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问你个私人问题吗?
当然。
你为什么那么着迷pinot Noir。就跟你的癖好一样。
我也不知道,它是一种很难种的葡萄,你知道吗?它的皮很薄,非常敏感,而且早熟。它不像cabernet那种黑葡萄一样易于生长可以在任何地方生长,而且即使是被忽视的时候它也能茁壮成长。Pinot noir 需要不断的照料和关注,它只生长在这个世界上那些隐蔽的、特别的角落里面,也只有园丁最大的耐心和培育才能让它生长。只有肯花时间去了解Pinot Noir 的人才能理解它的潜质,才能感觉到它所有的表情,我的意思是说味道。它是这个世界上味道最绵长(haunting),最夺目(brilliant),最精致(subtle),最古老(ancient)的东西。我是说红葡萄酒也可以很有劲,但是想比较而言,cabernet就俗气了。你呢?
关于我什么呢?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对葡萄酒那么感兴趣。
我一开始是从我前夫那里开始对葡萄酒感兴趣的。他有个特别大的那种特张扬的酒窖。但是我的味觉非常敏锐,我喝的越多,就越发的喜欢酒能启发我思想的那些东西。
比如什么呢?
比如说我会想我的前夫是个多大的伪君子。我总是联想到酒的一生。想到它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活着的,有生命的。我总会想到,葡萄生长的那一年里都发生了什么,阳光是如何撒满大地,而下雨的话,又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又是怎么照顾那些葡萄和采摘的。如果是一瓶陈酒,那么已经有多少照顾过那些葡萄的人已经死去。我总是想酒是如何不断的生长变化的,就好比今天我如果打开了一瓶酒,它的味道一定和其他任何一天打开的时候有所不同。因为酒是有生命的,而且它在不断的变化并变得更加复杂。直至它达到颠峰状态,然后就开始了它稳定的,衰老过程,就像你说的61年一样。
不知道这会不会是近期最后的影评,所以我想温习一部旧片,一部关于生活以及生活态度的旧片——杯酒人生。说他是老片可能有点过了,2004年的片子,说的是两个男人面临生活的转折点,也就是sideways时的情形。
其实,每天都是一个sideways。是的,我能真切的体会到这一点。这些是不可避免的,惟有面对。可能会柳暗花明,也可能是另一个泥潭。谁知道呢?
中学教师麦尔斯是一个潦倒的作家,家庭、事业没有一件如意;广告演员杰克则是一个星途渺茫的情场浪子,即将结婚,却依然留恋独身时的随性与放纵。玛雅,一个餐馆女招待,一个园艺硕士,一个品酒行家,一个醇厚、率直的女人,就像一瓶家中的典藏,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却是藏者的心头挚爱。
通篇的葡萄美酒,令人馋涎。与其说品酒就如同品味人生,不如说,一瓶酒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一串串葡萄,从枝头跃下,经过漫长的等待,由一粒粒的果子,变成一滴滴紫红色的液体。蜕变了的汁水不再如果汁般浅薄,而是变得如生命般的厚重。
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细细斟酌,却又入情入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每时每刻它都在不断的成长,越来越深沉,直至巅峰。但,这并不是生命的全部。那汁液会慢慢的老去。醇香散尽,剔透的外表也弃它而去,一切都消失了,就好像从来没有过一样。而这其中的浪漫,只有酒知道。
酒,是有生命的。从青涩到圆润,从成熟到衰败。今天品到的,和往日的都会不同。
如果说酒如人生,Pinot,就好像是女人。
很难生长,皮薄,脆弱,成熟得早,不像Cabernet那么能适应环境。对待Pinot,你要随时给予细心的照料,它只生长在世界上某些隐蔽的角落,只有有耐心和爱心的人才能种活。只有那些肯花时间去挖掘Pinot潜力的人才能种出完美的好果子。它的香味久久不散,让人回味无穷。别看它同样串串挂于枝头,但绝非平淡无奇之辈。不必怀疑,她,理应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挺喜欢片子里时快时慢的爵士,略显单调,却绝不乏味。生活也应如此,对吗?
不知如何面对?那就放下它,远远的走开。你可以开一瓶酒,不必真把鼻子深到水晶杯里做专家状,只须深深地吸气,让她的芬芳充溢全身,慢慢享受此刻,一切都不再重要。也许这时的你,身边有三五好友,也可能只有一把高脚凳和大把的空气。没关系,因为,不管此刻身边有什么,头脑里盘旋的气息都只有你一个人知道……
其实,对于生活,对于美酒,对于……统统不用搞得这么正统。
葡萄酒,宜正亦邪的东西。吃法国大餐的时候,吃美式快餐的时候,结婚的时候,葬礼的时候,愤恨的时候,无聊的时候……只要你愿意,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启一瓶,倒上一杯。如果一杯不够,那就再来一杯。
当然,也可以用1961年的Chateau Cheval Blanc就着汉堡吃,如果你喜欢,再加点冰
两个中年人,一个离婚两年,郁郁寡欢;另一个即将结婚,却不甘于就此结婚。
于是,他们踏上旅途,一个为了回忆过去,一个为了告别过去。
这部电影——《杯酒人生》,
就是两个人的故事。
迈尔斯离过婚,从此不太相信婚姻,即使是面对一段新的感情,也非常优柔寡断。
最后,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我就是摩天大楼窗户上的一枚指纹!我就是上厕所时候的一张手纸!我就是倒进汪洋大海里的一个垃圾!”
此时,他已经对所有事情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他对那个女人表白:“我的书别人说没销路。我过得不好。我离婚了。我也不是什么作家。”
他已经不抱希望。
反而,得到解脱,那个女人再次为他抛出橄榄枝。
最后,他才鼓起勇气,敲响了那扇门。
另一个主人公,杰克。
周六就要结婚,他觉得自己可能再也没有放纵的机会,所以刻意放肆自己,见一个女人爱一个女人,只是想要逃避自己即将陷入的那场婚姻。
但是,当他陷入巨大的麻烦,可能连自己想要ta逃避的那场婚姻,都有可能再也得不到之后,他才意识到,原来,那场婚姻才是自己的底线,自己如果失去那场婚姻,有可能什么都会失去。
此时,他才幡然醒悟。
原来,这部电影,所有的一切,说的都是如何面对自己。
坦诚的面对自己,或许是人世间最难的事情。
我忽然想起周星驰,他的一生,不知道多少凡人羡慕。
他却在接受柴静访谈时,说自己运气不好。他说,如果从头再来,自己一定不会这样选择。
村上春树说:哪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喜欢失望。
或许,每个抵达中年的人,都会害怕失望而已。
迈尔斯害怕失望,所以面对自己的内心,也不敢吐露真情。
杰克害怕失望,所以面对真实的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其实无路可走。
很多人都并不孤僻,但大多时候,还是觉得面对自己太难太难。
因为,如果自己一不小心展现羽毛,却换来对方的一脸茫然和惶恐,总会觉得十分尴尬和难堪。
所以,索性封闭自己,不轻易吐露心声。或许会错过很多,但至少不会让自己难堪。
这部电影,让我们可以真实的面对自己。
即便是最普通的男女,如同一枚大楼上的指纹,
也要自自然然的面对自己的悲喜。
即使失意,也要真实的面对自己。
就像电影中那瓶1961年的红酒,不要在乎用什么日子、什么人去配这瓶酒,
只要你想要去开这瓶酒,那么这个日子,本身就是纪念日。
你真实的面对自己,
每一天都是值得庆祝的日子
转 一 转 研 究 我
体 会 酸 . 甘 . 涩 的 节 奏
软 木 塞 里 封 著 诱 惑
你 知 道 红 色 多 优 秀
那 最 好 不 妨 再 细 腻 一 点
不 烈 不 冰 不 火
要 爱 要 醇 要 够
我 想 我 很 难 再 要 求 你 一 些 什 么
我 用 晶 莹 剔 透 半 醉 了 的 温 柔
让 你 慢 慢 细 细 感 觉 我
转 一 转 研 究 我
体 会 酸 . 甘 . 涩 的 节 奏
软 木 塞 里 封 著 诱 惑
你 知 道 红 色 多 优 秀
那 最 好 不 妨 再 细 腻 一 点
不 烈 不 冰 不 火
要 爱 要 醇 要 够
我 想 我 很 难 再 要 求 你 一 些 什 么
我 用 晶 莹 剔 透 半 醉 了 的 温 柔
让 你 慢 慢 细 细 感 觉 我
不 烈 不 冰 不 火
要 爱 要 醇 要 够
我 想 我 很 难 再 要 求 你 一 些 什 么
从意译的角度,我已经看过太多糟糕的电影译名,所以,当我听说《杯酒人生》这样一部电影时,仅电影名本身就足以勾起我观看的欲望了。看罢电影,更发现这个译名确实妥当,这是部很有味道的电影,就如酒一般。我对酒没有研究,不过也知道品酒肯定不是如我们几个哥们儿在小店里猛喝那样,感觉品酒的过程多少有些像插花,茶艺,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味道,就如这部电影的故事,一直显得很和缓,哪怕出些波折也仅仅掀起一点微澜,杯酒人生,在酒杯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一切都很和缓,就如生活,你可以细细品位。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其实是个相对概念,我们常常发现两个人在一些方面差别很大,但是不妨碍他们成为狐朋狗友。就如片中的迈尔斯和杰克,一个是有品酒爱好的近来活的有些失败的教师;一个是不安分的风流的电视演员。一个刚刚结束一段失败的婚姻而沮丧无比;一个即将走入婚姻的殿堂或是地狱而心有不甘。他们踏上旅程,却各有心事,我很喜欢带有旅行色彩的电影,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着显得有些破旧的汽车飞驰,将头伸出车窗狂喊,在高速公路引导的旅途中,你的人生仿佛也在加速。因为,沿着高速公路,你到达不同的地方,你参与到不同人的生活中,你比呆在一个地方体验的更多。迈尔斯和杰克便在一阵旅行路上来到了一个本想短暂歇脚的地方,但是各自生活却忽然有了转弯的迹象。一个在与曾经相识的女侍者玛雅的接触中矛盾重重,犹豫不决;一个迅速与新欢斯蒂芬妮打的火热却对即将来临的婚姻产生了疑惑。
迈尔斯是片中显得最为矛盾的人物,一个外表显得很木呐,很平常的普通教师,却对品酒头头是道而显得又很有品味。一直希望出版一本书,却又一再失败,加上那让他沮丧的婚姻,一个倒霉透顶,失去方向的中年人的形象被表现的活灵活现。他又是个患得患失的人物,无力面对结束的婚姻和前妻,而对面前可能的幸福又犹豫不决,他显得有些让人可怜,又有些让人着急。但是,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这样,久久陷入一段感情的或者事业的打击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对身边近在咫尺的新的幸福无动于衷。我们沉醉于曾经美好的酒香中,慵懒的躺在原地,却忘记去采下新结的葡萄,酿出更甘甜的美酒,所以,不如痛快喝下这杯酒,然后继续上路。片子的最后,迈尔斯又回到玛雅的门前,敲响了房门,影片到此结束,我不知迈尔斯和玛雅怎样,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迈尔斯已经在细细品味过去的生活后喝掉了杯中的酒,继续他的人生之路,这样的结局是留有余味的,不是悲剧,也不是大团圆。
再说说老可爱迈克吧,这是个似乎干什么事情都没有道德压力的风流人士,他可以隐瞒自己即将结婚的事实对斯蒂芬妮说“我爱你”之类,他甚至很投入的认为该考虑延迟婚约,甚至取消,玩世不恭的态度让人有些无言。他的生活似乎和迈尔斯是相反的,就如他喝酒一饮而尽,无心听朋友的品酒哲学,生活中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杯杯饮尽杯中酒,却忘记酒香,所以当一阵阵生活的转折来临,他又不知所措,可怜巴巴的寻求迈尔斯的帮助。终于,结束一段短暂的风流,他还是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去结婚,去慢慢品味生活或苦或甜的酒,毕竟过快的饮酒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这是一部节奏很慢的电影,相信有过更多生活体验的人会看的更有味道。配乐很切合影片的气氛,时而明快,时而压抑,画面则拍的很美,特别几段酒窖,葡萄园,原野的风光都让人眼前一亮。这类没有大牌明星,没有特技,没有跌宕起伏剧情的电影,如果没有好的演员显然是无法成功的,好在片中的演员都很出色,各自的角色的诠释的很到位,他们出色的演出也是这部舒缓的电影让我看的津津有味的重要原因。
品酒专家毕竟少数,但是我们都曾尝过酒的味道,或苦涩,或芳香,或浓烈,或清淡,酒在杯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人在路上,我们必须不断前行。饮完杯中的酒,上路,迎着朝阳,看着路边的风景,生活其实有滋有味。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204029.html 如果你问我在《杯酒人生》中印象最深的片断,我会告诉你不是Miles和Maya在Stephanie家里面那一段扇情的关于酒和人生的对白,不是Miles打开酒店的门看见Jack和stephenie在疯狂做爱的镜头,也不是Miles在故意被撞了的车里面看着Jack敲开Christine的门,众人的生活轨道重归正常的时候,脸上若有苦涩而若有所思的表情,而是在整部片子里面出现了Miles两次填字谜游戏的镜头。
一个曾经是作家并且梦想再次成为作家的破落中年男人,一个离婚两年但是对当年的恋人念念不忘的伤心汉。终日将自己封锁在过去的人,除了用酒驱除心中的郁闷,他还能做什么?——用字谜游戏训练着词汇能力:自己与自己的角力。导演用吝啬地用了两个加起来不到一秒镜头去描绘这个终日沉浸在自己内心世界的“酒鬼”。
一辆车,两个人,几箱美酒,就这样开始了一个星期的婚前旅行。沿着布满葡萄园的公路悠悠地往北开。只有三个黄金周的中国人,会不会有这样的一种心情?谁又能潇洒地说出那句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
没有明显的高潮,整部片子像配乐一样,平淡中只是带上了一点点的幽默。与其说导演试图告诉我们,还不如说导演试图向我们描述什么:Miles(生活中的Miles是如此的多)是怎么走出了自己的世界,学着怎么去接受其他人。在踏上旅途的那一刻开始,Jack就尽力想把Miles拖出生活的阴影。片子里的Jack是多么滥情,但这只是他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他在水牛餐厅门口跟Miles说的那句话:There have something I have to do and you don't understand. You understand literature, movie and wine, but you don't understand my plan.
两年以来Miles一直珍藏着对Victoria的感情,就想他酒柜里面珍藏的那支Chavel Blanc 1961。他以为自己就像是酿造Pinot葡萄的植树人,在细心等待葡萄的成熟,然后将它们酿成醇厚芳香的Pinot。然而生活并不是这样。就像玩字谜游戏一样,填一个空格的时候你得考虑旁边的空格。无论你自以为在做一件你多么值得的事情,归根究底你得向生活妥协。就像影片最后,Miles在Burger King里面喝着那支Chavel Blanc 1961一样。
这是一个关于“妥协”的故事。“妥协”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尤其是在生活里。让自己活得轻松一些,抛开阴郁,开始新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
以围墙内外的微妙心态开篇,美酒与美景相伴的单身汉之旅,“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放纵享乐,疯狂的美国佬性格令人侧目。看看哪一个也是不计后果地行事,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说,人生苦短,尽兴就好,管他那么多的呢
人生在不在这杯酒里我不清楚,但这部电影的确是慢悠悠的从杯底滑进入了喉咙,灯光、摄影给影片蒙上了琥珀般的光泽,微醺的萨克斯,摇摇摆摆、晃晃悠悠的的人,演员表演的细节深入到每个毛孔,有时候你会忍不住停一停,担心猛的一下把这部电影看完。
大概现下很适合看这样的电影,就等某个颓唐的情绪点,骤然击中内心。像Miles这样,人生无止境地滑向灰蒙,不明身边人心头总有吹不灭的火苗,却又不想把自己的灯芯递过去借火。这样的状态,也许今年见证过太多。但幸运的话,总有那么一个人,就连你以为无法复燃的死灰都能擦亮。第一次看年轻的吴珊卓演戏,很是带劲。得亏秋日影展,捞出8年前就想看的《杯酒人生》,但似乎不是我心目中的故事。三星半。
竟然还有人说这片闷和无聊,好想知道他们的人生里究竟有没有一样叫做人生的东西?
“我是摩天大楼窗户上的一个指印,是擦大便手纸上的一粒粪渣,和成千上万的下水道污秽一起奔向大海。” 无法出版的小说才是最棒的。
是那种重新发觉人生和生活的好片.
“你了解文学、电影、葡萄酒,但你不了解我的困境。”
爱你酒周伴
還行,就是太事逼了
-你为什么喜欢皮诺?-你是怎么迷恋上葡萄酒的。这两段叙述是全片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我喜欢想象葡萄酒的生命周期,喜欢想象葡萄种植的那一年发生了什么,太阳怎么的照射,是否有雨;我喜欢葡萄酒的不断变化,就像我们今天打开了一瓶酒,会和其他任何一天打开的味道不同。其实一瓶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它不断的变化,越来越有深度。
文艺青年版的《宿醉》,或者说《宿醉》是二逼青年版的《杯酒人生》,起先有点无聊,不过慢慢就看进去了。
最震撼的镜头是miles把珍藏的1961逼仄在快餐店沙发座的角落里用塑料杯子苦逼的把它喝完。多少带点儿byebye了您内,那个意思。
母亲伴着开着的电视机就能呼呼大睡,迈尔斯摊开新一期杂志也能睡得酣畅。有的人需要酩酊一场忘掉失落,有的人四处猎艳排解忧伤。人到中年,乐趣越来越稀薄,人生却反复提醒你有多无用多平凡。他在周五报废的车里,明白了这场以假作真的旅行。珍藏多年的美酒佳酿伴着囫囵吞下的汉堡,分解体内衰朽细胞。
与失败的人生和平共处
出书之前不要自杀 真理
我知日后,路上或没有更美的邂逅,但当你智慧都蕴酿成红酒,仍可一醉自救。
多次酒后驾车啊 @2009-12-23 09:54:32
他打碎了生活的酒杯,在人群中游走,就像一滴酒,迷失在水中。
每个风流成性精虫上脑的男人在心底都会有条为自己设下的防线,一旦突破,必将崩溃。看完这部电影,想起了我大学最好的哥们儿,这片儿简直就像是我们俩的故事。男人的直觉往往是错误的,电影的结局往往是美好的,而现实跟电影往往是不一样的。不得不提的是,其中一幕限制级的画面让我乐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