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玩火,危险!”“不要到处乱跑,有坏人!”“不要早恋,你们现在还负不起责任!” “考上哪个学校啦?”“你在哪工作啊?工资多高?”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问题从一出生就伴随着我们长大。现在的我们不停的为了生活而奔波,当然,偶尔还是会有那么一点的闲暇时光,而在这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里,我们常常会憧憬着那传说中的幸福的乌托邦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没有危险,没有惊吓,更不用担心自己会吃不起饭住不起房。这美丽的世界呀,我该到哪里去寻找你呢? 影片中的大卫就找到了,虽然是只有黑白灰色的世界,但每天都是晴空万里,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就连消防员的任务都只是救猫咪而已,这样美丽的世界却因为大卫和他妹妹珍妮的到来而变化。
初入乌托邦,大卫总是阻止珍妮破坏这里的“规则”,监督珍妮按照原剧情发展。但慢慢的还是无形间打破“规则”,从那一朵鲜艳红色的玫瑰花开始,这个世界慢慢被色彩包围。乌托邦的人们不再满足于现状,当他们挣脱了设定的人生后,这个世界都变成了彩色。我们会发现,原来平时最讨厌的害怕、焦虑、茫然等情绪,才是构成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人生的重要因素。
不过,其实不管是乌托邦世界,还是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都是幸福的。若影片中的乌托邦世界没有被大卫和珍妮闯入,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会自认为很幸福的生活在乌托邦世界。可是在他们自认为很幸福的时候,突然有“外人”闯入,告诉他们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他们总认为自己的现状不好。就像如果托马斯·莫尔没有提出乌托邦这个世界,我们永远也不会想象出会有这么一个世界,并充满向往,不满足于现状。
所以这部反乌托邦电影就是想告诉我们,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哪怕是烦恼、忧愁、伤心,当我们实在过不去某道坎时,可以安慰自己,谁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世界呢!
这部电影的设定真的是绝妙,把色彩玩的出神入化。 穿越不论是对于九十年代的美国,还是把穿越梗玩出花来的今天,都不是什么值得眼前一亮的事情,你穿朝代,我穿小说,更有甚者跨地域跨时间,穿电视剧有什么新奇的,而这个时候更能体现编剧的巧思。编剧想写反乌托邦,抓住的是电视这样普遍又烙着时代印记的产物,它代表着科技的发展,它为大众提供娱乐,同时它也在无形中代表着意识形态,传递思想,一代一代人见证着电视由黑白转向彩色,而世界思想也愈加开放和多元,从这个层面上,色彩同时具有了显和隐喻。表面上是黑白剧里的黑白人物变成了彩色,而再深一层是人的觉醒和改变。 电影开头,是快速的切台,然后停留在唯一一家播放黑白老片的时代频道,播放着老片《欢乐谷》的预告,镜头一转,画面恢复彩色,男主大卫酝酿情绪,酝酿话语,矜持而克制,打算邀请一见倾心的姑娘,有这组织语言的时间,女孩早被直接上前搭讪的男孩带走;而此刻另外一群女孩正在吐槽大卫,其中便有大卫的妹妹珍妮弗,两人一母同胞,性格千差万别,珍妮弗大胆前卫甚至有叛逆的倾向,早已约好了男孩准备到家里做客。转眼到了晚上,两人争夺电视话语权,“楼上的电视没有立体音”这个理由没有把我笑死,互相看不顺眼的两人扑通一声进入电视,听着“妈妈”贝蒂的老式台词腔,两人面面相觑;面对都是黑白颜色的食物,即使没有食欲也要吃;珍妮弗的“我竟然变成了黑白色”,现在想想确实很难让人接受,哈哈哈,我变成了黑白色。 他们变成了黑白色,但无论是吐字语调还是行为都真真切切地表明,他们是现代人,这种差别就像是舞台剧和电视剧,篮球场上队员们类似于舞蹈般的打球队形提醒了我这一点。妹妹的表现十足明显,她是欢乐谷所有规则的对立;即使是表面上十分适合欢乐谷也喜欢这儿生活的哥哥,在他没有察觉的地方,也是不同的,他对妹妹一直强调:不要改变这儿的一切,但从他婉拒斯奇帕的邀约、篮球不可以随意投入框开始,一切便已发生改变。 欢乐谷开始出现颜色,有人恐慌,有人欣喜,颇有传统派与新兴派对立的感觉,误伤、反抗、拒绝,开始出现坚持传统的群体。母亲的感情线是让我意想不到的,面包店老板受男主引导,发现了自己的艺术天赋;母亲与老板因为艺术结缘,展开爱情;图书馆的书不再是空白的;在大家都开始恋爱时,妹妹学会拒绝男色,拒绝花天酒地的生活,变得沉静,黑白中出现的彩色让整个屏幕变得鲜活。
欣赏点:故事的设定挺有意思的,以欢乐谷中本不存在的事物(如颜色、火花、爱情)的出现,具象化表现人们的“changes”,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画面中单调的灰白黑与五彩斑斓的彩色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 我或许可以把欢乐谷理解为社会,人人都在固有的规则框架里日复一日得滚齿轮。直到某一天,人们突然发现了新鲜的事物,其带来的极大冲击改变了,甚至是打乱了陈旧的生活。新与旧的不同避免不了一场或大或小的冲突,你我之间有不同的价值体系,有人追捧,自有人唾弃,胜出的也不一定都是“正确”,但它的存在绝对很难被消灭,选择在每个人的心中。 遗憾:后半场“coloreds”的反抗过于仓促和简短,本以为能看到一场艰苦而漫长的拉锯战,结果打压的苗头刚出现,就结束了斗争,戛然而止。略显粗糙的反抗无法支撑起胜利的宏大和来之不易,好像只因为接受新事物是“真理”,所以理所当然应该被接受,过于理想化。
刚开始那一段从现实跳到黑白电视剧,实在傻得很可爱。创意真的很棒,从黑白到彩色,从简单到复杂,现实在改变,人在成长。只是故事呈现太PG-13,总给我一种伊斯特伍德客串Glee的错觉
非常特别的反乌托邦电影,娱乐性强,象征手法通俗易懂。Let's show them some true colors!. 艾伦阿姨实在是太美了。
Listen to your heart, be colorful, be alive.(原声好棒,昨天刚看完across the universe,这部片尾曲正好也是这首歌,真巧:D)
肯真正面对自己内心的人才会有色彩
真正意义上的入戏,不只是走进一个新环境,反而是介入一个混沌的NPC街区,能开发的程度是有限的,人物则在规整但匮缺的逻辑下互动。直到伊甸般的世界出现了禁果,直到智慧把人进行了分拨,直到色彩有了别的意义,这小小的故事成了启智的推演,社群的模拟,历史的浓缩,这就从荒诞,变成了现实。结合《旺达幻视》服用,更加有意思。四星半。
“所有事情都是一成不变的,既不会变好,也不会变坏。”“那个地方在欢乐谷的外面,没有环形的路,只有一直向前进的路,一直向前流的河。”当灰黑色调的欢乐谷渐渐呈现出色彩,当极力用灰色粉底掩盖真容的行为被人制止,才发现这世界需要赏心悦目,以及真正的爱到底是什么。充满浓情蜜意的情人巷、空白的图书、只会救猫的救火队、从未下过雨的欢乐谷、被限制收听的音乐类型、永远都不会输的篮球运动员、在橱窗上画了限制画作而被砸的店铺... ...这是则有关真实自我与压制自我之对抗的童话故事。结尾也蛮有意思的,年轻人拥有大把时间却目标明确,反而年长者犹犹豫豫不可做决。J.T. Walsh的大肚子,演市长角色肚子瞩目。
色彩欲望。另一种种族歧视/《画中国》/秩序与统一。喜欢妈妈那一段。特别有趣的题材,可是一切展现的方式都不太感冒。brilliant idea,but dull way当年的Paul好可口!选曲优秀,片尾flona apple的across the universe!
玫瑰、彩虹、颜料,用世间一切的颜色装点黑白世界,用色彩反抗极权——这绝对是对反乌托邦主义最浪漫的解读。电影用通俗的语言与隐喻拆解反乌托邦社会,以性解放作为民众思想觉醒的契机,在那场不算严肃的审判中,欢乐谷的人民真正得到了快乐,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美好幻想)呢?
和《楚门的世界》同年也有着同样的意味却在传播度上有着很大差别,十分奇幻的旅程,从黑白到彩色的转换简直太爽了。随着故事的发展,趣味性更丰富了性文化的开放,意识的觉醒,女权的解放。乌托邦都是虚假和被粉饰的,为了自由的意志为了给这个虚假的世界一点点颜色看看就要解放自我,结尾的审判不太好
【B】算是讽刺性很深,很成人化的合家欢电影了,欢乐谷就如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不过在“彩色”和“黑白”二者的关联及转变原因上显然导演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导致最后收尾有一些糊里糊涂。琼艾伦对角色把握不错。
美好的童话故事,黑白与彩色的概念很不错,但是编剧没能把故事讲更加具有深度,不少的bug让电影逻辑与人物上没立住,很可惜。最讽刺的是在现实里失意的妹妹留在了快乐的电视剧里面,这里还不错。
1.别具一格的反乌托邦电影,尽管现实世界与影像世界在电影中的交互源远流长,但或点若星辰或如火如荼的色彩给影片涂抹上了别样魅力。2.对偷食禁果这一创世神话的复现,性成为所有改变的第一粒星火,亦有专制社会(管制绘画、音乐和文学)的微缩呈现。3.对追求改变和冒险的美国精神的再强调,对空虚守旧的家庭文化的抛弃。4.最爱上妆一段:你可以用用来化妆的粉底和口红掩住色彩,但你无法遮盖上眼睛。5.一种歧视:colored.
这是一部真正让人感动的片子,虽然能看出来煽情的痕迹,但最简单的真理,哪怕不从黑白变作彩色,也同样打动人心。
原以为会是又一部对逝去的时代的美好追忆,但结果越拍越深刻,巧妙借助1958这一关键年份,创造性地探讨了这前后十年间,美国文化的巨变期民众的心态差异,结局虽弱且稍煽情,但相信时间不会忘记这部片的存在:蜘蛛侠在成为蜘蛛侠前选片的质量实在高得可怕
黑白中的彩色vs彩色中的黑白: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4201328303/
这个反乌托邦的电影拍得真可爱,创意和颜色结合得棒。最后段落太说教了有些泄气,但还是能打动人的。我真心不觉得托比马奎尔和威瑟斯彭丑呃,反而一直挺喜欢这俩人的,汗
摇滚乐,意识流小说,印象派和现代派美术……向现代文明致敬!大胆、有趣、想象力丰富的一场反乌托邦之旅,表面大多温和而另一面又不留余力的讽刺保守势力,女性意识和自由观念终于觉醒。色彩非常好玩,但更好玩的是,在这样一个平行宇宙里,“有色人”被视为反派所压迫、被隔离,导演真是太会玩了!
這是一個失樂園式的故事,性、愛、知識、勇氣、自由,這些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有些人眼中便成了壞事,虛假的幸福再美好也終究是假的,即便你是上帝也無法停下人們進步的腳步!這是中國曾經有機會成為的故事,我也相信現實總會讓故事繼續講完,希望那一天早一點到來!
色彩太棒了,披上一层奇幻的外衣,讲述了一个探寻真我的故事。勇于去尝试并发现那些自己想要的,那些生活本来就可以存在的快乐。★★★★
构思精巧,立意尚佳。将那个即将“解放”的彩色年代在反乌托邦的黑白语境中渲染。看到24岁的呆萌Paul开着别克出镜时,自带BGM响起see you again。想来一本同款《The World of Art》,但可惜只是道具。爱,让世界有了颜色。做爱,让世界变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