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 年4 月初的一天,塞尚给左拉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爱弥尔:
我刚收到你寄给我的《杰作》一书。我要感谢《卢贡-马卡尔家族》的作者,为过往回忆留下了美好的见证,并请他允许我与他握手致意,以追忆往日的岁月。
在逝去时光的驱使下,祝愿你一切顺利。”
这封信,塞尚对书的作者使用了第三人称。
……
在咖啡馆,塞尚评论安格尔:
“逗号一样的屁股,惨白的肉体,头发上戴着小花,都是资产阶级的性趣。精心雕饰的画作,让这些笨蛋有堕落的快感。”
印象派的画家评论愤然离开宴席(左拉筹办的晚宴)的塞尚:
“可怕透顶的作品,穿得像个邋遢鬼,他故意的满嘴下流话。”
“他太傲慢了,傲慢得太不得体。”
“你这朋友是个失败者。我看过他的画,沉重又笨拙。他变得更加乖戾,当然以前就是。和他一起在巴黎,不到五分钟就会被他下逐客令。那该为早就知道的弱点,不和他做朋友。”
……
左拉问塞尚爱不爱那个做模特的女孩。
“她能连续几个小时做模特一动不动,也不会打扰我。想要栓牢我女孩儿还没出生呢……”
……
塞尚给母亲写信说:“我想要画出空气的流动,阳光的热度,岩石的凶猛。”
左拉的母亲问塞尚:“你也喘不过气了,对吗?”
其他对话:
当你知道自己终会富有,挨饿的含义也就不同。
老情人是最好的妻子。
爱可以原谅背叛。友谊就没那么容易了。
……
随记:左拉的形象设计,太像契诃夫的照片了。
导演有自己的立场,和我之前阅读中得到的塞尚的印象有差别。关键是,影片还是没有表现出塞尚为绘画在做的事情,以及他的伟大。如同左拉也不了解一样。
当然,这些结论,出于我对塞尚的偏爱。
片名《我与塞尚》,名称的前后顺序,有左拉的得意。
看画家相关电影最大的驱动是摄影,这部满足了这一点要求,光影很美;第二个是八卦。不熟悉故事的背景,不过人物刻画得很合理。左拉作为一个少年丧父,带着母亲的人能怎样呢?片中有一幕他问母亲:今年你多少岁?母亲说30。但操劳的生活让她显老。适当地社交,迎合,带来良好的收入,也是必须的。后来吵架的时候左拉说:我不像你有每个月的补贴。也许在那些他觉得做了不那么理想主义的事的夜晚,也会用这个理由来宽慰自己吧?
虽然结局是不再相见,可还是觉得挺暖的。左拉说《杰作》写的是自己灵感枯竭,放弃理想的绝境。他用笔杀了嫌弃着的自己。也表示一直羡慕着塞尚可以自私而任性地只追求自我满足。至于灵感来源,总是要从身边的人来。而塞尚说的那些左拉一直没有在爱情上解放自己的话,让左拉获得了幸福。
看完电影找出柜子里的塞尚画册,黑色好多,这大概是当初不喜欢他的原因之一,虽然从技法上他超越了时代。想起电影里卖颜料的老板建议塞尚不要用黑色。我大概也只是个俗人吧(笑)。
这个台词简直太可爱了。让我想起了少女时代因为看了一本画家的小说,也曾幻想过找一个会画画的男朋友。现在觉得没找挺好。(笑)
因为这句,想拉黑编剧,哈哈哈哈。
看到结尾处没原因的泪流满面。我最喜欢的画家和我最喜欢的作家的故事。
小学的时候特别痴迷足球,最喜欢的球员是意大利帕尔马的左拉,他代表意大利国家队在世界杯上只有几分钟的表现就被红牌罚下,在意大利国家队和意甲最强大的那段时间,球星林立,也许听过他的人并不多,但这都不影响我当时对他的喜爱。同时,那段时间在疯狂的看法国小说,像福楼拜、莫泊桑、司汤达、巴尔扎克等,都是名气远远大过左拉,而且小说故事性更强,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都是比左拉的作品有意思的多的作者。但是,由于我喜爱的球星,我开始专注的读左拉的作品。
之前研究西方美术史的时候也听说过塞尚和左拉的故事,大致是开始是发小,后来由于左拉书里写了塞尚,造成他的不满,两人反目之类。
这个电影呈现了整个故事,我无法顾及电影拍摄水平如何(但我觉得拍的也特别精妙),就是饱含着这些错综复杂的信息和感情,我追随那个书本中看似干巴巴的美术史,感受了现代派艺术诞生初期的法国,了解了原来左拉真的是个意大利名字,和他们的一生。最后一刻,只有唯有泪流满面。
五月是一个美好的月份,在最最残酷的四月之后,春天却又尚未完整退场。中法文化之春在内地做到了第十二个年头,“法国五月”艺术节却已经在香港盛放了二十四年——“自1993年以来,呈献超过500个一流的节目,是亚洲最大型的法国艺术节”。
若论重磅程度,“法国五月”的亮点或许在于艺术展览。不过专业所限,笔者感兴趣的却主要是其中电影模块的策划。今年的“法国电影之旅”以“艺术之美”为题,由港岛出了名文艺范的女星林嘉欣小姐,拣选出了十部艺术赞歌款的法国电影。其中还包括与嘉欣友谊甚深的蔡明亮导演,受法国巴黎卢浮宫邀请拍摄的《脸》,十分难得。
十部影片中最新的一部尤其适合五月观看,因为其“印象派”的影像呈现出了普罗旺斯地区恰如五月的风景。这部影片即是法国当代电影女干将达尼埃尔·汤普森执导的《我与塞尚》,讲述的是19世纪两位文化大家——现代艺术先驱、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与自然主义作家埃米尔·左拉一对密友一生的对冲与情谊。
欧洲名人传记片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类型,艺术家人生更是天然的故事题材,像是《花开花落》写萨拉菲娜、《透纳先生》写约翰·透纳。部部影片的调性上都有些相似,或许因为艺术家总是浪漫、自由、过敏又神经质的,在升华与自我毁灭之间徘徊。
《我与塞尚》共享了这样的一些特质,却胜在别具一格的结构。它首先是以二人五十岁左右时决定了彼此余生的一场争执为核心场景——左拉的短篇小说《杰作》如何刻薄地以塞尚为原型、击垮了后者,并将二人一生的交往撕碎,拼凑填充到了这段争执的气口与缝隙中。其次,影片将两个处处相反的人物并峙,叙述的不仅是好莱坞《宿敌》式的天才干仗,更创造出一连串互相干涉的对立元,透视了整个时代的冲突规则。
塞尚与左拉的关系在艺术史上是常识,对法国之外普罗大众来说却不见得耳熟。分立绘画文学两界、思想风格更是相异的二人,其实十三岁起就相识,共同成长于普罗旺斯首府艾克斯。他们曾经时远时亲,却在《杰作》事件后分崩离析,而塞尚也因此远遁山林——这对密友似乎再也没有相见。影片没有花费过多的笔墨在他们共同成长的场景,甚至也没有过分眷恋艺术家云集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而时时注意,用这些段落来为二人这场决定性的争吵做脚注,殊为不易。或许会有观众认为,争吵对话戏份吃重对观赏效果略增门槛,不过,这样的设计要求台词能够敲击灵魂深处,对编剧文辞功底的考验,实在要高多了。
塞尚是印象派的代表,左拉则靠自然主义地写生巴黎成名;重形式的向往理想世界,重写实的关注现实生活;前者家境优渥却与父母离间清贫度日,后者则兢兢业业步步为营终于从巴黎底层搬入华美大宅。世间的事情如此巧合,类似的人物设定,我们可以在戈达尔与特吕弗身上找到,也可以在竹林七贤的嵇康与山涛身上找到。《我与塞尚》架设这样一对人物并不稀奇,值得注意的却是影片题名中的强调:左拉是“我”,塞尚仍是塞尚。
实际上我们并不能由此成功猜想影片是否配有左拉第一人称的自白。“我与塞尚”的含义更为精妙,它似乎将“我”诠释为从创作者、观众到你我他的实在个体,而“塞尚”则成为了艺术理想的一个象征,“我”笔下的一个人物,存在于“我”的想象与对话中,并且行走于光线明灭的某个珍贵瞬间。也是因此,塞尚一角固然疯疯癫癫、脾气吓人,却在质素、品德上总显得比心机深沉的左拉“我”要高上几分,“我”对塞尚,几乎怀有自卑而妒忌的爱慕——因此影片才以塞尚的山间漫步结束,将这位现代艺术之父的心灵体悟,视为影片对永恒“艺术之美”的探寻,在现实世界里,此时左拉已经煤气中毒逝世。
或许来自导演拓展电影作用空间的企图,两位角色由两个同样叫做吉约姆的演员从青年扮演到老年:一是法兰西喜剧院“当家花旦”吉约姆·加里尼,一是玛丽昂·歌迪亚爱侣、全方位电影人吉约姆·卡内。有人曾说,塞尚的绘画颠倒过来观看,反而能感到一种奇妙的平衡感——《我与塞尚》的镜像设置,或许也灵感源于如此这般的绘画知觉。
中国观众对导演达尼埃尔·汤普森的名字或许不太熟悉,对从她笔下走出的电影作品却一定不会陌生。她是法国著名戏剧导演杰拉尔·乌里的爱女,24岁就参加了喜剧经典、票房冠军《虎口脱险》的编剧。后来,她不仅多次支持父亲的喜剧创作,也曾与拍摄《初吻》的克劳德·比诺多、拍摄《爱我就搭火车》的帕特里斯·夏侯等多位知名导演合作。作为编剧大名鼎鼎的汤普森目前已经独立执导了5部作品,而她的儿子也正在踏上电影导演的道路。
汤普森的背景提醒了我们,《我与塞尚》当然仍旧是今日法国某种新“优质电影”的一个代表。其优质体现在或许从杰拉尔·乌里言传身教而来的对欧洲文化风情、社会风俗的注重;体现在影片中超强的舞台剧特征与演员的戏剧背景;还可以体现在影片唯美、精致的美术与摄影。
面对一部画家传记片永远也不用担心的就是画面美感不过关。胆敢挑战这一题材的摄影师或导演,想必都将画家作品翻来覆去看了千万遍。因此,《我与塞尚》的每一格外景,艾克斯乡间、圣维克多山、普罗旺斯的五月,都如同塞尚本人笔下的景色,有着那样柔和的色彩、那样秩序的结构。每一位女配角,都如同绘画中的浴女,丰满而纯洁,袒露而自由。那种轻柔的触觉,甚至从影像中浮出来,与风拂过树叶的声音叠加入耳。但这样美的视听里,我们却将无法脱离塞尚与左拉,保罗与埃米尔,令人怅惘的破碎情谊,而且我们深知,这样的破碎,不是意外与误会带来的,而直接源自理想与现实两种选择的天然鸿沟。
原载于北青报
晚上回来和朋友复述了一下电影的剧情,还查了下维基补充了点背景知识。电影的最后,屏幕上出现塞尚的画作和评论的文字(有人说塞尚是绘画界的上帝,毕加索说塞尚是所有画家的父亲,等等。),我居然流泪了。
先说说电影观感
1画面特别干净,没有多余的色彩。特别喜欢塞尚和左拉在小船上的对话,率性自然,好像在另一个世界。
2剧情感觉有点散,但是可能就是片子的格调,两度掐掉手机回过神来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错过。
3缺乏法国艺术文学史的知识,一开始出现在酒馆里的人名字挺熟,但是具体也想不起来是画家还是作家,塞尚和马奈的冲突电影里没太看明白。
再说个人感悟
1每次在电影里看到法国的风光都非常怀念,看到电影里塞尚上楼去找左拉,那个楼梯,和当时蜗居在rue de babylone的那户人家简直没差。
2好像被认可是大多数人的追求,可是沉默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是大部分都拥有着左拉的“身体”,却鲜有人想要去追逐塞尚自由的灵魂。
所以还是要先自我强大吧。
不管是有左拉还是塞尚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朋友,都令人羡慕。
以上。
要不是一开始在b站了解过塞尚的一些经历,这部电影看起来将会云里雾里。
影片前面一直在不断地和过去穿插交代塞尚和左拉的情谊,以及塞尚的暴躁脾气。
我是很平静地看完整个电影的,直到最后塞尚跑着去找左拉又一个人走在圣维克多山上,突然就委委屈屈地哭起来了~
或许是为塞尚的纯真流泪吧,感觉真的有这样的人,他们天真纯真极了,即使朋友在背后说他们,在书里指桑骂槐,他们或许会大发雷霆,但是他们会一直珍爱他们的朋友~你说不清为什么,但是真的有那样的朋友。
电影里的塞尚脾气暴躁刻薄,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但是他对艺术的追求又不是世俗人能了解的,可惜是他遇到的好朋友没有和他一样的灵魂,感觉左拉是一直嫉妒塞尚的,从小嫉妒家庭,长大嫉妒他对艺术的热情纯粹,虽然他极力想纯粹地对待塞尚,但是天生的环境他做不到。
看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塞尚和梵高成为朋友,或许他们就会很幸福了…可惜梵高遇到的是高更…
导演细腻地展现两个男人间的情谊,重复细节的使用加深了情感表达,普罗旺斯的美景融进了两人的拉锯力道,羡慕他们心里有永远解不开的结。[B]
天啊!!!想不到塞尚的脾气那么臭!!整个一马景涛啊!我一直以为梵高是印象派里最疯狂的,尚塞跟雷若阿一样人淡如菊呢。。。看来不是因为左拉写小说丑化尚塞他两才撕逼的,尚塞是见人就怼,怼完前女友怼左拉,怼完左拉怼马奈,马奈做错了什么。。。
影1959:由于没有看过左拉与塞尚的传记,只看过《杰作》,小说的封面噱头也是可以。(绝交岂是一部小说,只是最后的稻草),但据说电影高度还原历史。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左拉,你太婊了!
最印象深刻的一段:塞尚愤怒地对左拉吼---“你他妈好残忍啊,写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还说我不举!
传记类型不会轰轰烈烈 平淡日常琐碎却三次落泪。画家的窘迫 友谊的不易
用没必要的形式操作来掩盖情节的缺失,加上各种繁复冗杂的呈现,让表达完全失去了力量,最后的情感微弱到需要自己脑补才能感受得到。
“我爱左拉,但左拉爱马奈”。塞尚放下画笔去找左拉的那段时间对画家来说多么宝贵——光线一旦变了景就永远找不回来了。截然不同出身完全相反性格的朋友,从对方身上得到安慰激励以及自我怀疑。卡司用两个Guillaume很故意啊。可惜塞尚读懂了左拉,左拉却始终没有理解塞尚。画家于是更孤独也更恒久吧。
巴黎Z:神与神
基于现实的改编,可惜因为太过真实,故强调了现实的对话和书信往来——但并非电影这一媒介所擅长。结果,电影充斥了二人以及他人的絮谈,而实际上剧情空虚,张力不足。演员足够优秀,常常声嘶力竭,却难以让人沉浸。总之,太不“电影”;或者说,电影选择了不适合表达的题材。历史还原度高,道具服装好
塞尚读懂了左拉,左拉却始终没有理解塞尚。
Gossip is the new porn嘛 才知道Masterpiece这部写的是塞尚和爱弥尔成长的投射 He is a stillborn genius
自然主义文学和印象派绘画,主演两人刚好都叫Guillaume,原来塞尚情商是这么低的……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致使影片成色平淡,白羊座的Guillaume Canet出演白羊座的左拉实在太完美不过了,左拉和塞尚的友情原来如此真挚基♂情♂。马奈、雷诺阿、皮萨罗等人闪得太快都没认清,看到影片临近结束的字幕莫名感伤欲哭。Déborah François真的好美!!!
画布上真爱远高于现实,台阶上窒息着局外亲人;雨夜食鸟,户外蒸腾,没有指针的钟敌不过“曾经的伟大”,却终究捕捉到了空气晃动的形状。还不错
摄影美;两位男主演技有火花;艺术家是孤独的存在。有幸作为迷影网的记者对导演进行了采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http://cinephilia.net/57741
前半段节奏好快振奋得快要反应不过来。没想到台词又多又难,可以说又文学又艺术又话唠,传记类着眼于人物关系矛盾可能不是我喜欢的套路。但因为最后一个镜头必须加一星,感动得险些冒泪也只是因为自然与历史之美。洪尚秀电影搭档박홍열就坐在我身后,内心十分激动嘤嘤嘤。0531KOFA
黄金分割构图 古典蒙太奇 每一帧画面刻意捕捉光影变幻 BGM情感汹涌堪称亮点 技术满分然而内核空洞:1艺术家都是疯子 2“这是一个名利场 你愿意吗”[机智]
永远记得毛姆说过,要成为小说家就不要做绅士。左拉用朋友的生活当作自己写作的灵感,而塞尚用自己的天赋创作艺术。一个汲取一个给予,一个阐述一个创造。
#塞尚#与#左拉#那些不得不说的基友故事,两位出自aix en provence同乡就是较劲中成挚友最后形同陌路,导演功力不足拍成了印象派艺术家们特立独行,并没让观众看出啥新鲜来。
中间睡着,故事乏味,艺术家怎么都是这样一见面就要大吵的德性,而且一次又一次,当然有两个情境也打动了人。要不是想看Canet真的不会看。
在中国正儿八经的电影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基友片。细节很棒,故事很赞,节奏画面都把握到位。左拉: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爱你?甚至借马奈钱也只为了给你。塞尚:我很爱他。绝美的cp组合