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18年9月某期。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
有句法语谚语,“上帝发明猫,是为了我们能摸到老虎。”这话有几曾意思:猫是与老虎有亲戚关系的略凶猛的小兽,它们拥有杀死我们的能力,只是不做而已;猫与神的关系,和人与神的关系,是在同一平面的,猫与人地位相同,而不是神授意人来管理猫;我们能有抚摸这种神奇动物的机会,与之共生,是神允的幸福,要敬畏自然,敬畏上苍……
《爱猫之城》这部纪录片里出镜的每位伊斯坦布尔人应该都能理解这句谚语的深意,尽管每人具体态度不同,但在这座人口15万、猫口12.5万、近乎人均一猫的城市,他们也只能把猫当成与他们共享此地资源的居民,这是千年历史长期形成的人猫默契。故事的起源,是城市早期建设的下水管道引发鼠患,即方便老鼠爬进土耳其人家里,他们只好引入鼠类天敌猫,结果任凭猫从此占领城市……电影具体讲了八九只猫的生活及由它们自己挑选的“主人”或称邻居们,直观展示猫性格各样,像人一般。
即便如今的餐厅还可能赋予猫原始的捕鼠职能,但片中英武的奶牛猫小狮子对餐厅店员来说,更像是自愿受雇于人的同事,他们互利互惠,亲昵相伴。土耳其人对猫的定义不是宠物,他们说“在家里养久了,猫会忘记自己是猫”,就像人们谈及养尊处优的人类会称他们失去血性。他们喜欢散养猫这种照顾猫的天性又满足人类陪伴需求的共生形态,同时担心城市改造会破坏这种和谐关系,集市拆除,楼房道路翻修,怕猫找不到陪伴它们的人,也找不到能处理粪便的土。这种考虑猫生的国民心态,在不乏猫肉餐厅的我国是不可想象的。同时,电影也隐约透露出土耳其人的女性地位等社会问题,人类伤痛医治的人生问题,让故事不只停留在猫。
猫的性格很有趣,比如“疯子”这只母猫是街道泼妇,她连狗都要追打,她的配偶在她进餐时,只敢小心翼翼扒一颗猫粮尝尝,自然上演一出出戏剧。土耳其人信真主,有人在人猫互动里感悟神的启示,讲述自己与猫不可思议的奇遇,大概能与众多抵达“土耳其人境界”的猫痴达成共识。
猫作为不可控制的动物,必然带来小破坏,但人对猫是宽容的。四处骚扰市民、偷吃骗喝的猫,被视为“有自己的想法”,因收养的猫喜欢当龙头老大、常打架受伤而不断赔付医药费的人,自称是“它生命里的主角,其他人只是配角”,难怪常听人感叹,我们对人类远不及对猫狗宽容慈爱。
爱猫之人一定要找一家超大银幕看此片,众猫瞳孔放光的正面,毛发毕现的侧颜,一定能让你挂着满足的笑容回家。
有点记不清是通过哪里得知这部影片,貌似是看了一篇公众号的推送文章提到。之前也有看过日本的 猫咪物语(一共5部)、欧美人拍的偏科普性质的 喵星人百科 / CATS 101 。
CATS 101 偏重介绍猫咪的品种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方便领养者根据自己家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品种,这里真的不得不说,国外领养宠物的机制比较成熟规范,都有专业的猫咪育种人,只要找到靠谱的育种人,你就不用担心你领养的猫咪品种不纯或者不健康,这些都是有保障的,育种人也需要自己的口碑来经营这项业务。另外,有意向领养的家庭需要填写一张申请表,里面大小事宜巨细无遗,比如家庭有几个孩子,年龄,有无一些过敏疾病,家庭是否有饲养其他宠物(个别汪星人可能与喵不太友好的问题),家庭住宅面积... 总之越详细越能让育种人帮你找到合适的猫来领养(比如有些人从事一些写作或者设计的工作,需要安静的环境,那就不适合养一些太活泼的猫咪了)这边貌似扯远了,我想说,一般猫咪的纪录片也就那样了,但这部结合旅行城市文化,讲猫咪与当地人的故事的纪录片,真的让我很喜欢,耳目一新。真希望这样的片子再多一些。
喜欢上这部片子不仅仅是因为题材是猫,伊斯坦布尔也是我喜欢的城市,那些红砖红瓦红墙的房子一排排的堆在一起,搭配蓝的没有一丝云的天空... 航拍镜头拉起来,感觉整个人都眼前一亮。
伊斯坦布尔的猫都很自由,影片开头就会给你这样的感觉,它们随意的在小贩摊集市上闲逛,时不时去一下港口,偶尔还要和海鸥一起争抢食物(鱼),有船只进港就很兴奋,总喜欢去卖鱼摊那边偷鱼或者闲逛(伺机偷鱼)(⊙o⊙) 鱼贩们发现了也不会责怪,眼神里满是溺爱摆摆手象征性示意其离开,有些则会专门预留一些小鱼给这些猫咪们。
那儿的猫都是散养,不属于某一户居民家独养,它们也好似伊斯但布尔的居民,对城市的一角一落都熟门熟路,哪里可以讨到食物,闲逛时也会让往来的人们捋捋毛摸摸头,各种温顺。居民对这些猫也了如指掌,哪个猫养了一窝小崽了,会积极的去用奶瓶给幼崽喂养,哪个猫有妻管严,老婆一出来公猫连吃饭都缩一边战战兢兢的吃,哈哈哈。
“以爱的视角享受这个世界,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你会爱上这个有猫、有鸟、有花的世界” 特别有感于影片的这句台词,人类之所以会迷茫,有时候是太关注自身的缘故吧,多留意和关心身边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感触与启发。“ 能够爱猫的人,也能好好爱人”
| 120里拉
这位顶着一头卷发的“泡面头”大叔,影片中他分享了自己与猫咪的故事,听起来很传奇很玄乎,虽然我不是迷信之人,但是我相信这种轮回,“曾经失去的,终将以另一种形式归来...”
大叔有一艘赖以谋生的船,一天暴风雨之后,船就毁了... 大叔很沮丧,用自己剩下的全部积蓄又买了一艘新船,没想到后面又遭遇极端天气,船又挂了...Σ( ° △ °|||)︴看到这里,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大叔内心的绝望感,正当他无助的在岸边走的时候,眼前出现一只小猫,还用爪子指了指地上的一个皮夹子(示意大叔捡起来... )皮夹里正好有120里拉!“这正是我当初买船的数目!” 大叔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叫起来。从此以后,大叔变成了猫奴,照片里那只猫就是当初指皮夹子那只吧。
| 霸气警长喵
“她很好斗,个性强有原则” 这些都是伊斯但布尔居民形容他们眼里的警长母猫,“她甚至不让老公单独出门... ” 公猫严重妻管严呐,连喂食吃饭,也都是先让老婆先吃,一起吃的话,胆怯怯的缩在一边吃最外围的一圈猫粮 ( ̄▽ ̄)/看到这里真的是心疼公猫一秒... 闲逛偶遇自己老公和橘猫在一起,就会怒火中烧,上去就开打... 这个真的是猫么?不是人么... 哈哈哈 母猫警长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不勉强自己去接受不喜欢的,讨要食物也很有原则,对,她只偷鱼,其他都不会随便拿。
| ‘’贵族” 猫
这是整部影片我最欣赏的一只猫,“有着贵族的外表,却尝尝被欺负,有时需要居民去垃圾桶里把它翻出来...” 片子里这么描述着,“与世无争,需要食物的时候,即使再饿,也不会擅自进入西餐厅讨要食物,而是就这么傻傻的等在餐厅外的玻璃门这边,痴痴的望着前台工作人员,开始挠玻璃... ” 真是一只超可爱超有原则的猫咪!如果它是人类的话,应该是一位绅士/淑女。
每每它挠玻璃了,前台帅哥就知道要准备点食物了,一般准备一些烟熏肉(切薄片),貌似挺挑食不吃鸡肉,外加几片起司cheese... 伙食不错啊,毕竟是西餐厅嘛,伙食不会差的!这贵族猫挺有眼光。前台把食物切割好,摆盘送出来,猫咪心领神会的在外面吃起来~ 好羡慕这种默契呀,挠玻璃-送大餐-吃大餐。
| 猫之疗愈
图片里这位大叔,03年患了精神方面的问题,人很迷茫,好像找不到自我一样... 渐渐地他发现喂猫能让自己的心情舒服很好,就坚持了这个习惯,每次都会很“隆重的”去集市买上几马夹袋的食物(鱼,一些生肉等)去几个固定的点投喂,猫咪们也很有默契,每次看到大叔来了,都像商量好了一般,集体朝大叔簇拥过去(想必这个时候是大叔最幸福的时刻了)。
大的成年猫就直接找一块空地,抛鱼给他们,海鸥也会来抢,大叔总会多准备一些食物,大家都有份,小的幼猫会准备小的碎肉方便它们吃,保证每一个都喂到不会遗漏了... “这次感觉食物又带少了啊... 哈哈” 喂完大叔憨憨的对着镜头说,完全看不出以前是很抑郁的一个人 “表面看好像是我在喂养救济这些猫,但我的内心真的觉得是它们疗愈了我” 大叔毫不怀疑的说着。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故事,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生命与生命间的故事。
一个多小时的纪录片很快就结束了,看完仍意犹未尽,想着为何世界上其他城市没有这样的景致?这些猫唯独选择了伊斯坦布尔?影片里其实有一些说明,早年伊斯坦布尔的港口会有挪威以及其他国家的船只贸易来往,船员通常都喜欢在船上养猫,一来防鼠患二来也有点精神慰藉吧,毕竟船上生活太无聊了,船只每每靠岸到了港口,那些猫也会下船上岸闲逛,经常会有猫错过了开船时间,就这么留在了这座城市。
猫,是治愈系的。
END
从来没有哪个猫片,把猫的本质拍得如此鞭辟入里。
最近编辑部的群比以往都热闹,当然不是因为大家突然对工作动了心。
而是主编终于又决定在公司养猫了。
每天,群里都在讨论猫的花色、品种,随手就能收好多萌猫图。但无论大家用怎样的美猫相诱,主编只有一句话:
要,橘,猫。
带着一股大猪蹄子对初恋的执念。
早年间,编辑部里确实有这么一只橘猫,叫小八,主编还给它开了个微博。平时发招聘忽悠新编辑来,总要带上它美照。
我是没赶上这好时候,我来的时候是另外两只猫了,没名字,也没微博号。搬家的时候,主编说,你们这些小姑娘啊,养猫很容易长猫藓的,别带去公司新址了。
然后就再也没有猫了。
那天门外有只野猫,我喂了口粮。主编经过,大喝一声:“谁养的猫!?”有点怒气,但我发誓我看到他嘴角扬起一抹笑。
如今执意要养只橘猫,恰似当年那只和他在微博上打情骂俏的小八。
我的天嘞,如果我脑补一万字渣攻始乱终弃,后找替身却再也找不回那份感觉,最后追妻火葬场的桥段,会不会被开除?
但是以我养猫多年的经验,这种努力是徒劳的。
世界上没有哪两只猫是相同的。非关毛色,而是连拉屎的姿势都不一样,看它便便都徒增伤感,提醒着你,它不是你曾经爱过的猫。
没养猫的,看看这周要上映的纪录片,[爱猫之城],也该知道,猫的灵魂,各有不同。
【抱歉一提到猫,前言篇幅就失去控制。】
爱猫之城是一座城和一群猫的故事。
这座城,是伊斯坦布尔。
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充斥着猫。
你也许看到过这么一条新闻:2013年,奥巴马出访土耳其,在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他停下来,撸了一只猫。
在伊斯坦布尔,猫和人并行,它们不是宠物,也不是街头流浪汉。它们和人有着友好的关系,但却自由地在这座城市里生活。
导演在采访中举例,如果你在长凳上坐下,十有八九,会有一只猫跑来,窝在你的膝盖上。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
狗以为人是慈爱的神,但猫不会这么想。猫知道人类是以中间人的身份,遵照神的旨意行动。它们不是不知感恩,只是懂得比较多而已。
他们当然也知道,让猫卖萌,随便拍拍就能讨人喜欢。
但他们也深谙“卖萌可耻”,绝不愿让这座城市里独特的猫,矮化为俗气的“萌物”,而是要展现自由之“猫格”,独立之思想。
像我在前言里说的,猫的灵魂各有不同,性格各有千秋。
没有养猫时,猫都是萌萌的毛球,养了猫,才发现,养猫没有那么容易,每只猫有它的脾气。
在[爱猫之城]中,猫的性格被拍活了。
电影在遥控玩具车上安装摄像机,好跟上这些小家伙的步伐。
可最后发现,摄像师跟拍反而更容易,因为它们早习惯跟人共处,可看到玩具车,却本能地要伸爪子挠。
不过,还是得用玩具车,才有这样视角的镜头。
它到处觅食,却很有威严。
原来,觅食是有一大口子要养活。
到点,它得出门工作;觅食完毕,它便回家照顾孩子。
喂养者也表示,它会匀出时间陪自己。
导演也提及猫咪们神奇的“时间感”。“它们总是会在咖啡馆或餐厅营业之际,或是在喂养者现身的时间,准时到达。”
走街串巷久了,猫也有些市井小市民的生活哲学。
还有的猫,脾气大的很。
都说十只奶牛九个傻,还有一个特别傻。
我是亲眼见过,我们家橘猫想爬到上铺,又怕我上铺凶巴巴的阿J,硬是大半夜在上铺做引体向上,卡在中间观望形势。
悉悉索索的声音吵醒我,一眼看见一条猫吊在眼前。我叫出声,吓得它扑通掉地。
这种怂蛋皮孩子的性格,不是养了猫,我根本不敢信。
而[爱猫之城]敏锐地发现了猫咪的不同性格。
很多“猫片”,猫都只是介质。它们是治愈系的小毛球,送落魄的人到达彼岸。
[为什么猫都叫不来],受伤无法继续拳击的主人公,因猫而开始画漫画。
而在[伊斯坦布尔的猫]中,人成了介质,成了认识猫的眼睛。
这里的猫当然也治愈人。
但他也是明白人:“因为我住一楼,它很容易进来。”
但对于电影,对于这些毛球的整个猫生,“治病救人”,实在是猫生中最顺便的一件小事了。
斗小三、谈恋爱、争地盘、养孩子,哪一样不比救人重要?
摄像机低低的,从不用人的视角居高临下,而是用猫眼看世界。
所以,午后温暖的阳光,馋嘴的小鱼,宛若大型猫爬架的人类房屋,甚至都比人显得重要。
IMDB和豆瓣,都记住了这些猫的名字。
人类在这部电影里,不配拥有姓名。
猫儿们,你以为,因为我是愚蠢、谄媚的人类,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尾巴和四只jiojio,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
每只猫的性格都不同,每只猫的灵魂都高贵。
它们是太过不同的个体,难以复制。
从来没有哪个猫片,把猫的这一本质,拍得如此鞭辟入里。
当你看完这篇推送,你就该知道,世界上不会有另一个小八了。
ps:前几天有热心读者留言问你们姜是不是真的要辞职。某姜在此统一回复,毕竟是拖了只猫的人,养家糊口不敢辞。如果她不见了,一定是因为这篇推送被开除了【。
fjsdakfgdasgjal【发出跪在键盘上的声音。
-
文: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好多年前,我爸在仓库里发现了三只小猫咪,喵喵叫,煞是可爱惹人怜。但猫妈妈不知去向,我爸遂带回家中照料。我倒了些牛奶喂它们,贪婪地舔舐着奶汁,模样有趣极了。不过,女主人反对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只好送去我外婆那儿。后来,据说有两只被狗咬了还是怎么,就没了。剩下一只大黑猫,养得胖乎乎的。外婆说,有一回刚做好的鱼,被大黑叼走,外婆怒不可遏,追出去好远。再之后,就没听过大黑的下落了。这就是我跟猫短暂的缘分。
常有人拿猫与狗比较,让人左右为难地投票,究竟谁才是最受欢迎的宠物。这相当没有意义,又相当见仁见智,无论是不是从宠物的角度评价。于狗,我更愿意将其比作伙伴,结成了忠诚的主仆关系;于猫,我更愿意将二者的关系比作照镜子,甚至,人们常常要向猫学习如何像贵族一样生活。猫优雅,有灵性,桀骜不驯。它们的毛发始终焕发光泽,炫彩夺目!即使再落魄,你也能发现它活得很高贵。只有在猫即将去世的时候,旁观者才能觉察出掉毛的老态龙钟——即使老了,猫眼也透着智慧。
伊斯坦布尔的猫,让我不由联想到印度的牛和佛。在印度,牛神圣,为人供奉;猴,尊贵,孙大圣的原型据说是哈奴曼,有一部纪录片讲述也讲述了印度的猴子如何淘气“偷食”。伊斯坦布尔的猫似乎是牛和猴子在印度的地位的结合:有人把猫视作安拉的使者,有人把猫视作自己的小偷——但却不加阻止。与此同时,但伊斯坦布尔也面临所有城市现代化的困境:钢筋混凝土日益侵蚀人的自然生存空间,也剥夺了猫的生存空间。正如影片所言,如果我们考虑为猫预留一块栖身之所,也是为你我留下一处活力之源。
与猫对视,才意识到我们还活着。
2017-06-12
片头一段话:
* Cats have lived in what is now Istanbul for thousands of years.
* 猫已经在现在的伊斯坦布尔生活了数千年。
* They have seen empires rise and fall and the city shrink and grow.
* 它们目睹了帝国的兴盛与衰亡和这座城市的兴起与衰弱。
* Though cared for by many, they live without a master.
* 就算被所多数人所照顾,主人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
* And whether adored, despised, or overlooked, they are undeniably a part of everyone's life.
* 并且无论是被崇拜、鄙视或是忽视,不可否认,它们都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片尾最后一段话:
* 一只猫在你的脚上喵喵叫,抬头看着你,其实这是生活对你的微笑,那些我们幸运的时刻,都是在提醒着我们,我们还活着。
------知了-----芭蕉-----流萤------蒲扇-----西瓜----樱桃-----凉席-----雪糕-----蛙声-----荷花-------
20170810 更新
没想到简单的摘录了下片头片尾两段话也不少人点了有用,甚至有点打赏,那就给大家点福利吧,如下:
最近爬取微博海外国家照片时,立马就想到了这部纪录片,于是爬了下土耳其的照片,并在6.2k+照片中筛选含猫的照片,共45张,分享给爱猫的人,也作为纪录片之外,更多相关照片的补充,闲言少叙,直接上图,(侵删):
附带两张汪星人和主人:
缘起:如往常一样翻看《联合早报》,无意间被土耳其纪录片《伊斯坦布尔的猫》简介所吸引。这部关于伊斯坦布尔市民和流浪猫的和谐互动故事打动了很多人,美国影评人评价汇总网站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7%,IMDB网民打分也达到8分(满分10分),中国网站豆瓣评分8.6分(满分10分)。家里养猫的儿时记忆唤起想看这部作品的念头,在寻找这种非商业题材的人文电影上映场所过程中,发现了新加坡热爱电影人士众筹开的独立电影放映厅The Projector。猫和旧式电影院,现代文明与儿时的记忆,触动内心。
乡下的猫和儿时中国露天电影的随性记忆。
猫是非常神奇独立可爱的动物,介于野性和驯养之间,即可以宜室宜家,又可以野性独处,优雅高贵,桀骜冷艳。小时候乡村的猫是可以自由出入宅院,昼伏夜出,鱼虾鸟鼠打牙祭,餐桌下与人共食,放荡随性,玩够了蜷贴在膝下怀中,任人爱抚,治愈温暖,又或累了腻了独自小寐养神,高傲随性。一旦放养,野性爆棚,没有哪种与人类生活的动物的野化生存能力能够与猫相比。生育的猫,十分辛劳护仔,母性泛滥,自由的心性大为收敛。儿时无非是大人养猫孩子玩弄,十分惬意和谐。电影也是露天开放的场所,拉起大屏幕,胶片放映机卡哒哒转着投射影像,全家老少欢天喜地的搬着小板凳,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的津津有味,仅有的文化娱乐,莫大的满足和喜悦。
城市圈养的猫与商业电影院的爆米花时光。
进城后猫修剪的干净漂亮,典雅高贵,能爬墙上树的狸花猫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蓝眼睛洁白长毛没有野性独立生存能力的波斯猫颇得很多猫奴宠爱,可以把玩炫耀,又适合乖巧圈养,况且城市的猫自由活动的场所也大为减少,亦不能野外觅食捕猎,只能吃些搭配营养齐全的猫粮,但总觉这种萎靡不振的猫少了点什么,养猫的心情全无,很多时候散步会发现求收养的流浪猫,内心泛起的竟是嫌弃冷漠。电影院各种商业特效大片逐渐盛行,吃着爆米花,周末忙中偷闲的放松多日紧绷的神经,沉醉在超级英雄特效立体声环绕的纸醉金迷里,眼花缭乱的刺激愉悦后忘却烦恼,回忆起来有时却是头脑空白。
新加坡的独立电影院与文化的多样性。
小众人文的电影如《伊斯坦布尔的猫》很难在新加坡的商业电影院如Gold Village找到一席之地和适合的观影群体。庆幸的是新加坡还有热爱电影人士众筹开的独立电影放映厅the projector。创始管理人团队供职于建筑设计方案和营运服务意见咨询公司pocket projects,发起人之一Sharon Tan热爱美食、电影和文创,通过自筹和众筹买下曾是70年代马来西亚新加坡最大最古老的电影院黄金戏院的两个放映厅,2015年开业,放映一些有文化品位的非商业性电影,有本地电影,也有独立电影节的得奖作品,文艺小众电影,电影院网上订票后没有座位号,入场后看中哪个空座自由入座,又不似商业电影院限制携带非影院售卖的食品,除了放映设施,放映厅尽可能保留了旧式的风格。这在商业发达、政府规划主导很多事情的新加坡,也是很难得的文化盛事,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弥补了商业电影盛行的遗憾,也保留了一个电影爱好者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唤起了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伊斯坦布尔的猫及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伊斯坦布尔的猫并不能简单的归类为家猫或流量猫。在过去商船航行中,很多航海人都将猫放在船上陪伴航行的孤独时光和用猫对付老鼠,很多猫以为到了目的地在土耳其港口上岸停靠时走失定居下来,世界各地基因的猫自由出入人类生活,紧密又独立自由,奥斯曼帝国时期猫被用来对付下水道鼠害,与城市人类长期共生。影片的导演Ceyda Torun出生在伊斯坦布尔,街头巷尾的猫陪她度过了儿时的时光,给予她温暖和爱。到纽约后她和电影摄影师丈夫Charlie Wuppermann联合创立了Termite电影制作公司,并执导了她的首部纪录片《伊斯坦布尔的猫》。
猫的启示与城市人文情怀的兴衰。
纪录片原名Kedi,是土耳其语猫的意思。影片跟踪拍摄了很多猫与人的故事,最终剪辑留下了7只性格各异的猫,展示了伊斯坦布尔街头的猫与人共处的生活片段。猫目睹了帝国的兴衰及城市的起落,他们不像狗那样视人为上帝,在伊斯坦布尔猫吃百家饭长大,依然故我,保持独立个性做自我的主人。无论被崇拜、鄙视或忽略,他们已成为伊斯坦布尔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影片的最后一段话特别打动内心,当猫在你脚下抬起头向你喵喵叫时,那是生活在向你微笑,使我们记起,曾经拥有的幸运的时刻,并提醒自己还活着。
伊斯坦布尔的猫,新加坡的旧式独立电影院,唤起了曾经内心深处的柔软和爱意,工作在这边,生活在那边,现代机械的生活里,需要释放压力的人文情怀娱乐,城市的钢筋混凝土里,有街头猫不羁的个性和追求,冷漠嫌弃的心情,在猫的呼唤和爱抚中重生。
对动物的爱是另一种爱 不爱动物的人也无法爱人 这点我确定
連我這種對貓還好的非貓奴人士都覺得相當治愈 貓奴們應該會吸得很歡快 基本上全片都是以貓的視覺或是跟貓一樣的低角度拍攝 完全是跟著你們主子的角度去感受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以及在此生活的人們 無處不在的他們就是這座城市的靈魂
本来觉得四星就好,但是想想能够把这么一群主子拍出来也是极为不容易的事情……
雖是紀錄片,但一點也不沈悶。沒有專家說教,只有普通市民和城市公民--貓的互動。大量以貓的角度為視角的鏡頭,生動又美麗,萌卻不蠢。每個小故事的人與貓都有不同個性,對人貓關係的探討比較細膩,但對所共存的城市帶來的問題和矛盾,並沒有深入去講。溫馨、有趣、暖心之作。
导演在伊斯坦布尔长大,据她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有过21只猫。一开始选了三十多个case,拍了十几个,最后剪出不到十个。开拍之初是找到故事然后拍猫,但发现猫的不可控因素太多,经常有了故事但等不来猫,于是后面就改过来,先拍了猫再去找人问故事。叙事流畅讨巧,非常讨喜的作品。猫奴必看。
每只猫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贵族,一个痞子,一个淑女,一个吃货,一个流浪汉以及无数个昏睡的午后。
铲屎官软色情电影
影片最后一句话:当猫在你脚下蹭的时候,那是你一天中最幸运的时刻,他提醒你,你如何在活着。另外片子里说到,狗以为人是上帝,而猫知道我们只是中间人。猫并非不懂得感恩,他们只是懂得更多。女艺术家说,我们女性丢失的优雅,都在猫的身上找到。
走遍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听当地人讲述养猫的故事,数次戳泪。在这个逐渐走向现代化的城市,如果没有猫会怎样。这些猫也目睹这个城市历史的变迁。一些对话已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思考。美喵如云,血槽已空,治愈力满满~
一座中了吸猫剧毒的铲屎之城。猫咪,毛蜜,伊斯坦布尔,你看看冥冥之中自有喵意吧。
一日撸猫,终生身想猫
"Cats know that people act as middlemen to God's will. They're not ungrateful. They just know better."
航拍镜头有点多了。胡子拉碴的大叔们讲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最感动了。猫看你的时候是生活在对你微笑。
喵~喵~喵~我想叫叫叫…
即便并非爱猫人士,也依然被影片所散发的浓郁人情味所征服和感动,在寥寥数句的访谈中,却能够充分感知到伊斯坦布尔人与猫的情感互动,他们认为猫能感知到安拉的存在,他们也从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大街小巷流浪的它们也反映了伊斯坦布尔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真怀念在伊斯坦布尔流浪的日子。
有意思的是伊斯坦布尔的猫,更有意思的是有猫的伊斯坦布尔。
土鸡的野猫好清真啊,干干净净,眼屎都没有!
传说中的猫片,对于那些爱猫的人,这部纪录片简直就是原子弹级别的杀伤力,它会让你重新认识伊斯坦布尔,爱上并向往这座人与猫和谐共处的城市。片子选择了几组伊斯坦布尔的市民,让他们讲述自己和照顾流浪猫的故事。通过人和猫的故事,讲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和社会变迁,讲他们的生活和感悟。
“一个不爱猫的人也不会爱其他人”…我一个狗党为什么要来看《爱猫之城》?《犬之岛》必须给5星了,嘻嘻
我和我的猫一起看的。没有字幕,它看懂了,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