000美金约等于一个比特币,而后来已涨到2万多美金。而且U盘里的比特币是一个复制程序,点击一下复制了很多,吓得青云哥把U盘拔掉了
张家辉跟女儿嬉闹时,被女儿推进了泳池,貌似心脏病发作,生死暂时不明(一看就为了审查)
U盘被上司方中信拿走了,刘青云后来才知道那个复制的“病毒“,是比特币,他该如何是好?方中信能否发现里面的猫腻?
这么看,《廉政风云》的故事,还是不错的。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这种故事复盘类文章不是影评,但也不是指导性文章。我写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看了文章就不用看电影,而是大家看完电影之后,感兴趣的话,您可以选择性的看看文章,可能会帮助诸位更能理解整个故事,以及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千万不要本末倒置,这跟一些“5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的UP主是不一样的。
更何况,文字和影像是不同的载体,我上述的内容只是复盘了主线故事,其余元素都没有涉及。包括刘青云和林嘉欣的感情戏,“年轻时期”的张家辉和刘青云的造型,张家辉的内心揣摩等等,上述都是我一家之言,欢迎不同观点。
我不想因为一篇文章让大家产生误解,也不想损害一部作品,只是挖掘一下电影的潜力,而且前提是“有潜力可挖”。我觉得该片值得挖潜,才写本文的,假如是烂片的话我根本不会碰。
大年初一的排片里廉政风云在一众合家欢贺岁电影里显得与众不同。曾经炮制出无间道经典的麦兆辉再次出手,加持刘青云、张家辉、林嘉欣等一众演技大咖,借着打老虎的形势东风,来势汹汹。
结果证明,少了庄文强的麦兆辉似乎少了格局和灵气。虎头蛇尾的故事和拖沓的节奏,影帝们一如既往的演技也无法拯救。
这可以理解为一个“无双”故事的反贪版。可以看出导演野心很大,一开场便交代了包含证人张家辉、廉政公署刘青云、走私集团及其背后的大老虎等多条线索。随着张家辉出逃、林嘉欣赴命寻其回国、刘青云远程指挥并同时深入其他被告,多条线索逐渐交织在一起,也从中生发出多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张家辉的立场与究竟是何?其出逃是有意还是被动?大老虎与廉署是否有关联?故事到这里,还是立得住的,节奏也还是有序的。
但随后导演将紧凑的案情中加入了各种爱情和家庭戏码,似乎想通过多维度叙事丰富人物形象。但可惜的是这些戏码并不切题,在推动剧情和解释人物动机上都不甚有用;而多线叙事后人物的增加让导演顾此失彼,节奏陷入拖沓和混乱,让观众陷入一种按下葫芦起了瓢的confusion中。
经过了80分钟略显沉闷和节奏混乱后,最最没想到的是,导演只用最后的十几分钟草草完成了人物的反转和“高潮”。或许张家辉的反转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结果,但期间少了起承转合的解密过程,使这个结果吞下去有一种囫囵吞枣的生涩感,少了反转剧应有的那个“wow”moment。而如果说前面沉闷的多线叙事是一种“草蛇灰线 伏笔千里”的处理方式,那这些伏笔却在结尾突然被粗暴的打了个结。大老虎是如何锁定的?廉政公署里的内鬼究竟是谁?要么是粗暴的塞给你一个结果,要么是语焉不详,起码在字幕出现的一刻,荧幕前的我是一脸懵逼的。
这给我的感觉好像是一个导演报着特别大的野心,布局一个宏大的故事,但拍着拍着失去了底气和对故事的掌控,只好仓促给了个结尾,把所有为什么粗暴地塞给“且听下一部分解”。
港片的辉煌时刻仍停留在上世纪80 90年代,群星辈出各成一派,形成了包含警匪片、枪战片、喜剧片等在内的类型片体系,和成熟的商业电影制作工业。现在大家都说“港片已死”,我没有那么悲观,但肉眼可见的是近年来除了“寒战”系列的小高潮以外,确已鲜见具有讨论价值的优秀港片。演员的青黄不接是一个问题,如今活跃在荧幕上的仍是60 70年代的一票影帝们;但可能更重要的在于缺乏好的故事,和潜心讲故事的方法。
在曾经的辉煌年代,香港是不可取代的全球金融中心,是大陆仰望的购物天堂,而港片则是香港文化输出的重要工具。不论是紧凑对抗的警匪片,还是无厘头的周氏喜剧,其本质都是通过深刻精准的观察来传递港人的社会状态和生存方式;但随着新经济格局的建立,香港回归,金融中心地位的没落,大陆力量的崛起,港人似乎陷入了一种“身份焦虑”,而这种焦虑也直接体现在了香港电影的创作中。香港电影尝试通过“合拍片”的方式打开大陆市场,重振港片辉煌,却时常失手,出现水土不服。
而相反的,那些没那么大野心的小众港片,比如“桃姐“,比如“踏血寻梅”,比如“一念无明”,却通过对如今香港社会问题、市民生活的深切观察和细致思考,拍出了特色,获得了认同。或许,香港电影人目前需要的,不是背着“重振港片”的包袱去谋划下一个无间道的大格局,而是潜下心去,以初学者的态度重新审视如今的香港社会,用好的结构、好的节奏去讲好一个真正的香港故事。
最后,表白男神张家辉,希望男神脱离烂片苦海,早日再接神级剧本吧,哈哈。
个人公众号:35mm小酒馆
长按我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的啦!
前80分钟的剧情吊足胃口,如果把后20分钟能够划分出来给第二部,那这电影就圆满了。可惜后20分钟非要强制性做个了结,复杂的关系没有时间去做转化,居然硬生生草率结束,留给观众满脑子雾水。剧本问题不大,编剧的过程出现了问题,导演对于画面场景调动功底还是有的,剪辑节奏有些放纵,使剧情出现一些拖沓,后期急于结束而使得结局略显平淡。主演的演技全部ok,给TVB演员在大屏幕上的表现点个赞。对于整体评分,给6.5吧,如果存在结局相对出彩的导演剪辑版,希望可以再看一遍,来把几名主配龙套角色之间的关系捋顺的更清楚。
本来冲着首映各种各样原因拖到今天才看,首先我想说的是:因为节奏不是很好所以中间是有点困,结局也并不意外,甚至对于认真看片的人来说大概提前50min左右就能猜到结局。不过豆瓣5.5分在我心中的确偏低。
为什么一众认为剧本不好呢?
一是前面说到的节奏问题。
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居然讲了114分钟?全片太平了,一直到几个人打电话,后面爆炸的点才有一点高潮(连爆炸都能提前看出来,麦导可能你有点低估观众智商)。
阿king和江雪儿(我没记错的话)的感情线篇幅有些过成了,总共至少花了15min讲他们感情危机(什么公寓钥匙,什么shopping刷卡),如果只是为了铺垫许看到手机里他们的合照,假编他女儿离世妻子远走的故事以博得江雪儿同情是不是有一些过?
二是人物设定有问题。
首先大boss许的动机不够。许(渣渣辉的角色)有问题都能看出来吧,为什么突然反悔拒绝出庭又突然决定回香港作证,全部都是他的局。但是,但是!他这么做是为什么?贪钱,没交代。为了几个人开除护士长的玩笑,开玩笑呢。许在片子里面花这么大功夫成功替ICAC干掉这些人,只是因为他在大学生没考上ICAC?也许吧,但也有点牵强,因为这不是许的执念。阿king这个角色bug也很多,为什么叶文强他们两个他没有直接认出来等等。
三是打大老虎这个噱头,恩怎么说呢,大老虎全程没出现(在此反对说是主旋律烂片,大老虎是谁?在烟幕这部里是大老虎是阿king自己假象出的),真正的大老虎还没现身,这个可能要等到第二部黑幕出现才能窥得一角了。
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比如u盘被主人拿走那么u盘里的比特币呢?这一类问题估计是为了给第二部铺垫吧。
剧情真的很简单很好懂,稍微注意导演多给了镜头的物和有些反常的事稍加串联就能猜到结局。因为是春节档各种全家齐上的状态肯定会影响理解,例如我自己这一场虽然提前猜到结局奈何影院有个婴儿一直哭T﹏T真的很影响观感。
总的来说,对这部片子中渣渣辉的形象在看了一半的情况下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使徒行者》里面古天乐的角色哈哈(从中捞一把并想成功洗白自己,其实套路都差不多)。
感觉导演想做成《寒战》一样差不多的系列,逐步引出最后的大老虎,但是烟幕这一片给个人感觉真的不如寒战1。
有点像《寒战》,但跟后者完全相反,故事要比寒战复杂很多,但拍得很简单,只是把一些明面上的事件都说通了,隐藏在主线之下的内容,需要琢磨才能明白过来。其实该片情节是值得深挖的,但如今的状态,可能涉及到删改,也可能在快餐时代下为了市场委曲求全。PS,强烈建议麦兆辉去拍一部恐怖片
廉政已超越案情侦破的叙事线、部门合作的程序正义猎奇,进入对“贪”形而上的讨论。中段已经点了题:在权力欲、成就感、控制欲,正义感中,同样含括贪字心魔,King & Jack都失落其中。女性的柔情中仍存着Queen的女神守护之力。cool 但是有点太cool。信息量一向大。最后太子爷因为高空行凶被追踪直升机航线定罪,意象妙
两星半,香港导演拍司法还是很有一套,把廉政公署各职能、贪污圈子的权衡利益铺成一道网,几个闪回有效穿插,能够服务于角色。还间接反映了现代监控设施的无孔不入。整部影片带着一股黑色电影的调子和疲态。前2/3一直都四平八稳,结果最后烂尾了,强行把几个主要人物拧成童年小伙伴,几个死法太007了。
合法文件两倍盈利的内销烟草,上市逃税可以修改的企业账目,贪恋金钱乃万恶之源;职务之便行贿受贿的香港海关,罔顾制度不惜一切的廉政公署,贪慕权力在鼓掌之间。伙伴已失去信任,夫妻更无话可说。儿时发誓除掉护士长,少时对赌勾引他人妻,而今执迷除掉大老虎,金钱可以操纵权力,执念将人推入深渊。
配乐不错,演员演技也很在线,影帝影后阵容,袁咏仪几场戏都超赞的。但是总体上节奏还是有一点慢,前面看着有一点憋得慌。作为春节档的电影,不太适合全家看,我爸妈都睡着了。
反派怎么查都查不出来,怎么杀都杀不死,所有人都拿Ta没办法,结果被熊孩子弄死了。什么廉政公署、海关指挥官、会计师、双面间谍、烟草公司太子、大老虎通通弱爆了,熊孩子才是大BOSS,熊孩子真是太可怕了。表面上是“反腐片”,其实是“反熊孩子片”,号召人们打倒熊孩子,在春节档上映很应景。
有些烧脑,导演可能有些部分处理的不到位,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当然,这也可能是编剧在故弄玄虚,但是却让我们普通观众费解,再有,不得不感慨,刘青云和张家辉确实有些老了!
这是一部看完还能让你动脑子思考的电影。
渣渣辉的衣服真好看啊
意料之中还不错。张弛有度,全程基本无尿点,层层铺垫让反转来得没有那么意外却也并非那么容易猜到,领着会计的钱,操着ICAC的心,只是再聪明也躲不过宿命。不过结局确实仓促,在前面的大动作相比之下,显得有些小打小闹。有麦庄组合的特色,再加上刘青云渣渣辉林嘉欣,绝对是我过年首选,不枉我起个大早。最最惊喜的就是化妆师的化妆水平,年轻的刘青云连褶子都少了,张家辉好萌呀。期待下一部啦。
证人不露面却所有人都知道证人是谁,那这个证人保护有什么用?比不上麦庄之前的【无间道】和【窃听风暴】,但是比同等题材的【反贪风暴】要好的多。就是剧本像是两个不同的人写的,有些戏份确实很好,家庭戏份倒是有点尴尬。刘青云和张家辉重返二十岁的场景确实让我笑出了声。这电影结尾是在告诉我们恶有恶报啊
麦兆辉在合拍片《非凡任务》过度任性、放飞、火爆之后,继续回港拍了这部井井有条的《廉政风云》,一般来说反贪分为“文斗”和“武攻”,在三部曲的庞大体量里,这一集作为开头,故事刚刚揭幕,还处于文斗阶段,而且剧情细致需要安静观影一点点进入,在眼花缭乱的春节档,显然有些吃力不讨好,看着林嘉欣美丽如故,张家辉、刘青云依然这么拼命,方中信黑白未明,也许值得继续期待下去。
【5】刘青云最后举的牌子,上面印的是沙皮狗。难道他也知道自己长得像沙皮狗的梗了?!
没有高潮,结局充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式魔幻,真是"恶有恶报"。
影片用114分钟绕了一个大圈来告诉观众,铭记承诺的男人最后会死得很搞笑,而不看重承诺的男人,最后会有一个超美丽的老婆。客观点说,影片结尾之前,四平八稳,让人哪怕不喜欢也不好意思给差评,然而这样的结尾,真是雷到让人瞎了眼。
“-用美人计了没?-去死吧!-好!” 哈哈哈,哈皮狗的刘青云萌到爆。能够在银幕上再次看到年轻17岁意气风发的刘青云和张家辉,感慨港片最好的年代并没有远去。“如果你为了这件事不惜一切,已经是贪念了”
不论是港片还是演员,看时脑子里就是飘着这句“廉颇老矣”!
烂尾啊,烂的不光是剧情还有人物,人物的个性和动机不足以支撑最后的反转。不过非常喜欢这部片的细节,例如刘青云和林嘉欣正要给对方发消息,发现对方“正在输入”后,便各自删掉了将要发送的消息;文仔、uber司机、年轻的刘青云都是笑点所在,这些喜剧元素在这部看似精心策划的类型片中是非常诡异的存在。开场时想起对上一次大银幕看林嘉欣,还是2011年的《恋人絮语》,昨晚看《谁杀死了堂吉诃德》时也记起她那一次息影前最后一部作品该是《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刘青云和袁咏仪,26年前他们在一起是《新不了情》,90年代真是黄金时代。方中信说太想破案都是一种“贪念”,他的话我竟然非常认同。或许,太喜欢看这些演员,太想得到以前香港电影给自己的快乐,也是一种贪念。
这个结局明显是防和谐补丁
大哥,您调戏我智商么?如何顺藤摸瓜查出大老虎华南太子才是最考验的事,您一句话打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