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喜剧元素很丰富,虽然没有那种让人爆笑的地方,但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导致几人凑在一起总是笑点不断。
二.灾难片角度来看,真的是烂的不能再烂了,全程缺少那种极度紧张的感觉,就比如在倾斜的楼板上用绳索救人的场面吧,对比前两年挪威电影《大地震》就能看出宗师和菜鸟的差距。
三.从科学角度看,我不知道该说这房子是质量好还是豆腐渣了。说它豆腐渣吧,掉落几百米框架结构愣是结实如初,都没有完全损毁。说它质量好吧,能建在天坑之上,这地基显然没有认真去打,否则怎会发现不了天坑。
再有就是从水里上浮那段,虽然我不专业,但从我看新闻以及看电影学到的知识看来,这么深的水,如此急速上浮,几人出来都和没事人一样,实在是超人体质。
四.最后想说的是,韩国电影这次有点反传统了,居然没有官僚,虽然官员和搜救队依旧是打酱油的,但起码没有让人反感,对比一下《隧道》,感觉这个当官的,简直就是天使,这不符合棒子国一向的拍摄习惯啊。
韩国的类型片体系越来越完善,灾难片作为一个分支,大小预算都能信手拈来,本片虽然没有末日逃生的各种大场面,但在场景设计及故事创意上下足功夫,金志勋作为韩国的灾难片大拿,经历《深海之战》及《摩天楼》的资本洗礼之后,这次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业化经验以小博大,加入更多的喜剧元素,应该汲取了《极限逃生》的成功经验,节奏流畅,人物形象鲜活,但如果以科学的眼光较真的话,电影的逻辑性不免浑身bug,比如500米天坑的排水量,坠入天坑房屋的结构完整性,还有适时出现的大黄鸭水桶(完全有更合理的政府救援措施,显得严重低能的应急救援)… 可作为一部爆米花商业电影,娱乐性足够就ok了,可以让你没心没肺地度过一个半钟头也算是时间价值最大化了…更何况影片还额外附赠了关于房价的社会隐喻,普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只为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可现实终究残酷,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所有努力灰飞烟灭…
这部电影有点扯淡了…灾难片也应该遵循基本逻辑吧…房子掉进巨坑里好几百米竟然结构完好,问题是卡在中间,不用半天时间雨水就把巨坑填满了…
于是我算了一下这个巨坑被水填满到底需要多少时间…
假设这栋楼占地600平米,掉进一个300米深巨坑的250米处,那么填满这个坑需要18万方雨水。假设电影里的降水量能平均达到7月份郑州雨最大时候那么大,每小时200毫米,那也得1500小时。
如果导演需要这个巨坑在半天(6个小时)填满,至少得需要安排洞周边直径400米范围内的雨水都流进去…如果高强度降雨的持久性没那么强,还需要扩大范围…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119早就想到了这个办法,扔了个大黄桶进去,然后使劲往里灌水,顺便致敬一下Beatles…
电影开场足见功底:舒缓的音乐,镜头随着舒缓行进车辆向前移动。
到达目的地,一个平常的雨天。镜头先跟随车中的科长,本以为入住新房在即,却因门前停车无法搬家。
车主中年大叔顺势以这种麻烦邻居出场,科长第一次电话竟然被挂断,直到第二次电话。
这里镜头很有小心机:未闻其声,先闻其声。大叔性格到这里就显而易见了,不屑于规矩、礼仪,有事直接上。破旧的衣服显示他的境遇明显不好,一个中年loser形象,连教育儿子的自信都没有。(也或许他想表达的是一个拙于感情的形象)
总之,一次搬家事件,住户全部自然出境。忙于外卖的单亲妈妈和内向的孩子、中年大叔和青春期男孩、照顾老人的男子以及逃脱责任的姐姐、光沫和女演员则是因科长温居宴留在房里。
但是,本片在习惯性展示人性丑陋的灾难片里无疑是一股清流。父亲在儿子面前展露最好的形像,老太太自己帮科长承担背负骂名和指责的选择。
但是,和原版相比,本片最大不同是对批判力度的削弱。因为担心房价下跌、在下属前丢了面子,两次避免危险的可能被无视了。
此外,本片的主题也出人意料的奇怪。主要是通过科长的境遇表现出来,结尾又通过光沫夫妇传达自己的“正确”想法。
为什么要辛辛苦苦攒钱买房呢,享受当下不好吗?这大概是电影想表达的
但是,非常奇怪啊!有一个房子难道不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追求吗?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如此艰难的事情?
资本将我们变得如此卑微,大叔儿子的愿望竟然是“攒够一亿韩元”,可是,他竟然不知道之后要用这笔钱做什么。
同时,房子被破坏了,人际隔阂也被打破。似乎只有在死亡的威胁下,人类才学会团结友爱。
黄色潜水艇冲出深坑,虽然有些不合理,节奏有些过快,但是很酷啊。
嘲點太多了,這電影的救難隊像擺設一樣,有夠沒勁的,明明是災難片,已經災難得不合理了,連救援過程都超不合理哈哈哈哈哈到底要表達什麼,如果要表達狗血的親情就算了結果也沒有呀或患難見真情的狗血愛情也沒有呀哈哈害我中途還跑去睡午覺實在太無感了,結局也莫名奇妙,真的是黑人問號的一部假災難片🌚❓
外在煽情拉满,结合韩国人民所遇到的实际生活问题,并用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把剧情串连起来。
虽然演员们都是笑面迎人,但给我的最大视觉感受就是笑得比哭还难看,在大灾大难下,老年人主动放弃了生的希望,把更多活的机会留给年轻人。中年人腹背受压,背着未成年的孩子步履蹒跚,还有一个破碎的房产梦,二十年的拼死努力只是为了一套房。更年轻一些的人,他们眼中看到的中年人的“苦难”,又没有能力赚到足够的钱养活自己,何谈结婚?很多人放弃了努力,因为他们知道,努力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那么索性以不结婚来对抗,不生子来阻断不幸,用这种无声的行为,抗争一团糟的分配制度,让那些愿意生的人多生一点出来吧。
本片看似在讲述一场灾难,其实是在抗争韩国政府的无作为,就这个救灾队的组织和施救来说,等他们来救,还不如自己抹脖子来得痛快。全程最有效的就是丢降落伞投送物资,其他时间就是气氛组。这么来看是不是就在抨击韩国政府无能?
韩国近些年来总能拍出高度契合他们社会环境的电影,而在亚洲国家,都或多或少有着相同的问题。就拿新冠疫情来说,放开,就是摆明了放弃体弱多病的群体,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放在战时,这就属于人道毁灭了吧。亚洲国家在面对疫情时,曾经团结抗争过。但经过三年时间,所有人都疲乏了,并不是不能继续抗争下去,而是代价太过巨大。
百密也有一疏,面对席卷全世界的疫情,又怎么能防范得过来呢?如果一开始所有国家全力抗争,或许新冠疫情也不会席卷全球。现在则是全部放弃了抵抗,搞最为被动露骨的消极对待。那么只有一个国家砥砺而行,又如何能看到光明的未来呢?只是做着无用的延缓,代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为了未来,只能含泪送别老一辈们了。他们这些人也是为新中国付出最多,最苦难的一批人,最终竟落得如此,只能说是命运弄人了。
中间比开头和结尾都好看
娱乐效果还行。单看故事的设计,就能看出这是一部偏喜剧的商业片,并不是一贯的灾难片。如果是灾难片的话,主角一定会把老太太也救出来,而不是放弃的。比起导演的前几部作品,这部真的仅仅合格,大家就轻轻松松的进去看场电影,开开心心地走出电影院吧。意外惊喜,竟然有李学周。
看过的最不正经最不严肃的灾难片。这么大的突发灾难,一开始居然没有人受伤?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居然还能有说有笑地吃叫花鸡?最后几个没求生知识的人居然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完成了不可能的自救任务。我想导演大概是想通过电影为了说明现代人死都不怕就怕买不起房的现状吧。
豆瓣评分很苛刻,可能我太肤浅了吧,但这部电影真心好看,搞笑有,人性有,灾难也有,剧情虽然也好猜,但是多少细节还不错,反正就是好看
你们不要那么苛刻好不啦,有险有笑,还能要求更多吗?表演也挺真实的。想知道这个大洞能否开发成一个旅游项目
5.3/10 作为一部基于现实创作的喜剧兼灾难类作品, 贫瘠的笑料, 缺乏现实性的情节, 整体俗不可耐的故事...种种遗憾,皆令本作难以称之为优秀。 故事内面蕴含的大部分深意,通过依靠台词直白表露的方式传递,让影片更显冗长无趣。 无谓的牺牲, 无用的情节, 单薄的人物, 更是令影片越发糟糕。 虽然如同大多数韩国影片,本作中依旧有不少演员奉上水准级的演技,为数不多的几处笑料也尚算有趣。 然而相较于极为新鲜的设定, 本片并未能活用此设定,且以更佳的完成度面世。最终本片沦为一部缺乏足够魅力的,平庸的影片。
看看光洙 这孩子到哪儿都是喜剧人
灾难片和喜剧片合体,实际上更注重娱乐性,偶尔会有点《金氏漂流记》的感觉,但与《隧道》相比则完全不是一个味道;天坑建房当可与坟头蹦迪齐名,剧情发展几乎全靠戏剧性(喜剧及奇迹)推动;全员整洁干净毫发无损经历地底500米大逃杀成功自救,隔壁《极限逃生》好歹还记得来个战损妆。这厮真的只是一部合家欢爆米花喜剧片。叫花鸡和房车成功占据C位(买不起房子可以买房车,省下的钱钱可以吃40年的鲜烤叫花鸡,算个细账果然幸福感满满)。
楼顶碰碰车,祖传木凳叫花鸡,中秋给家送月饼,见面一声叔叔好,Yellow Submarine;土味反科学的灾难喜剧,市井人情挺好看
韩国套路烂俗类型片已经到了闭眼就能做好的地步了,但这部还是太冗长,铺垫太多,危机感太差,而且有的一点点社会批判也完全没有继续探讨的意思,喜剧大于灾难
无人机质量不行呐
危楼愚夫韩国人的电影中国人懂啊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拍呢首尔240万的房子higo金社长灾难片的要素齐全是不是很像珠穆朗玛峰呀就是那幢你明明知道在那却上不去的山向上坠落,向下也坠落,这就是地心引力,中产阶级最怕坠落,可这不就是自然规律么黄色潜水艇
都是自救,不吓人,偶尔好笑,的合家欢。好多熟脸,题材挺新颖的,34分钟开始看,帮你节约30分钟的人生。
相当聒噪的一部片子,基本就是喜剧求生煽情一锅乱炖但是水平极其有限。很多演员虽然戏份不多但也不用像是他们中途跑路一样戏份少到完全是在应付。南多凛到底存钱来干嘛? 我真的在等一个答案。
模式化的灾难喜剧,警察和消防全员废物,自救过程也毫无逻辑,卡司不错算是看个热闹~
怀着对光洙的爱看完了全片,前半段慢的让人想快进,等到楼房塌下去后发现后面的节奏也很慢,也算是一以贯之的节奏了。光洙的表情很综艺,办公室的表演仿佛是runningman里无缝剪辑的一样。车胜元太辛苦了
这剧情、演技、特效,甚至不如《峰爆》
这个片子美术组和道具组真的太加分了,让电影前半段到后面在天坑中的景象看起来无比真实。但是脚本和故事设定实在是太拖累了。首先都市里出现500米的天坑,不偏不倚就刚好一整个公寓掉下去,公寓掉下去就掉下去吧,那个雨得下到什么程度才能让深坑里雨水在几分钟内从二百米深瞬间变成二十米深?这已经不是bug,而是反科学了。到最后像是编剧都放弃了一样,哎呀大家都怎么出来呢,就干脆加个大水箱吧。那个水箱也过于巨大了,一出场的瞬间整个人都爆笑了。怀疑本片最大赞助商是韩国房车露营协会。这个剧各种意义上都超乎现实的搞笑,刚买房的建议不要看这个片子,会心梗的程度。
我居然是豆瓣第一个标记这部电影的人?哈哈哈哈哈。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太烂了。是我看的第一部韩国烂片。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那么多灾难片,这部却是这个样子,没啥节奏,太失望了,太难看了。
在电影院看的,情节俗不可耐。投资五、六千万的小成本科幻电影,当轻喜剧看的话,勉强及个格,如果当科幻片看的话,那就如坐针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