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大年》是我看过的第1033部电影。当波士迪以755种鸟类赢得第一名在情理之中,他成功了。虽然赢了冠军,但也失去了爱人,可是这也并不能使我们去嘲笑他的理由。他令人尊敬,我打心里佩服。
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感触颇多。四年来我看了1033部电影,虽然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数字,但我失去很多东西。宅在寝室里,宅在电影院了,看了无数电影,但学业一塌糊涂,没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一直单身。但我并不后悔,就像波士迪一样,也许在自己喜欢的事上认真对待才有真正的意义。
别人说,如果把这份执着放在其他事上早就成功了。是啊,说这些话的人连执着都没有,又何苦劝导别人呢?
最后愿大家都能找到最美丽的鸟!
观鸟只是形式,追求“自由”的精神才是本质,尤其对我这种上班族。每年都想着攒钱旅游,却因为种种原因,比如预定的日期和工作冲突,预算不够,没有旅伴,很少能实施得下来,好不容易出游一趟,一口气把泰山,南京,杭州,无锡游玩了一遍,回来以后跟同事也炫耀了一番,却发现一个人旅游实在是孤单得很,尤其像我这种缺乏安全感的游客。 旅途中才可以静下心来问问自己,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在影片中,观鸟在很多人眼里似乎是不足称道的事情,至少在Jack老爹眼里,kevin老婆眼里,stu下属眼里,也就是属于兴趣爱好的范畴,说白了不能当饭吃,不能当爱情滋润,不能当事业奋斗-------但最后偏偏,Jack因为观鸟收获了爱情,stu更加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而bostic太过用力,走火入魔--------即使再渺小,再微不足道,在真正喜欢的人面前,那就是一种寄托吧,也许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可以做到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可以得到自己“存在感”的地方。 推己及人,观鸟只是形式,我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类似“观鸟”的兴趣爱好,比如,放风筝,弹吉他,游泳,看电影等等。人天性追求“自由”,至少不喜欢被外界束缚,现在的人被太多东西束缚,物质上的,感情上的,工作上的,生活上的,但不能永远被这些束缚,需要适时地发泄一下,如果你讨厌你从事的工作,让你感知不到你的存在感,那么找一份工作以外的活动来证明自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说句题外话,一直觉得人活着就是在追求两样东西,“安全感”和“存在感”,缺乏“安全感”所以要有朋友,伴侣,缺乏“存在感”才需要事业,名声,财富。 写的很乱,再慢慢整理。。。
一部温暖的喜剧小品,展现了三个观鸟人为了冲击纪录而展开的异常激烈又令人啼笑皆非的竞争。
观鸟是一项盛行于欧美中产及有闲阶级的休闲活动, 以识别、记录鸟类的种类为目的。所谓『大年』(the big year)就是参赛者用一整年的时间和精力,记录自己观察到的鸟类种类数量,数量最多者取胜。片中有人调侃:美国人能把所有事情都变成竞争。其实,应该说男人能把所有事情都变成竞争。
三位主人公中,一位是原有纪录保持者肯尼。他为了保持并刷新纪录,数次抛下正在备孕的妻子,行为堪比大禹。大禹至少还是为了治水大业,他所执着的却是妻子和许多人眼中的不务正业。
布莱德的父亲就是这样认为的。布莱德是一名程序员,三十多岁,离异,过着父亲眼中失败的人生。当听说他打算搁下工作,用一年时间冲击大年时,父亲抑制不住地表示厌恶。好在母亲愿意支持他,并在关键时刻资助他。
观鸟是一项烧钱的活动,特别是在冲击大年时,需要飞到各地,包括人迹罕至的山川和海岛去观看鸟类迁徙。不过对于第三位主人公,事业有成的斯图来说,钱不是问题,时间才是。他本来下定决心退休,安心冲击大年,可是继任者不让他省心,他一次又一次被拉回到办公桌前。
影片展现了瑰丽的自然风光和多种美丽的鸟儿,更展现了三位主人公人生状况的变化。
布莱德获得了父亲的理解,找到了情投意合的伴侣。斯图明白了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公司,也不是观鸟纪录,而是陪伴家人。他们俩没有做出肯尼的选择,但懂得他为了观鸟做出了怎样的牺牲。
全世界有近万种鸟类,而人们的选择何止千万。影片没有褒贬谁,而是对每种选择给予充分的理解。很欣赏这种慈悲的态度。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根本是一堆喜剧明星演了个温情片儿。真羡慕电影里的人能有各种决心去执着着追逐自己真正想要的。冲着耳朵看的人放弃吧,Jim的镜头加起来不超过一分钟,但如果你想要一部温馨积极的电影,不妨一看。
比起昨晚的《音乐永不歇》,同样涉及了重修父子关系,本片清新自然,天然去雕饰,毫无矫情,而前者就像反式脂肪做出的奶油一般令人作呕。
如果这是确实存在的比赛,我倒是觉得美国人果然比较有思想,能想到这样的比赛方式。电影本身倒像是一部关于鸟类的科普片,不一样的是宣扬了追求梦想而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受题材所限采用旁白解释比赛规则和众多鸟类名字的手法使得影片游离于纪录片和喜剧片之间影响了观影体验。不过看了电影得以了解观鸟人群的生活状态,欣赏到秀丽风光和可爱鸟儿,这100分钟,值!
片子还真不错,感觉跟朝圣之路有异曲同工的意思,但却轻松活泼,丝毫不沉重,看到后面更深一些的启示教育意义开始浮现,让人明白观鸟真谛,十分温心有趣,马丁爷爷我不是很哈,但这片里他很可爱,谢耳朵还真是打酱油了,BLACK这里面最出彩!
又是一部买了N久就被放住当摆设的电影,拾起来看不觉要赞叹:好险,差点就错过了一部好戏!喜欢,老美再一次打动了我。那种神经质的追求欲我真的也好想拥有啊!!!
爱鸟成痴的观鸟达人,跨越北美四季的集体无意识撒欢!来劲!北美自由行的绝佳推广风光片,大叔卖萌式的插曲超赞!谁来告诉我耳朵的酱油角色只为卖萌吗?
如果你有心把老米那些怪奇脱力系的职业化非职业化的竞技项目统统改编成电影的话,那将是一部多么让人肝颤儿并蛋疼的伟大事业啊!作为政治正确的励志作品,本片沿循着传统的创作趣味,带出个人家庭,事业以及爱好之间的矛盾,人情味十足但包袱太过于干净,少了点儿嬉闹操蛋的意思。“谢耳朵”是个观察者
鸟王继续朝梦想遨游,鸟人都重回人间。友情、亲情、爱情都顾及到了,兴趣和梦想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但不能一味投入,所以说找对象还是要找志同道合者啊。“希区柯克风格”那段太搞了~
看着三位主演几乎就知道他们各自的角色性格了,每个人几乎都是本色演出,就连打酱油的谢耳朵都是一副变弯的宅男样。万无一失的人物塑造,也毫无惊喜可言,影片在取景和各种鸟的特写上倒是更加迷人,公路片的模式,流水般的一年,最后将那股观鸟的热情转移到亲情上,从玩物丧志回归到主流价值观。★★★
看完这片,只想到一个问题。影迷也应该有观影大年,把电影从业人士撇开,一个人一年能在影院观影最高纪录会是多少呢?
风景优美,无数段歌曲都清亮得很,虽然不怎么有笑点,但是仍旧是一部很出色的剧情片,角度很特别,观鸟生活在电影里令人神往,落满大雪的森林,缤纷深奥的森林,虽然已经旧了,却装满各种鸟类可爱照片的相机。另外,这片子演员阵容实在太萌了,白头马丁,布莱克胖,ROSAMUND美人,神马的,多有爱啊
好久没看过那么合家欢的纯爷们浪漫喜剧了,对一个有着鸟类控表弟和老爸的观众来说,看着真亲切。每个纯爷们都在追逐着属于自己的Moby Dick,这种浪漫不是太多人能接受就是了
就好像一个异世界的故事,不过这个却是真事改编的。而且美国也确实有这个比赛,那个在一年之内看谁观测鸟类最多的比赛。对观鸟过度的痴迷倒让人想起狂热的影迷。可浪费一年时间去观鸟必然会损失很多,爱情、家庭、事业等等,也让影片最终有了些励志的味道。
比赛谁一年看到的鸟多,这种在外人看来毫无意义的行为,却有着相当一部分兴趣群体。电影像极了我们的圈子文化,换成手办、集邮、包包甚至更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同样成立,圈子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冲突与和解,很多人也能从片中三位主角身上,找到现实的影子。有的为了兴趣过于疯魔,甚至是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导致家庭分崩离析,有的是享受兴趣,甚至在圈子里觅得自己的知音,有的因为内卷而不择手段,有的最终为了生活和家庭放弃了目标。男主角大概是很多迷友所一直追求的理想状态,从肥宅一枚逐步升级到圈中大神,不但找到知音觅得真爱,兴趣与家庭最终相辅相成。跟老爸找猫头鹰那段太动人了。堪称鸟类百科全书,摄影和风光非常美,为了观鸟,甚至可以组团来到阿留申群岛最西端的阿图岛(快到俄罗斯了)
三个人,也算各得其所,一个人对荣誉追求胜于一切,包括家庭,所以他可以承受失去妻子,其他两个人当然也很重视观鸟的荣誉,但不会让鸡鸟毁掉生活
everybody's heard about the bird B-b-b-bird, bird, bird, b-bird's the word A-well-a bird, bird, bird, the bird is the word
谁给归类为喜剧的?
相当有爱的怪咖癖好,热情洋溢又政治正确,内里还是好莱坞那套家庭至上主旋律,警戒大伙梦想诚可贵爱人价更高,切不可恋物丧妻;完美方案大概该像白头佬那样混成了阔佬CEO再去享受退休生活。“中国有什么鸟?”“北京烤鸭”。。。AV爱好者也可以来个观"鸟"大赛。。。
真正的热情洋溢、自由自在,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这个故事。阿图岛一段教人心折,一群真正的逍遥人。谁能说所谓少有人走的路,一定要通往高尚宏伟呢?这种孤独而单纯的快乐或许更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